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作者:維克多·雨果 頁數(shù):全2冊 字數(shù):1100000 譯者:李玉民
Tag標簽:無
前言
在此文明的鼎盛時期,只要還存在社會壓迫,只要還借助法律和習俗硬把人間變成地獄,給人類的神圣命運制造苦難;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男人因窮困而道德敗壞,女人因饑餓而生活墮落,兒童因黑暗而身體孱弱,還不能全部解決;只要在一些地區(qū),還可能產(chǎn)生社會壓抑,換句話說,即從更廣泛的意義來看,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愚昧和窮困,那么,這一類書籍就不是虛設(shè)無用的。 1862年1月1日于上城別墅
內(nèi)容概要
這是雨果在流亡期間寫的長篇小說,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學寶庫的珍品之一。 本書通過冉阿讓等人的悲慘遭遇以及冉阿讓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一系列令人感動的事跡,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紀法國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本質(zhì)及其罪惡現(xiàn)象,對窮苦人民在封建重壓下所遭受的剝削欺詐和殘酷迫害表示了悲憫和同情。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維克多·雨果 譯者:李玉民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法國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lǐng)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在法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譽。雨果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創(chuàng)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合計達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留下了輝煌的文化遺產(chǎn)。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1830年,28歲的維克多·雨果開始奮筆疾書他的“命運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這部小說被譽為“法國浪漫主義歷史小說的杰作”和“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為他躋身法國以至歐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書籍目錄
譯本序作者序第一部 芳汀 第一卷 正義者 第二卷 沉淪 第三卷 1817年 第四卷 寄放,有時便是斷送 第五卷 下坡路 第六卷 沙威 第七卷 尚馬秋案件 第八卷 禍及第二部 珂賽特 第一卷 滑鐵盧 第二卷 洛里翁戰(zhàn)艦 第三卷 履行對死者的諾言 第四卷 戈爾博老屋 第五卷 夜獵狗群寂無聲 第六卷 小皮克普斯 第七卷 題外話 第八卷 墓地來者不拒第三部 馬呂斯 第一卷 從其原子看巴黎 第二卷 大紳士 第三卷 外祖和外孫 第四卷 ABC朋友會 第五卷 苦難的妙處 第六卷 雙星會 第七卷 咪老板 第八卷 壞窮人第四部 普呂梅街牧歌和圣德尼街史詩 第一卷 幾頁歷史 第二卷 愛波妮 第三卷 普呂梅街的宅院 第四卷 人助也許是天助 第五卷 結(jié)局不像開端 第六卷 小伽弗洛什 第七卷 黑話 第八卷 銷魂與憂傷 第九卷 他們?nèi)ツ睦铮? 第十卷 1832年6月5日 第十一卷 原子同風暴稱兄道弟 第十二卷 科林斯 第十三卷 馬呂斯走進黑暗 第十四卷 絕望的壯舉 第十五卷 武人街第五部 冉阿讓 第一卷 四堵墻中的戰(zhàn)爭 第二卷 利維坦的肚腸 第三卷 出污泥而不染 第四卷 沙威出了軌 第五卷 祖孫倆 第六卷 不眠之夜 第七卷 最后一口苦酒 第八卷 人生苦短暮晚時 第九卷 最終的黑暗,最終的曙光題解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一米里哀先生 1815年,迪涅的主教還是查理一弗朗索瓦一卞福汝·米里哀先生。他年事已高,有七十五歲左右,從1806年起,就到迪涅城擔任了這一職務(wù)。 這個細節(jié)雖然同本書的正題毫無關(guān)系,不過,事事務(wù)求準確,在此提一提他到這個教區(qū)就任之初,關(guān)于他有些什么風言風語,也許不是白費筆墨的。