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 作者:《中華人民史話》編委會
前言
我不是一個科班出身的歷史學工作者,基礎的中國歷史知識,幾乎全部得自自學。所謂“自學”,也就是自己摸索著讀書。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篇幅簡短的歷史知識小叢書,給我提供過非常重要的幫助,是引領我步入中華文明殿堂的有益向導。按照我所經歷的切身感受,像這樣簡明扼要的小書,對于青少年和其他普通讀者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應當會有更大的幫助?,F在擺在讀者面前的這套《中華文明史話》彩圖普及叢書,就是這樣一部中國歷史知識系列專題讀本。編撰這樣的歷史知識介紹性書籍,首先是要保證知識的準確性。這一點說起來簡單,要想做好卻很不容易。從本質上來講,這是由于歷史本身的復雜性和認識歷史的困難性所造成的,根本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用通俗的形式來表述,尤為困難。好在讀者都能夠清楚理解,它只是引領你入門的路標,中華文明無盡的深邃內涵,還有待你自己去慢慢一一領略。這套《中華文明史話》彩圖普及叢書,在首先注重知識準確性的基礎上,編撰者還力求使文字敘述生動、規(guī)范,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內容則注重富有情趣,具有靈動的時代色彩,希望能夠集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和時代性于一體;選題則努力契合社會公眾所關注的問題;同時選配較多圖片,彩色印刷,幫助讀者更為真切地貼近歷史。生活在物質文化高度發(fā)達的當代社會而來學習久已逝去的歷史知識,經常會有人提出為什么要讀這些書籍的問題。中國古代士大夫對歷史知識價值的闡釋,是“以史為鑒”,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特別是處理政務時借鑒歷史的經驗。歷史知識這一功能,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但并不是與每一個人都有直接的關系。對于大多數社會普通民眾,尤其是對于青少年朋友來說,我想,歷史知識雖然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服穿,但卻是人類精神不可或缺的基本營養(yǎng)要素。讀史會使人們的頭腦更為健全,智慧更為發(fā)達,情操更為高潔,趣味也更為豐富。2009年4月4日
內容概要
《詩歌史話》是《中華文明史話》的分冊,內容涵蓋了中國歷朝歷代詩歌的發(fā)展概況,介紹了樂府的地位與影響、田園詩人陶淵明、新詩風的探索與發(fā)現、保家衛(wèi)國的南宋詩人、詩壇流派繽紛絢爛等內容。《詩歌史話》圖并茂,適合對中國詩歌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閱讀學習。
書籍目錄
序引言一、雙峰并峙——先秦詩歌1.尋根溯源探歌謠2.精工典麗“詩三百”3.浪漫楚辭話屈原二、風華正茂——兩漢詩歌1.樂府的地位與影響2.絢麗的文人五言詩三、奇詭絢麗——魏晉南北朝詩歌1.建安詩派和正史文學2.田園詩人陶淵明3.精悍凝練的樂府民歌4.新詩風的探索與發(fā)現四、火樹銀花——隋唐五代詩歌1.隋代及初唐詩歌2.盛唐山水田園詩和邊塞詩3.“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4.白居易與中唐新樂府運動5.別具韻致的晚唐詩歌五、鏗鏘悲壯——宋元詩歌1.北宋詩文革新運動2.“三蘇”3.保家衛(wèi)國的南宋詩人4.遼、金、元少數民族詩歌六、江河日下——明清詩歌1.前后七子復古運動2.詩壇流派繽紛絢爛3.后起新秀清代詩派結束語附錄(中國歷史年代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2.“三蘇”“三蘇”,即蘇洵、蘇軾、蘇轍,同屬“唐宋八大家”。“三蘇”中以蘇軾最為著名。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蘇轍之兄。出身于書香門第,較早接受熏陶,自己刻苦努力,故青年時期便具備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知識和多方面的藝術才能,詩、詞、文、書、畫無所不精。詩歌方面,蘇軾最大的貢獻便是率先打破“唐風”,建立“宋調”。比如《游金山寺》一詩,紀昀曾評價“首尾謹嚴,筆筆矯健,節(jié)短而波瀾甚闊”。詩中既有韓愈《山石》詩的奇峻,又有李賀《李憑箜篌引》的瑰麗,更有宋詩“打通后壁”、“透過一層”的品格。蘇軾詩中多反映民生疾苦,關注社會現實,內容廣闊,風格多樣,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字里行間多蘊涵有豐厚的人生哲理,意象奇崛,意境深邃,具有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意義。如《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旦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一詩,明顯流露出詩人憫農、勸農、憂農、助農的心態(tài)。晚年,蘇軾十分尊崇陶淵明,創(chuàng)作了許多“和陶詩”,如《和陶歸園田居六首》,詩中有儒,但不是俗儒,而是具有超越精神的儒;有道,但不是祈求長生或無為而治的道,而是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道;有禪,但不是摒除雜念、屏氣凝神的苦禪,而是感悟生活、體味本體的活禪;有隱,但不是為隱而隱的隱,而是一無所隱的隱,由此可見,其生命已經達到了高度的審美境界。若以詩法論之,其詩凌空蹈虛,出如萬斛泉源,不擇其地;行如列子御風,無所待而白發(fā),為宋詩的發(fā)展開辟了嶄新的道路。