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臺灣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作者:陳斌華  頁數:256  
Tag標簽:無  

前言

人的一生究竟有幾個十年?不管有幾個,我都會珍惜2001~2011這“十年”。因為赴臺駐點采訪,我與祖國的寶島臺灣結下不解之緣。借助工作的便利,十年來足跡遍及臺澎金馬各地,游覽了幾乎所有風景名勝,更與各界人士多有交游、常來常往,還閱覽了大量涉臺政治、經濟、社會、風土等方面的書籍和影音資料,力求不僅“駐”在臺灣,更要認識臺灣、讀懂臺灣。    相比大陸的很多省份,臺灣確實是個“小地方”,但這個小地方卻有不容小覷的大歷史、大故事、大美麗。寫一本描繪臺灣各地美麗風光,細述寶島淵源風物掌故,并鋪陳開去,讓讀者能借由輕松的旅途,了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故事、生活與情感的書,是我的多年夙愿。    在確定與《中國國家地理》圖書部合作、構思書稿之始,我就想好了這個書名?!白栽谂_灣”有三層意思:一是我“自己”在臺灣,這是一個大陸人在臺灣十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不代表官方,非職務行為,只是一家之言;二是讀者可以借助此書“自助”游臺灣,在個人游開放之后為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提供一本參考書;三是冀望兩岸同胞之間的往來溝通能夠“自由自在”,再無窒礙。    寫書是痛苦的煎熬過程。雖然自以為熟悉情況,也有諸多積累,但我信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加上向來不敢以私害公,因此只能利用一切業(yè)余時間爭分奪秒地寫作,有時為核清一個細節(jié)反復查閱資料、多方求證,甚至利用駐點的機會實地踏訪,歷時四個月才拿出初稿,而后又幾度修改潤色、選配圖片。一路走來,可謂辛苦備嘗,自認雖不是最好的寫作,卻稱得上是最具誠意的寫作。    全書分為環(huán)島看臺灣、歷史的印記、“橫行”臺灣島、離島走透透、市井與人生等五章。雖然也涉及臺北、阿里山、日月潭、臺南、墾丁、花蓮等陸客耳熟能詳的城市、景點,但都力求有一手的觀察和人文角度出發(fā)的體驗;而對于少帥張學良幽禁之地、鹿港小鎮(zhèn)、鄧麗君墓園等小眾景點,我有深入的探訪,更在史實上小心求證;對于大陸同胞甚至連臺灣同胞都難得前往的臺灣主要離島和三條橫貫公路,我多次冒險前往,希望能向讀者展示真正蘊藏海島大美的高山風光,走進藏于高山深處的秘密花園。而“市井與人生”一章,則藏著我的一份期盼,希望讀者到臺灣,不僅看到臺灣之景,也能好好了解這個華人社會,了解同為中國人的另一個群體的生活與思想。    從事涉臺新聞報道與臺灣問題研究近20年,我越來越認識到,兩岸之間最遠的距離,不是臺灣海峽的天塹之隔,而是兩岸同胞心與心的距離。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去搭兩岸“心靈之橋”,兩岸同胞才能相向而行,逐漸心靈相通,而如果能夠心靈相通,兩岸的問題則會一通百通。因此,我愿這本小書能成為架起兩岸心靈之橋的一塊小小基石。    本書終于在2012年春天即將付梓。此刻,我心中充盈著感恩。真心感謝各位幫助過我的親友、同事們。因時間匆促,對一些景點、掌故的了解、記憶可能存在錯漏,因此本書謬誤之處想必不少,敬請指正。    陳斌華    2011年7月11日初稿于香港皇后大道東    2011年7月27日二稿于內蒙古格根塔拉草原    2012年3月23日定稿于新華社新聞大廈

內容概要

  這不是一本嘩眾取寵、名不副實的“臺灣旅游寶典”
  這不是一本拼抄資料、人云亦云的“臺灣旅游指南”
  這是中國國家地理推薦的“讀懂臺灣”第一書
  ?第一人:堪稱“最了解臺灣的大陸人”之一、大陸首批駐臺記者陳斌華“十年磨一劍”的臺灣深度游記
  ?第一手:最新鮮的自由行資訊、十年旅行經驗分享
  ?第一深度:新華社駐臺記者的獨特眼光,十年來的觀察與體悟,展現最真實的臺灣

作者簡介

  陳斌華
  新華社高級記者、對外部編委、港臺部采訪室主任。1993年進入新華社工作,長期從事臺灣新聞報道,2001年2月作為大陸首批記者赴臺駐點采訪,十年來足跡遍及臺灣各地。業(yè)余從事臺灣問題研究,兼任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中國戰(zhàn)略文化促進會理事、國務院臺辦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客座教授等。
  著有《駐點臺灣:大陸首批駐臺記者手記》、《親歷臺灣“大選”》、《中國國家地理推薦之旅——臺灣》(合著),主編《影響未來:中國傳媒30人》、《臺灣風土大觀》。新聞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被收入《通訊名作100篇(1949-1999)》、《新聞傳播精品導讀》等。
  2001-2011 他的寶島十年——
  2001年2月,與現國臺辦發(fā)言人范麗青作為大陸首批兩名駐點記者,到臺灣駐點采訪,開大陸人員駐臺工作之先河,至今仍活躍在駐臺新聞報道第一線,是大陸最資深的駐臺記者。
  十年來,他的足跡遍及臺澎金馬各地,與島內各界人士廣泛接觸,勝友如云,涉獵甚廣,是臺灣人士都為之嘆服的“臺灣通”。

