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武回憶錄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作者:高宗武  頁數:246  譯者:陶恒生  
Tag標簽:無  

前言

高宗武是大歷史中的小人物。早年留學日本,歸國不久即從政,受當道賞識,扶搖直上,別有一番懷抱;然而,處斯亂世,國力未充,內外交迫,受其掣肘,事功有限,后更成為大人物政爭中信手調遣的一粒棋子,其命運殊為可嘆也。不過,既為小人物,則又有一好處,就是見勢不妙,船小好掉頭,趨避逃遁,茫如風影,遠離人們的視線,我們不打擾他,他更不想打擾我們。即使世道人心,一落千丈,言人人殊,也無動于衷,一副倦鳥歸山、英雄失路的樣子。高宗武就是這樣一個人,三十歲之前,紅極一時;之后,則躲得遠遠的,若復隔世,悄無聲息活到了九十歲。

內容概要

抗戰(zhàn)爆發(fā)后,高宗武接受蔣介石的指派,辭去外交部職務,在香港以日本問題研究所為掩護,負責對日情報工作。但是在這段時間,他一度背離蔣介石,為江精衛(wèi)“和平運動”從事秘密外交活動,并追隨汪精衛(wèi)去上海,參與“汪日密約”的談判。后來又與陶希圣一起逃離上海,制造了轟動一時的“高陶事件”。    “高陶事件”發(fā)生后,外界一直希望從高宗武口中,了解到汪精衛(wèi)“和平運動”的真相,雖只言片語,亦必彌足珍貴。但是他始終守口如瓶,對當時的經歷避而不談。這本《高宗武回憶錄》是他離開香港赴美國定居后,在1944年8月完成的英文手稿。但是書稿完成后,他很快放棄了出版意愿,以致許多與他有過密切接觸的人,都不知道有這部書稿存在。直到2005年6月底,這本回憶錄的手稿才被意外發(fā)現,由陶恒生先生譯成中文,并對相關史實做了詳細的考訂和注釋。

作者簡介

高宗武,1906年生。早年留學日本,抗戰(zhàn)前期進入外交領域,29歲擔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的職務,專門從事對日外交工作,是當時國民政府里最年輕的高級外交官員。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高宗武接受特殊任務,在香港負責對日情報工作。他在這段時間一度背離蔣介石,為汪精衛(wèi)“和平運動”秘密奔走,并隨汪去上海,參與“汪日密約”的談判。后來又與陶希圣一起逃離上海,制造了轟動一時的“高陶事件”。
對“高陶事件”的真相,過去一直眾說紛紜。這本回憶錄是高宗武離開香港赴美國定居后,在1944年8月完成的英文手稿,題名為“深入虎穴”。在這部手稿中,他詳細記述了自己從事對日外交的經歷,并介紹分析了當時的日本政局。但書稿封藏六十多年未獲出版。此次《高宗武回憶錄》在海內外首度公開出版,將有助于澄清“高陶事件”的真相。

書籍目錄

代序 從政七年如咯血譯序前 言第一章 代表中國政府第二章 汪精衛(wèi)飛往河內第三章 代表汪精衛(wèi)第四章 隨汪精衛(wèi)往東京第五章 偷來的密約第六章 傀儡付出代價第七章 “少壯軍人”的心態(tài)第八章 東條的崛起:第一階段第九章 東條的崛起:第二階段第十章 東條的崛起:第三階段第十一章 東條在鞍上第十二章 雙鞍馬:小磯與米內第十三章 老虎朝西看第十四章 在亞洲的野心第十五章 日本的前途譯者后記附 錄主要參考數據索 引

