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中國對外翻譯 作者:(丹麥)安徒生|主編:方洲 頁數(shù):211
內(nèi)容概要
安徒生童話以他那個時代廣闊的社會生活為背景,廣泛地反映了現(xiàn)實社會中的階級矛盾、人民意愿和要求。作品題材廣泛,人物形象眾多,有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皇帝,虛榮可笑、庸俗無聊的王子公主,只會吹牛拍馬、阿諛逢迎的大臣和達官貴人,這些都是安徒生揭露、鞭撻、諷刺的對象;對被統(tǒng)治階級看不起的所謂“下層社會”的勞動人民,他則給予了由衷的同情和歌頌。如《皇帝的新裝》寫了一個皇帝很喜歡穿新衣服,兩個騙子利用皇帝虛榮的心理,織出所謂的“最美麗的布”,并稱愚蠢的人看不到這種美麗的布料做出的衣服,結(jié)果皇帝只能標榜自己的“聰明”,居然穿上這種不存在的衣服,赤裸著身子參加游行大典?!顿u火柴的小女孩》將圣誕之夜富人家的燈紅酒綠與饑寒交迫的小女孩的悲慘絕境作了鮮明的對比,向不平等社會提出了血淚的控訴。 安徒生的童話描寫了眾多的大自然的動植物乃至無生命的物品。鳥獸蟲魚、花草樹木、家具、玩具等被賦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成了童話世界的主人公。豌豆、人魚、樹葉、天鵝、蟾蜍、夜鶯、公雞的故事。生動活潑,引人人勝。大膽的幻想超越了時間空間的界限,好奇的求知欲穿透廣大自然的秘密,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夜鶯傾吐的歌聲制服了死神,不可能成了可能??傊?,安徒生的童話里,大自然的景物和人一樣是社會生活的主角,既是神話的世界,又是現(xiàn)實的生活,二者緊密地交融在一起。
作者簡介
安徒生(1805-1875年)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菲英島奧登塞一鞋匠家庭,1875年8月4日卒于哥本哈根。安徒生一生游歷過多個國家,到過挪威、瑞典、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發(fā)表了不少游記作品。使安徒生獲得世界聲譽的,是他的童話作品。從1835年春天發(fā)表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起,至1872年,他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其中有諷刺皇帝愚蠢、昏庸和大臣們阿諛逢迎的《皇帝的新裝》,歌頌純潔少女追求忠誠愛情的《小美人魚》,挖苦、嘲笑貴族的無知與脆弱的《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描寫窮苦人悲慘生活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和《看門人的兒子》、《丑小鴨》等。
書籍目錄
名師快速導讀 作者簡介 寫作背景 地位與影響 內(nèi)容概要 藝術(shù)特色丑小鴨打火盒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野天鵝豌豆上的公主海的女兒堅定的錫兵笨漢漢斯夜鶯豬倌拇指姑娘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賣火柴的小女孩園丁和主人一個豆莢里的五顆豆皇帝的新裝她是一個廢物老路燈小鬼和小商人單身漢的睡帽必備知識要點閱讀自我測試參考答案
章節(jié)摘錄
野天鵝 名師伴你讀 閱讀理解 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非常動人,是來源于丹麥的一個民間故事,但安徒生把它加進了新的主題思想。這是一場善與惡的斗爭,艾麗莎是個柔弱的女子,但她卻戰(zhàn)勝了比她強大得多,有權(quán)有勢的王后和主教,救出了被王后的魔法變成天鵝的11位哥哥。面對蕁麻的刺痛和一年不能說話的痛苦,面對主教對她的誣陷和把她燒死的懲罰,她也沒有放棄,爭取織成了那11件長袖披甲,使她的哥哥們恢復了人形。為此,她一直堅持到了最后一分鐘,終于完成了她的工作贏得了幸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勇氣和毅力,我們也一定能成為最后的勝利者?! W習要點 1.聯(lián)想豐富,懸念疊生:癩蛤蟆跳到艾麗莎的身上,卻沒有使她變得又呆笨又丑陋,是因為艾麗莎有一顆十分善良天真的心,魔力是無法實現(xiàn)的;如果不是因為癩蛤蟆有毒并被惡毒的后母吻過,它們還會變成美麗的玫瑰花而不是害人的罌粟花呢,而當它們跳到她身上時都被善良的艾麗莎感化了?! ?.描寫細膩:艾麗莎在編織解救哥哥的衣服時遇到很多很大的困難:刺手的蕁麻、恐怖的吸血鬼、大主教的惡意誹謗,最讓她感到痛楚的是為哥哥們的悲慘命運而生的焦灼。但她勇往直前,不畏困難,意志堅定,最后終于將哥哥們救出,自己也獲得了國王真正的愛情?! ?.修辭手法的運用:巧妙運用,語言形象生動,極有感染力,使故事主題和人物性格特點得到全面的表達?! ?/pre>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以小兒之目觀察萬物,而以詩人之筆寫之,故美妙自然,可稱神品。真前無古人,后亦無來者也?! 茏魅恕 “餐缴膭?chuàng)作靈感尤其是童話往往獲益于早年聽到的民謠與民間故事。作品大量運用丹麥民間的日??谡Z,鑒民間故事的形式,充滿著濃郁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與鄉(xiāng)土氣息;又由于童話的主體接受對象是少年兒童,因而他的作品自然又充滿了童心童趣以及兒童般的想象。與兒童的心相通,與自然的美相接,與民間的味相融,這是安徒生童話的顯著特色?! 跞?/pre>編輯推薦
《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安徒生童話》緊扣閱讀與作文兩大能力點解讀,配合語文考試要點編排內(nèi)容,全面提高語文成績。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