書籍目錄

自序
◆環(huán)島看臺灣
 1、浸在鄉(xiāng)愁里的老臺北
 2、臺北東區(qū)夜未眠
 3、臺北不可一日無此山
 4、一潭好水洗日月
 5、阿里山:不見姑娘美如水
 6、這個城市叫“成功”
 7、沉醉在高雄的小愛河
 8、有些想念,遺忘在墾丁
 9、轉角遇到太平洋
 10、花蓮:“最后的凈土”會粘人
 11、礁溪:泉水叮咚“溫柔鄉(xiāng)”
 12、野柳:造物愛人亦弄人
◆歷史的印記
 1、庭院深深鎖“少帥”
 2、何日君再來——探訪鄧麗君墓園
 3、鹿港:徘徊在文明里的小鎮(zhèn)
◆“橫行”臺灣島
 1、北橫:掛在峭壁上的風景
 2、中橫:摟抱臺灣美麗的腰身
 3、南橫:行至路窮處,坐看云起時
◆離島走透透
 1、綠色沒有椰子樹
 2、驚心動魄訪蘭嶼
 3、至今神秘龜山島
 4、小琉球的小風情
 5、浪漫的澎湖灣
 6、金門:戰(zhàn)地唱響田園牧歌
 7、馬祖:從“海上戰(zhàn)馬”到“海上桃花源”
◆市井與人生
 1、閑淡在水邊
 2、夜市里的五味人生
 3、臺北周邊老街巡禮
 4、這里很“客”氣
 5、走進臺灣象牙塔
 6、追隨媽祖的神跡
附錄:臺灣旅游相關資訊
致謝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阿里山:不見姑娘美如水“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大陸游客無論是乘坐小火車還是旅游大巴上阿里山,往往是伴隨著車里播放的《高山青》歌聲開始行程的。我?guī)状纬诵』疖嚿习⒗锷?,同車廂的大陸游客一聽到,都會興奮地隨之輕輕哼唱起來。大陸人對阿里山的知曉與想象,絕大多數來源于這首收錄于音樂課本的歌曲,也因此從一開始就對這一臺灣知名景點有了“美麗的誤解”。第一個誤解,就是以為《高山青》的歌名叫《阿里山的姑娘》,是臺灣原住少數民族的歌謠。其實,《高山青》創(chuàng)作于1947年,填詞者為知名電影人張徹,作曲者為周藍萍、鄧禹平,是臺灣光復后在臺灣拍攝的第一部“國語電影”《阿里山風云》的主題曲,主唱者為該片女主角張茜西。第二個誤解,就是把阿里山想象成黃山、九寨溝一樣的人間仙山,擁有絕佳的風景,還有“美如水”的姑娘在山澗邊載歌載舞……以至于有些人到阿里山游覽一番后,發(fā)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感慨。阿里山美不美?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的答案很簡單,阿里山很美,因為有小火車、日出、晚霞、云海、森林這“五奇”,但要從整體上看,確實稍遜黃山——畢竟“黃山歸來不看岳”。上阿里山有兩種方式,一是開車或乘坐公共汽車、旅游大巴沿盤山公路而上,二是乘坐森林火車。從嘉義北門火車站到山頂,前者僅需兩個多小時,相對靈活,后者需耗時3個半小時,安全系數低。2011年4月27日就發(fā)生翻車事故,造成5名大陸游客死亡、百余名游客受傷的重大意外,而在8年前也曾發(fā)生過一次翻覆事故。但乘小火車上高山畢竟是難得的體驗,因此游客仍然趨之若鶩,很多時候一票難求。阿里山森林火車是當今世界三大登山鐵路之一,原是日據時代殖民者為掠奪阿里山森林資源、運送木材而建的,現在主要用作觀光客運,動力機車也由蒸汽機車改為柴油機車,但仍是窄軌和小火車。更為特別的是在全長71.4千米的路程中,自海拔30米上升到2216米,沿途可觀賞到熱帶、暖溫帶、溫帶三個森林帶的植物種類變化和山脈、溪谷的美麗景觀。在森林火車正常全程運轉時期,小火車從嘉義出發(fā)抵達竹崎站后,開始穿山越嶺,時而作螺旋形攀爬,時而作“Z”字形曲折前進。車窗外茂林修竹,檳榔樹并肩挺立,高山長青,澗水奔流,野趣天然。盡管車廂搖搖晃晃,但游客卻大多只顧欣賞沿途美景而不覺心慌?;疖嚨纸K點阿里山站,走出車廂,迎面撲來的是清新的空氣和微微的涼意。即便是夏日,海拔超過2200米的阿里山氣溫只有十來度。出了阿里山站,就是面積約有1400公頃的阿里山森林游樂區(qū)的入口。關于阿里山一名的由來,相傳250多年前,臺灣14個原住少數民族中的鄒族有一位酋長名叫“阿巴里”,勇敢善獵。他帶領族人翻山越嶺到這里打獵,常常滿載而歸,族人為紀念他,將這里命名為“阿里山”。云海是阿里山“五奇”之一。我?guī)状稳グ⒗锷?,剛到山上的旅館區(qū),就能見到云霧從山谷中升騰彌漫開來,頃刻之間,群山若隱若現,仿佛人間仙境。除了云海,日出、晚霞這“兩奇”也是多數高山必有的景象,不過在阿里山,看日出還是很有特色的。阿里山的祝山日出頗負盛名,而且特別的是看祝山日出,要摸黑乘坐森林火車到祝山。日出并非天天有,能否看到全憑運氣。我去了兩次,成功率只有50%??吹降哪谴?,在裹著羽絨大衣御寒、忐忑不安的一番等待之后,突然看到一輪紅日從群山之中、云霧霞光之間噴薄而出,不禁興奮地叫出聲來,頗有苦盡甘來分外甜蜜的體會。阿里山共由18座高山組成,屬于玉山山脈的支脈,隔同富溪與玉山主峰相望,近年來,阿里山新增了乘坐汽車到玉山公園“好望角”觀日出的新線路。2007年5月5日,我凌晨4時半就乘坐汽車從賓館出發(fā),一個多小時后抵達“好望角”。由于當天云霧過多,未能觀賞到日出的壯觀景象,但略為寬慰的是得以眺望中國東部最高峰——海拔3952米的玉山主峰的雄姿。阿里山蘊藏豐富的森林資源,尤以檜木和櫻花名聞中外。每次上山,我都會沿著巨木群棧道,體驗阿里山森林之美。棧道全長600多米,沿途可以觀賞到20棵巨木,樹齡從數百年至數千年不等,有的樹身要十幾人才能環(huán)抱。棧道終點是神木火車站,著名的“阿里山神木”躺臥于車站一側。它身姿偉岸,曾是阿里山的標志,可惜于1997年被雷電摧毀并于次年被放倒。盡管游樂區(qū)管理當局又選定了新的“神木”,但許多游客仍會慕名前往憑吊。而山林之間一些觸目驚心的神木樹墩,則是日本殖民者瘋狂掠奪臺灣林木留下的罪證。紅檜、臺灣扁柏、臺灣杉、鐵杉和華山松,被稱為阿里山“五木”,是共同造就阿里山郁郁蒼蒼的林木景觀的功臣。而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吉野櫻、重瓣櫻、山櫻花漫山開花,轉瞬即逝,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包括日本游客不遠千里而來。而在櫻花季之后,高山杜鵑緊接著開放,又會招來新一波的賞花人流。阿里山上有鄒人聚居的特富野、達邦兩個部落。鄒族原稱“曹族”,1999年更為現名,主要分布于南投縣、嘉義縣和高雄縣境內,人口6000多人。阿里山上的鄒人以山地耕作為主,副業(yè)則是狩獵、捕魚和飼養(yǎng)家畜;重要祭典有小米祭(即豐年祭)、馬雅斯比祭、粟收獲祭、年終大祭、成年禮等,主要為祭戰(zhàn)神。鄒人原本擔心游客會破壞祭典的神圣性,拒絕參觀,但現在為了增加觀光收入,會歡迎游客參與祭奠,在歌舞表演中還會邀請游客同樂。大批游客的到來,使歌舞天賦與生俱來的鄒人,利用擅長的歌舞表演發(fā)展當地經濟,改善了原本艱苦的生活。但據我了解,大陸旅游團到阿里山,一般不會安排部落參訪行程。說到“阿里山姑娘”,就會想到臺灣著名影星、歌星湯蘭花(族名:優(yōu)路那那·丹妮芙),她就出生于特富野部落的來吉村,因主演《一代佳人》《唐明皇外傳》等影片而紅極一時,是最為出名的“阿里山姑娘”。不過,如果以為鄒族女孩都像湯蘭花一樣美艷,那可就錯了。記得我2001年9月第一次上阿里山,住在阿里山賓館。那時候的阿里山,游客稀少,接待條件也十分簡陋。夜雨無聊,我站在賓館大門前,與一個賓館的鄒族服務員聊天。那個女孩膚色較重,四肢粗壯,實在沾不上“美如水”的邊,倒像“少年壯如山”。2007年5月再去阿里山,住在山上的一個小旅館——高山別館。第二天結賬時,一位中年女服務員聽說我來了多次,問我對阿里山的印象。我說:“阿里山確實很美,可惜沒有見到‘阿里山姑娘'!”她笑著說:“山上又冷又無聊,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都下山去了。這里沒有‘阿里山姑娘’,只有‘阿里山姥姥’。”盡管這兩位鄒族女同胞和我后來遇見的一些鄒族女同胞相貌并不出眾,但她們的淳樸、樂觀與直爽,卻給我留下美好的印象。而在阿里山的半山腰,還有一個淳樸的小山城——奮起湖。奮起湖不是湖,大名是嘉義縣竹崎鄉(xiāng)中和村。由于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中間地勢低洼,形如畚箕,加上云霧環(huán)擁如湖,故而舊稱畚箕湖,后改為奮起湖,是上下阿里山的鐵路中轉站。阿里山森林鐵路開始營運時,主要運送阿里山的木材及山上所需的民生物資,奮起湖成了轉站,每次一停就是一個半小時,每天有10個班次。所以聚居于此吃“火車飯”的人越來越多,奮起湖逐漸發(fā)展成一個興旺的小山城。1982年,阿里山公路開通,許多游客選擇乘汽車上下山,物資也不再通過火車運輸,平日火車減少到一天一個往返班次,在奮起湖只??繋追昼?,這里很快沒落了。我認識的奮起湖大飯店老板林金坤靠做“火車便當(即盒飯)”起家。當年他家的便當很受歡迎,一天能賣出2000多份。公路通車后,一天只能賣出幾十份。現代交通給旅客帶來便利的同時,卻給奮起湖帶來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村里人開始轉型做觀光業(yè)。20多年過去,生意慢慢又好了起來。奮起湖獨特的火車文化和淳樸的山城風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每到周末假日,狹窄的老街上游客熙熙攘攘,選購著當地特產,當地特產除了林家的火車便當,還有“畚箕湖火車餅”最為知名。我是2007年5月去的奮起湖,只見蒙蒙細雨中,都市男女打著傘,穿行在村里彎彎曲曲、高高低低的小巷中,興奮地拍攝錯落有致的民居、小教堂、小診所,屋邊的草木、雞鴨和環(huán)抱著村莊的青翠山林。有些人游覽歸來,在林金坤用檜木和竹篾“包”起來的飯店里,津津有味地吃著“古早味”的便當,在檜木香和淅淅瀝瀝的雨聲中一夜好眠。和他們一樣,我在奮起湖這樣度過一個下午和晚上。此間,我去采訪擁有“畚箕湖火車餅”專利的天美珍食品店掌柜劉家榮等當地名人,聽他們講奮起湖的故事。20多歲的劉家榮戴著眼鏡,清秀儒雅。他在山下讀了書,回來繼承家業(yè),把小餅店做成月收入百萬元新臺幣的大生意。但當地許多年輕人卻選擇了離開。林金坤說:“村里原本有2000多人,現在只剩600人,年輕人都不喜歡呆在這里!”都市里的人喜歡這里的寧靜,當地的年輕人卻羨慕都市的繁華選擇離開故鄉(xiāng)。這樣的情節(jié),在阿里山、奮起湖,或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美麗的鄉(xiāng)村,幾乎都在天天上演。時隔多年,我卻依然懷念泡在奮起湖大飯店檜木浴桶里,聽窗外雨潺潺的那個夜晚。不知時隔多年,林老先生是否康?。磕请p我簽了名的木屐,是否還高掛在飯店大堂的屋梁上?

