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評傳(上下)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作者:沈雲(yún)龍  頁數(shù):全兩冊  
Tag標簽:無  

前言

民初北京政府時代,在短短的十余年中,先后任職總統(tǒng)的,其順序是袁世凱(元年三月至五年六月,其問曾一度改元洪憲,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又告撤銷)、黎元洪(五年六月至六年七月)、馮國璋(六年七月至七年十月)、徐世昌(七年十月至十一年六月)、黎元洪(十一年六月至十二年六月)、曹錕(十二年十月至十三年十一月)。自民十三曹錕失敗,經(jīng)由黃郛內(nèi)閣短期攝政,繼之而起的,若段祺瑞的臨時執(zhí)政(十三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若張作霖的海陸軍大元帥(十六年六月至十七年六月),更是什么形式上的民意選舉都沒有,只不過巧立尊號,怙權(quán)竊立而已,事實上北京政府已由急管繁弦而漸近曲終人散了。    所最堪注意的,像袁、黎、馮、曹、段、張六位,均系武人出身,惟徐世昌以遜清翰苑起家,素比附袁世凱,因緣時會,扶搖直上,外而疆圻,內(nèi)管樞府;更以曾佐助小站練兵之故,與北洋軍系夙具淵源,人民國后,遂能以手無一兵一卒之惟一文人,掌握北京政治最高權(quán)力地位。所操持者黃老陰柔之術,所標榜者和平及文治口號,制造矛盾,利用均勢,周旋于群雄割據(jù)及政客派系之間,其成功以此,其失敗亦競以此。    民國七年九月,適直系馮國璋代理大總統(tǒng)期滿,未獲連任,徐世昌得皖系段祺瑞及交通系梁士詒等之助,經(jīng)北京安福國會選舉為大總統(tǒng),是年雙十節(jié)就職,至民國十一年三月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直系曹錕勝而奉系張作霖敗,始于六月二日辭職出京,在任首尾近四載,其任期幾于袁世凱相埒,黎元洪雖兩任總統(tǒng),合計不過兩年左右,他如馮國璋、曹錕僅及年余,段祺瑞、張作霖更屬暫局,均莫能與之頡頏。    徐氏自下野后,即退隱津沽,不再與聞政事,至民國二十八年己卯病歿,距生于清咸豐五年乙卯,享壽八十五(一八五五—一九三九)。論其生平,于清末民初政治上的消長得失,關系至巨,亦治現(xiàn)代史者所不能忽視的人物。

內(nèi)容概要

《徐世昌評傳(上下)》為沈云龍先生代表性著作之一。徐世昌為晚清至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晚清時期曾任東三省總督,1918年至1922年任民國大總統(tǒng),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為舉足輕重的人物。沈著《徐世昌評傳(上下
)》于當朝史事及人物備歷詳細,援引大量第一手史料,敘述并評價了徐世昌一生的歷史貢獻與失責,對于廣大讀者了解晚清和民國的完整歷史面貌極有幫助。

