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作者:周汝昌 頁數(shù):296
Tag標簽:無
前言
“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諳則深有趣味……”我這篇《引言》開頭不說自己的話,怎么把人家曹雪芹的開篇之詞照樣搬來了?難道說是由于崇拜曹雪芹太過分了,因而連人家的言辭也要模仿一番,模仿不成,就把人家的原文照錄過來了?說實話,說我崇拜曹雪芹是一點兒也不錯的,說我把人家的原詞搬來是因為模仿不成而轉為照錄,可就有點曲解了我的本意。 引言一開頭先引這兩句話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我自知過去讀《紅》還都是草草翻閱一過而已,對曹雪芹用字造句的功夫沒有讀懂,自己深為愧怍。如今重新體會,方知只這么兩句之中就有三個字眼至關重要。一個是“近”,一個是“細”,再一個就是“深”。人家曹雪芹開門見山就說明了,此書講媧皇煉石“雖近荒唐”,“近”相當于“近似”,也就是白話里的“好像”,而上面加一個“雖”字,就更加明白:像是荒唐,實則并不荒唐。然后,一個“細”加一個“深”,讓我感到雪芹早就知道我讀書不夠細致,因而無法領會人家言辭內外的深意。我的這個“粗”和“淺”就是自己讀書治學的一大病痛。從此,再讀時就加上了一點工夫,果然感受就與從前有所不同了。這種不同對自己是個教訓,對于許多一般讀者來說,也許有同樣的啟示作用??浯笠恍┱f,這樣一個過程可以叫做有了一些“進境”,于是“境”字就成為這本小書的題名——《紅樓新境》之組成部分。 那么,什么才是“境”的本義呢?用文言說就是占地面的“疆域”。比方說,你要出國旅游,要辦出境手續(xù),這個“境”指的就是本國的領域。但到了文藝方面,這個“境”就不那么簡單易懂了。 盡人皆知,20世紀有一部書題作《人間詞話》,是靜安先生王國維文學理論的代表之作。他在其中講詞,就用上了這個“境”字,并成為全書的一個焦點、眼目。他說,填詞必須有“境”,而“境”又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然后,他又把“境”說成“境界”。如果你還要按照“境”字的本義去領會,那就會很費思索而不得其本質了。 那么,這“境界”一詞是從何而來呢?這需要從兩條線路來解說。一條是來自佛經,另一條是來自東晉大畫家顧虎頭。佛經是指哪一部呢?如果我記憶不誤,應該是《無量壽經》,其中有兩句話說: “斯義弘深,非我境界?!鳖櫥㈩^的話卻是“如倒食甘蔗,漸入佳境”。這可妙極了!他們說的完全是不相干的事情,而合在一起融匯在我們中華文藝理論上來,可就發(fā)生了嶄新美妙的巨大作用。佛經說的是要修持佛道,有一個很長的歷程,這歷程分為很多階段、層次,一個比一個精深。所以,我引的這兩句是弟子對師傅說的,您的“境界”很高深了,非我所修持的程度可比?!熬辰纭币辉~,實出于此。至于顧虎頭,他拿吃甘蔗來比喻飲食的滋味,與修道全無交涉。因為甘蔗很長,分有許多節(jié),真正甜的部分在中上部,下面越來越接近根部,就變得又粗又硬,味道差了很多。所以先倒過來吃根部,就會越來越嫩,越來越好吃了,這叫“佳境”。 我這么一講,您可能又向我提出問題,你的書名《紅樓新境》到底是指佛家的“境界”還是畫家的“佳境”呢?這個提問很有意味,我的回答未必全對。為了簡明,我把這個復雜的問題化為一兩句,希望您能滿意?!熬场笔莻€雙面詞,它包含著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正如佛法道理無實物可幫助講解,而藝術品則有實物顯示于人。一個文化造詣深厚的人,能夠領會很深的道理和境界。但如果沒有了“文化造詣深厚”這一主觀的條件,客觀存在的優(yōu)劣高下也就無法講起了。因此,我這本小書的取名是說近年來讀《紅》多下了一點工夫,這才能夠發(fā)現(xiàn)和感受雪芹筆下更豐富、更美好的“境界”。 曹雪芹在他的書中也曾用了“境界”一詞。這就是《紅樓夢》第八回中的一首七律,說的是: 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說大唐。 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親就假皮囊。