媒體關注與評論

臺灣,是中國人只要有機會就該去一次的地方。那里不大,卻充滿歷史、文化、風情、想象和美食的諸種滋味,值得你慢慢品嘗。而《自在臺灣》就該是一份善解人意的菜單吧!    ——白巖松(著名主持人)    去臺灣前,你或許需要一本旅游指南、一本美食介紹、一本臺灣社會生態(tài)人文觀察……其實,你只需這一本——由大陸最資深駐臺記者十年記錄下的全景臺灣,古早味、無添加。    ——張泉靈(著名主持人、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    斌華是我的老鄉(xiāng)與校友,他以首批大陸媒體駐臺記者的身份,用心寫出了對臺灣的十年心得。誠所謂“心無窒礙得大自在”,用自在心看臺灣,你才能真正了解臺灣,愛上臺灣,才能在“自由行”的過程中,獲得更多“自在”的收獲和體驗。帶著這本書,游臺灣去吧!    ——楊錦麟(著名時事評論員、香港衛(wèi)視副總裁兼執(zhí)行臺長)    要縮短一群人與另一群人心理的距離,需要持續(xù)不斷的謙卑、誠懇、務實的溝通。斌華的新書《自在臺灣》意在溝通兩岸,它既體現了媒體人的使命感,但又輕松有趣,讓臺灣不再遙遠而陌生。    ——陳彤(新浪網高級副總裁、總編輯)

編輯推薦

《自在臺灣》不是一本嘩眾取寵、名不副實的“臺灣旅游寶典”,不是一本拼抄資料、人云亦云的“臺灣旅游指南”,是中國國家地理推薦的“讀懂臺灣”第一書! 環(huán)島看臺灣:臺北、阿里山、日月潭、臺南、墾丁、花蓮……陸客耳熟能詳的景點的獨特觀察體驗。 歷史的印跡:蔣氏父子在臺遺跡、圓山忠烈祠等“敏感景點”的嚴謹考證,鹿港、圓山飯店、張學良故居、鄧麗君墓園等小眾景點的深入探訪。 “橫行”臺灣:北、中、南三條橫貫公路,展現真正蘊藏臺灣大美的海島與高山,打開臺灣最美的秘密花園。 離島看透透:臺灣離島的神秘風情,澎湖灣的腳印串串、金門馬祖的戰(zhàn)地風光、蘭嶼的樸實、綠島的海底溫泉…… 看景到看社會,了解同為中國人的另一個群體的生活與思想。

名人推薦

臺灣,是中國人只要有機會就該去一次的地方。那里不太,卻充滿歷史、文化、風情、想象和美食的諸種滋味,值得你慢慢品嘗。那么,《自在臺灣》就該是一份善解人意的菜單吧! ——白巖松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自在臺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3條)

 
 

  •   臺灣,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是只要有機會就會去的地方。課本里多次提到的日月潭、阿里山、玉山這些名字,打小就印在了腦子里。對它們,我從來沒有吝嗇過自己的想象力,但也只能是想象而已,一直無緣得見寶島真面目。拜新華社高級記者陳斌華所賜,讓我第一次對它們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

    事實上,并不是陳記者帶我到臺灣去旅游了一趟,而是我讀了他所寫的《自在臺灣》一書。這本書是一本臺灣旅游指南,它分為環(huán)島看臺灣、歷史的印記、“橫行”臺灣島、離島看透透、市井與人生五個部分,對臺灣旖旎的海島風光和自然景觀,獨特的海島文化和民俗人情,以及美食小吃等等,一一做了介紹,很多地方還附有手繪的游覽示意圖和注意事項,可謂臺灣旅游寶典。這本書也是一本臺灣游記,作者在帶我們走遍臺灣大小角落,領略寶島風光的同時,也用清新自然的文字以及大量美侖美奐的照片,以他的近距離觀察、親身體驗和人文思考,講述了他十年來遍行臺灣的行旅親歷和生活印記,為我們全景式、多層次的呈現了一個大美臺灣。

    臺灣的美有一種靈性之美,就在她傲人的自然風光。她地處亞熱帶,雨量豐沛,加之地形地貌復雜,多山川峽谷,陡崖峭壁、飛瀑流泉隨處可見,且森林植被保護較好,各種風景元素匯聚一島,步步有景,處處可觀,的確稱得上是山水形勝之地。阿里山、日月潭、玉山、濁水溪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風景名勝,還有野柳的“女王頭”,礁溪的溫泉等等都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代表。

    臺灣的美也有一種渾厚之美,正在她獨特的歷史人文。在歷史上很長時期,臺灣一直游離于中原王朝之外,元朝時才設置澎湖巡檢司。而到了17世紀,先后淪為了荷蘭、西班牙殖民地,被鄭成功收復后,又在《馬關條約》中被割讓給日本,可稱得上是多災多難。而這些歷史又為她留下了豐富的古跡,象赤嵌樓、明延平郡王祠等都是歷史的見證。在民俗方面,她那里有獨特色的媽祖崇拜,再加上她少數民族眾多,據說光是高山族又分為好多個族群,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傳統(tǒng)風俗,比如鄒族竹桿舞、雅美族的甩發(fā)舞等都各有風味。她形成了自己的飲食文化,書中提到的老街小吃,絕對讓人垂涎欲滴。而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歌曲風靡大陸之時,其獨特的流行文化讓無數大陸少男少女心馳神往,書中所提到的一代天后鄧麗君就是一例。

    臺灣的美更有一種朦朧之美,也在于那層神秘的政治面紗。因為政治的原因,兩岸曾睽違長達60多年之久。在此期間,臺灣采取了與大陸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發(fā)展方式。而六十年后,曾被譽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到底發(fā)展得怎么樣?真的有新聞中所見的議會打鬧嗎?真的有那種你死我活的選舉之戰(zhàn)嗎?他們是怎樣生活和思想的……這種神秘感,是臺灣吸引大陸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我感覺,每一個到訪臺灣的大陸人都會對彼此的生存現狀進行一番審視和對比。我的爸爸媽媽從臺灣歸來,就只說了一句——人家蔣介石在臺灣搞得也不錯,廁所都是免費的,還干凈。而書中所講到的少帥張學良在新竹縣五峰鄉(xiāng)的幽禁之地,則有沉重的歷史色彩,不能不讓人對歷史、對人生唏噓不已。