作者簡介

沈云龍,著名歷史學家,日本明治大學畢業(yè)。曾任上?!秶撛驴肪庉嫞笕ヅ_灣,任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兼臺灣大學等校特聘導師,并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主持人,《傳記文學》雜志社顧問,文海出版社總主編。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成果頗豐。著有《臺灣開拓史》《近代史事與人物》《徐世昌評傳》《段祺瑞評傳》及各種人物評傳、史料叢刊、史料叢編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徐世昌早年從政之經(jīng)歷(1855~1906)
第一節(jié) 家世、科第與北洋軍系之淵源
第二節(jié) 戊戌維新告變之決疑定策
第三節(jié) 一生發(fā)皇騰踔之始
第四節(jié) 考察遇炸與規(guī)劃警政
第五節(jié) 預備立憲與滿漢政爭
第二章 徐世昌經(jīng)營東三省之籌劃(1909~1907)
第一節(jié) 考察東北報告及建議改制
第二節(jié) 丁未政潮之幕后活動
第三節(jié) 奏定三省官制與整飭吏治
第三章 徐世昌督東時期之對日交涉(1907~1909)
第一節(jié) 抵制日本侵略東北之對策
第二節(jié) 日本對新、法鐵路之阻撓
第三節(jié) 所謂“間島問題”之剖析
第四節(jié) 吳祿貞之苦心籌邊
第五節(jié) 中韓國界與管理權(quán)之解決
第四章 徐世昌督東時期之對俄交涉(1907~1909)
第一節(jié) 東清鐵路自治會之由來
第二節(jié) 俄人勒捐封鋪之暴行
第三節(jié) 徐氏與外務部爭辯之結(jié)果
第五章 徐世昌督東時期之用人行政(1907~1909)
第一節(jié) 籌辦東北要務之條議章奏
第二節(jié) 清廷詔舉人才之保薦
第三節(jié) 徐氏左右之重要文武屬僚
第六章 徐世昌內(nèi)調(diào)郵傳部時之朝局(1909~1911)
第一節(jié) 徐氏與交通系之關系
第二節(jié) 晚清親貴專政之禍國
第三節(jié) 受任內(nèi)閣協(xié)理大臣之由來
第七章 徐世昌對辛亥清廷之影響(1911~1912)
第一節(jié) 武昌起義后之力薦袁世凱
第二節(jié) 清廷下詔罪己及改革政治
第三節(jié) 袁內(nèi)閣成立與停戰(zhàn)議和
第四節(jié) 南北和議之幕前幕后活動
第八章 徐世昌對袁氏篡權(quán)之協(xié)助(1911~1912)
第一節(jié) 有關解決國體問題之波折
第二節(jié) 袁氏脅迫清帝退位之經(jīng)過
第三節(jié) 增改遜位詔書與要挾南京政府
第九章 徐世昌退隱時期之南北政爭(1912~1914)
第一節(jié) 袁、唐齟齬與內(nèi)閣總辭
第二節(jié) 政黨內(nèi)閣與孫、黃入京
第三節(jié) 宋案發(fā)生與二次革命
第四節(jié) 解散國會與熊閣垮臺
第十章 徐世昌之東山再起(1914~1915)
第一節(jié) 粵、淮暗斗與受任國務卿
第二節(jié) 政事堂組織與設立參政院
第三節(jié) 贊襄政務之各項措施
第四節(jié) 修改總統(tǒng)選舉法與優(yōu)待清室
第五節(jié) 頑民謬說與復辟初萌
第十一章 徐世昌與洪憲帝制前后(1915~1916)
第一節(jié) 歐戰(zhàn)發(fā)生與中日交涉
第二節(jié) 簽訂廿一條后段、徐辭職
第三節(jié) 變更國體與嵩山四友
第四節(jié) 爾公爾侯與護國討袁
第五節(jié) 帝制撤銷與徐、段復職
第十二章 徐世昌與張勛復辟前后(1916~1917)
第一節(jié) 袁氏逝世與黎元洪繼任總統(tǒng)
第二節(jié) 新舊約法之爭與復辟醞釀
第三節(jié) 調(diào)停黎、段與對德宣戰(zhàn)問題
第四節(jié) 國會二度解散與丑劇上演
第五節(jié) 討平復辟與維護清室
第十三章 徐世昌再度退隱與操縱政局(1916~1918)
第一節(jié) 馮國璋代理總統(tǒng)與西南護法
第二節(jié) 南北戰(zhàn)爭與直、皖分裂
第三節(jié) 天津會議后和戰(zhàn)兩派暗斗
第四節(jié) 皖系聯(lián)奉制直繼續(xù)用兵西南
第十四章 徐世昌左袒皖系與互為運用(1917~1918)
第一節(jié) 內(nèi)閣人事及戰(zhàn)略之爭議
第二節(jié) 徐、梁默契與攻南軍事失利
第三節(jié) 聯(lián)結(jié)曹錕與成立安福國會
第四節(jié) 馮、段爭持中獲選總統(tǒng)
第十五章 徐世昌出任總統(tǒng)時之中外情勢(1918)
第一節(jié) 徐氏就職前之政局紛擾
第二節(jié) 內(nèi)外壓力下之南北和平運動
第三節(jié) 廣州軍政府對徐氏之態(tài)度
第四節(jié) 局部妥協(xié)無效與派遣議和代表
第十六章 徐世昌與南北和平會議(1919)
第一節(jié) 和議開幕前南北代表之折沖
第二節(jié) 和議開幕后之爭議與停頓
第三節(jié) 和議恢復前南北代表之洽商
第四節(jié) 和議恢復后之兩項協(xié)議
第十七章 徐世昌與“五四”愛國運動(1919)
第一節(jié) “五四”學潮爆發(fā)與南北和會決裂
第二節(jié) 皖系活躍與壓迫學潮
