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第四輯)

出版時間:2006-5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王俊義,丁東  頁數(shù):316  字數(shù):291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輯內容仍然豐富,朱佳木在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充分肯定了建立馬克思主義的口述史學的重要性;何兆武和李小江的文章分別談到口述歷史的人民性和個性化的特點;何方講述了張聞天建國之初開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事業(yè)的故事;梁培寬回顧了乃父梁漱溟先生的人生追求和畢生探索中國問題的經歷;《啟功先生訪談》則記錄了啟先生臨終前對民國時期北京畫學會的回憶,是極難得的歷史記錄。     給“口述歷史”定性定位,最好的名稱就是借用我國傳統(tǒng)的史學典籍的一種稱謂:《實錄》?!翱谑鰵v史”只應該嚴格地規(guī)定為對于當事人(亦即口述者)親歷而非傳聞的如實記錄——實事實說。真實性,是“口述歷史” 的靈魂。本書記錄了以20世紀這一百年革命當中一些老同志親歷親為的史事,這些珍貴記憶作為了現(xiàn)在要作的“口述歷史”的主題。

書籍目錄

編者的話卷首語談口述歷史評議與思考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口述史學——在“首屆中華口述史高級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歷史中“人”在哪里——關于“口述歷史”的跨文化對話名流青史  梁漱溟:執(zhí)著探求人生問題和中國問題的思想家  周有光訪談錄  歸去來兮——東北抗日義勇軍老戰(zhàn)士谷夢麟訪談逝者留聲  啟功訪談——民國時期北京畫學研究會及北京傳統(tǒng)畫壇情況  赤安(三邊)事變  沉浮跌宕愛同一生——我的父親包爾漢傳奇人生的一些經歷蘇尤木烏依古爾·沙依然口述長卷先睹  上海市委平反王申酉冤案的前前后后  跟隨張聞天在駐蘇聯(lián)使館工作百姓滄桑  胰島素研究:1966  “勤行”的手藝  一位老神父的自述  鉆石婚  有生之年我一定要知道他的下落——中國共青團創(chuàng)始人之一俞秀松夫人訪談錄  西南聯(lián)大瑣憶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同志們,朋友們:    我非常高興能參加“首屆中華口述史高級論壇暨學科建設會議”,非常高興能和史學界的同仁們一起探討口述史這門當今備受學術界關注的學問。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當代中國研究所,向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論壇的東道主揚州大學表示衷心感謝,向揚州大學的師生們致以良好祝愿!    十多年前,我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時,為了撰寫老一代革命家的年譜,曾經拿著錄音機,采訪過一些知情的老同志,整理過訪談筆記,有的還經被訪談人審閱后發(fā)表過。但我當時并不知道這就是從事口述史工作;即使后來知道了口述史是一門新興學科,但究竟什么是口述史,自己仍然不甚了了。只是因為這次應邀來參加口述史論壇,臨時抱佛腳,現(xiàn)找了一些有關的書和文章學習,這才對口述史有了一點粗淺的認識。    究竟什么是口述史呢?據(jù)我所知,目前學術界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我認為,從廣義講,所謂口述史應當是指歷史工作者利用人們對往事的口頭回憶而寫成的歷史。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可以說是一個有著悠久口述史傳統(tǒng)的國家??鬃又洞呵铩?,就運用口頭傳說追述了唐、堯、虞、舜的歷史:司馬遷寫《史記》,更是大量引用口述史料,從而使筆下的秦始皇、荊軻、陳勝、劉邦、項羽、韓信等等人物顯得栩栩如生。但是,科學意義上的歷史研究必須是建立在真實性基礎之上的,而傳統(tǒng)口述史的致命弱點恰恰是,或者口頭傳說在流傳過程中,或者歷史工作者在記述某種口述史料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xiàn)失真的情況,從而有損作為主體的歷史的科學性。因此,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當人類發(fā)明了錄音機,以后又發(fā)明了錄像機時,西方發(fā)達國家出現(xiàn)了歷史工作者利用現(xiàn)代聲像技術手段訪問歷史口述者以保證口述史料不失真的方法。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口述史,正是這種由史學工作者與口述者合作的建立在錄音、錄像技術基礎之上的現(xiàn)代口述史。我們現(xiàn)在所要研究的口述史學,也是這種現(xiàn)代意義上的口述史學。無疑,這個意義上的口述史和口述史學,對于我們國家來說還是比較年輕的。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與國際史學界交流的不斷擴大和史學與其他學科之間合作的不斷深入,和錄音、錄像設備的日益普及,現(xiàn)代口述史也逐步發(fā)展起來,并有不少成果相繼問世。例如,揚州大學立足本地,開展了有關辛亥革命和揚州人物的口述史實踐活動: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和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會,也在對近現(xiàn)代國共兩黨人物和思想文化界名人,以及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等問題的研究中,進行了口述史的有益嘗試。但從整體上看,我們無論在口述史實踐還是口述史學科建設方面,都還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tài)。因此,由史學界召開這個口述史的高級論壇?;仡櫤驼雇袊箨懙目谑鍪饭ぷ?,交流近年來口述史工作的經驗,研究口述史的學科分類和學科建設問題,討論并設法制定口述史的工作規(guī)范、標準和原則,是非常必要的,對于我國的口述史發(fā)展及其學科建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口述史是建立在口述基礎上的史學研究方法,為了保證口述本身的真實性,口述者的口述無論是以人物,還是以事件,還是以專題為中心,都應當是他的親歷、親見、親聞,就是說,應當是“活史料”。