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科普

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作者:周立軍  頁數:183  

前言

  分享智慧的果實  當我懷著喜悅的心情,翻閱著厚厚一大疊《首都科學講堂·名家講科普》的書稿時,傳來了“萬名科技專家講科普”活動啟動的消息。這是中國科協(xié)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作貢獻的一項具體措施?! ∥易⒁獾?,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齊讓同志在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萬名科技專家講科普”活動是紀念中國科協(xié)成立50周年的重點活動之一。各級科協(xié)、學會將動員組織廣大科技專家,深入機關、學校、企業(yè)、部隊、社區(qū)和農村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科普報告、講座。同時積極支持基層辦好系列品牌科普報告會,比如中國科技館的“科普大講堂”、北京市的“首都科學講堂”?! ×钗腋械礁吲d的是,《首都科學講堂·名家講科普》書系第一輯,正是“首都科學講堂”演講內容的首次結集出版,北京市科協(xié)為此還專門撥付科普創(chuàng)作出版專項資金予以支持。  分享智慧的果實總是讓人感到快樂的。北京市科協(xié)開辦“首都科學講堂”,就是基于充分利用首都知名專家云集、科教資源豐富、學術交往頻繁這一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將科學名家請進“講堂”,宣講科學知識,探究科學思維,傳播科學文化;同時,在互動現場通過科學名家心路歷程的真誠袒露,與聽眾的問答碰撞,讓人們得以親身感受科學名家特有的精神內涵與人格魅力,從而走近科學名家,走近科學,激發(fā)自己在人生路上理性思考、快樂前行?! ≡诟鱾€方面的鼎力支持下,特別是在各位科學名家的積極參與下,特色鮮明的“首都科學講堂”開辦不到一年,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北京市一道內容豐富的科學文化大餐,一項標志性的科學傳播活動。如今,已有包括國家重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和學科帶頭人在內的眾多的院士、專家、博士生導師,帶著極大的熱情走進了“講堂”,在這項幫助公眾理解科學的活動中盡一己之力。這無疑是一個非??上驳默F象?! ↑h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薄 】茖W名家是科學研究和科學傳播領域的佼佼者,也應該是傳播科學文化、弘揚科學精神、提升我國民族文化軟實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對科學家來說,參與科普活動或科普創(chuàng)作,既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也是一種示范和挑戰(zhàn)??破盏膬热?,歸根結底是出自科學的具體實踐者——科學家們的工作,而科學家的科研工作正是針對著“一事一物”運用他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過程。因此,一個科技工作者,特別是精于本行、富有經驗的科學家,對古今科研事例的體會,包括對自身科研經歷的體驗,只要梳理一下表達出來,就會是對科學思想和科研方法很好的普及。

內容概要

  分享智慧的果實總是讓人感到快樂的。北京市科協(xié)開辦“首都科學講堂”,就是基于充分利用首都知名專家云集、科教資源豐富、學術交往頻繁這一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將科學名家請進“講堂”,宣講科學知識,探究科學思維,傳播科學文化;同時,在互動現場通過科學名家心路歷程的真誠袒露,與聽眾的問答碰撞,讓人們得以親身感受科學名家特有的精神內涵與人格魅力,從而走近科學名家,走近科學,激發(fā)自己在人生路上理性思考、快樂前行。