章節(jié)摘錄

“日本絕對沒有意圖”,板垣不管我的問題,回答說:“把中國變成滿洲國第二。日本政策的核心是要提升亞洲國家地位,到和西方國家絕對平等。簡單地說,我們的目的在歐洲和美國,不在中國。日本在精神上絕對平等對待中國。我希望中國與我們合作,共同對抗蘇聯,與我們經濟合作,參加我們共同制裁英美的經濟侵略?!彼詈笙陆Y論說:“如果中國與日本共同捍衛(wèi)亞洲。那將是最理想的?!迸c許多我曾經談過話的日本人一樣,板垣完全忽略他說詞中的歷史事實和真相。他好像完全沒有料到我有日本在中國活動的一手資訊。他可能和一些第一次來到東方的無知西方人談過話。這顯現日本最有影響力的將領的心態(tài)的可怕。東條后來可能更有權力,但他的心態(tài)并無不同。經過了多次這種經驗,我得到結論,說這種論調的日本人并非有意說謊,而是他們實際上相信這種謊言。.我見到的第二個人是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次長多田駿。我選擇多田,而不是參謀總長閑院親王(譯按:載仁),是因為后者有名無實,只因他是日皇的叔叔。由皇帝的叔叔擔任參謀總長,在人民眼中更有地位,也有更多的權威。多田將軍與板垣明顯不同。在日本人里邊,多田算高的,身材瘦削,而板垣則身體結實,中等個子。多田有一張長長的學者型的面孔,說話流暢,邏輯性比板垣強。多田表示他同情中國,一個被他和他的同僚搶奪蹂躪的中國。他當然沒有承認這一點。聽到過他在華北的蠻橫行為,我很驚奇他有理的談吐和斯文的外表。他說:“中日戰(zhàn)爭發(fā)展到今天這個地步,真是遠東的悲劇?!彼踔脸姓J戰(zhàn)爭的開頭日本不是沒有責任的。

后記

一、脫離上海揭露密約(一)離滬前后1940年1月高宗武離滬赴港前后的經過,與另一當事人陶希圣20多年后寫的雖然基本一致,然仍存在一些差異(如日期、船名、對談等)。后者或因年代久遠記憶模糊所致?,F在乘此機會加以比較訂正,以下是高陶離滬前后細節(jié)的異同之處。陶希圣《潮流與點滴》:[民國]29年1月1日,我抱病往愚園路,沿家拜年。璧君主張我在“要綱”上補簽。汪以為此刻不必勉強我補簽,要等我病愈再補。

媒體關注與評論

此番出版的《高宗武回憶錄》,系由美籍華人學者陶恒生(陶希圣之子),根據存放于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館藏于美已故外交官勞倫斯? 索爾茲伯里(Laurence Salisbury)檔案中的高氏英文打字稿迻譯而成,原稿標題為《深入虎穴》(Into the Tiger's Den),為索氏在高氏原稿基礎上的潤色、編輯稿,完成于1944 年 8 月31 日,剛好是日本投降前一年,汪精衛(wèi)于兩個月后病歿于日本名古屋。出版前,曾于臺灣《傳記文學》上連載;譯者陶恒生也曾在《書屋》雜志上撰文介紹,并一度列入《書屋》的出版計劃。高氏回憶錄之存在與否及出版的問題,歷來是史學、日本問題學界關注的熱點。其英文稿的出版事宜,早在二戰(zhàn)尚未結束時就曾得到過胡適等人的襄助,惜終未實現。此番在大陸出版,誠為可喜可賀之事。但同時,為學術研究計,無論有多么復雜的“背景”,被認為內容“更為翔實豐富”的中文手稿的出版實應提上議事日程。這也幾乎是可望揭秘“高陶事件”的最后的重要線索之一?!赌戏蕉际袌蟆?/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高宗武回憶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5條)

 
 

