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榮寶齋出版社 作者:白謙慎 頁數(shù):30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白謙慎書法論文選》,本書收入書法史學者白謙慎發(fā)表于不同時期的論文20篇,內容涉及書法美學、書法史、書家研究、20世紀書法、海外書法研究,全面地展示了他的學術關懷和理論視野。
作者簡介
白謙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1982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國羅格斯大學攻讀比較政治博士學位,1990年獲碩士學位后轉至耶魯大學攻讀中國藝術史。1996年獲博士學位。1995—1997年任教于西密執(zhí)安大學藝術系。1997年至今任教于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200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
主要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哈佛大學亞洲中心,2003年),《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書畫》(與張子寧等合作。佛利爾美術館,2003年),《傅山的交往和應酬——藝術社會史的一項個案研究》(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與古為徒和娟娟發(fā)屋——關于書法經(jīng)典問題的思考》(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年)?!短m亭論集》(與華人德合編。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
書籍目錄
日常生活中的書法:以傅山為例一、建立文化聲望:傅山在晚明的生活二、維持生計的努力:傅山和戴廷拭三、日常生活中的書法:傅山書法的不同用途四、傅山的交往圈(一)明清政府官員(二)山西文人(三)外省文人(四)僧侶(五)俠名的地方士紳和商人五、應酬的策略(一)選擇書寫內容(二)書法中的序與款(三)上款與印章的功用(四)選擇字體(五)代筆人(六)拖延(七)抱怨(八)保存精品六、應酬和社會精英之間的互動七、結論八大山人花押“十有三月”考釋對聯(lián)雜議17世紀中國藝術中的疾病、殘疾與畸形引言關于身體問題的抱怨疾病、悔恨與身份危機陳述身體問題的其他因素殘疾和畸形的藝術結語1886年吳大瀲在吉林的文化藝術活動吳大瀲在吉林的主要活動簡介一些統(tǒng)計數(shù)字冊頁書法學術著作存世吳大瀲在吉時期作品舉例題銅柱銘龍虎石刻為堯山都護書篆書聯(lián)篆書《論語》題全形拓《字說》和《憊齋集古錄》《海上三神山圖》《長白積雪圖》余論:晚清士大夫的業(yè)余時間支配和知識結構的問題吳大瀲和篆刻一、吳大瀲的早期篆刻活動二、從友朋之間的信札看吳大瀲的古璽印收藏活動三、吳大瀲和古璽印收藏家的交往吳云陳介祺王懿榮四、吳大瀲的印學研究五、吳大瀲和當代篆刻家的交往翁大年(1811-1891)趙之謙(1829-1884)吳昌碩(1844-1927)黃士陵(1849-1908)尹伯困(生卒年不詳)胡義贊(1831年生,約卒于1904年前后)王石經(jīng)(1833-1918)陳佩綱(生卒年不詳)六、結語20世紀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書法創(chuàng)作一、清代的碑學和“二王以外有書”的思想二、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和書法創(chuàng)作三、簡牘的發(fā)現(xiàn)和書法四、敦煌遺書和其他出土文物與書法五、考古資料在現(xiàn)代書藝中的運用結語在現(xiàn)代書法的大纛下20世紀文字山水畫芻議沈尹默與張充和丁衍庸先生篆刻芻議險峭而婉秀:歐體楷書與江兆申先生書法參照系的關系芻議關于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陸書法研究的一些思考一、美學熱和文化熱下的中國書法研究二、書法史研究三、挑戰(zhàn)書法研究方法芻議關于當代書法史寫作的札記一、治當代書法史之難二、治當代書法史應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現(xiàn)象三、一些體制的因素四、當代書法研究中采用計量分析的問題五、地域書風六、藝術風格取舍的問題七、當代書法史有關資料的收集和保存問題八、加強個案研究九、介紹林麗娥的著作(《大陸“文革”后二十年書法藝術活動之研究(1977年至1997年)》十、當代中國書法史可以包括港澳臺和海外中國書法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關于當代文字環(huán)境及其相關的藝術史寫作的思考也論中國書法藝術的性質美國的中國書法收藏和研究美國的中國書法收藏家向美國民眾介紹中國書法學術研究和博物館收藏中國篆刻在西方學術規(guī)范與體制一、從退稿說起二、學術出版物的等級和聲譽三、引文與注解四、書評五、以學術與學者為中心的學術會議六、博物館與學術界七、基金會八、學術組織九、結束語附:“蘭亭會議”與學術規(guī)范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