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史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作者:史蒂文·奧茨門特  頁數:362  譯者:邢來順,肖先明,??h賓,徐繼承,劉馗  
Tag標簽:無  

前言

  在全球化時代,關注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文明發(fā)展的源流、現(xiàn)實和未來,不僅僅是新世紀人文學科的一個重點課題,也是許多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強烈興趣所在。甚至,關注別國熱點,不亞于關注自身狀況,也已經成為心態(tài)開放、視野開闊的許許多多當代中國人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然而,至今我國尚未出版過一套相對完備的世界國別史及地區(qū)史叢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業(yè)雖然陸續(xù)推出過一些國別史、地區(qū)史,但既無規(guī)劃,也很分散,而且主要集中在英、法、美、俄、日、德等大國,覆蓋面過于狹小,更遑論完備與權威了。為此,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通過深入調研,邀約史學界專家進行多方論證,精心策劃組織出版這套《世界歷史文庫》?!  妒澜鐨v史文庫》主要選收國別史、地區(qū)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國別史為主體,適當輔以地區(qū)史。計劃共出版80種,2年內出齊。文庫編輯委員會特邀我國世界史學界著名學者專家擔任學術顧問,精心遴選著作。編選者和學術顧問一致認為,每個國家、地區(qū)的歷史只選一種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種應是在學界已獲得廣泛定評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應為著名史學專家,原出版者也應是知名的出版機構。原著使用的語種主要是英語、德語、法語、俄語、日語等,中文譯者應基本上是史學專業(yè)人士或具有較高史學修養(yǎng)的翻譯家??傊?,學術性、權威性、完備性、可資借鑒性以及可讀性,是《世界歷史文庫》編選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標?! ★@而易見,入選《世界歷史文庫》的著作,只是給讀者們提供了關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歷史一種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并可資借鑒的優(yōu)秀文本。在史學領域里,治史者所擁有的材料、眼光、立場以及才學識見的不同,必然導致歷史研究結論與敘述狀態(tài)的迥異,相信讀者們會在閱讀研究時注意加以辨別。上下數千年,人類一直在探尋自己的歷史,尋找“信史”,追求“良史”,以期獲得歷史的真相和啟悟。

內容概要

  所有這些都會使人產生疑問。超過2 000年的悠久文明能用過去的150年加以定性嗎?誰是1848年和1933年之前的德國人?貫穿著這些意義重大卻截然不同的事件的悠久德國歷史,能有助于今天對這些事件的理解嗎?《德國史》接受了“塔西佗的質疑”,試圖通過盡可能久遠地找到相關的合理信息來考察和闡釋德國人所構成的歷史。無論今天人們對德國人怎么評價,他們似乎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仍使敵人和自己幸存了下來。他們的所作所為已載入漫長的歷史的記憶中。

書籍目錄

