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09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胡戟 頁數(shù):440 字數(shù):4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卷的出版,是想把作者對包括史學理論、治史觀念在內(nèi)的一些中國文學工作者面臨的共同問題論析匯集起來,提供給有心人思考。這些是作者近年在校內(nèi)外、國內(nèi)外講臺上,乃至兩次全國史學工作者大會上報告的主題。無論別人會怎樣認為作者這樣做是如何不合時宜,卻越來越強烈的意識到,茲事體大,關系中國史學榮辱命運,應當鼓與呼。的提出建設政治文明的任務之時,我們再無所作為,就有負于時代了。 本卷的《試論歷史評價的環(huán)境標準》和《快樂歷史和對歷史觀的重新思考——評盛唐研究叢書第一輯》,闡述作者的上述意見,也表達了作者進入這個行當40年后,行將抱著沒把工作做好歉咎,凄涼地退下崗位時,遺撼而無奈的心境。 《隋唐五代政治述略》是為號稱“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的《隋唐宋卷》寫的第一章原稿。 《敦煌述略》是1981年隨絲綢之路考察隊到莫高窟,在孫修身先生解說下,用五天半音間看了86洞窟,和1983年參加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大會后,看到缺一本全面介紹敦煌的書,而綜合敦煌學者,尤其是在敦煌工作的專家們的研究成果編寫的,以翌敦煌課的筆記。 《陳寅恪先后與中國史學》這篇長文的寫成,歷時35年,還是汪篯先后要我做的題,1964年作者考為他的研究生,入學后他布置的第一項任務,是讀陳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和《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交代要交讀書報告?! 犊鞓窔v史和對歷史觀的重新思考——評盛唐研究叢書第一輯》一文是應邀作的書評,于2003年12月28日上下午分為兩部分。
書籍目錄
隋朝五代政治述略 一 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 二 隋文帝與隋湯帝的政治 三 隋朝的滅亡 四 李淵李世民建立唐朝與政權(quán)的鞏固 五 武則天的崛起與革唐為周 六 唐玄宗與開元天寶盛世 七 安史之亂與藩鎮(zhèn)割據(jù) 八 宦官專權(quán)與朋黨之爭 九 唐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與唐朝的滅亡 十 五代十國與契丹敦煌述略 一 佛教的創(chuàng)立與東漸 二 魏晉之際佛教在敦煌的傳播(220-317) 三 十六國時期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353或366-442) 四 北魏時期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442-534) 五 西魏時期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535-556) 六 北周時期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557-581) 七 隋代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581-618) 八 初唐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618-705) 九 盛唐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705-786) 十 中唐吐蕃時期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786-848) 十一 晚唐歸義軍張氏政權(quán)時期的敦粕及石窟藝術(shù)(848-914) 十二 五代歸義軍曹氏政權(quán)閃期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914-960) 十三 北宋歸義軍曹氏政權(quán)后期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960-1036) 十四 西夏時期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1036-1227) 十五 蒙古、元代的敦煌及石窟藝術(shù)(1227-1327) 十六 明清時期的敦煌(1372-1644-1911) 十七 20世紀的敦煌和敦煌學絲綢之路 一 絲綢之路形成的原因和年代 二 漢唐絲路的發(fā)達和對東西方交流的影響 三 絲綢之路的管理 四 絲綢之路在明清以后衰落的原因 附 霍去病的河西之役唐明皇入蜀道 一 秦嶺造山帶 二 蜀道的開辟 三 明皇入蜀道唐代長安太平坊歷史文化名城西安——2004年7月20日在海峽兩岸師生共赴未來夏令營的講演稿漫議西部開發(fā)的過去和現(xiàn)在評說李密唐太宗踣碑事件——澄清一樁歷史公案和關于善意偽造歷史的討論中國水軍與白江口之戰(zhàn)軍事藝術(shù) 唐代家禮述論試論歷史評價的環(huán)境標準陳演恪先生與中國史學快樂歷史和對歷史觀的重新思考——評盛唐研究叢書第一輯索引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