書籍目錄

顧秉林 分享智慧的果實(前言)田小平 力求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序言)第一單元 科學教育伊瓦爾·賈埃弗 諾貝爾獎與科學的未來在應用科學里面,所有的行為都要有所發(fā)明。換句話說,就是不再把發(fā)現新的自然規(guī)律放在首位,而是更強調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們應該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因為這很重要。鄔賀銓 信息時代創(chuàng)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美國人說他們從中國少進口一個iPod,中國外貿表面上下降了150美元,但實際上只少了4美元,因為只有4美元是中國的附加值。所謂中國制造實際上是世界制造,中國只是做了其中最低端的那部分。李象益 談談科學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在進行發(fā)散思維時,腦有更多的神經元被激活;在進行聚合思維時,腦被激活的神經元相對較少。而科技館教育正是運用了發(fā)散思維的理念推進開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第二單元 縱覽世博孟育建 中國與世博會的歷史與未來追求進步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貫穿世博會整個發(fā)展進程的主旋律。世博會始終順應人類發(fā)展進步的潮流,不斷與時俱進,演繹著人類對“進步”理念的最新詮釋張利 國館六記中國館既是上海世博會上東道主國家的主場館,又是世博會后永久存在的上海市重要的博覽建筑,其誕生的過程凝聚了包括決策者、設計者、建設者等眾多人的智慧與勞動。第三單元 解讀流感侯云德 人類如何對付新發(fā)、突發(fā)傳染病?我國在“十一五”期間,把重要傳染病的防治列為國家的重大科技專項,這是我國政府為保護人民健康,維護民生和社會的穩(wěn)定,以保證我國的經濟能持續(xù)發(fā)展做出的重要舉措之一。李連達 防治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對于甲型H1N1,大家關心的問題就是病毒的變異。到目前為止,我國發(fā)現幾個病毒株有一點小變化,嚴格的說還沒有真正達到病毒變異的程度。病毒變異是一個需要我們警惕的問題。趙鎧 漫談流感病毒與甲流疫苗在政府指導下統(tǒng)一行動、通力協(xié)作,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研制出安全有效、符合國際標準的甲流疫苗,并在全球率先開展了人群免疫接種。這是我國在流感疫苗研發(fā)領域的新突破,取得的成績得到了世衛(wèi)組織的肯定。張勇 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zhàn)爭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zhàn)爭是永恒的,人類能夠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戰(zhàn)役,是依靠手中最強大的武器--科學方法和現代醫(yī)學技術。在重大疫病面前,人類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總能化險為夷并取得最終勝利。第四單元 綠色空間顧真安 綠色建材與建筑節(jié)能建房主要靠建材,要消耗不能再生的地球資源、能源,還要污染地球環(huán)境;我們缺的是土地、礦山資源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唯有把人民的聰明才智,把人的潛力挖出來,而不應該低成本地大量使用地球資源,無止境地生產建筑材料。錢七虎 地下空間大有可為多重利用有兩個方向:一是地面上沒有建筑的這些區(qū)域可以利用,二是已經建成地面建筑的地方也可以通過緊密化,通過功能變化來實現土地的多重利用。具體來講就是要把城市的交通放到地下去。周立軍 科學傳播要與時俱進(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科學教育推動科技館博物館創(chuàng)新發(fā)展  最早的科學技術博物館是自然歷史博物館。在科學的萌芽時代,人類對自然界的研究還是宏觀的和描述性的。自然博物館是自然科學家工作成果的檢閱場所,他們把到世界各地進行探險、考察發(fā)現的動物、植物、礦物標本帶回到博物館里,一方面作為研究資料,另一方面選擇一部分陳列出來供人參觀。自然博物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臘,近代主要出現在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753年的大英自然博物館?! ?9世紀初到20世紀初,出現了工業(yè)技術博物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802年成立的法國工藝研究院博物館、1857年成立的英國科學博物館、1903年創(chuàng)建的德意志工業(yè)與科學博物館,都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產物。