引言:尋找優(yōu)秀的德國人/1一、歷史學家/3二、政治家/10第一編 從早期部落到第一帝國第一章 錯綜復雜的蠻族:古代羅馬人與日耳曼人的關系/2一、羅馬化的日耳曼人/3二、蠻族化的羅馬/8三、如日中天的日耳曼人/13第二章 從墨洛溫王朝到霍亨斯陶芬王朝:中世紀日耳曼人的統(tǒng)治/20一、墨洛溫王朝/21二、加洛林諸王/24三、從法蘭克帝國到德意志諸邦/33四、皇權的回光返照:霍亨斯陶芬王朝/40第二編 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第三章 人與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德國/48一、首位新教選帝侯/52二、新神學體系/66三、新的市民社會/71四、宗教改革和猶太人/79五、現(xiàn)代批判視野中的宗教改革/86第四章 飽經蹂躪的歐洲大地:三十年戰(zhàn)爭時期的德國/94一、戰(zhàn)爭起因/94二、戰(zhàn)爭的爆發(fā)/98三、丹麥人/100四、瑞典人/102五、最后的戰(zhàn)斗/104六、和平降臨/106第五章 帝國之敵:專制主義與普魯士的崛起/110一、勃蘭登堡一普魯士/112二、虔敬主義與政治/115三、開明君主/117四、哲學家國王/122五、西里西亞戰(zhàn)爭/124六、現(xiàn)代型國家/128七、真正的音樂家/129第三編 啟蒙運動反對革命德意志新時代第六章 特洛伊木馬:從法國革命到德意志革命/134一、啟蒙運動的沖突模式/135二、法國病癥/140三、德國崛起/149四、邁向1848年革命/154五、1848—1849年革命/158第七章 絕對之精神和絕對之人民:19世紀德國知識分子的洪流/175一、從康德到尼采/176二、純潔的民族/190三、抉擇/195第八章 革命的保守主義:俾斯麥時代/201一、宗教和政治/202二、首相和宰相/206三、震撼歐洲/210四、天主教會的防衛(wèi)/213五、真相/217第四編 現(xiàn)代德國第九章 最后的帝國:從威廉二世時期到魏瑪德國/226一、倒退與過渡/226二、卷入世界大戰(zhàn)/233三、戰(zhàn)爭的代價/239四、魏瑪共和國/242第十章 野蠻君王:民族社會主義的興衰/255一、希特勒/256二、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259三、國家的復興/267四、巔峰時刻的納粹/272五、邪惡的根源:猶太人、基督徒和布爾什維克分子/277六、為什么是希特勒?/285第十一章 復合的德國人:二戰(zhàn)后的德國/290一、奇跡和挫折/294二、1990年德國統(tǒng)一/303索引/328譯后記/361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錯綜復雜的蠻族:古代羅馬人與日耳曼人的關系  公元前1世紀中期,日耳曼諸部落在萊茵河東岸站穩(wěn)了腳跟。這時,“日耳曼人” (Germani,Germania)這個詞開始為羅馬人所使用。①當時,日耳曼諸部落不是單一種族構成的,也不是跨區(qū)域的聯(lián)合,而僅是“松散和變化著的民眾結合體”,他們構成了沒有核心的日耳曼人疆域。根據與羅馬人的協(xié)議,他們以士兵、農夫以及土地與治安稅的收稅員身份為羅馬人服務。作為交換條件,他們很快在羅馬帝國境內或邊界上定居下來。②在這些部落中,法蘭克人、哥特人和倫巴第人與最重要的首領或王室、家族結成聯(lián)盟,并信奉他們的家系神話,由此發(fā)展形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認同。  在數百年里,非日耳曼部落在羅馬帝國內也有類似的蠻族經歷,談有助于人們對日耳曼人的了解。多民族的日耳曼和非日耳曼部落一開始就顯示了適應和結合古代羅馬和拜占廷世界的能力。大約在這些蠻族出現(xiàn)5個世紀后,羅馬化和基督教化的日耳曼部落將創(chuàng)立一個新的中歐帝國和一種新的文化,并在古羅馬的廢墟上茁壯成長。