傳承與更新

出版時間:2007-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作者:李春雷  頁數(shù):279  字數(shù):2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與晚清相比,中西學術在民國時期真正有了一個對疊、交融的平臺,中國史學作為中國學術中的“重鎮(zhèn)”,在這一時期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這其中留美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書作者以冷峻而不乏關懷的筆觸還原了這一群體的史學思想原貌,對留美生之于民國史學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探討,又由于民國史學上承乾嘉重“考信”的傳統(tǒng),下接新時期史學的發(fā)展,期間又熔鑄了西方各主要史學流派的理論和方法,因此,對西方理論和思想的重要載體--留美生與民國史學的梳理,涉及的已經不僅僅是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一種轉型問題,而且包含了如何應對西方的一種探討,因此,本書的研究除不乏學術價值外,還極富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簡介

李春雷(1976- ):男,河北保定人,2005年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獲博士學位?,F(xiàn)為天津工業(yè)大學新聞傳播系專業(yè)教師。在《史學理論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過十余篇論文。

書籍目錄

序緒論第一章 留美生研究民國史學的背景 一、學政難以兩分的社會背景——以梁啟超、胡適、顧頡剛為主的探討 二、“新史學”思潮方興未艾的學術背景 三、小結第二章 民國時期留美生研習史學陣容分析 一、研習史學的群體概貌(以留美原因、留美院校等為主) 二、政策導向與整體陣容的變化第三章 “范式”更新:留美生與新的史學發(fā)展 一、留美生與民國時期的史料和史料觀 二、留美生與史學科學方法的探求 三、《中國哲學史大綱》之于民國史學的范式意義第四章 留美生與民國時期中國考古學的發(fā)展 一、鋤頭考古學家與中國考古學 二、梁思永對中國考古學的成就 三、小結:從疑古到考古的演進第五章 留美生與民國時期中國史學學科化發(fā)展研究 一、從時務學堂到《京師大學堂章程》、《奏定學堂章程》的學科信息 二、留美生對史學學科建設的參與與史學發(fā)展趨向的變化(以抗戰(zhàn)前為主的討論) 三、教材與教法:留美生教學實踐的實證分析第六章 傳承中的創(chuàng)新——留美生歷史學研究的個案解析 一、以史學為訓練的胡適之 二、雷海宗:一生以史學為職志第七章 民國史學研究的縱深化——留美生與民國時期史學期刊研究 一、民國時期專業(yè)史學期刊的出現(xiàn)及史學界的變化 二、留美生對史學期刊參與的一般情況 三、留美生在史學期刊中角色的個案分析第八章 民族主義的內驅力:留美生與歷史學本土化 一、實驗主義歷史哲學的困厄(以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在民國境遇的研究為主) 二、“新人文主義學派”與“戰(zhàn)國策派”的學理趨向 三、胡適的學術轉向及其之于史學本土化的啟示結語附錄一 主要留美生畢業(yè)院校、年月、論文等統(tǒng)計表附錄二 民國史學學術編年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傳承與更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想想現(xiàn)在的學術,除了傳承古有的學術對政治的依附之外,其另外一個最大的悲哀在于,學術究竟為何,學人在努力探索,世人毫不知情.而大眾傳媒更無心去關注這一聽起來就有些枯燥的東東.
       如果我們把當今的學術與20世紀90年代曾經風靡一時的三級片相比的話,倒有幾分趣味.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總有幾分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的成分.相同之大焉莫過于,兩者總有那么一小撮人對之情有獨鐘,而又難入"正統(tǒng)者"之法眼.因之于此,對學術矢志不渝者不僅少且可貴,是書(《傳承與更新》)的作者也才尤顯“可貴”。
       不過,話說回來,學術亦同當年的三級片一樣面臨著“轉型”:即如何強調其應用性,如何能披上體面和易于被接受的外衣,殊不知央視的一些頻道已經嘗試捧紅了“研究”三國和《論語》的一些頭腦靈活之人。
       無論如何,我都有理由相信,那些執(zhí)著于真正學術的人,終究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希望經受思想和心靈滌洗的學界中人和社會中人的稱許的,是書的作者就是這樣一位學者:也有點像當年的不能轉型的三級明星,只能找個男人嫁了過著自己平淡而又時時被時人無聊的提及的三級明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