這個時期技術上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大量涌現,蒸汽機的發(fā)明、火車和輪船的出現以及電的應用,奇跡般地改變著社會的面貌。于是,機器和科學儀器等人工制造物開始進入博物館?! 」I(yè)技術博物館最初主要收藏、陳列實物,進行包括分類學在內的各種研究。比如:最早的自行車、汽車、飛機如何發(fā)展到現在的自行車、汽車、飛機,通過發(fā)展史使人們了解科學的未來和科學的規(guī)律。最早的自行車,前輪很大后輪很小,到現在演變成兩個輪子一樣大,而且摩擦系數很小、成為人們便捷的交通工具。工業(yè)技術博物館和其他專題館、主題館,如農業(yè)、交通、機械、電力、通訊等博物館的出現,形成了20世紀科技進步,工業(yè)發(fā)展的歷史文明寶庫。  隨著人們深入了解科學與技術的內涵愿望的增加,博物館的展示方式也不斷改進。為了向觀眾說明機器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在展出實物之外,也展出一些剖開的機器和可動的模型,同時把一些能夠說明科學定律的實驗裝置也引入博物館,并讓觀眾自己動手,以便加深理解,國外博物館稱這種展教方法為觀眾參與。觀眾操作展示設備的方式包括按電鈕、撥動手柄或拉杠桿等。當年率先大量采用觀眾操作設備的德意志博物館,曾獲得世界上第一個“按電鈕的博物館”的美稱。后來的發(fā)展證明,這正是科技博物館教育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20世紀科學教育逐步深化,到了40年代出現了第一個大量、集中反映科學原理和應用的科學館,就是法國巴黎的發(fā)現宮。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分享智慧的果實總是讓人感到快樂的。將科學名家請進“講堂”,宣講科學知識,探究科學思維,傳播科學文化;同時,在互動現場通過科學名家心路歷程的真誠袒露,與聽眾的問答碰撞,讓人們得以親身感受科學名家特有的精神內涵與人格魅力,從而走近科學名家,走近科學。  ——顧秉林  這一輯的《名家講科普》中,11位科學名家(其中6位是院士)立足于他們所熟悉和專長的領域,縱橫古今中外,講述了一個個有趣的科學故事以及他們自已的探索發(fā)現和研究心得。它真切地體現了“首都科學講堂”的理念——公眾與科學家平等交流、深入對話,共同分享智慧的果實。  ——田小平  今天的“首都科學講堂”,其運作方式與傳播機制正日趨成熟,影響也越來越大。作為北京市科協(xié)為科學家和公眾搭建的一個分享智慧果實的平臺,”講堂”業(yè)已成為北京市經常性科普的一個亮點,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和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一塊陣地?!  芰④姟 ∥艺J為大部分基礎科學的定律都被發(fā)現了,然而我們還需要科學,因為我們需要科學幫助我們做出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是科學能夠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動因?!  镣郀枴べZ埃弗  經濟危機將催生技術革命,信息技術正醞釀重大變革,信息產業(yè)還將至少在今后10年繼續(xù)保持高速發(fā)展勢頭。  ——鄔賀銓  科技館已不是一座傳統(tǒng)的科技博物館,而是一個課堂,一個實驗室,一個適合于時代和未來教育要求的特殊學校?!  钕笠妗 ?00年前,中華民族積貧積弱,內優(yōu)外患:100年后,中華民族走上了復興之路,終于要圓百年世博夢?!  嫌ā 」妼ㄖ幕母嚓P注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奧運會、世博會大規(guī)模場館的集中建設為這種關注的發(fā)展提供了推動力。  ——張利  自古以來,人類的歷史就是與傳染病作斗爭的歷史?!  蛟频隆 ∫粋€好的中醫(yī)大夫,用藥是千變萬化的.因為懂得辨證施治,隨癥加減,因人而宜、因癥而異,千變萬化,所以對于“甲流”而言,效果很好。  ——李連達  什么叫裂解?就是把病毒給破碎了。疫苗不但是滅活的、是死的.而且是破碎的病毒,所以更安全更可靠?!  w鎧  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zhàn)爭是永恒的,人類能夠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戰(zhàn)役,是依靠手中最強大的武器科學方法和現代醫(yī)學技術?!  獜堄隆 【G色建材支撐節(jié)能建筑,將大大減輕我們國土資源的負擔,改善人們生存環(huán)境,確保建設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型建材與建筑支柱產業(yè)?!  櫿姘病 〉叵驴臻g開發(fā),不但地面可以利用,下面還可以利用,而且下面利用不但是在淺層的地下空間可以用,還有深層的也可以用。  ——錢七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名家講科普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