    怎么說呢?在我看來,這是一本印刷非常精美的書,正與書中所描繪的臺灣之美交相輝映。它也完美的實現了作者在自序中所提到的要“寫一本描繪臺灣各地美麗風光,細述歷史淵源風物掌故,并鋪陳開去,讓讀者能借由輕松的旅途,了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生活與情感的書”的夙愿。與此同時,作者也通過這本書表達出了對兩岸未來的美好愿景——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架起兩岸心靈之橋的一塊小小基石”。個人感覺,這本書已經打開了一扇人們了解臺灣的窗口,搭起了一座溝通兩岸的“心靈之橋”,必將起到加快兩岸的了解與融合的作用。

    書美,景美,愿望更美,閱讀這本書的確是一種美的享受。所以,對于這樣一本書,去沒去過臺灣都值得一讀。去過的,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游覽的歷程,在回味之余看看是否有所錯漏;沒有去過的,則可以暫時從書中領略臺灣之美;想去的,則可以按圖索驥,更好的制定自己的旅行計劃。那么,你呢?
  •   十年行旅,一朝為記。陳斌華的《自在臺灣》,夾裹著海峽彼岸清涼的山風水氣,優(yōu)哉游哉為讀者攤開了臺灣風景名勝、歷史變遷、市井生活的畫卷。
    從東吳孫權置軍點兵出海遠征夷州,至楊廣遣將發(fā)兵流求,再而鄭成功、劉銘傳;又或泉州辜家遷至臺灣世居鹿港、福州沿海漁民移居馬祖。無數個官方與民間的歷史片斷銜接為一,使大陸與臺灣之間產生了千絲萬縷、不可斷絕的聯(lián)系。在歷史延革當中建立起的血肉親情,以及因為近代歷史原因不得不隔海相望的痛楚,使得大陸人在面對臺灣時,眼睛當中總有著幾許溫情,幾許激憤。
    但是,《自在臺灣》告訴你,不妨放下政治立場,只去尋找它的美。
    相對于其它介紹臺灣的書籍而言,《自在臺灣》有許多明顯的優(yōu)勢。首先是作者的背景身份:新華社高級記者、對外部編委、港臺部采訪室主任等。其次,是職業(yè)帶來行動上的便利,經驗促使視角的不同。
    常人游臺灣,往往專注于某一處或一片地域,陳斌華的游歷范圍卻極廣,基隆、臺北、花蓮、嘉義,這些在影視劇或書本中常見的地名,陳斌華盡皆親身走過。長期的記者生涯,使新聞的特點,譬如真實性與準確性成了陳斌華思維的主導力量。導致《自在臺灣》中,不管是陽明山還是日月潭,不管是海拔高度還是海域面積,都有詳實的數據。人口流動、各景區(qū)優(yōu)劣排列,亦都追本溯源做出說明。
    被采訪對象身份不同,知識領域與關注點亦不同。身為一個記者,必須有多元化的知識以面對種種境況。在《自在臺灣》中讀者可以看到,陳斌華對于植被、樹木、飛禽走獸的品種與名稱幾乎如數家珍。甚而用于泡湯的溫泉場地,雖然本身有著娛樂與休閑的性質,但在陳嚴謹的筆下,仍舊多了一分考證求實的味道。
    優(yōu)勢的另一點來源于書中以漫畫風格繪就的旅行地圖以及臺灣各地風情的照片。地圖的繪制風格極其清淡,但并不簡約,道路水流標注清晰,一些極有特色的地方按原景取特色一絲不茍繪制。照片琳瑯滿目,力圖在篇幅允許的情況下,用最合榫的照片,來傳達臺灣最真實的一幕。
    相對于頗為嚴謹的正文文風,在許多頁面的最上端,有作者給讀者的極其溫馨的提示。比如基于出行的乘車路線、舒適的住宿地點、好吃的餐廳等;比如基于道德的老生常談卻又不得不談的“不刻字留言”。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國地理的權威雜志。這本與《中國國家地理》圖書部合作的《自在臺灣》,裝幀極好,紙質厚而潤。最重要的,它是全彩頁。四季皆盛日,山水有清音。在青的山藍的海的映襯下讀完這本書,自己也恍恍惚惚覺得游歷了臺灣一番?!粋€大陸人,一生當中未必會有一次赴臺的機會。這本書在這悵然中充當了飛機票、火車票,凝滯了空間與時間,保證了觀望與溝通。
  •   臺灣對于中國人來說具有獨特的魅力和特殊的意義,這其中除了地理風貌之外,自然還包含了政治的因素和文化的原因。臺灣不僅風景秀美,而且與大陸同文同種。有很多的地方甚至超越了大陸,引領著大陸的流行風潮。80年代的流行歌曲、言情劇,乃今天的娛樂界,無不活躍著臺灣藝人和制作人的身影,鄧麗君、羅大佑、趙傳、齊秦等都已成為流行歌曲常青的偶像。歷史文化方面,臺灣更是毫不遜色于大陸。據說臺灣的故宮博物院要比大陸的故宮博物館含金量高。臺灣的許多作家在大陸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柏楊、李敖、白先勇、林清玄、林語堂、余光中、龍應臺、席慕蓉,還有瓊瑤、三毛、古龍等等,他們的作品在整個華人圈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
      
    本書的作者是一名記者,從事涉臺新聞報道和臺灣問題研究近20年,2001年至2011年駐臺。十年的時間,再加上職業(yè)的關系,作者不僅游覽了所有的風景名勝,也幾乎走遍了大街小巷。正如本書的副標題一樣,這是一個大陸人在臺灣的十年行旅。和所有的地理圖書一樣,這本書中也添加了一些風景圖片。但我覺得圖片并不是本書的重點(有些圖片比較小,更像是資料圖片),本書的看點是對于各地風光景物的觀感和點評,作者還對每一處的景點另外附加了貼心的小攻略和水彩畫般的路線圖,溫馨可人。所以這應該是一本關于臺灣的“深度游”的圖書。全書分為五章,環(huán)島看臺灣、歷史的印記、橫行臺灣島、離島走透透偶、市井與人生。涉及了大陸人耳熟能詳的景點,比如阿里山、日月潭、鹿港小鎮(zhèn);也包括了許多不甚了解的地區(qū),比如臺南、墾丁、花蓮等;還有大陸人來說“人跡罕至”的離島,算得上全面覆蓋了。
      
    臺灣,中國人心中獨一無二的“寶島”,有機會是一定要去看看的。雖然蔣介石為了避諱把草山改成了陽明山,但是歷史的命運無法改變。蔣介石雖然兵敗蝸居在了臺灣,他在臺灣推行的國語教育還是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就連現在很多大陸人都覺得臺灣的國語教育要比大陸好。百聞不如一見,臺灣的風情究竟如何,還是要真正地去走走看看,就以這本書為指南,準備啟程。
      