在5世紀末6世紀初墨洛溫王朝的法蘭克人克洛維統(tǒng)治時期與10世紀初薩克森人康拉德統(tǒng)治時期之間,日耳曼文化與希臘羅馬文化、羅馬基督教文化和拜占廷文化相融合,創(chuàng)立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西歐?! ∫弧⒘_馬化的日耳曼人  事情開始于公元前13年。這一年,在對尋找食物和土地感到失望的情況下,日耳曼部落的辛布里人穿過了位于今天奧地利諾里肯地區(qū)的羅馬邊界,第一次遭遇并打敗了一支羅馬軍隊。4年后,即前109年,這個日耳曼部落與另一個日耳曼部落條頓人一道,出現(xiàn)在高盧南部,擊潰了一支企圖驅逐他們的強大的羅馬軍隊。前105年,這些日耳曼部落以更多的人數再次回來。這次,他們擊敗了兩支執(zhí)政官率領的羅馬軍隊,這是古代羅馬最巨大的損失之一。通過這一事件,羅馬人注意了覬覦邊境的蠻族威脅,派出一支新的強大軍隊來打擊他們?! ‘斝U族遷移重新開始時,日耳曼部落的早期觀察者之一是高盧的征服者尤里烏斯?愷撒。根據他的描述,日耳曼部落的管理是非正式的和不一貫的,他們的社會是公社和平均主義的,軍事技能方面顯得雜亂無章和“卑鄙無恥”。說他們“卑鄙無恥”,是根據他們在戰(zhàn)場上的“布置”能力(也就是奇襲和伏擊)所得出的。部落由“頭人”(西日耳曼人方言為“kuning”,意為“家族首領”)來統(tǒng)治,羅馬人對之稱呼不一,分別叫做principes、duces和reges。頭人由部落貴族和平民戰(zhàn)士會議(部落主人)挑選,只有那些擁有王家血統(tǒng)、對家族有貢獻并且特別英勇的最杰出的男人,才可能擁有這一高位。①  1.巧妙應對和反叛  在舊千年的最后數十年和新基督教時代的最初年代,羅馬人通過殘酷懲罰部落的劫掠和尋找分化與同化他們的方法,消除了日耳曼各部落造成的威脅。②在后者之中,簡單的方法就是普通人難以抵制的誘惑。在羅馬邊界每側30英里內,羅馬人與日耳曼人有規(guī)律地相互混雜。⑧當日耳曼人用牛和奴隸(這些都是在與外部部落戰(zhàn)斗中獲得的戰(zhàn)利品)交換羅馬的青銅器、玻璃器皿和毛皮時,羅馬的語言文化和政治就隨著貿易車的車輪來到了部落里。在與羅馬人接觸前,部落頭人更多的是通過說服而非專制來統(tǒng)治,通過平均分配土地和財富來維持部落內的和平。與羅馬人的貿易中得到的新財富使部落社會開始分化,產生了新的富人與窮人的對立,鼓勵了分配不均的部落土地分割。羅馬的獨裁統(tǒng)治和元老院生活方式也給日后的部落首領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在羅馬接受了教育?! ×_馬人另一個分化策略是鼓動部落間的沖突,而部落則很容易上當。在他們的敵人的眼里,這些蠻族人的強大力量恰恰也是他們的巨女弱點。塔西佗有些夸張地描繪說,他們垂涎于戰(zhàn)斗,“不愿通過流汗而慢慢地積累……那些通過些許流血就能很快地得到的東西?!雹僭诹_馬人干預之前,武士精神使得部落間相互敵對,使他們的敵人對部落間的不團結有機可乘。時間一長,對于派系首領而非正當選舉出來的首領的效忠,以及對于得到部落財富的群體的安排,使得在部落內出現(xiàn)了自由散漫的親兵侍從。他們是通過襲擊臨近部落奪取牛、奴隸和其他產生財富的戰(zhàn)利品而獲得特權地位的關系密切的集團。他們的受害者會整體向該部落復仇,而外來人侵則增加了由于親兵侍從帶來的內部分裂。這些蠻族人內部的混亂和暴政也給羅馬人在各部落內部找到了立足點,允許這些部落不用遵守有關部落首領和戰(zhàn)士會議的保護性規(guī)定。②  最后,羅馬人將頭人們的兒子遷移到羅馬,讓他們享受物質上的好處,使他們像羅馬人那樣成長,以此來使各部落按照羅馬方式運行。這種移居是通過邀請和上交人質的方式進行的,被選擇的蠻族精英通過這種方式羅馬化了,許多人的余生在羅馬度過,其他人則作為被同化了的羅馬帝國的仆人返回故土。③說這些被遣返的部落精英為受到洗腦者有些過分,實際上,通常情況下,他們樂意為羅馬帝國服務,因為這樣自己可以得到更多的土地和財富,還可以繼續(xù)在國際性的羅馬世界享有公民權。