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榮寶齋 作者:龍永寧 頁數(shù):334
Tag標簽:無
前言
我的祖父龍璋于辛亥革命前后在湖南、江蘇做了不少的事。他在晚清時大力支援黃興、蔡鍔、宋教仁等領導的革命運動;他以垂暮之年,追隨孫中山,冒著殺頭的危險,親身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及護國戰(zhàn)爭;他在湖南和江蘇創(chuàng)辦了很多學校和實業(yè)。這些史實在湖南長沙、攸縣,江蘇泰興的文史資料中均有不少記載。而在《湖南省志·人物志·龍璋傳》中,對他的一生,更作了較全面的敘述。然而在上述文章中,有些是一鱗半爪,有些卻語焉不詳,甚至問有訛誤。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湖南有些從事文史工作的專家,要我將我所知道的有關我祖父的“三親”(親見、親聞、親歷)資料寫出來,以免將來湮沒,于是我萌生了寫這本書的念頭。十多年來我從搜集資料,到2003年動筆撰寫,數(shù)易寒暑,才寫成了這本書。難說它全面,但我至少已盡力而為了。我不是歷史研究者,我只能提供資料,給研究者作參考,本書就起這樣的一個作用吧。我寫這本書的資料來源,主要是根據(jù)家中長輩的文字記載及他們的口述。其中尤以我母親許佩瑯的 講述最多,因為她做過我祖父的私人秘書,對祖父的事跡知之甚詳。其次是我的族叔祖父龍谷瑞,他年輕時在我祖父身邊讀書、工作,晚年寫了一份回憶資料。另外,20世紀60年代章士釗先生準備寫《龍璋傳》,要求我的生父龍伯堅提供資料,我父親也寫了一份較為詳細的資料。至于我曾祖父龍汝霖的《堅白齋集》、祖父龍璋的《甓勤齋詩文存》、本生祖父龍紱瑞的《龍萸溪先生遺書》,都是本書的重要資料來源。尤以《梅城龍氏九修族譜》提供的資料更為豐富珍貴。我祖父一生的事跡,與中國近代史,特別是湖南近代史息息相關,牽涉到的革命史實、領袖名人眾多。事關歷史,我不能臆測,更不敢妄言,都根據(jù)有關典籍一一作了訂正。我祖父好像有寫日記的習慣,但沒有印刷保存,經(jīng)過一個世紀的風霜雨雪,原稿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了他在被袁世凱通緝、流亡途中的半本殘留日記及他當時的書信原稿。根據(jù)這些珍貴資料,我在第九章《流亡上?!?、第十章《反袁斗爭》中,才能有較為詳細的敘述。我父親所在的時代不遠,資料較多。同時他自己也寫了一些記敘、回憶的文章,有些我就照抄在書中,比我的敘述應更有價值,更說明問題。本書都是寫我的長輩的事跡,本應都根據(jù)輩分關系來稱呼他們。但由于人物眾多,恐讀者看不清楚,在大多數(shù)地方我只得直書其名。長輩有靈,當能諒我。此書的出版,承張建平先生、劉芳女士、陳金偉先生的大力支持協(xié)助。在撰寫時,我的姑母龍毓琬,姊龍伯憲,兄龍式昭,表兄弟陳鋌、許維格、許伯沅為之提供資料;我的先生段人杰、女兒段小白為我查找資料;我的外孫胡白珂為此書裝幀設計。在此一并致謝! 龍永寧 2010年12月
內容概要
龍璋是著名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實業(yè)家、教育家,他一生追隨孫中山、黃興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他為革命出生入死,毀家紓難。龍伯堅是著名醫(yī)史學家,是湖南現(xiàn)代衛(wèi)生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稄募澥康礁锩遥ㄎ业淖娓庚堣埃肥驱堣皩O女龍永寧所著,內容真實豐富,具有一定的資料性和可讀性?!稄募澥康礁锩遥ㄎ业淖娓庚堣埃犯接姓掌话儆鄬らL,包括中國近代史上的領袖、名人、烈士的手跡,如孫中山贈龍璋“博愛”橫幅,毛澤東致龍伯堅的書信,以及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黃興、秋瑾、王闿運、郭嵩燾、譚延闿等人對龍氏家族的贈聯(lián)、贈字及書信,均為珍貴資料。