  •   16開開本,252頁,所介紹的旅游目的地只有一處——臺灣,不用多說,肯定得深度體驗過才拿得出這么多不注水的貨。的確,作者為大陸第一批赴臺記者,一駐10年,工作就是滿島轉,可不全跑遍了。他寫這本書是:2011年7月11日在香港皇后大道完成初稿, 7月27日在內蒙古格根塔拉草原改就二稿,2112年3月12日在新華社的新聞大廈定稿。瞧人家這滿世界跑,真羨慕耶。
    地理、歷史、文化、軍事、經濟,方方面面,對臺灣一次全方位的介紹,由于著力點是“游”,所以,“書袋子”是嵌在好玩好吃中的。像金門島,曾經的軍事基地,如今,軍事設施變身游覽景點,當年的數十萬枚炮彈,成了打制菜刀的最好原材料,以至于菜刀成為金門的名產。當年,為了作戰(zhàn)需要,每個士兵必須栽活一棵樹,幾十年下來,小島綠樹成蔭。金門還是個歷史悠久的小島,晉朝“五胡亂華”時,中原義民就登上了島,文人名將輩出。島上的古民居保存得非常好,民風淳樸,大陸游客越來越多,幾乎占了99%。曾經也是軍事基地的馬祖,與金門同時解除戰(zhàn)地防務,在開發(fā)開放程度上卻就遠不及金門,作者在此采訪時,看到不少軍事基地,稍一停留,就遭到哨兵嚴肅喝令??磥須夥者€是比較緊張的,旅游自比不上金門。能夠深入馬祖游的人,想必不多。
    比之眾多的旅游景點,對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陸游客,恐怕金門和馬祖都有特別的情結。在兩岸斷絕關系的數十年間,這兩地均以軍事要地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金門那更是我們隔日炮轟的地方。若得以實地游,看看那些昔日對峙的遺跡,不知會有啥感受。
    撇開上述,臺灣多得是風景名勝,我們熟悉的阿里山、日月潭,彭湖灣,臺北的101大廈、故宮博物館,有時間慢慢游,各有各的味道。臺灣的夜市小吃也是名氣遠播,作者10年駐臺也沒能夠把臺灣夜市吃個遍。在書中,作者介紹了七處夜市小吃,以基隆廟口夜市為頭牌,最美味最親善種類最多。這一章節(jié)看得我垂涎欲滴,恨不得立馬飛過去,體驗那種邊走邊吃得幸福滋味。
  •   這不是一本嘩眾取寵、名不副實的“臺灣旅游寶典”這不是一本拼抄資料、人云亦云的“臺灣旅游指南”這是中國國家地理推薦的“讀懂臺灣”第一書,光是看了這個就足以引起我的購買沖動了,因為跟臺灣的微妙關系,所以對臺灣有著不一樣的向往,但不知啥時候才能有機會到寶島一游,所以這些年臺灣的書真的看了不少,基本都差不多沒什么新鮮的,好多是去了兩次臺灣回來就寫了本書,拼抄之作,能體驗到什么呀,不服,也許我寫起來不比這差,不過陳斌華老師真的是在臺十年行旅,光這一點就值得一看,一個人十年在一個地方的生活決對值得我分享,作者說“自在臺灣”有三層意思:一是我“自己”在臺灣,這是一個大陸人在臺灣十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不代表官方,非職務行為,只是一家之言;二是讀者可以借助此書“自助”游臺灣,在個人游開放之后為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提供一本參考書;三是冀望兩岸同胞之間的往來溝通能夠“自由自在”,再無窒礙??催@里的臺灣不只能看到一路上的景色還能了解這個社會,看完只有兩個字:真好!
  •   臺灣,它是屬于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是因為某些歷史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干擾,時至今日我們大陸的民眾也許并沒有真真正正地深入了解它?;蛟S我們讀過有關于臺灣的文字介紹,但是我們無法看到一個最為全面的今日臺灣;或許我們有機會游覽臺灣,但是我們終歸無法在短暫的旅程中全面地領略其中的核心之味。

    《自在臺灣》,一部由一名大陸人的十年行旅親歷揭開了原本神秘的臺灣面紗??催@本書,我領略到了很多以往未曾接觸到的臺灣風貌;讀這本書,我感受著祖國另一篇土壤上的美貌風情;悟這本書,我分享著來自于一個真實的,深層次的臺灣今日景。有別于以往的介紹太歪的書籍,我讀這本書時候感覺更恰似身臨其境般地置身此中。個人總結如此產生觸動的緣由大概有如下幾個方面。比如此書的作者是一位來自于大陸人的記者。同樣的身份,他總是能夠比較確切地拿捏和觸碰到我們同為大陸人對于臺灣的想法,渴望,期待和追逐角度。比如此書的內容全部是緣起于他親身尋訪臺灣各地的足跡。感受的真,寫意的實,情感的切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再比如書中圖文并茂般的相互配合。讓讀者更加輕易地獲得一個全面的直觀的立體的臺灣印象。除此之外,因為記者身份的她享有著其大陸人或許無法獲得的某些特權。他可以更加接近或者步入一個完整的臺灣氛圍。有別于我們現今旅行團所開辟的旅行線路。那我們遠遠無法切實地走進這篇美麗寶島的深處。有些景點我們沒來得及走訪;有些風情我們沒來得及欣賞,有些線路我們沒有得到許可開放----在如此深入臺灣的行程之中,我們自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全方位的寶島感觸。

    事實上,《自在臺灣》的內容已經涉及到了臺灣很多的角落和方方面面的內容。其中有風景,有人文,有歷史,有民俗,有名人。圖文并茂的相輔相成過程中,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獲取最為深入的寶島文化。這里,真的不愧是充滿魅力的島國。細心的作者在完成他的行程中以細膩的文字和多彩的畫面記錄下了有關的獨特臺灣。除此之外,他更是總結心得,額外在每個景點之中加入相關的旅游小貼士。給予其他對寶島感興趣的人們閱讀和學習。方便那些渴望在寶島進行自由行的旅游們參考和閱讀。
  •   臺灣是人生必去的一個地方。兒子的小學課本有這么一篇《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边@估計是從我們自己小時候讀書便有的文章。到臺灣走一趟,不用多說,對于大部分大陸人來說,都是一個夢想。
    我外婆的爸爸是一位國民黨官員,一九四九年,他撇下外婆和太外婆,帶著大筆資產和自己另外三個老婆一走了之前往臺灣,留下她們母女倆在生活的狹縫中苦苦掙扎多年。當然,現在他早已去世多年,但外婆一生里,都始終為此耿耿于懷,對她的父親無法釋懷。
    我去臺灣自然也不是為了找他的后人或尋親之類,在他毫無憐憫之情的拋下自己的妻女那一刻起,就與我們毫無瓜葛了。
    但我還是想要親眼看看臺灣,看看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美麗小島,看看殘留著許多歷史糾結,卻依然質樸潔凈的地方。

    公公去年和婆婆去臺灣旅游前,問我要什么手信,我想了想說,那就帶一本臺北故宮的小冊子給我吧。
    結果回來他帶給我一個故宮的禮品——翡翠白菜,又送給我一個昂貴的紅珊瑚戒指,美則美矣,卻非我所欲也。
    好在收到《自在臺灣》,看了新華社記者陳斌華所寫的這本書后,總算覺得稍稍安撫了自己急于前往臺灣旅游的心情,正如一位網友叫我把旅游的照片給我看時說的一句話:“自己去不了,看著你去過的地方的照片,也總是好的?!?br />
    其實也不僅僅是如此,因為《自在臺灣》并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游記,而是融合了作者在臺灣的十年間,所走過的所有地方,也包括了其中的人文、歷史、經濟、民俗、社會,作者所看到的臺灣,遠遠超過普通游客管中窺豹時所看到的片面臺灣,更加的原汁原味,但在他充滿喜悅和活潑的筆觸所描寫的,又并非是原住民長久居住而視覺麻木的那個臺灣。
    也因此,他的這本書才顯得如此難能可貴。
    在書中,我們隨著作者的筆觸,走訪了浸滿鄉(xiāng)愁的臺北,看到了美好如玉的日月潭,親近最后的凈土花蓮,尋找歷史留下的印記——少帥居處與鄧麗君墓園,在離島上漫步,聆聽金門吹起的田園牧歌,在市井中品味人生和美食……
    假如有一日我前往臺灣,一定不會忘記手持這一本書,作為行走的索引的。
  •   前不久與老友聊起“出逃旅行”,達成一拍即可的共鳴,作為自由派的單身族,著實為已為人母的她所震驚,之后甚至佩服起她“放下”的這種“沖動”,而后看到她簽名中的一句話:“說好一起去旅行,是我僅剩的任性?!边@是一種理想,也總將成行。

