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聶云臺、 袁了凡 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9-09出版) 作者:聶云臺,袁了凡 著 頁數(shù):182
Tag標簽:無
前言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惫湃酥v:“富不過三代”;現(xiàn)在的人甭說是三代了,兩代、一代都過不了,父子兄弟為錢反目成仇的新聞,不勝枚舉;還不知有多少人在為錢身敗名裂,實在是愚昧可憐??!本書道破人生真諦,勘透財富本源,想要長久保住富貴的朋友,希望您能認真閱讀本書,并能照著本書所說的方法去做,則必有驚人的效驗。本書第一部分是聶云臺先生在一九四二、三年寫的,聶云臺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國藩的外孫,舊上海首任商會會長,他將自己一生的所見所聞,融合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編成這本震撼人心的好書,目的在提醒世人“如何才能真正地保有財富”;避免重蹈貪財者的覆轍。本書第二部分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jié)合了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yǎng),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教誡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他在早期驗證了命數(shù)的準確性,后來進一步通曉了命數(shù)的由來,知道人們可以掌握自己的未來,改造自己的命運。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驗證了人們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準確性。不過,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極的、無益的;而自強不息改造命運的“立命之學”則是積極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讀了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兩部分表面各成一派,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同為教導世人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勸告世人應懂得散財布施,修福修善。唯有深信因果,培福開源,懂得惜福。愛惜福報,寬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好途徑。最后,誠懇地贈送大家?guī)拙湓挘蔷褪恰於视⒉庞燃韶?,為何錢財保不??;聰明反被聰明誤,智者保富亦保福。
內(nèi)容概要
《如何永恒保有你的富貴(保富法了凡四訓)》第一部分是聶云臺先生在一九四二、三年寫的,聶云臺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國藩的外孫,舊上海首任商會會長,他將自己一生的所見所聞,融合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編成這本震撼人心的好書,目的在提醒世人“如何才能真正地保有財富”;避免重蹈貪財者的覆轍。 《如何永恒保有你的富貴(保富法了凡四訓)》第二部分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jié)合了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yǎng),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教誡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他在早期驗證了命數(shù)的準確性,后來進一步通曉了命數(shù)的由來,知道人們可以掌握自己的未來,改造自己的命運。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驗證了人們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準確性。不過,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極的、無益的;而自強不息改造命運的“立命之學”則是積極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讀了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刹糠直砻娓鞒梢慌?,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同為教導世人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勸告世人應懂得散財布施,修福修善。