至此,宋詩才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點,即講究才學與議論,注重意象的新奇、觀察的細致和構思的巧妙,以情悟理,化理為情,在具體表現上則注意表現力的豐富與強化,往往奇趣橫生,妙趣無窮,新穎巧妙,并且詩的題材也得到空前的拓展與豐富。宋詩的這些基本特點均在蘇軾的詩中體現出來,換言之,蘇軾的詩歌是宋詩特點的集大成者。因此可以說,蘇軾詩的出現標志著宋詩的成熟,也使宋詩發(fā)展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后世雖將蘇軾和黃庭堅的詩并稱,其實黃庭堅終究無法與蘇軾并肩。蘇軾在詞和散文上均頗有建樹,其詞凝聚了深重的時代意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富有理趣,大氣豪放,直抒胸臆,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對后世詞的繼續(xù)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蘇軾還有意提拔新人,培養(yǎng)后進。當時有許多作家慕名而來,團結在他的周圍,著名的“蘇門四學士”有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四人于文壇各有所成,影響深遠,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蘇軾、蘇轍之父。據說27歲才發(fā)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yè)大進。仁宗嘉祜元年(1056),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質樸蒼勁。宋人葉夢得評其詩“精深有味,語不徒發(fā),正類其文”。其《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顏書》、《答二任》、《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為佳作。蘇轍(1039~1112),字子由,蘇軾之弟。蘇轍寫詩力圖追步蘇軾,今存詩作為數也不少,但較之蘇軾,不論思想和才力都要顯得遜色。早年詩大都寫生活瑣事,詠物寫景,與蘇軾唱和之作尤多。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晚年退居潁川后,對農民生活了解較多,寫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現實生活較為深刻的詩。抒寫個人生活感受之作,藝術成就也超過早期,如《南齋竹》:“幽居一室少塵緣,妻子相看意自閑。行到南窗修竹下,倪然如見舊溪山。”意境閑澹,情趣悠遠。蘇轍于詩也自有主張。他的《詩病五事》以思想內容為衡量標準,對李白、白居易、韓愈、孟郊等都有譏評。如說李白“華而不實”,說“唐人工于為詩而陋于聞道”,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3.保家衛(wèi)國的南宗詩人南宋時期,以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中興四大詩人”為代表的詩人將江西詩派學習杜甫的路子轉到愛國主義上來,他們的很多作品中都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一時間,舉國上下,蔚然成風。及至南宋后期,一些有代表性的詩派相繼出現,比如四靈詩派、江湖詩派、愛國詩派等,這些詩派各具特色。江西詩派是北宋末期南宋初期的著名詩歌流派,源于兩宋之交詩人和詩論家呂本中的《江西詩社宗派圖》,主張推崇杜甫,提倡以故為新,點鐵成金,脫胎換骨,風格瘦硬拗峭,代表作家黃庭堅是江西人,故稱“江西詩派”。江西詩派的發(fā)展可分為三個時期,即以黃庭堅、陳師道為代表的產生期,以呂本中、曾幾、陳與義等人為代表的擴展期和以楊萬里、范成大、陸游為代表的末期。其中,以第三個時期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現象便是“誠齋體”的出現。“誠齋體”由楊萬里開創(chuàng),其號誠齋,因此得名?!罢\齋體”強調作詩應從自然中感悟,內師心源,外師造化,要求師法自然,感悟自然,想象新穎清新,語言活潑,風格詼諧幽默,自成一體。這些特點在楊萬里的作品中多有表現,他還將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展到了自由的境界,成為宋詩中很有特色和影響的一家。另外,與楊萬里齊名的范成大此時期對于詩歌的發(fā)展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尤其是在田園詩上。而這個時期成就最高的詩人則是陸游。陸游(1 125~121O),字務觀,號放翁。自小深受家庭文化和愛國思想的熏陶,文學與愛國便成為其一生中最重要的兩部分內容。他在詩、詞、散文方面均有成就,尤以詩歌成就最高,一生曾創(chuàng)作了萬余首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產量最多的詩人。這些詩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其中最突出的是反映民族矛盾的愛國詩歌,如《關山月》,表達了詩人愛國憤世的激情,悲壯激昂,感人至深,是最能代表陸游愛國詩篇的思想和藝術風貌的作品。在陸游詩歌中,表達對民生疾苦真切關心的作品也占有相當的比重。他在關心百姓的同時,往往以尖銳的語言批判官府的腐敗專制,這種勇氣和精神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編輯推薦
《詩歌史話》介紹了中國古代詩歌的有關知識,對燦爛的中華詩歌史作了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有較強的學術性、科學性,而在語言上,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選配豐富圖片,彩色印刷,幫助讀者更為真切地貼近中國醇厚豐盛的詩歌歷史。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