第三節(jié) 學潮擴大與曹、陸、章 之罷免
第四節(jié) 曹汝霖事先辭職與晚年自辯
第五節(jié) 錢、徐辭職與拒簽巴黎和約
第十八章 徐世昌當國期間大事述評(一)(1919~1920)
第一節(jié) 徐樹錚奉命籌邊與中蒙談判
第二節(jié) 外蒙撤治與徐、陳之爭
第三節(jié) 更易北方議和代表與內(nèi)閣改組
第四節(jié) 靳云鵬內(nèi)閣之對日俄交涉
第五節(jié) 徐、靳對廣州軍政府內(nèi)訌之態(tài)度
第十九章 徐世昌與直皖戰(zhàn)爭(1920)
第一節(jié) 吳佩孚衡陽撤防與電斥皖系
第二節(jié) 直奉聲討徐樹錚與皖段反駁
第三節(jié) 曹、吳褫職與直皖開戰(zhàn)
第四節(jié) 皖系傾覆與緝拿禍首
第二十章 徐世昌當國期間大事述評(二)(1920~1921)
第一節(jié) 粵軍回粵與否認徐氏統(tǒng)
第二節(jié) 外蒙失陷與中俄交涉
第三節(jié) 粵桂與湘鄂省際之戰(zhàn)
第四節(jié) 北京教育界之索薪潮
第廿一章 徐世昌與太平洋會議(1921—1922)
第一節(jié) 參加太平洋會議與南北代表之事
第二節(jié) 太平洋會議討論“山東問題”
第三節(jié) 英美調(diào)停與中日會外談判
第四節(jié) 談判期間發(fā)生直系倒閣風潮
第五節(jié) “山東問題”談判之結(jié)果
第廿二章 徐世昌與直奉戰(zhàn)爭(1922)
第一節(jié) 奉粵皖結(jié)盟與奉直權(quán)力沖突
第二節(jié) 調(diào)解無效與戰(zhàn)爭爆發(fā)
第三節(jié) 直勝奉敗逼徐宣布下野
第廿三章 徐世昌有功文獻及其晚年生涯
第一節(jié) 纂輯典籍與揚榷風雅
第二節(jié) 令頒《新元史》及擬印《四庫全書》
第三節(jié) 扶掖昆季與眷戀故主
第四節(jié) 善葆晚節(jié) 與蓋棺論定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第一章 徐世昌早年從政之經(jīng)歷(1855~1906) 第一節(jié) 家世、科第與北洋軍系之淵源 世昌,字菊人。其先世自浙江鄞縣遷大興,又遷天津,遂為直隸(河北)天津縣人。曾祖名廉諤,清道光十六年丙申進士,官湖南知縣。祖名思穆,官河南中河通判。父名嘉賢,未仕早卒。弟名世光,字友梅。世昌生于河南,父歿時,年甫七歲,弟僅五齡,家道中落,賴母氏劉太夫人,支持門戶,撫育成人(見陳三立《散原精舍文集:徐世光墓志銘》)。徐氏少年讀書,并不十分聰慧,幸小楷尚勻潤有致,故年方弱冠即謀食豫省大河南北各縣,為縣署繕治文牘,等于今之書記,歲獲數(shù)十金以贍家糊口,境況實甚困窘。其與項城袁世凱(慰廷)相識,大抵即在此時。據(jù)沈祖憲、吳閨生合編《容庵弟子記》卷一,敘徐、袁訂交的經(jīng)過: 光緒四年,……公(按指袁世凱)家居鄉(xiāng)暇,嗜酒好騎馬,日飲數(shù)斗,馳聘郊原,值考試,又喜為人捉刀,士林有微詞,公聞而痛自悛改。……公性任俠,喜為人鳴不平,慷慨好施與,以善為樂,寒士多依為生。士紳推戴,負一郡望。時吳公重熹守陳州,約公為詩酒友,雅敬愛之。天津徐相世昌,以孝廉館淮寧縣署,往游公別墅,閽者外出,公方在仰山堂讀書,徐公不問主人,徑入,公起立揖讓,互相傾服,遂定交。徐公無力入都應試,公助以川資。始克成行。 按:淮寧為清陳州府治,民國改淮陽縣,項城亦為陳州府屬縣之一。袁氏為項城巨族,世凱之嗣父保慶,字篤臣,咸豐八年戊午舉人,官江南鹽巡道。其堂叔祖甲三,字午橋,道光十五年乙未進士,曾任漕運總督及欽差大臣督剿皖豫捻匪,歿謚端敏。甲三長子保恒,字筱午,道光三十年庚戌進士,授編修,官刑部左侍郎,歿謚文誠;次子保齡,字子久,同治元年壬戌舉人,官內(nèi)閣學士;均世凱之從叔。世凱席父、祖之余蔭,少年跅弛不羈,陳州守令非重其為人,乃重其門閥。世昌以落拓文人,望門投依,因而與世凱訂交,人生遇合,往往有不期然而然者。 世凱生于咸豐九年己未八月,少于徐四歲。惟徐之中式順天鄉(xiāng)試,在光緒八年壬午,其弟世光亦同科獲雋,實舊日科場之佳話,而世凱即于是年隨提督吳長慶(筱軒)率軍自登州渡海赴朝鮮平亂,嶄露頭角?!度葩值茏佑洝酚诠饩w四年即謂徐為孝廉,并尊稱為“徐相”,時間殊有未合,殆古文家之通病。 據(jù)費行簡(沃丘仲子)《當代名人小傳:徐世昌》云:“壬午中順天鄉(xiāng)試歸,朋從于相國寺,酒酣,各言志,至氏,擊杯笑日:‘他日或大挑,或議敘,或幸成進士為即用令,若分省得河南,除杞縣、太康,必師孟嘗君廣納食客?!薄幽吓f有金杞縣、銀太康之稱,州縣中素稱肥缺??梢娦煸谖达@達時,只是志在溫飽,能夠做幾任縣官,招呼朋友飲食,便于愿已足,決不是“胸懷大志”,打算創(chuàng)造一番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yè),至于后來宦海浮沉,居然飛黃騰達,回翔中外,成為歷史關鍵人物,恐怕連他自己都萬想不到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徐世昌評傳(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臺灣那邊的書出了大陸版,要支持一下,“野史館”的,呵呵~
  •   徐世昌是個人物,在民國早期歷史上屹立不倒, 有些道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