唯有深信因果,培福開源,懂得惜福。愛惜福報,寬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好途徑。最后,誠懇地贈送大家?guī)拙湓?,那就是—— 天妒英才尤忌財,為何錢財保不??; 聰明反被聰明誤,智者保富亦保福。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部分 保富法代序一 與聶云臺居士書代序二 一個保富法的實行者代序三 保福培祉上篇中篇下篇七世祖樂山公行醫(yī)濟世善行的果報應重視官風的化導節(jié)錄云臺居士臥病隨筆色情刊物與跳舞第二部分 了凡四訓第一篇 立命之學第二篇 改過之法第三篇 積善之方第四篇 謙德之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請看一看近數(shù)十年來的政治,人民所遭遇的痛苦,便知為人長官的廉潔與不廉潔,真是影響非常大??!所以,《大學》上說:“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薄睹献印氛f:“為富不仁,為仁不富?!币驗樨澵斉c不貪財,關系著別人的利益、幸福很大;所以發(fā)財便能造罪,不貪財方能造福。世人都以為積錢多買些田地房產(chǎn),便能夠使子孫有飯吃,所以拼命想發(fā)財。今天看看上述幾十家的事實,積錢多的,反而使得子孫沒飯吃,甚至連子孫都滅絕了;不肯取巧發(fā)財?shù)?,子孫反而能夠有飯吃,而且有興旺的氣象。平常人又以為全不積些錢,恐怕子孫會立刻窮困;但是從歷史的事實、社會的經(jīng)驗看來,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顧己,不留一錢的人,子孫一定會發(fā)達。下面我再舉幾個例子來說。宋朝的范文正公(范仲淹),他做窮秀才的時候,心中就念念在救濟眾人。后來做了宰相,便把俸祿全部拿出來購置義田,贍養(yǎng)一族的貧寒。先買了蘇州的南園作為自己的住宅,后來聽見風水家說:“此屋風水極好,后代會出公卿?!彼?,這屋子既然會興發(fā)顯貴,不如當作學堂,使蘇州人的子弟,在此中受教育,那么多數(shù)人都興發(fā)顯貴,就更好了。所以就立刻將房子捐出來,作為學宮。他念念在利益群眾,不愿自己一家獨得好處。結(jié)果,自己的四個兒子,作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個個都是道德崇高。他的兒子們曾經(jīng)請他在京里購買花園宅第一所,以便退休養(yǎng)老時娛樂,他卻說:“京中各大官家中的園林甚多,而園主人自己又不能時常地游園,那么誰還會不準我游呢!何必自己要有花園,才能享樂呢?”范先生的幾位公子,平日在家,都是穿著布素衣服。范公出將入相幾十年,所得的俸錢,也都作了布施救濟之用,所以家用極為節(jié)儉,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照普通人的心理,以為這樣,太不替子孫打算了,誰知道這才是替子孫打算最好的法子。不單是四個兒子都做了公卿,而且能繼承他父親的意愿,舍財救濟眾人。所以,范家的曾孫輩也極為發(fā)達,傳到了數(shù)十代的子孫,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八百年了,蘇州的范墳一帶,仍然有多數(shù)范氏的后人,并且還時常出優(yōu)秀的分子。世人若是想替子孫打算,想留飯給子孫吃,就請按照范文正公的存心行事,才是最好的方法。再說元朝的耶律文正公(耶律楚材),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元世祖的軍師,軍事多數(shù)是由他來決策,他卻是借此而救全了無數(shù)的人民。因為元太祖好殺,他善于說話,能夠勸諫太祖不要屠殺。他身為宰相,卻是布衣蔬食,自己生活非常的刻苦。他是個大佛學家,利欲心極為淡泊。在攻破燕京的時候,諸位將領都到府庫里收取財寶,而他卻只吩咐將庫存的大黃數(shù)十擔,送到他的營中。不久,就發(fā)生了瘟疫,他用大黃治療疫病,獲得了很大的效果。他也是毫無積蓄,但是他的子孫,數(shù)代作宰相的,卻有十三人之多。這也是一個不肯積錢,而子孫反而大發(fā)達的證據(jù)。再說清朝的林文忠公(林則徐),他是反對英國,以至于引起了鴉片戰(zhàn)爭的偉人。他如果要發(fā)財,當時發(fā)個幾百萬,是很容易的。他認為鴉片貽害人民,非常的嚴重,所以不怕用激烈的手段,燒毀了鴉片兩萬箱。后來,英國人攻廣東,一年攻不進,以后攻陷了寧波、鎮(zhèn)江。清朝不得已,就將林文忠公革職充軍,向英國人謝罪談和。林公死了以后,也是毫無積蓄,但是他的子孫數(shù)代都是書香不斷,曾孫輩中尚有進士、舉人,至今日仍然存在,數(shù)年前故世的最高法院院長林翔,也是其中的一人,而且道德亦非常的崇高。這又是一個不肯發(fā)財,而子孫反而大發(fā)達的證據(jù)。
后記