    在社會越來越浮躁的時候,人就會愈加渴望內心的安寧,每年計劃幾次長途旅游已經成了人們的生活常態(tài),而于我,還多少算些夢想,當看過越來越多的旅行游記之后這種感念和欲望就會膨脹,想親眼看一眼美景,感受一下異域風情和文化,可以說,看旅行類的書籍對眼球是滿足,而對人心就是巨大的誘惑,本書也一樣,或者說給人的閱讀體驗會更突出和敏感一些,介紹的旅游攻略更詳盡,除了文字的細致解說和景點的介紹外,還配有旅行地圖,讓初到臺灣旅行的人會一目了然的了解到臺灣的歷史人文和街區(qū)特色,看這本書游臺灣是很合適的,它會讓你不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錢,能夠有針對性和目的的去走上一圈,根據這本書的描述和地圖指南去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全面最快速的了解到臺灣的風土人情和特色,如果能夠帶著這樣一本書上路,應該是不錯的選擇,這本書的亮點并不在于圖片拍攝的美感,而更多的側重于人文方面的文字展現,實用性比較強。尤其對于一個對臺灣不熟悉或者根本不了解的人來說,在去之前先了解一下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書中除了對有價值的景點和餐飲等的介紹外,還涉及了臺灣過去的歷史,深化了該地區(qū)的文化底蘊。

    除了旅行價值外,這本書還具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有一定的政治性,或者是由于作者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原因,它對于臺灣和大陸兩岸關系的促進和融合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無論對于美食家,還是一個攝影愛好者,或者是對于一個歷史研讀者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用作者生活感受在十年的時間來探究臺灣的真實、展現臺灣的全景,眼光獨特且面面俱到,是難得一見的珍貴的旅游手冊,加之作者之間曾出版多本關于臺灣旅行的書籍,這本的全新面世,更可見其中萃取精華的珍貴和價值。

    每讀一本這樣的書,出游的信念就更強更堅定一些。帶著這樣一本書上路,真的是幸哉。
  •   這是一本視角成熟的臺灣游記,作者駐臺10年,而不是只在臺灣玩玩而已。他用記者的視角、大陸人的視角、中華兒女的視角看臺灣,為我們展現一個真實的臺灣。臺灣的歷史、風物,全在這一本書里了,力薦?。?!
  •   韻 香
       ——《自在臺灣》
      
      臺灣,是余光中先生“我在這邊,你在那邊”的一抹鄉(xiāng)愁,臺灣,是我最悲痛記憶中的一張信封。這張信封,是外婆與臺灣的血脈連接,是我每每想起外婆溫柔的語調,慈祥的聲音時的深刻回憶。那張大大的信封承載的不僅僅是關愛的牽絆,承載的還有遺憾。
      
      以至到今天,每每想起臺灣那遙遠的地方,我記憶中便會出現那張白底藍邊的信封,很大很大,大到讓我感覺到距離的遙遠。
      
      《自在臺灣》沒有借助兩岸的那種鄉(xiāng)愁來介紹臺灣的景點,而是運用古典與時尚,山林與都市的美好記錄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如此美麗的地方。山美,人美,風俗更美,以至于那流傳的歷史,也是如此美麗動人。
      
      作者的足跡踏遍了臺灣的方方面面,有情有史,更有溫馨提示,去臺灣旅游的游客們,看著作者那一條條用心撰寫的tip,是否覺得便利很多,再加之那美麗的圖片,優(yōu)美的文字,更加遏制不住我們暢游臺灣的美好心愿。作者筆下的臺灣與我們印象中的臺灣大為不同,除去我印象中的那張信封外,臺灣就是臺北故宮中所講述的顛簸,是一個游子飄零過海后的辛酸,是一個中年壯漢在窮鄉(xiāng)僻壤中的成功經歷,是那一大批國寶輾轉保存的心血。然而,作者口中臺灣的情,臺灣的人,都是如此的美好,“行至路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如同水墨畫般的云海,世外桃源般的少帥幽居處,都與我們印象中的臺灣不太相符,然而那美麗的風景,又怎能不使我們信服。更何況,鄧麗君墓園,三毛故居的介紹更是為臺灣這個蒙著面紗的女郎披上了一層文藝風范的神秘外紗。
      
      臺灣大學中的椰林,高雄中山大學等處為學子們提供了優(yōu)雅的環(huán)境,浪漫的氛圍,而離島出走的路程中,也是湖灣山光,亮麗動人,市井風俗的融入,美麗佳肴的入口,這種誘惑這種吸引又怎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們所能夠抵擋得了的。
      
      何處購物,何處觀光,何處體會人文風情,一條有一條的溫馨提示,像一顆顆的愛心符號鑲嵌在文章的邊緣。作者說,他不是最好的寫作,可是他的寫作卻吸引了對臺灣無甚了解的游子的熱情,那種侃侃而談的自如,朋友般介紹的親切,又怎能不對這個地方增加好感度?從阿里山的姑娘人不美這樣的標題引起讀者的困惑,從而知道了臺灣民眾生活中的轉變,從何日君再來,訝異于鄧園的那架鋼琴,再從《海角七號》以及《千與千尋》等創(chuàng)作的景點,更加體現了臺灣旅游業(yè)的繁榮,任何可以展示的地方,他們都純樸的毫無保留的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來欣賞那份美麗,商業(yè)帶動旅游業(yè),這話一點不假,而影視業(yè)的發(fā)展為臺灣觀光旅游更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當我們沿著作者的足跡,依次聽著每個地方的淵源走過,那顆跳躍的心是否也在為臺灣的情,臺灣的景,臺灣的人,臺灣的美而輕輕地顫動呢!
  •   記得十年前買過陳斌華的一本《駐點臺灣》,關注的焦點集中在藍綠之爭和兩岸關系,十年后買了陳斌華的《自在臺灣》,一本介紹臺灣自助游的書,讀起來就感覺輕松自在多了,這種變化似乎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兩岸關系的微妙變化。書很精致,似寶島美麗的風景,值得假期夢游。
  •   臺灣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既神秘又向往的地方。這本書可以讓和我一樣的人多多了解臺灣,不僅是美景,美食,還有打動人心的人文歷史。書里幾乎囊括了所有你知道不知道的臺灣景點,作為首批赴臺記者,帶上他的書去臺灣自由行再合適不過。
  •   大陸記者十年在臺旅行,寫的實在自然,去過臺灣的看了,更加了解臺灣,沒去臺灣的,是一本很好的旅行指南
  •   了解臺灣的一本很適用的書。作者以駐臺記者的身份深入臺灣,視角不同,值得一讀!
  •   駐臺記者的文筆,不能作為很實用的旅游攻略。但作為完整了解臺灣的一本書,圖片、文字、甚至手繪圖都非常的詳實,不愧是國家地理出版的書。好書!要是附個臺灣地圖就更好了。
  •   駐點十年,點滴積累。讀懂臺灣第一書,當之無愧!
  •   臺灣,是中國人只要有機會就該去一次的地方。那里不大,卻充滿歷史、文化、風情、想象和美食的諸種滋味,值得你慢慢品嘗。而《自在臺灣》就該是一份善解人意的菜單吧!
  •   如題,如果我沒讀過這本書,我會認為臺灣有著世間最美麗的日月潭和迷人的阿里山姑娘,如果有幸的話我會抱著最大的希望去一睹芳容??催^書之后才發(fā)現真正的臺灣也許并不是鄧麗君歌里唱的那樣,也許是時代變了,但是我并不覺得失望。里面還有更多令我憧憬的地方-淡水、鹿港、中橫公路....很多以前不常被提起的名字。這本書的內容超過了我的預期,希望以后還會出一系列這種好書,自在日本、自在意大利之類的。
  •   三毛眼中的臺北“臺北有她的美麗,那就是強悍的生命力與壓迫感?!?br /> “在那兒心思不清明,整天忙來忙去,而內心一樣空虛如死?!?br /> 不只臺北,臺灣也有它的多個面向,帶上這本最懂臺灣的大陸人寫的旅行游記,探尋屬于您自己的臺灣。
  •   首先書的封皮簡單明朗,書內頁紙質光潔,印刷優(yōu)良,字體也適中,沒有大字撐頁數,也不會密密麻麻影響閱讀體驗,圖片色彩都還不錯。從內容上說,作者對景點的介紹追溯到本源,娓娓道來,即使沒去過臺灣的人對景點也能了然于心,相對來講是有一定沉淀和積累的一本書。真的很不喜歡那些自助游一圈就出書,寫的盡是路上的吃喝拉撒侃大山的論壇熱門貼的書。從用途上看,如果抱著這本去自助游可能不合適,畢竟不是LP那種旅游工具書,但可以買回來了解臺灣。書中作者有一些商鋪推薦,不是是否廣告,感覺夾了些商業(yè)味。
  •   作者在自序中說:“從事涉臺新聞報道與臺灣問題研究近20年,我越來越認識到,兩岸之間最遠的距離,不是臺灣海峽的天塹之隔,而是兩岸同胞心與心的距離。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去搭兩岸”心靈之橋“,兩岸同胞才能相向而行,逐漸心靈相通,而如果能夠心靈相通,兩岸間的問題就會一通百通。因此,我愿這本小書能成為架起兩岸心靈之橋的一塊小小基石?!?/li>
  •   從一個記者的角度,描寫了臺灣的一些風土人情和旅游景點,看了一半,有點看不下去了,感覺對自助游的童鞋用處不是很大。
  •   這本書寫得比較真實實在,從一個旅行記者的小視角角度描繪出了一個多姿多彩的臺灣寶島,值得一看.
  •   正如我想象的一本書。有彩圖有文字的旅游隨筆,沿用中國國家地理的介紹手法,書中介紹了很多地道的老街,有文化底蘊的小景點。雖然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能去到書中所引的地方,但是我們也能夠初步的去了解臺灣底蘊。
  •   記者十年間,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臺灣,對臺灣了如指掌,信手寫來,全面、客觀。
  •   中國國家地理自由行之自在臺灣
  •   本身準備十一去臺灣的,但是入臺證沒有辦下來,只能拖到元旦了,就先買一本自由行的書過過癮了
  •   記者的文筆與視角,書中tip好實用,人文氣息比較重,比單純游記有內涵。因為放棄臺灣旅游才買書安慰自己的,看完卻又激起去臺灣的念頭。
  •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里燒香的人們……
    玉山白雪飄零……
    阿里山上有神木……

