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 出版社:中國社科 作者:張春泉 頁數(shù):312 字數(shù):295000
內(nèi)容概要
《論接受心理與修辭表達》是富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前沿課題,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作者綜合運用了認知科學、心理學、美學、修辭學等多門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并廣泛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思辨與實證相結(jié)合,全面探究了接受心理和修辭表達的互動關系。觀點鮮明,論證細致,條理清晰,語料豐富,對推動學術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簡介
張春泉,男,湖北安陸人,農(nóng)歷1974年12月出生。2003年6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7月博士后出站于浙江大學。現(xiàn)為湖北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基地研究人員。中國修辭學會會員,中國邏輯學會會員。已在《光明日報》(學術版)、《學術研
書籍目錄
序一序二前言 一 理論前提 二 研究意義 三 研究概況 四 語料來源 五 研究方法第一章 關于接受心理與修辭表達的問卷調(diào)查綜述 第一節(jié) 對熟練表達者的問卷調(diào)查 第二節(jié) 對一般接受者的問卷調(diào)查 第三節(jié) 一項對照問卷試驗 第二章 修辭:人與人的一種廣義對話 第一節(jié) 修辭行為、修辭過程與廣義對話 第二節(jié) 修辭意義上廣義上對話的媒介 第三節(jié) 修辭意義的廣義對話的效果 第四節(jié) 作為子系統(tǒng)的修辭表達第三章 接受心理:廣義對話中的受話心理 第一節(jié) 接受心理是語境的主導因素 第二節(jié) 接受心理作為一個復雜性系統(tǒng) 第三節(jié) 接受心理的“隔”與“不隔”第四章 接受心理與修辭表達的互動 一、接受心理的存在 二、對接受心理的認知 三、接受心理與修辭表達的共變第五章 修辭話語的調(diào)節(jié)性建構(gòu) 第一節(jié) 修辭話語調(diào)節(jié)性建構(gòu)的言語博弈性 第二節(jié) 修辭話語調(diào)節(jié)性建構(gòu)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jié) 修辭話語調(diào)節(jié)性構(gòu)建的主要方式 第六章 基于受話心理的典型修辭話語 第一節(jié) 避違辭格的適用 第二節(jié) “語用詞”的適用 第三節(jié) 用以虛指的第一人稱代詞結(jié)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二者的共變包括兩個方面,即接受心理與修辭表達的倚變和接受心理與修辭表達的函變。前者是指修辭表達與同一個接受者的接受心理的共變,而后者則是指修辭表達與不同接受者的接受心理的共同變化。后者交際主體的范圍往往更大。接受心理與修辭表達的共變的前提是二者的可變性。一接受心理與修辭表達的可變性接受心理是可以變化的,也是可能變化的。首先,接受心理過程的變化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前面關于接受認知、情緒情感、認同的討論已可證實這一點。一言以蔽之,接受心理過程作為心理活動即勢必是動態(tài)的,是可變的。譬如,跟接受情緒情感密切相關的審美即是可變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說,可變性恰好是其題中應有之義。雖然不能將修辭話語與藝術作品等量齊觀,但有效修辭話語應該是藝術作品之一,因為如前所述,有效修辭話語是有其審美效果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似可以說修辭接受是一種藝術欣賞?!霸谒囆g欣賞上,喜新厭舊是普遍的規(guī)律,固然,由于讀者和作者的學識境界、經(jīng)驗的不同,他們追求的新,可能是真正的創(chuàng)造和突破,也可能只是一些廉價的噱頭。但不論學識高的還是學識淺的,不論境界高的或是境界低的,沒有一個喜歡重復,喜歡模仿,套子,似曾相識,千人一面乃至雷同。”①這里,“喜新厭舊”即是接受心理,“喜新厭舊是普遍的規(guī)律”凸顯的是接受心理的變化及其可變性。
編輯推薦
《論接受心理與修辭表達》為語言與認知文庫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