一個人的傳聞無論真假,在他的生活中,尤其在他的命運中,往往和他的所作所為居同等地位。米里哀先生的父親是艾克斯城法院的推事,即法袍貴族。據(jù)說父親打算讓他繼承職位,在十八九歲,不滿二十歲就早早為他完婚,這也是法袍貴族家庭相當普遍的習俗。查理·米里哀雖已完婚,據(jù)說仍引起不少物議。他身材雖然不高,但是生得相貌出眾,風度翩翩,談吐俊雅風趣;他的整個青春,就在交際場和情場中消磨了。后來爆發(fā)革命,事態(tài)急遽變化,法袍貴族家庭遭到摧殘、驅(qū)逐和追捕,都四處逃散了。革命剛一爆發(fā),查理·米里哀先生便流亡到意大利。他妻子長期患肺病。死在異國他鄉(xiāng),沒有留下一兒半女。此后,米里哀先生命運又如何呢?法國舊社會崩潰了,他的家庭破敗了,93年發(fā)生一系列的悲慘事件,在遠方的流亡者看來,也許倍加恐怖和可怕,凡此種種,是否使他萬念俱灰,萌生了出世的念頭呢?一個人在天下動亂中,身歷其難,家道衰敗,還可能處變不驚,然而在無憂無慮的溫馨生活中,突然遭到神秘而可怕的打擊,往往就會心死而一蹶不振吧?誰也說不清楚,只知道他從意大利回國。就已經(jīng)當上了教士。 1804年,米里哀先生當上百里鳥樂的本堂神父。人已老邁,終日深居簡出。 在皇帝即將登基加冕的時候。也不知道為本堂的一件什么小事,他到了巴黎,為他的教徒陳情,見到一些顯要人物,其中就有斐茨紅衣主教。有一天,皇帝來看他舅父,正巧這位可敬的本堂神父在前廳候見,二人不期而遇。拿破侖發(fā)覺這個老者頗為好奇地看著他,便轉(zhuǎn)過身來,突然問道: “這個老人是誰,這么瞧我?” “陛下,”米里哀先生答道,“您瞧一個老人,而我卻瞧一位偉人。我們彼此都能開眼。” 當天晚上,皇帝向紅衣主教問了這個本堂神父的姓名。事過不久,米里哀先生便得知委任他當?shù)夏鹘蹋幻馍罡幸馔狻?此外,關(guān)于米里哀先生早年生活的傳聞,有哪些是屬實的呢?誰也不知道。革命之前,很少人家認識米里哀這家人。 小城市里嘴雜的人多,動腦筋的人少,初來乍到的人就得容忍,米里哀先生也不例外。他雖然貴為主教,也正因為是主教,就得忍而再忍。其實,把他名字扯進去的那些議論,也許僅僅是議論而已,無非是謠傳、流言、閑話,甚至連閑話都算不上,按照南方人生動的說法,就是“胡謅八扯”。 不管怎樣,他到迪涅擔任教職并居住九年之后,當初小城和小百姓議論的話題,所有那些閑言碎語,全被深深地遺忘了。誰也不敢再提起,甚至都不敢回憶了。 米里哀先生到迪涅時,帶了一個老姑娘,名叫巴蒂絲汀,那是比他小十歲的妹妹。 他們只有一個傭人,稱為馬格洛太太,與巴蒂絲汀小姐同齡;她先是“本堂神父先生的女傭”,現(xiàn)在則有兩個頭銜:小姐的貼身女仆和主教的管家。 巴蒂絲汀小姐身材又高又瘦,肌膚蒼白,性情溫和,整個人兒理想地體現(xiàn)了“可敬”一詞的含義,因為照世俗之見,一個女人必須做了母親才能受人尊敬。她天生就不貌美,一生盡做善事,臨老整個軀體呈現(xiàn)出一種潔白和清亮,年齡越大越具有我們所說的慈善之美。年輕時瘦溜的身軀,到了中老年就變得透明:這種通透空靈,令人想到天使。與其說這是位貞女,不如說這是顆靈魂。她這個人似乎是由影子構(gòu)成的,僅僅略有一點兒肉體來顯示性別,略有一點兒物質(zhì)來容含光亮;大眼睛始終低垂,這便是一顆靈魂留在人間的緣故。 馬格洛太太是個矮矮的老太婆,又白又胖,身體臃腫,整天忙忙碌碌??偸菤獯跤酰紫仁怯捎诓賱?,其次是由于患了氣喘病。 米里哀先生到任時,安排住進主教府,并按帝國法令的規(guī)定,接待他的規(guī)格僅次于駐軍司令。市長和議長先來拜賀,他也去拜見了將軍和省長。 主教安頓下來之后,全城就等他布道了。
編輯推薦
《悲慘世界》是法國十九世紀浪漫派領(lǐng)袖雨果繼《巴黎圣母院》之后創(chuàng)作的又一部氣勢恢宏的鴻篇巨著。全書以卓越的藝術(shù)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國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義期間,法國近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了雨果在敘事方面的過人才華,是世界文學史上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jié)合的典范。小說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飽含了雨果對于人類苦難命運的關(guān)心和對末來堅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感染力。
名人推薦
就《悲慘世界》在內(nèi)容上的豐富、深廣與復雜而言,它無疑在雨果數(shù)量眾多的文學作晶中居于首位,即使足在19世紀文學中,也只有巴爾扎克的巨著《人間喜劇》可與之比美。對于它厚實的藝術(shù)容積,也許只有借助巨大的森林、遼闊的海洋這一類比喻,才能提供一個總體的概念。 ——柳鳴九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