  •   流逝了若干年后的歲月,也能復制出曾經季節(jié)的模樣:在五谷歸藏,山野空曠的秋,綿綿秋雨默默飄落,一夜接著一夜,滋潤著將要冬眠的生靈。深秋里的人們,懷揣豐收的喜悅,坐在窗前,數著一葉一葉的飄落,想著一樁一樁的往事,固化的思維在秋雨中會成為永恒。
      期待多半是美好的,現實,往往又不隨人愿。久不落雨的深秋,竟有些干燥,時而會出現沙塵和霧霾,這樣的天氣,在邢臺這座古城已經不鮮見。還好,七天假日,天氣晴好,人們歡心,紛紛出門郊游,置身于原野的懷抱,去感知又一場秋的盛宴。
      像逃離般的穿越了破碎嚴重的路段,灰塵肆虐的武安地界,終來到了京娘胡深處。碧水幽深,群山環(huán)抱,瞬間心曠神怡。峻峰的遮擋,使天空成為一條帶狀。那樣的湛藍,營造了天水一色視覺。湛藍的天空,偶爾有一朵白云,也是那樣的雪白、厚重,懶洋洋的不見浮動。
      游人如織,破壞了一處山水原本的幽靜。便沿著蜿蜒的山間小徑,登上了武當山。極目遠眺,滿目秋色。所有的莊子散落在山腰,三五戶,十來戶人家就是一個村落,它們守候著各自的小院,也守候著美到心底的秋色。
      一座座灑滿秋色的小院,屋頂上,院子里晾曬著一片片黃澄澄的玉米,紅紅的柿子,紫色的大棗,剛出土的花生,顯得有些擁擠。墻根,一排圓滾滾的大南瓜,慵懶地曬著太陽。
      群山的植被,由于節(jié)氣的威嚴,已有些稀疏。山風刮過,一些瘦弱的葉子默默的飄零,灑灑脫脫,滿懷深情地追尋著遠方的秋水。紅葉正在燃燒,鋪天蓋地的紅,宛若華美而柔軟的綢緞,栗子樹的點綴,像極了隱隱的暗花,美得驚心
  •   歷史復雜,人心變幻,需要多面鏡照耀。
  •   當事人的回憶,往事歷歷在目。
  •   高陶事件在歷史上很有名,這本書的敘述對這段歷史比較有價值。
  •   高陶事件本身可以拍成一部不錯的驚險片,也是對《色戒》那段歷史的又一個注解。這本書作為回憶錄,自有其獨特的角度和史料價值。但在篇幅上似乎更多的是介紹日本的國情和政治態(tài)勢,與推介此書所說的很不同。
  •   其實還算可以的書
  •   高宗武是個聰明人。年少即成名天下,最后始終遠離政治。躲進小樓成一統。這本書很詳盡,很有參考價值。
  •   高個人回憶錄,很難評價其歷史上忠奸,自云“追隨汪逆,一是為國,二為朋友”。。。 作者對日本人有較深的認識,如“留學英美,則親英美,而留日的中國人多仇視日本”。再如“日本人政客總說一些自己相信,別人不信的話,也總說自己不信,也知道別人不信的話”。再如“日本最大的弱點之一,是他的外交政策往往是事情發(fā)生之后才有動作。日本從來沒有學會機會的背面永遠是空的”。。。。 對汪精衛(wèi)的評價比較冷靜,高折服于他的才華及風度相貌,對其性格反復頗有微詞,有恨鐵不成鋼的苦情。。。但落筆不多,可以體諒吧。。。 另日本內閣一年一個,真不是什么政治潔癖,在打完日俄戰(zhàn)爭后,即使侵華期間,也是倒成一鍋粥。。。 作者才華橫溢,遣詞敘事流暢順達,當然譯者不是一般人。。。從文學角度可以90分。在汪逆“六大”中央委員,沒有高陶,再加5分。。。 回憶錄的體例不易成華章,本書讀完,再看汪兆銘,也許更好。。。
  •   文筆不錯,當事人的回憶錄 ,有價值
  •   高宗武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日本的政界和軍界的領袖,說著他們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好在高宗武能夠識破??箲?zhàn)中,我們的政略運用是了不起的——起碼站隊正確,否則不堪設想。歷史是一面鏡子,值得認真反思。高宗武避走美國,也是傷心和失望至極——應該是預感中國戰(zhàn)后的前途不妙吧。
  •   難得一見歷史第一手材料,想研究二戰(zhàn)外交重要資料。
  •   《深入虎穴——高宗武回憶錄》... 閱讀更多
  •   活下來才有機會講話.
  •   一家之言,姑且聽之。
  •   如題,喜歡。汪精衛(wèi),我暗地一直對他抱有同情,因為一個不適合搞政治的人,卻做出了這么大的一個行為,漢奸、賣國,這是好玩的么??
  •   序言寫的不錯。內容,反映了當時中日關系,日本國內狀況等。有助于了解當時的人,當時的事。
  •     提3點:
      
      1.有些人信心滿滿的說一些“荒謬”的話,可能是由于他們真心相信其中的理念,而非做作,由此可見思想史之重要性。當然這個所謂的“荒謬”之前提是認為自身立場的“正確性”,但每個人都會認為自身立場正確,否則他不會做如是想。
      