作者簡介
龍永寧,湖南攸縣人。生于1936年,畢業(yè)于湖南教育學院中文系;任機關干部、小學教師共31年。并曾任長沙市第八屆人大代表、湖南詩詞協(xié)會常務理事、岳麓詩社副社長。曾參與編輯《嚶鳴詩刊》、《岳麓詩聲》、《岳麓詩詞》等刊物。個人作品被錄入紐約《全球當代詩詞選》,國內《中華詩詞選》、《當代詩詞精選》等書及國內外詩選、詩刊。個人專集有《寸草樓詩詞集》。姓名、簡歷、代表作錄入中華詩詞學會編纂的《中國當代詩詞藝術家大辭典》。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章 出身世家一、六百年的書香門第二、學者祖父龍襄堯三、賢吏兼詩人的父親龍汝霖四、為國殉職的二叔龍溥霖五、三叔——維新名臣龍湛霖和西園第二章 寒窗苦讀的青少年時代一、在山西衙署度過童年二、嚴父、慈母、名師三、少年聰慧,志向遠大四、二十二歲中舉五、拜訪郭嵩燾,暢談天下事六、東皋別墅,課讀諸弟七、七上春官不第第三章 婚姻 家庭一、娶陶澍孫女(左宗棠外孫女)為妻二、中年喪妻三、嫁入名門的五個女兒四、繼配張夫人五、獨子龍孟繩、兒媳許佩瑯第四章 出仕江蘇一、州縣政績二、國危獻策三、“富有票”案四、獎掖丁文江第五章 結交革命志士,暗中資助革命一、資助革命的思想根源二、資助革命的史實三、與革命志士的交誼章士釗 黃興 孫中山 柳大任 楊毓麟陳作新 蔡鍔 宋教仁 楊德鄰 覃振蔣翊武 寧調元 周震麟 譚人鳳 仇鰲第六章 實業(yè)救國 教育救國一、回湘辦實業(yè)輪船公司集成公司貧民工藝廠等醴陵瓷業(yè)公司等興辦礦業(yè)小結二、振興教育,創(chuàng)辦學堂如皋小學、旅寧中學、泰興第一高等小學等明德中學經(jīng)正學堂南云商業(yè)學堂瓷業(yè)學堂湖南高等鐵路學堂社會教育新劇團第七章 辛亥革命前后一、辛亥革命前共進會觀海學會策劃響應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前夕的革命活動運動新軍勸降黃忠浩、黃以霖長沙光復憲友會和辛亥俱樂部七會會長保路運動二、辛亥革命后第一任湖南民政長國民黨湖南支部評議長安排革命黨人的工作與生活第八章 出征湘西一、楊任遇害二、自請西征三、成立巡按使署四、西征經(jīng)過五、勝利回師第九章 流亡上海一、被袁世凱政府通緝二、流亡途中,備嘗艱苦三、上海三年第十章 反袁斗爭一、支援蔡鍔二、投身湖南反袁驅湯斗爭三、與劉揆一、彭邦棟等籌劃反袁抗日四、為護國戰(zhàn)爭竭力籌款五、勸黃興回國領導反袁斗爭第十一章 回湘二年,赍志以歿一、奉孫中山之命回湘二、策動湖南獨立三、組織正誼社四、第二次任湖南民政長五、為黃興辦喪事六、最后一年七、避亂東鄉(xiāng)含恨去世第十二章 身后榮哀一、遲開的追悼會二、章太炎為寫墓表三、國民政府發(fā)褒揚令四、在南岳衡山建紀念亭——烈光亭五、歷史的評價附:記父親龍伯堅一、教育家父親龍紱瑞二、青少年時代三、與毛澤東的交誼四、與譚延閩的關系五、創(chuàng)建湖南衛(wèi)生事業(yè)六、藏書之愿七、掩護中共湖南省地下工作委員會八、列名右籍九、因禍得福,悠游歲月十、晚年完成《黃帝內經(jīng)集解》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龍璋出身于湖南攸縣龍氏。攸縣龍氏在明、清數(shù)百年間,世代書香,是湘中名門望族。唐朝時龍家有一位祖先名龍暹,中了唐中宗十八年的解元,派到湖南道州做官,子孫就定居在道州。到唐朝末年,龍暹的后代龍庚被委任為江西廬陵吉水丞,時值黃巢起義,全國混亂,當他帶著全家來到江西永新縣時,被阻無法前進,遂家于永新。我們攸縣龍氏是從永新遷來的,因此,龍氏子孫的輩分排名有“來、自、永、新”四字,作者即“永”字輩,我的養(yǎng)父龍祖同(龍璋之子)派名“自朗”;族人、“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也屬“永”字輩,其父派名“自治”。到了宋朝開寶年間,龍庚的子孫龍耀官茶陵縣令,于是龍家這一支從永新徙居茶陵東山。