此處的“境界”恐怕是指媧皇賦予那塊石頭的靈性,而后來石頭卻被一僧一道給點化成了一塊玉墜。玉墜是個假象,它已經沒有原來的靈秀的真“境界”了。 提出“倒食甘蔗,漸入佳境”文藝鑒賞主張的顧虎頭,在《紅樓夢》第二回中就已被著重提到:“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前面幾個人用的都是真姓名,而唯獨把大畫家顧愷之稱為“虎頭”。原來“虎頭”是顧愷之的乳名,僅這一點就表現(xiàn)出雪芹對顧虎頭有著更為豐富的感情。比如,顧愷之字長康,雪芹則連這長康也不稱,單單要叫他的小名,這就像是最親密而不拘俗禮的朋友關系了。又如,在東晉當世,已經有了“癡絕顧長康”的評語,可見“癡”是顧虎頭的一個最大特點。他本來智慧最高,而一發(fā)起“癡”來又最容易受人哄騙,這就是性情上的兩面性,符合“正邪兩賦”之人的雙重性情。再如,顧虎頭又和“通靈”這個詞語有著特殊的關系。一個例子是虎頭給嵇康作傳,開頭就說嵇康是一位“通靈士也”,你看這豈不極為重要?另一個例子是他把自己最珍惜的繪畫作品鎖在一個柜子里,怕人偷竊,后來,有人知道了這個秘密把柜子從后面打開,將這些畫作都盜走了。他發(fā)現(xiàn)后,卻不懷疑被人拿走,反而自豪起來,說他的畫都“通靈”了。這位大藝術家真是“癡絕”得無人能比!還有一例,就是漢代著名學者劉向,搜集了七十二位有節(jié)操、有道德的賢妻良母素材,為她們一一作傳而成《列女傳》。這實際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尊重女性的重要著作,而顧虎頭也很看重此書。他給這七十二位列女都繪制了畫像,而且是畫了兩本,即后世所說的《大列女》、《小列女》。這又是一項“開辟鴻蒙”的藝術創(chuàng)作,由此才又演變出后世的所謂《百美圖》,只不過是畫《百美圖》者未能領會劉向的“七十二”是八個九的乘積數(shù),而雪芹卻由七十二這個八九之數(shù)引申成為十二個九的一百零八位。明白了這些中華文藝史上的特點特色,你才能夠不遲疑地接受我所主張的雪芹真本《紅樓夢》原為一百零八回,與所謂“一百二十回全本”毫無交涉。 以上說了這些關系,都是為了什么?就是讓你比較深細地理解這本小書題名為《紅樓新境》的“境”字到底應該如何理解、領會。 辛卯年九月三十日 2011-10-26
內容概要
本書是紅學家周汝昌繼《紅樓奪目紅》后的又一部讀《紅》隨筆集,計收入包括《引言》在內的五十二篇文章。這些文章均是作者最近兩三年的口述新作,在本書中被歸入紅樓關鍵詞、誰憐詠絮才、榮辱話曹家、源流證大觀四個欄目。這些隨筆的文字既是平和的,又是婉轉如詩的,讀來仿佛聆聽一位有著六十余年研《紅》經歷,雖目盲耳聾卻依然對《紅樓夢》一往情深的耄耋老人的娓娓而談。
作者簡介
周汝昌,紅學家、古典文學專家、詩人、書法家。本字禹言,號射魚、敏庵、命新,后改字玉言,曾用筆名念述、蒼禹、雪羲、顧研、玉工、石武、玉青、師言、茶客等。1918年4月生于天津咸水沽鎮(zhèn),曾就學于北京燕京大學西語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學西語系教員、華西大學與四川大學外文系講師、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部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他是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是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1991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被聘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首批終身研究員。出版有四十余部學術著作,其中《紅樓夢新證》是紅學研究歷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近代紅學研究的奠基之作。
書籍目錄
引言· 1
紅樓關鍵詞· 1
說“沁芳” / 3
說“芳” / 6
說“群芳” / 10
說“芭蕉冉冉” / 13