      2.每個人都會為自己不自覺地掩飾一些不光彩的事情。
      
      3.裕仁天皇當然應該和那些甲級戰(zhàn)犯一道,被處以絞刑!
  •     昨兒去了天津。28分的路程。天蒙蒙的,欲雨的氣象。路上讀《高宗武回憶錄》,得知39年的上海有句俗話:他跨過了橋。那時的中國風云詭譎,汪精衛(wèi)在一番糾纏后終于“跨過了那座橋”。這座橋的意思是指那些“跨過四川路橋去到虹口的人”,如果你跨過了,就到了日本人的租界,就是個“沒有原則的人”,就是個漢奸,或要背負著漢奸之嫌的“且介”人了。迅翁一直住在虹口,屬山陰路上,離密友內山的書店很近。他的身體不好,肺的折磨竊走了他手中健力的筆。魯迅36年的10月亡去了。那時的日本人,還沒武裝著到南邊來,租界還是租界,住與不住,遠沒有2年后的敏感吧?飛馳的和諧號上,已經不再發(fā)水。失去了與漂亮的乘務員眉目接瞬的機會,所以有些悵然?;蜢o或眠的同客中,沒有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身影。那該是37年9月的事情嗎?盧溝橋的獅子,沒有唬住日本人的鐵蹄——他們跨過了這座古橋——很多人要逃了。梁和林攜著他們的幼子從誡,應該還有林的媽媽?從北京的前門車站,奔天津,一路向南奔去。也是這條路的,也是這樣的風景?但滿車箱,坐的卻是武裝著的日兵。他們與尚小的梁少爺玩笑,嘻嘻哈哈的隨意。那時他們還不是獸兵?與中國一流的學者同車卻還相安無事?但——4個月后,他們在南京卻屠了城!汪的偽政府就成立在那里,他據說哭了,哭得還很慘。
      
      
  •     寡人QQ443407599,好書要分享。
      
      對于今天的中國人來說,“日本”是一個涵義頗為復雜的詞,憤怒、無奈、恥辱、艷羨、敬佩、仇恨等等,個中況味不一而足。我想,這種復雜情緒的直接反應在網絡上,就是任何關于日本的話題,無論是仇恨還是贊美,是批判還是寫實,都能夠緊緊揪住人的神經,鬧得滿城風雨。這種狀況的造成,追溯歷史,自然要從一百多年來的中日糾葛說起,從表面上看,任何一個“熱血沸騰”的中國人似乎都足夠了解這個“撮爾小邦”,都能對那些年的屈辱奮爭“說一不二”。
      
      打開任何一個中文電視臺,看任何一部關于日本侵華的影視劇。大多數時候,我都能驚訝的發(fā)現,“日本”的形象是如此地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劇中人物在談到日本的時候,大多以輕蔑的口吻加以“小”“鬼子”字樣,這些“鬼子”們大多留著八字胡,小眼睛,嘴里說著怪里怪氣的漢語,揮著東洋刀,扛著膏藥旗,一進村莊就燒殺擄掠,看到美女就眼睛瞪直,“花姑娘”長“花姑娘”短。他們割我臺灣占我東北、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慰安婦、宣稱要三個月滅亡中國、731部隊……他們是如此狂妄、殘忍、喪盡天良、滅絕人性!最重要的是,直到今天,他們還死不悔改,整天就琢磨參拜靖國神社,修訂教科書,美化侵略,企圖翻案,好像一只毫無廉恥的狗一般!
      
      這些形象與話語是如此簡潔、直接、充滿力量,以至于我(我們?)幾乎就是不假思索的臣服在了它的腳下。在這樣的形象塑造下,我(我們?)怎么可能沒有憤怒呢?怎么可能沒有憤青呢,雖然我也許從未親歷過戰(zhàn)爭,從未去過日本?但這并不妨礙我(我們?)“了解”日本。當然,在某些時候,當我看到銀幕上的“鬼子”形象,看到網絡上義憤填膺的青年,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電影《1984》里人們在“三分鐘仇恨”里對傳說中的敵人“果爾德施坦因”憤怒的叫喊的場面。
      
      現在的疑問是,這么多年里,我(也可能是我們)很少真切的意識到,日本,或者更準確的說,抗戰(zhàn),對于我們,其實還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當然,對于抗戰(zhàn),我們也許有過各種各樣的“戰(zhàn)爭史”、“回憶錄”,甚至是深入的批判反思,但這些著作太多高深,或者結論先行,對于抗戰(zhàn)充滿了習焉不察的偏見。在我們合上書頁的最后,還是會“自然”陷入非此即彼的判斷。當我們談論日本、中日戰(zhàn)爭的時候,任何一個簡單地非此即彼的做法,都有可能蒙蔽我們對抗戰(zhàn)多重性的理解,從而無法真正深入地反思那場戰(zhàn)爭。換而言之,需要反思的不僅是作為侵略者的日本,還應有受害者的中國。
      