從某個角度探究人生的遭遇,往后望是無盡的苦難,向前看又是一片的茫茫,不論是蒙昧無知,或者是智慮過人,都是聲聲無奈!也許有短暫的夢里歡樂,仍只是苦多樂少,過眼云煙。只要稍有思想,總得要想想辦法——趨吉避兇,這也是人類的本能。然而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謂“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均憑自己的努力;不怨天、不尤人,都是自業(yè)自得??!了解這種道理,不僅有助今生,而且還有益于無限的未來,不論是個人,或是群體,均蒙其利。當前世人所追求者,莫非“名利”,如果手段公平,無可厚非,問題出在,只知有自己個人的名利,常否定并傷害別人的正當名利;人人痛恨特權(quán),卻又不斷地制造新特權(quán),這就是全部世事紛亂的根源。道理極簡單,但人們就是會健忘,需要舉出更多血淋淋的事實,或許可以喚醒許多人的迷夢。在清代歷史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中興名將的陣營里,許多權(quán)傾朝野的人物,由于對財物的取舍,有寬有嚴,因此與后代子孫的昌達與否,有很大的相關;也就是權(quán)勢愈大、聚斂愈多者,其子孫最衰敗。這是曾國藩的外孫聶云臺先生統(tǒng)計分析大批顯要家世子孫的實際情況所得的結(jié)論。他在一九四二年撰成《保富法》一書,刊登《上海申報》,激發(fā)了讀者的愛心,數(shù)日之間,收到助學獻金四十余萬銀元,成為一時佳話。《保富法》根據(jù)極多的實例,證明不義之財越多,對后代的不良影響越大,因果報應不爽。而《了凡四訓》則是根據(jù)個人資料,說明命運好壞,取決于自己的努力。兩部分所講人事物件雖不相同,但是勸人主宰自己前途的宗旨則一,且更能互相擴大證明因果理論。為了增進大家的重視,我特再列述若干事例理由,請讀者多多參考。唯有深信因果,行善積德,才是改造命運的最好途徑。(一)不論古今中外,帝王的權(quán)力之大,世人成知,但只要他“荒淫無道”,那就是改朝換代的時候到了。末代皇帝的命運,連求活命的機會都不可得,實在可悲。明末崇禎皇帝自縊煤山之前還說:“君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真是自欺欺人,至死不悟?。。ǘ┙闹宋餅槔憾未髴?zhàn)中的墨索里尼、希特勒、日本的東條英機等,他們權(quán)力極大,應該做很多有益人類的事,只因一念之差,不僅傷害了許多人,最后自己也落得身首異處。菲律賓前總統(tǒng)馬科斯,聚斂財富若干億萬,權(quán)傾一時,臥病異域時,境況凄涼,據(jù)報載其夫人當年的皮鞋即達數(shù)千雙。而今四面楚歌,連律師費都付不起,需要公設律師免費協(xié)助。韓國前總統(tǒng)全斗煥崛起不過數(shù)年,下臺后贓款被迫交出,現(xiàn)在流落在寺廟閉門思過,當年伙同貪污的權(quán)貴親信,亦都紛紛下獄。布什總統(tǒng)提名的國防部長,因過去記錄不佳未獲國會同意。美國眾議院議長,亦因接受小賄被逼下臺。日本自民黨因股市丑聞發(fā)生政治風暴,多位閣員丟官,繼任的宇野首相不到一月,因緋聞弄得焦頭爛額。這些世界級的知名人物,也因為一念貪心,自導自演了最壞的命運。其報應之快,及身而至,不必等到二代、三代。至于一般年齡較長的人士,不妨就你周圍所知情況,仔細觀察分析,你將發(fā)現(xiàn)《易經(jīng)》所講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說乃是宇宙的真理,絕對的科學,不是淺薄之士所易了解的。因果之學,貫通三世,復雜萬分,除了個人的果報之外,還有共同的業(yè)報,彼此交互影響,使整個人生形成一個業(yè)力網(wǎng),需要同舟共濟,絕難獨善其身。今天社會的不安,沉默的多數(shù)人同樣是難辭其咎,絕對互有連帶的因果關系。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只需去翻翻《佛學大辭典》,定會驚奇佛法真是無邊,佛學是最完善又最圓滿。本書所涉及的因果,只不過極少數(shù)理論中的一項原則,即能如此簡便地解釋命運問題,如能多去涉獵,收獲當會更多。 (三)很多人真聰明,很會賺錢,將投資變成投機。例如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地下投資公司的興起,害慘了多少聰明人,投資公司,能夠支付投資人比銀行多幾倍的利息,誰都知道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奇怪的是不相信的人還是很多,對各方的警告也充耳不聞,一直等到美夢破碎,投資人還要責怪政府取締非法,忘記了自己才該負責,真令人啼笑皆非?。∪绻斡纱祟悙阂驉汗^續(xù)擴大,不僅投資人的命運不會好,全體國人的命運都會受到影響。倘若這些人都信因果,用他們的“財”“智”作更理性的工作,其結(jié)果必定是正面而驚人的。人生何去何從?命運是有是無?如何趨吉避兇?如何掌握命運?本書已有充分與肯定的答案,既有云臺先生搜集的集體范例,更有讀者們自己周圍的見證。剩下來就看自己的行動了。世人無不愿自己與子孫有好運,希望五世其昌,那就請仔細地、靜心地來讀本書,并起而行吧。說食不飽,道理再好,并不能救人;要改命運,還是靠自己理智的行動,具有“良知”與“人性”的理智行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