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史

出版時間:2006-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石川禎浩  頁數(shù):417  字數(shù):38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日本學者石川禎浩所著《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史》一書,搜集了中、日、俄等國有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了認真的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中國成產(chǎn)時期的馬列主義傳播渠道,中共上海發(fā)起組的形成以及中共成立的時間和出席中央“一大”的代表等等問題,都是出了一些新穎的見解。作者還力圖表明,中共成立史的研究,應聯(lián)系國際大環(huán)境,打破“自我封閉”的研究狀況;應糾正以回憶錄鄧代原始資料的研究方法。本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對我國中共創(chuàng)建史的進一步研究均有一定的啟發(fā)和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古川禎浩(Ishikawa Yoshihiro)1963年生于日本山形縣,1988年畢業(yè)于日本京都大學,2002年獲京都大學博士學位。曾在北京大學歷史系留學(1984-198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01-2002年)?,F(xiàn)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

書籍目錄

序章   第一節(jié) 芥川龍之介與中國共產(chǎn)主義者在上海接觸   第二節(jié) 促使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背景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第一節(jié) 五四時期中國的新思潮    1.知識與革命運動    2.五四時期的“新思想”與傳播媒介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在北京的傳播    1.《晨報副刊》與陳溥賢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    2.陳溥賢與日本的革新運動    3.李大釗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與陳溥賢的中介作用    4.李大釗與日本的社會主義運動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在上海的傳播    1.國民黨人的馬克思主義研究    2.戴季陶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    3.戴季陶與日本的社會主義運動    4.漢譯本《共產(chǎn)黨宣言》    5.留日回國學生群體的馬克思主義研究  第四節(jié) 布爾什維克主義文獻在中國的傳播——新的外業(yè)知識的出現(xiàn)    1.《新青年》雜志的變化    2.《共產(chǎn)黨》雜志介紹歐美社會主義文獻    3.陳獨秀與布爾什維克主義    4.李大釗與布爾什維克文獻  小結(jié)第二章 蘇俄、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  第一節(jié) 鮮為人知的“密使”    1.蘇俄接近遠東    2.魏金斯基之前的“使者”(一)——面爾特曼    3.魏金斯基之前的“使者”(二)——波波夫、阿格遼夫、波塔波夫    4.俄西伯利亞、遠東的對華工作機關  第二節(jié) 魏金斯基的活動    1.魏金斯基一行來華    2.魏金斯基在北京的活動    3.魏金斯基的身份和活動據(jù)點    4.魏金斯基在上海的活動    5.使者相繼來華  第三節(jié) 中國“偽”共產(chǎn)黨始末    1.近藤榮藏接觸的中國“共產(chǎn)黨”    2.1921年齊聚莫斯科的中國“共產(chǎn)黨”    3.大同黨——黃介民、姚作賓組織的“共產(chǎn)黨”    4.蘇俄與大同黨的工作    5.姚作賓與全國學聯(lián)——后“五四”的學生運動第三章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第四章 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附錄一 日中社會主義文獻翻譯結(jié)照表附錄二 中國社會主義書籍簡介附錄三 施存統(tǒng)口供參考文獻目錄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難得的佳作啊,日本人的考證功夫真的很細
  •   終于看到這本書,很詳盡的考證。
  •   看了楊奎松的《開卷有疑》中的介紹才買了這本書。覺得日本學者的史料功夫真是了得,值得國內(nèi)學者學習。
  •   日本學者的細致充分體現(xiàn)這本書之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