      在貌似熟悉的情境里,我們是否應該慮一下將焦點轉移到日本自身,嘗試從日本出發(fā)了解日本呢?從這個意義上說,高宗武的回憶錄,提供了一個頗具典范性的文本。
      
      高宗武是一個中國人,并且愛國。高早年留學日本,日語說的比日本人還地道,對日本的政治有深入了解,抗戰(zhàn)前期就進入外交領域,29歲即擔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的職務,專門從事對日外交工作,參與多項重大談判,從“紙上談兵”到“身體力行”的過程,無疑使他對日本的了解遠比一般人更具有現實性、針對性。
      
      高的回憶錄寫于1944年8月,其時二次大戰(zhàn)還未結束。他寫作這本回憶錄,在自序里稱“希望本書在某種程度上為他們的滅亡有所貢獻”,希望為美國人戰(zhàn)勝日本提供一個有價值的歷史文本。我覺得,在這種心態(tài)下,他的寫作不可能從某種超然的態(tài)度出發(fā),他需要依靠自己的判斷力,做分析,下判斷,盡可能深刻地把握日本政府的特征、變動。綜觀《高宗武回憶錄》,其重要性不僅在于提供了更多關于“和平運動”、“高陶事件”的內幕細節(jié)資料,揭開歷史迷霧的面紗。更重要的,我想也許是,這是一本由當事人在當時寫下的第一手資料,它提供了一個戰(zhàn)時中國高層外交人員對于中日戰(zhàn)爭起源、日本政局的認識和思考。這些從全書的內容分布和《日本真相》的中文名中即可明白看出。
      
      該書一共十五章內容,前面六章高主要講述了自己參與“和平運動”、“汪日密約”談判,以及與陶希圣一起逃離上海,制造了轟動一時的“高陶事件”等等,而后九章,幾乎全部是高在談論對于日本政局的分析。
      
      日本是如何對中國產生領土野心的,它日本的侵華政策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日本的少壯軍人心態(tài)是怎么樣的,他們又是如何一步步控制政局的?東條英機、土肥原這些人的個性、生活、談吐是什么樣的,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人情公務關系又是怎么樣?日本和俄國、德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又是怎么樣呢?等等如此,這些都在高宗武回憶錄里有細致入微的描寫刻畫,是毫無疑問的第一手史料。
      
      當我合上該書最后一頁的時候,我對于20世紀上半葉日本政局的復雜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回想起美國學者于1946年出版的關于日本的經典名著《菊與刀》,深覺高的回憶錄對于準備進入中日戰(zhàn)爭領域研究的初學者來說,有著不亞于《菊與刀》的地位。在《菊與刀》中有大量對日本國民性頗為精彩的描述。在高的回憶錄中,當我看到高用如下一個笑話來反映日本文化的一個側面的時候,我不禁笑出了聲:
      