說“金陵十二釵” / 18
說“釵” / 21
說“冤” / 25
說“茶” / 29
說“紅樓” / 32
說“名士與英雄” / 37
說“增刪五次” / 41
說“家的” / 45
說“通靈” / 48
說“甄英蓮” / 51
說“炭簍子” / 56
說“奇”、“畸” / 59
說“牙牌令” / 64
說“三” / 69
說“大觀園” / 72
說“風月” / 75
說“風塵” / 79
二說“大觀園” / 82
說“旖旎” / 87
說“三春” / 90
說“看官” / 95
說“大旨談情” / 99
說“夢幻” / 103
說“絳洞” / 106
說“情榜” / 112
說“離合悲歡” / 116
說“美與艷” / 121
說“真?zhèn)髡齻鳌?/ 128
說“荒唐言” / 133
誰憐詠絮才· 137
《葬花吟》 / 139
《秋窗風雨夕》 / 149
《桃花行》 / 153
榮辱話曹家· 167
紅樓奧秘卻分明 / 169
雪芹家不諱曹操后代 / 173
真假難辨的康熙傳位遺詔 / 176
《紅樓夢》與趙文化 / 180
通靈寶玉與藺相如 / 191
曹雪芹筆下的“仁” / 194
元春生日春秋筆 / 198
誰知脂硯是湘云 / 201
《葬花吟》最早的讀者 / 208
石?玉?人?芹 / 216
源流證大觀· 219
重新認識恭王府 / 221
三小王與芹哥兒 / 225
天香庭院與西府 / 232
所謂的“大觀園” / 244
惓惓不盡 / 253
后記· 269
綴語· 273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說“芳” 前文《說“沁芳”》對“沁芳”一詞草草作了一些說明,而重點是放在“沁”字上的,如今再就“芳”字展開作一番小討論。雪芹作書對這個“芳”字似乎有特別的感情,假如僅僅就人人皆知的一層常識來說,“芳”字的本義是香氣。作修辭用時它代表名花,當然由名花又引申到美人……這種常識性用法在歷來的詩詞曲、小說、散文諸般文學作品中到處可見,也就沒有更多的深意可資研究。但在《紅樓夢》里,觀其用法表面似與歷來常識并無分別,可是細一想來又好像沒有那么簡單。比方說在大觀園未建造以前,東府早就有一個舊園,園名就是會芳園。及至西府蓋建新園,雖然娘娘賜了一個“大觀”之名,而實際上是個“沁芳園”。我跟著就想,古來詩人詞客哪怕作一個短篇都要慎防出現(xiàn)重字,如何雪芹寫園子時一連就用了兩次“芳”字呢?這似乎太不考究。不但如此,大觀園中的主景叫做大觀樓,而大觀樓兩側的“陪樓”一個叫“綴錦”,一個又叫做“含芳”,這就第三次用它了。再看十二名小戲子在解散戲班以后,分配給各房姊妹那里使用。你看分配到怡紅院寶玉身邊的是哪個?名喚芳官——又一個“芳”呀!這個芳官身份雖低卻作用不小,在怡紅院里是個相當重要的小主角,沒了她就演不成很多重要場面。比如,“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時大家排定了座位以后,第一個開口祝壽的不是別人,正是芳官。她先唱了一支最通俗的祝壽曲《壽筵開處風光好》,眾人嫌太俗:“快打回去……”讓她細細地唱了一支[賞花時](《邯鄲夢》里何仙姑所唱的一支曲)——這是由于晴雯拿來了花名簽象牙筒之后,第一個掣簽的是寶釵,掣的是牡丹花,簽上是“冠艷群芳”四字,下面鐫有一句唐詩“任是無情也動人”,簽上又注著“在席者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貫。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因此寶釵命芳官唱一支,而寶玉拿著寶釵所掣之簽不放,眼睛卻瞧著芳官,湘云一手奪了,擲與寶釵。這是壽筵的開頭場面,里面包含了晴雯、寶釵、芳官、湘云;而手拿簽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且目注芳官者卻是寶玉壽星本人。由于十二名小戲子中唯獨正旦取名日芳官,而又獨她分配到怡紅院這個整個大觀園的核心地點,為全書主角寶玉的知情親近之人,這就說明芳官之“芳”與沁芳溪之“芳”同為具有代表性的美好字樣。這里的“芳”早已超越了“芳是香氣”的簡單本義,其蘊涵之豐富美好,可以從屈原《離騷》中的“不吾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里找到佐證。