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非農產業(yè)群體社會保障研究報告

出版時間:2006-7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曹陽  

內容概要

本書共分四章,內容包括:引言;二元社會保障模式:歷史、現(xiàn)狀、矛盾與選擇;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職工的社會保障。

作者簡介

曹陽  1955年生于湖北通城;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碩士,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曾為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F(xiàn)為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已先后主持過兩項國家社科基金,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以及其他七項省部級科研項目,還有十多項各類縱向和橫向科研項目;出版?zhèn)€人專著三本;在Asi an Economic JOu rnal,International Jou rnal 0f soci aI Economics等國外刊物上發(fā)表英文論文四篇;在國內《經濟學家》、《經濟學動態(tài)》、《農業(yè)經濟問題》、 《經濟評論》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七十多篇,其中十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轉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農村非農產業(yè)群體界定  1.3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1.4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1.5 本報告的基本研究思路  1.6 本報告的篇章結構 附錄1—1  中國鄉(xiāng)村勞動力就業(yè)構成狀況(1978—2002) 附錄1—2  西方發(fā)達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 附錄1—3  非洲一些國家的城市“福利病”  第二章 二元社會保障模式:歷史、現(xiàn)狀、矛盾與選擇  2.1 二元經濟結構、二元社會結構與二元社會保障模式  2.2 人民公社體制下的農村社會保障   2.3 人民公社體制崩潰后農村社會保障面臨的新局面  2.4 土地保障:功能與局限  2.5 家庭保障:功能與局限  2.6 社區(qū)保障:社隊經濟組織資源的繼承抑或新的制度創(chuàng)新  2.7 農村勞動力流動對現(xiàn)有農村社會保障模式的沖擊  2.8 二元社會保障模式向一元社會保障模式轉換的前提  2.9 本章結論 案例2--1  河北省三河市行仁莊醫(yī)療制度的變遷 案例2--2  河南省臨潁縣南街村社區(qū)保障模式 案例2--3 廣東省中山崖口村社區(qū)保障模式 案例2--4  浙江省城鄉(xiāng)一體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附錄2--1  《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辦法》   附錄2--2 1978--2002年我國鄉(xiāng)村人口占全社會人口的比重變化第三章 農民工的社會保障  3.l 農民工:我國社會轉型期的特殊群體  3.2 同工不同利,同城不同權:社會保障權益的身份等級制 3.3 農民工:中國工業(yè)化新時期的特殊‘‘納貢者” 3.4 農民工勞動關系的特殊性……第四章 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職工的社會保障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農村非農產業(yè)群體社會保障研究報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關心弱勢群體 黨政愛好者都可以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