      “在東京有個沒錢的日本軍官,到年底人人必須清還債務的時候,發(fā)現自己負債累累無法還清。到了年終盡頭,他想以武士道的榮譽方式,切腹自殺,來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于是軍官去他欠錢的米店,告訴老板說:“我答應年底還錢給你,可我一名不文,非常抱歉。不過我們日本軍官遵守武士道,強調信用。我沒帶錢來,但我?guī)硪话训?,用切腹來表達我的態(tài)度?!泵椎昀习鍑槈牧?,說:“像你這樣的人,八千萬中沒有一個,我萬分尊敬,請你千萬別想自殺。一點點錢不算什么。請坐下來喝口茶,我們說說話。也許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無論什么時候你需要米,請隨時來拿,不要錢。”軍官站起來說:“現在是新年除夕,我沒時間坐下來談。我還要去很多地方切腹?!?br />   
  •     汪精衛(wèi)投敵案,被罩上重重迷霧,廬山真面目不可得見。汪氏出逃,主要策劃人是前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高宗武;而竊取日汪密約叛逃至香港將其公之于眾的,也是這個高宗武。高宗武回憶錄,在塵封六十多年后面世,但謎底還是無法因此而揭開,反而鬧出了新的“雙胞案”,可謂謎上加謎,案中有案,煞是熱鬧。
      2008年12月,湖南教育出版社推出高宗武遺著《日本真相》(下稱“湘教版”),由夏侯敘五整理注釋;隔了一個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刊行《高宗武回憶錄》(下稱“百科版”),由陶希圣之子陶恒生譯為中文。這是同一種書,還是兩種不同著作?也對,也不對。前者,是高宗武中文原稿;后者,則是由美國合作者依據中文原稿和高氏補充的內容改寫的版本(原名為《深入虎穴》)。核心內容大體相同,但編排、行文、繁簡、細節(jié)均有差異。
      至可笑的是,湘教版由高宗武孫子高昕撰寫的代前言說:“在我們整理爺爺的遺著和文獻過程中,得知陶恒生先生從美國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獲得爺爺《深入虎穴》的英文復印稿,并花費了近一年時間譯成中文,陸續(xù)在臺灣《傳記文學》上發(fā)表。我們非常欣賞陶先生對這段歷史的執(zhí)著研究、嚴謹翻譯以及詳細的注釋。陶先生在得知我們保存有爺爺遺著的中英文原稿,并已與《書屋》雜志社談妥出版事宜后,表示‘尊重高府后人的意見’,并停止了出版爺爺遺著的計劃。在此,對陶先生的理解,我深表謝意?!毖元q在耳,而陶先生的譯著很快就變成百科版了。
      讀者最想解開的,當然是這些令人牽腸掛肚的疑問:汪精衛(wèi)為何要投日?高宗武在此種扮演何種角色?高氏送汪入虎口,而又曝光密約,是否老蔣主使?“高陶事件”男二號陶希圣,后來竟做了御用筆桿子,享盡榮華,而男一號高宗武為何要流落海外,隱姓埋名,至死不歸?答案,仍在若有若無之間。
      汪兆銘在最初的時候,與日方接洽“和平運動”,頗有憂國憂民、“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佛家情懷;及至發(fā)表“艷電”之后暫住河內,原有靜觀其變的打算。蔣中正先禮后兵,派人送錢送護照促其游歐,未能如愿,乃派人在香港打傷汪派干部林柏生以敲山震虎,最后看到沒有效果,只能派軍統特工陳恭澍到河內實施暗殺。孰料人算不如天算,汪兆銘當晚把主臥室讓給秘書曾仲鳴,曾氏不幸當了替死鬼。高宗武在百科版《回憶錄》中大言不慚地說:“我深信曾仲鳴的被殺是日本特務所為。他們企圖讓汪相信蔣介石是幕后策劃者,從而離間汪、蔣,以誘使汪一頭栽入日本人的圈套。這就是事情的真相”(百科版第32頁)。高宗武長期從事機密工作,在港、居滬均與杜月笙系統保持極為密切的聯絡,從種種跡象中當然能判斷出誰是暗殺主謀。高氏既將暗殺栽贓到日方頭上,又為蔣氏極力粉飾,其回憶錄的可信度當然要大打折扣,而親蔣的傾向也昭然若揭。
      高氏撰寫回憶錄目的之一,在推卸自己作為“和平運動”發(fā)動機的責任,所述的有關汪偽政權成立前后種種事實,在今日基本上已人所共知,唯個別細節(jié)有所補充,但“孤證不立”,仍有待于其他方面的資料證實,有些“真相”或許將永遠埋藏在當事人的心中,帶到棺材里面去。比如高宗武是否蔣氏派在汪身邊的“臥底”,或者只是蔣氏放出的“勝負手”,和談有成則居其功,和談跑偏則卸其責?也許等到蔣介石“大溪檔案”全面開放的那一天,會給世人一個答案?
      高氏回憶錄詳細描述了在上海偷拍密約的全過程,湘教版和百科版情節(jié)基本相同,字句略有差異,為以往的史料中所無。正如汪精衛(wèi)所說,“這是日方最機密的文件。日方從來沒有提過這樣具體的方案,一旦泄露,日方將作為我們對日本無誠意的解釋。所以參加會議的同志不許把文件帶出去”(湘教版第103頁)。高宗武謀劃偷出文件已經很久,苦于沒有機會。汪氏覺得文本翻譯得不好,交給高宗武重譯,但吩咐不能帶走,只能在汪公館里面工作。忽然有一天,有個東京來的日方要人到上海,來汪公館與高會面;高氏借送客回旅館的機會,從旅館后門飛速跑回家,叫夫人全部拍下來,然后返回,前后不過一個小時。膠片暫存杜月笙門人處,在逃離上海前取回。據唐德剛為陶恒生《“高陶事件”始末》所寫序言,高宗武夫人親口證實,在事前數月,高就讓他夫人學習照相技術;他與杜月笙留滬代表徐采丞秘密往還,“是直接聽命于重慶的?!薄案咛帐录比^程,就是頂尖間諜小說的真實版,高宗武不是臥底,也與間諜同一路數了。
      汪兆銘生性沖動,優(yōu)柔寡斷,權力欲與能力不相匹配,為群小所包圍,聽不進陳公博、后期高宗武和陶希圣的逆耳忠言,終至身敗名裂,為天下所唾罵,固其宜也。高宗武此時剛過而立之年,自以為對日交涉第一人,過于自負,一步步跌入日人所設的陷阱,所幸良知未泯,及早抽身,但偷密約之功難掩其罪。正因為他是汪氏投日的謀主,瞞著蔣氏私自赴日談和,就算在“立功”之后,蔣介石也不再信任他,命他“渡美考察”,在華盛頓了此殘生。這兩個版本的回憶錄,文過飾非之處甚多,不可作信史看待。倒是后半部分對現代日本政治的解剖,有些真知灼見,可供國人參考。
      