在那些親羅馬的首領們打敗了其部落敵人的地方,他們也向羅馬提供幫助,減少了蠻族世界對羅馬人的威脅。④這些策略和措施的結果是:公元4世紀前,大多數生活在羅馬邊界內和邊界上的日耳曼與非日耳曼蠻族都選擇了服從而非挑戰(zhàn)?! ?.謝魯斯克人  考察謝魯斯克人4代首領的歷史表明,羅馬人在促使蠻族自相殘殺方面既有成功,也有失敗。公元4-6年,該部落25歲左右的軍事酋長阿爾米紐斯指揮著羅馬帝國軍隊的日耳曼分隊,并因此贏得了巨大的榮譽和羅馬公民權。公元9年,他率領戰(zhàn)士反擊羅馬日耳曼尼亞總督帕布利烏斯·昆克蒂利烏斯·瓦魯斯指揮的3個羅馬軍團。此次戰(zhàn)役使用了誘導和伏擊戰(zhàn)術,后來被稱為Blitzkrie9①。阿爾米紐斯的軍團在托依托堡森林贏得了讓人無法忘懷的勝利,結束了羅馬人把帝國擴張到萊茵河以東地區(qū)的計劃。②(今天的德國人仍經常瞻仰19世紀豎在戴特莫爾德的阿爾米紐斯紀念碑。)在15世紀后期的印刷術時代,德意志人文主義者和民族人士發(fā)現(xiàn)和出版了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亞志》,宣稱阿爾米紐斯是日耳曼人的“解放者”,他的勝利標志著德意志歷史的開端?! 楹瘟_馬方面在阿爾米紐斯身上的投資沒有得到回報?在他反叛時,謝魯斯克人對羅馬的稅收和司法感到痛心,許多人與阿爾米紐一樣,他們看到自己的未來只是寄人籬下。阿爾米紐斯家族的三代人在效忠部落還是效忠羅馬的問題上搖擺不定,但從未反叛。阿爾米紐斯的岳父西吉斯特長期為羅馬人服務,當他得悉了阿爾米紐斯的計劃后惱羞成怒,競在攻擊的前夜將反叛的消息泄漏給羅馬人。阿爾米紐斯的兄長弗拉維烏斯同樣效忠羅馬。公元15年,羅馬派出日耳曼尼庫斯的強大軍隊去懲罰謝魯斯克人,弗拉維烏斯和他的同盟軍隊則予以配合。出生于羅馬并在羅馬得到栽培的弗拉維烏斯之子、謝魯斯克人首領伊塔里庫斯則作為羅馬忠實的走狗返回謝魯斯克人部落。他的獨裁統(tǒng)治引發(fā)了廢黜他的起義?! ”M管有諸如羅馬灌輸、軍事上的成功和在羅馬軍隊中極受信任的地位,阿爾米紐斯仍對自己的部落忠心不二。然而,他終于沒有經受住獨裁的誘惑,在公元19年時試圖以羅馬的方式治理謝魯斯克人。結果.沙蒂部落的一名首領在部落自由的名義下揭竿而起,反抗他的統(tǒng)治.最終,阿爾米紐斯死在了與自己有血親關系的人手中。他的這些親屬盡管樂意與羅馬人戰(zhàn)斗,也愿意和蠻族戰(zhàn)斗,卻不能在自己的部落里容忍一個暴君,即使他是部落的英雄。①  謝魯斯克人的例子清楚地說明,部落社會的裂痕并不是單獨由羅馬人的計謀所導致的,盡管羅馬人會顯示出令人吃驚的殘暴一面,但他們也在邊境上以文明和機會來應對部落。受到羅馬人滲透的這些部落受到了引誘和挑唆,不少部落樂意為一己私利而行動。出于這個原因,對日耳曼諸部落充滿敬意并將其歷史記錄下來的塔西佗,在某些方面也將日耳曼人作為羅馬人的鏡子,用對一個復雜民族既有贊揚又有批判的態(tài)度來描繪日耳曼人。  3.令人敬畏的蠻族  塔西佗不僅觀察到了日耳曼部落在種族方面的純潔性,也贊揚了他們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上配偶平等、牢固的家庭紐帶和對婦女的基本尊重(他聲稱,西托恩人部落將女性作為“統(tǒng)治性別”)。塔西佗發(fā)現(xiàn),無論在戰(zhàn)時還是在和平時期,日耳曼人都忠誠有加,值得人們尊敬。他相信,與其他敵人相比,日耳曼人給了羅馬人“更多的教訓”。②當然,塔西佗也強調了他們性格上的缺陷:喜愛冒險甚于喜愛和平。他發(fā)現(xiàn),部落民眾無論在出席會議還是處理貿易和其他商業(yè)事務時,都“全副武裝”。同樣,他們在教育孩子時,教育他們使用武器是唯~的內容。蠻族青少年與羅馬青少年一樣,都具有男子氣概。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德國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