屈原的這個“芳情”絕不只是一個“香”字的意義。我個人體會,用今天的話解說,大約可以說這個“芳”字實際上已然包括了真、善、美三個方面。真、善、美這個觀念來自西方,據(jù)專家考證,此說的真正來源出于何時何人尚未得到確證,但它為人所承認、所使用,以表達一個最理想的信念,則為時已久;但就在西方美學中似乎也沒有哪一個單詞可以代表這三個美好的方面。然而依拙見,我們中華漢字中的“芳”卻足以當之而無愧。 當曹雪芹寫《紅樓夢》第二回時已然通過賈雨村之口表示,甄家女兒取名“不似別家另外用這些春、紅、香、玉等艷字的”。言外之意就是已成俗套,有點著人厭了。但他舉那四個字時里面有“香”而無“芳”字,看來曹雪芹對于這個“芳”字的感情異乎尋常,若從表面意義上講“芳”與“香”似乎并無差別,可是漢字詩文中運用這兩個字時,卻并非總是可以互代的,因為“芳”字的內涵要比“香”字豐富而清雅得多。簡言之,“香”氣偏俗,“芳”氣偏雅。曹雪芹對于這個“芳”字不但鄭重使用,而且也有涉筆成趣、信手拈來的妙處。例如,花襲人有個哥哥他叫什么?老實說這本無定規(guī),也無真正的素材原型,而雪芹卻輕松巧妙地給了他一個“花自芳”的佳名。你看多么自然,這又給襲人增添了藝術上襯托的作用。又如,曹雪芹寫有個傅家名為傅試,傅試有個妹妹才貌不凡,寶玉素來內心敬慕,但無緣一見,也無從探問人家閨閣的真情實況。這女兒該取何名?俗了不忍心,雅了又有矯揉造作之病——你看,曹雪芹又是信手拈來為其命名為“傅秋芳”,這多么美妙而又自然渾成,毫無扭扭捏捏之態(tài)。讓我再說一次,用我們今天的話來翻譯,“芳”不是一種簡單的香味,而是一種飽含了真、善、美的高級的素質氣味。這就是曹雪芹特別喜歡而珍重這個“芳”字的原因。
后記
拙著《紅樓新境》即將付梓問世。如此小書,作稿的經歷,首尾競跨三個年頭,可見其成書之不易。我目未全盲時,寫作《紅樓藝術》一書,從出版社“拍板”到我交稿,只有一個半月。那種工作效率,如無當時責任編輯陳先生作證,恐怕今天聽來人們都不肯相信。關于本書成稿的艱辛,我不想多說。但我在此一定要感謝我的幾位年輕的學友。 一是白斯木小友。他幫我復制了哈佛大學圖書館所藏的有關資料。 二是顧彬小友。他提供了如何尋求珍貴資料的線索,使我獲益良多。 三是喬福錦學友。他來京時專程趕到小舍,告訴我有關版本的情況,特志高誼。 此外,不久前接到福建鄭宜忠先生的賜函。他提醒我在《紅樓夢》三十七回中明文敘清,那年八月二十日賈政離家外任,而劉姥姥又來到榮國府,直到廿五日才告辭回家。這樣一看,榮國府先是史大姑娘開螃蟹宴,然后又有史太君兩宴大觀園,合起來一推算,螃蟹宴應在八月廿三日,而這日正是上年雍正帝突然暴亡的日期。這還不算,在吃過螃蟹后,又竟然寫出三首《螃蟹詠》的七律詩來,其中以薛寶釵所作最關緊要,大家都評贊她作得好,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不難看出,此等筆墨并非一般等閑,雪芹落筆定有原因。以上這一小段并非鄭先生原文,是我從他意見中拓展開來,記在此處備忘,也順便向他致謝,至于此說有無繼續(xù)探索的價值,留待學者們加以論證。 從我個人的研《紅》足跡來看,本書可以算作《紅樓奪目紅》的延續(xù),所以文體是隨筆散記,其篇幅都不甚長,應該不致讓讀者在閱讀時感到煩悶。 感謝高侃先生,是他起意要我寫一本研《紅》隨筆,把我近年來的若干新思路簡述一下。我年紀大了,收拾一下可免日久忘懷,蒙高侃先生這一番好意,答應努力而為,這樣才口述了此書。 感謝李文進先生刻了七枚印章給我,其中“超越考證”、“悟證先河”兩枚,是劉再復先生評價我的語言,以此存念。 感謝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學術著作分社郭銀星、李玉蓮編審的大力支持,得以使這冊小書早日和讀者見面。最后,以一首小詞[風入松]結束: 文哉郁郁我從周,夫子更何求。韋編三絕猶無盡,只不言、媧圣功猷。畫卦方壇孰筑,人倫家室誰修。 王孫武惠淚難收,黃葉寫紅樓。通靈即是情所至,道緣情、古簡今留。濁玉傷懷一誄,絳蕓長恨千秋。 辛卯年十一月初三 2011-11-27
編輯推薦
《紅樓新境》編輯推薦:紅學大家、九秩老人周汝昌關于紅樓最新力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