至明朝洪武二年(1369),龍耀的子孫龍清(字悅仲)帶領全家 遷居攸縣縣學門前,這就是攸縣龍氏的開基祖先。過去按古禮每年七月十五日要祭祀祖先、燒包(用黃紙包著冥幣,于祭祀時焚燒),包上分別寫著各位祖先的名字,我家是長房,因此歷代祖先都由我們家祭祀。那時家中有一本用于寫包的歷代祖先名冊,第一個就是這位洪武年間的悅仲公。我讀小學時,曾幫我母親寫包,因祖宗太多,常要寫幾天才能 寫完,因而對此事印象深刻。龍家自定居攸縣以后,歷代都是以讀書為業(yè),有功名者甚多。從明朝初年到清代,攸縣龍家出的進士、舉人、貢生、國子監(jiān)生共一百三十多位,邑庠生(秀才)則比比皆是,難以計數(shù)。六百年來,攸縣龍家出 仕的人也不少,任侍郎者三位,任布政使以下知縣以上者數(shù)十位,受皇帝敕封誥命74道。故從明、清人的著作到解放后的《文史資料》中,都曾說攸縣龍家“簪纓不絕”。龍家遷居攸縣以后,人丁興旺,很多人考取功名,外出做官。明朝 萬歷己亥年(1599)翰林院編修孔時甫所寫《龍氏族譜序》中說:“龍氏累世簪纓不絕,明興尤著?!逼渲薪艹稣哂忻鞒跞喂げ渴汤傻凝埼募懊鞒y(tǒng)年問的兵部侍郎龍大有。龍大有的父親龍晟是飽學之士,中舉后被舉為靖江王府教授,明英宗頒賜給他的誥命中說他:“學問淵深,德誼方正,十年教授,一德不回,可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矣?!饼埓笥兄羞M士后由地方官累次升遷至山西巡撫。其時西北方異族騷擾不休,山西首當其沖,英宗特下詔命他加強邊防,督理軍務。詔旨中寫道:“朕惟大同,實西北重鎮(zhèn),內以拱護京都,外以控制戎虜,地大事殷,巡守猶貴。今特命爾巡撫大同地方,督理軍務?!质貐?、游擊、守備等官,俱聽節(jié)制,有利于軍民者,聽爾便宜處置。爾為風憲大臣,授茲委任,必須據(jù)忠竭慮,正己率人,公勸懲,期賞罰,抑惡揚善,除奸革弊,以肅靖邊方。必事安、人安、兵強、食足,胡虜畏憚,地方無虞,庶副委任之重。如或處置乖方,至生嗟怨,責有所歸。爾其欽承之無忽。故諭?!饼埓笥泻髞碚嗆妱?,抵抗異族侵略,因防邊有功,被升為兵部侍郎。至明朝正德戊辰年(1508)龍誥(字孔錫)又考中進士。龍誥一家一直住在攸縣縣學門前,他中進士時年已44歲。龍誥從江西臨川縣令,升至廬州知府,在任上時關心百姓疾苦,設法減免賦稅,安置流民,“民咸稱頌,政績卓著”。因而提升四川按察副使,不久又升為廣西布政使,因“撫苗有功”,改任云南布政使。后來年邁告病回到攸縣,終年86歲。《一統(tǒng)志》將其載于“經(jīng)濟名臣”之列。龍誥的事跡現(xiàn)載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其辭條如下:“龍誥,明,攸人。正德進士,知臨川縣,東鄉(xiāng)民聚為盜,積歲不能平,誥被檄往討,賊皆棄兵羅拜就撫。累遷廣西參政。有《東洲奏議》《廬揚荒政錄》?!睍r隔半個世紀,_龍光(字朝宸)中了嘉靖壬戌(1562)科進士。他由寧波知府升吏部給事中,他先后向皇帝上疏,建議“端治體、正法紀、速賑濟、飭漕政、減織造、弭盜賊”,多被采納。后奉旨往山東督理漕政三年,卓有成效,升為山東布政使,在任上染疾而亡,歸葬 家鄉(xiāng)。明代湖南、山東省志,攸縣縣志中都有龍光的傳記。他有兩個兒子,長子龍得雨官中書,次子龍得濟官廣東瓊山縣令。明、清兩朝攸縣龍家官縣令以上者為數(shù)甚多,在此就不一一敘述了。龍家留在江西永新的一支,元、明、清時代亦出了不少名人。其中尤著者有元朝的龍從云(字子高),他“負經(jīng)濟才,工詩歌,曾官福建儒學副提舉”。清代有龍體剛,他將各朝的歷史故事編為詩歌,書名《半窗史略》,成為學生發(fā)蒙的課本。到清代道光年問,永新龍家又出了一位龍文彬(字筠圃),于同治四年考中進士,官吏部主事。他卸任后回江西,主講于經(jīng)訓、鷺洲、蓬洲各書院。其著作有《明會要》《明紀事樂府》《永懷堂詩文鈔》等。以上三人事跡,均載于《中國人名大辭典》中?!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