    捧讀這本書,就算不能讀懂臺灣,也是在一個靠譜的引導者的帶領下自在神游了一番。
  •   本書除了介紹臺灣各耳熟能詳的著名景點,還介紹了很多隱藏版景點,風景秀麗,而且游人較少,符合我對旅游的期待,但做功課發(fā)現這些隱藏版景點多不易到達,我只有一周時間,只能放棄了,適合時間充裕的人做深度游的旅游指導書
  •   在看過了許多臺灣小清新電影后,我想大多數青年會和我一樣愛上臺灣這個清新的地方。從電影中我了解到了臺灣的許多地方。如桃園縣,金門,墾丁,西門町,高雄,花蓮。。。這些電影中提及地方,讓我對臺灣更加向往。所以,在看完了介紹之后,我便買了這本書。當當網的價格也很公道,我本以為質量一定不怎么樣。收到書之后我真的是很滿意,紙質很好,完全沒有盜版嫌疑。
    此書介紹了關于臺灣各個地區(qū)的旅游路線以及游玩的風景名勝,也介紹了臺灣的歷史和風俗。我愛臺灣濃厚的客家風俗,我愛操著一腔閩南語的臺灣淳樸人民,我也愛熱熱鬧鬧的臺北市,我愛五月天阿信口中提及的高雄市六合夜市。我希望以后自己能夠生活在臺灣= = 希望如此。
  •   臺灣作為一個歷經被荷蘭、明朝、日本、國民黨統(tǒng)治的國家,作為一個不穩(wěn)定的政權,臺灣人對比大陸人,有很強的危機感,缺乏安全感的他們,所以會在娛樂業(yè)特別發(fā)達
  •   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臺灣行的旅行指導書,是作者十年行旅親歷的記載。文字夠好,圖片夠美。
  •   因為是要去臺灣,所以買來補功課,這本書很不錯,作為一個新聞專業(yè)的學生,聆聽前輩對寶島方方面面的介紹,受益匪淺,很多時候,好玩的地方不僅僅是人多的地方,需要用心體味方才有意義。
  •   內容寫的不錯,對臺灣的歷史、人文、路線、飲食都有涉獵,特別是一些小貼士,非常貼心。對自由行的人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如果只是想了解臺灣的風土人情來說,內容還是不夠的。
  •   打算國慶臺灣自由行,所以,買了些書來看~!不喜歡看那些攻略性的東西,就找了個有點敘述的介紹臺灣風土人情的~~而且還是中國國家地理推薦的,應該還不錯~!最近有點忙,還沒細看,只是大概的瀏覽了一下~!感覺還不錯~!其中介紹的一些行程,地點,都是我想去的,應該對我未來的行程有一定的幫助~!~!愛臺灣,愛臺灣的風土人情~!
  •   這個書以提綱攜領的方式 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臺灣 提出了自己的游臺灣的線路和行程 非常值得購買和觀看。不是一般的旅游的人乘坐大巴觀光的普通游。告訴你臺灣是什么 精華是什么 精華在哪里 書印刷的完美 質量也好??梢钥闯鍪且粋€文字工作者的杰作。除去臺灣的城市 還告訴你臺灣的山怎樣玩。讓我有了環(huán)島 外加三橫的想法。如果你去臺灣 去之前 請一定買這本書。
  •   自由行之自在臺灣,好。
  •   一直都有個小小心愿,那就是背著包,和心愛的人,一起到寶島游一圈,所以也一直找一本合適的關于臺灣的旅游書,在微博上看到國家地理和薛蠻子介紹這本書,就果斷**當網定了,物理一如既往的給力,書的質量當然也是一如既往的好啦!快速翻了下書,感覺書的印刷和紙質都好好哦,圖片也好看,以后會一直支持當當家的書的!
  •   這本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書刊 更像是作者這10年在臺灣所經歷的心里獨白。很喜歡作者的寫作風格 把臺灣的過去現在描寫的淋漓盡致。 就像書中所說 浸在鄉(xiāng)愁里的老臺北。整本書仿佛也有淡淡鄉(xiāng)愁的韻味 道出了兩岸剪不斷的親情。更呈現了臺灣所具有的獨特的魅力??傊痪湓捄薏坏矛F在人就在臺灣。
  •   自由行太貴了,看書算了。