顯然,這一要求在古代史研究領域是無法做到的;就是在近代史研究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難以滿足。相比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或當代中國史的研究,以及地方志當代部分的編修,恰恰是最適宜運用口述史方法的領域;同時,歷史研究和地方志編修中的當代部分,也是口述史最能大顯身手的時段。因此,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當代中國地方史研究。以及地方志編修的學者,應當高度重視口述史工作,并和口述史學的研究者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口述史學科的發(fā)展。    口述史不僅是歷史研究的一種工作方法,一種成果形式,也是一種新的理念。它突破了以往歷史著述偏重于政治和上層、較多地“自上而下”寫歷史的傳統(tǒng),使普通人的生活、社會的變遷、人民大眾對歷史的認識更多地走進了史學領域,從而有助于把“自上而下”寫歷史和“自下而上”寫歷史結合起來。這種新的史學理念,特別適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研究。大家知道,國史研究是從中共黨史研究中分離出來的,國史研究離不開黨史研究。但是,國史研究與黨史研究無論在研究范圍上,還是在研究重點、角度上都有很大不同。國史不僅要研究中國共產黨與其他參政黨的關系史,而且要研究其他參政黨本身的歷史;不僅要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而且要研究國家政權史、經濟史、文化史、科技史、教育史、軍事史、民族史、宗教史、社會史、體育史、衛(wèi)生史、災害史等等,甚至還要研究民間風俗、服飾、飲食、居住、交通等百姓日常生活變化的歷史:不僅要研究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決策過程,而且要研究各級政府是如何組織實施這些決策的,各族人民又是如何在這些決策的指導和影響下從事各自工作的。國史研究的這些特點使它相對黨史研究來說,更加需要通過開展口述史來拓展自己的研究視野,活躍自己的研究思路,并彌補史料之不足,豐富寫作之內容。    任何一門學科,只要它是科學的,就必須有自己的學術規(guī)范?,F(xiàn)代口述史作為歷史科學的分支學科,自然也有它被學術界普遍認同的學術規(guī)范。例如,口述史工作計劃的形成,訪談者與訪談對象契約的簽訂,訪談前的研究準備,訪談中的錄音、錄像技術要求,訪談后的記錄整理補充,口述檔案的存放、保管,口述史成果的發(fā)表形式,以及著作權的歸屬等等,都需要有一套為學術界公認的規(guī)則。這方面,是不分中國和外國,也不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對于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大半個世紀中形成的口述史工作的有益經驗,我們可以也應當學習和借鑒。但是,我們同時應當實事求是地看到,我國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自己優(yōu)秀的治史、修史經驗,在口述史的學科建設過程中,我們也要充分吸收和利用這筆豐富的民族遺產。另外,口述史既然屬于史學范疇,它就和其他史學分支學科一樣,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性。由于口述史主要適用于當代史研究,因此,它與現(xiàn)實的距離較近,政治性也更強一些。我們在開展口述史工作和進行口述史學科建設時,更要注意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要始終站在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要貫徹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要遵守黨中央有關建國以來歷史問題的決議、決定。文字史有文字史的缺陷,口述史也有口述史的缺陷。我們無疑應當重視口述史,但也應當防止不恰當?shù)乜浯罂谑鍪返目尚判院妥饔玫钠颉N蚁嘈?,只要我們堅持學術性和政治性的統(tǒng)一,牢牢把握正確的學術方向,努力使口述史工作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那么,口述史工作和口述史的學科建設就一定會得到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就一定會擁有無限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同志們,當代中國研究所成立時間雖然比較晚,但它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十分重視對口述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并陸續(xù)發(fā)表和出版過一些口述史的成果。我們?yōu)槟芎驮谧氖穼W界朋友們結識,共同研討口述史的學科建設而深感榮幸。我們非常愿意在今后和諸位繼續(xù)就有關口述史學的問題進行學術交流,共同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口述史學而不懈努力。    最后。預祝論壇獲得圓滿成功,祝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身體健康,事業(yè)有成!P3-7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口述歷史(第四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重讀這些珍貴的史料,讓我們對一些歷史事件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特別是那些已逝去的前輩提供的史料就更顯珍貴。這要深深地感謝這些口述歷史的收錄者和整理者,他們?yōu)槭占蛽尵葰v史史料做了一件十分有意義,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   這套書不錯,可惜別的幾本買不到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