    推薦和中國國家地理另一本書一起看——《臺灣》
  •   讀了一點,感覺確實是通過自己的實際走訪和探索得出的結論,但很多地方都是作者21世紀初去的,現在國內旅游這么發(fā)達,可能會對臺灣以前相對淳樸的景點有所影響。不過總體看來是本值得推薦的書。
  •   書寫的很細膩,將臺灣一點點鋪陳開來,帶你由不同的角度瀏覽臺灣,還有旅游小提示。適合旅游參閱,也適合了解臺灣??催@本書,最好打開電腦,看到哪里,就google map到那里,一邊在搜索一下你好奇的事情,慢慢讀,慢慢游。書寫的不急躁,看的也不走馬觀花,比一些攻略游記來的沉淀的多。
  •   臺灣之所以與其他的旅行地不同,是因為那里的人們與我們的顯性的和隱性的聯(lián)系。共同的文化根脈,演繹出的兩種相似而不同的文化,生活,情感。臺灣的風景固然美,街巷卻更值一游。
    所以,臺灣的風景最需要解讀。
    而這是一本恰到好處的、解讀臺灣風景的書,買后心生歡喜,手不釋卷。
  •   祖國寶島臺灣,這個多少海峽北邊的人們心中的夢,她是什么樣子的?本書里揭開了她的面紗,我要說:人的這一生好像旅行一樣,又或者說,旅行就是一個小小的人生,去旅行,體驗人生!
  •   看了這本書,對我這個沒去過臺灣的人,還真長了不少關于臺灣的見識,擁有了此書,我可以大膽的自在、自助游玩臺灣了!
  •   喜歡書中的很多漫畫地圖。每個景點介紹的比較詳細,但是不喜歡書中所有小貼士都用豎版字體,畢竟不是臺灣人,看不習慣豎版。小貼士(tip)還比較有用,都是景點的交通、特產、美食之類的。
  •   讓你更了解臺灣的歷史文化、小吃、旅游景點。
  •   在本書作者的筆下,臺灣不再神秘。經由他的介紹,很想在某一天踏上臺灣之旅。應該算是一本臺灣深度旅游的好書,值得推薦!
  •   跟團去過一次臺灣,看了這本書想再自由行一次深度游
  •   更加了解臺灣。臺北、高雄、墾丁等等,很美的景色插圖,以及手繪的地圖。讓人迫不及待想去~
  •   臺灣是一直想去而不能成行的地方。
    這本書從臺灣的歷史、地理、景點、美食等各個方面,介紹了一個我所知道或我所不知道的臺灣,值得珍藏的好書。
  •   為了去臺灣,買了很多臺灣游記,這本是我最滿意的。從歷史、社會、民俗多個角度窺視臺灣自由行,受益頗豐。
  •   為下個月的自由行買的
    書內容挺豐富的
    和之前的《推薦之旅 :臺灣》搭配起來看,很有意思
    兩本都推薦!
  •   很喜歡這本書的風格,仿佛身臨其境的對臺灣娓娓道來,讓人不禁心生向往。還有很貼心的小Tips,是一本旅游時、休閑時都可以隨時拿起的書。
  •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不僅非常詳細的介紹臺灣,而且從讀這本書中能讀出當時作者的情緒,他的生活情況,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講到很多臺灣文化,在讀文化中讀景點,非常好。
  •   “第一人,第一手,第一深度”,這三個“第一”足夠吸引每一個讀者去探究真實的臺灣是什么樣的。無論去過還是計劃要去的讀者,都會因為這本書受益匪淺。
  •   很想去臺灣旅游,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因為作者在臺灣呆了很多年,對臺灣的了解很多,買了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作者的帶領下,游了下臺灣,有各方面的介紹。還有很貼心的手繪地圖,作為旅游的知道。不過,有一個缺點,看了這本書后,就更想去臺灣了。
  •   自在臺灣的書很好
  •   我的閱讀狀態(tài)是:在雨后的床前閱讀的。作者筆下的臺灣,不像那些普通的旅游的書籍。是平淡的,小眾的景點。亦如臺灣本身。
  •   昨天晚上下的訂單,今天下午就收到了,效率很高。書的印刷質量不錯,圖片很吸引,很想立刻買機票飛去臺灣,雖然還沒有細看,但感覺是一本有內容的書,而非普通的旅游攻略書。如果想自助游臺灣,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旅伴。如果想了解臺灣的人文,這本書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   去臺灣的時候我?guī)Я诉@本書,可惜沒有看完?;貋淼臅r候品味幾個去過的地方,覺得作者確實用心在寫。和那些普通的自助游攻略書相比,多了一份人文關懷和用心的領悟。推薦
  •   看描寫臺灣的書不多 但是確實寫的中肯 哪里好哪里不好 哪些需要注意 都給出了實踐性的意見 書中的照片也相當的吸引人 邊看文字邊沉醉于圖片中 全文貫穿歷史 雖然有專門寫歷史印記的部分 但是介紹其他位置也詳盡到舊日境況 展示了臺灣各地的興衰起伏
  •   為暑假的臺灣環(huán)島游做準備,內容寫得真好,真的能“讀懂臺灣”~
  •   對臺灣很向往,相比單純介紹旅游景點的書更喜歡這種帶有個人思考及感情的書
  •   臺灣地區(qū)的各個旅游景點,風土人情都介紹的很全面,書印刷也很好
  •   書里對臺灣的介紹很全面,從歷史、政治、人文等各個方面全方位深度介紹臺灣,我覺得值得一讀,從書里能學到很多知識。
  •   這本書里面的字體很優(yōu)雅,讓人看了之后很舒服,不會覺得很累!而且,幾乎每頁都有圖畫,讀了這本書就像親身去了一次臺灣旅游一樣!這本書真的很棒!
  •   很不錯的一本書,對臺灣的歷史、人文、地理、旅游等作了詳細介紹,值得一讀。
  •   剛買了還沒來得及細看,看了第一小節(jié)急著來評價下,我很認真負責任的說,可以收著,比較詳細,,臺灣的風土人情盡收眼底,每到一個地方,作者還會附一張手繪小地圖,展現特色,很直觀地就讓你了解了這一個地區(qū)的特點。
    非常不錯。
  •   這本書真心不錯,看過之后不僅對陌生的臺灣有了解,而且看完后有種想立即去臺灣的沖動。這本書寫的不浮夸,不嘩眾取寵,很“素顏”卻很有味道。再有書的質量很好!介紹給朋友閱讀。
  •   很喜歡,臺灣的歷史和景點的來歷都有介紹,寫得很美,還配有圖片,感覺作者很用心,看過真想馬上過去游覽一番。
  •   還沒認真讀,應該不錯,希望有機會能去臺灣自助觀光旅游,先從書本上了解下臺灣。
  •   今天大概翻閱了一下 覺得還不錯 圖片加文字加地圖 一本能讀懂臺灣的書 讓你真的了解到臺灣 有時間再慢慢詳細閱讀
  •   果然駐臺十年,編排也很有效,介紹有深淺,輕重分開,適合游前細讀
  •   很有深度的一本認識臺灣的書,可惜,每次的旅行都只能是走馬觀花,真的能夠體會到那些地方的,怕是不住上三個月無法深知的吧
  •   去臺灣自由行之前買的 真的非常棒 因為它 我們玩兒得很有重點?,F在讀來 因為有了自己的親身體會 更覺魅力無窮
  •   之前去過臺灣,感覺這本書寫的很好,很真實,配圖也很好。適合深度游參考
  •   這是一本了解臺灣的文化書,不是旅游指導手冊,書作于2012年,了解文化的請買,用來旅游的請繞行
  •   雖然還沒機會去寶島臺灣,但還是想了解下臺灣的人文環(huán)境
  •   讀了這本書后,對于臺灣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了解,更加的立體,希望以后可以親自去臺灣旅游
  •   每篇都是作者親身游歷臺灣各處的游記,寫的詳實又充滿個人的感悟和感受。比起簡單的攻略更覺得動心,希望這兩年也能去臺灣旅游。
  •   不錯的一本臺灣自由行指南
  •   了解臺灣,等待本地開放臺灣自由行后出游。
  •   臺灣自由行必看,強烈推薦!
  •   讀了本書,心不由得向著臺灣去了。怡人的景色,美味的小吃,真是太精彩了。此書也算是小小的旅游攻略
  •   通過讀這本書對臺灣有個大概的了解了,再去臺灣的時候就不陌生了,值得一讀的書。
  •   讀懂臺灣第一書
  •   買了書去臺灣,有些地方沒去成,有遺憾,下次補去。去真切地與臺灣人民接觸一下,真正地體驗一下那里的風土人情
  •   哈哈哈,想去臺灣自由行的伙伴們,一定要捧讀,然后旅途攜帶哦
  •   我在的地區(qū)還沒開通自由行,留著備用吧。這書不是神馬攻略,倒像是一本臺灣介紹,適合自由行前閱讀。蠻好的。粗略翻看,還沒細讀。
  •   回頭一定要去臺灣自助游一個月。臺灣是個很人文的地方!
  •   還沒有開始看,但是質量不錯,正版!一直都對臺灣比較喜歡,雖然還沒有去過,但是已經買了好幾本關于臺灣的書,希望對臺灣的了解可以更多,幫助我以后去臺灣旅游的時候,多做一些鋪墊!
  •   對于一個對臺灣了解不多的人來說,這本書所寫的內容足夠了,但是對于一個對臺灣有些許了解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就顯得過于淺顯了。
  •   臺灣一個美麗的寶島,深藏的文化內涵無與倫比。
  •   也許不能說一書在手就能輕松自助游遍臺灣,但對于暫時不能去到臺灣的讀者,通過書中的文字和圖片介紹,可以領略到全臺灣的概貌和人文。很好。
  •   寫的比較透徹,從人文的角度可以看到臺灣的另一面,不同于普通的旅游書
  •   一直很想去臺灣,通過這本書慢慢了解臺灣的歷史文化吧。
  •   一直很喜歡臺灣這個地方,正好看這本書的介紹不錯決定買一本回來看看,里面有很多的當地風光,還有一些簡單的旅行功略。翻了一下沒有細看。以后會慢慢看的,這回這幾本書夠我看一陣子了。
  •   作為阿當最愛的臺灣旅行必備之書 我想她收到應該會很開森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