      [注]本文轉發(fā)國學數典論壇
  •   頭像是CR么?
  •   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性政治性都是復雜的,只是我們或多或少的了解不足罷了。但此不足以與日本侵華行為注解。
  •   說實話 我對日本確實很云里霧里……
  •   直到今天,他們還死不悔改.
  •   日本有好東西、好地方,但是它的整體形象是齷齪的。對于欺負你且死不講理的鄰居,只有保持警惕,隨時滅了它。要不然,它還伺機卷土重來。
  •   LSS說的問題根源是教育,而教育導向的根源又是政治。
      我在廈門,我接觸到的臺灣人的思想多是“不愿意回歸”,因為他們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從小就被教育那樣,當然根深蒂固。而這又源自政治的需要,政治家需要引導對其統治有利的思想。日本人民也是這樣。
  •    自頂一個吧
  •   大哥你牛逼大了
    該去做個微創(chuàng)手術
  •   您介紹一家熟店吧……
  •   我認識一家做熟食的店,手起刀落,精準無比。
  •   你還是多吃點大米吧,快去搞日本美女吧
  •   我頂小開?。?br /> 你們既然說的日本說如何如何的好??!
    那你怎末不留在哪呢!
    你還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哪國人嗎?。?br /> 你以為自己在國外學習過 生活過 就很了解他們嗎?
    狗永遠都是狗!! 他是不會變成人的??!
    這是不變的?。‖F在就是一個經濟的社會??!我只相信中國的經濟發(fā)達了,把這顆毒瘤切除,才是最托最穩(wěn)當的!!
  •   我是不知所云,雖然我看完了你寫的。
  •   狗屎!~~記住現在還有很多活著的人,聽他們說,比一個生活在日本,被日本所同化的華裔要真實的多!~~我只記得我的爺爺的父親當初就是戰(zhàn)場上的軍人,而我爺爺的母親是被日本人殺死的!~~那時侯我爺爺四個月大,我們只是一個小縣城,而護城河的血水淹沒整個城市,這就是我知道的!~~我記得的,刻在骨子里的!~~我會告訴我的兒子,我的兒子會告訴我的孫子!~~一天能滅了日本,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值的!~~
  •   你說的啥?在大聲點,我耳朵不大好……
  •   你說我們該反省,但只推薦個書,說去了解日本的情況,究竟要表達什么....
    不管什么,對日本的厭惡是改不了的,在我眼中,那永遠是個未進化完全的劣等種族.
  •   內閣,內閣,只要他道歉了,就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中國的青年們,日本還是有些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   當我們在談論跑步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
  •   至少日本的設計是值得肯定的
  •   說實話,每個中國人必須對小日本有敵對意識。這一點中國的大多青年都不以為然。我們不知道小日本還會不會侵占我們,必須應有與日作戰(zhàn)的準備。
  •   樓豬是要為小日本平反是嗎?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親人正在被鬼子兵蹂躪、踐踏、屠戮,你還能寫出以上的文字嗎?祖國母親在受迫害的時候該書作者在干什么?他是不是也在日本受著種種的歧視?他回憶成書,為的是什么,其用心何在?大多有過養(yǎng)狗經驗的人都明白,誰對這只狗更好,這只狗就會對他更好???
    對于小日本,我們永遠也不能原諒!
  •   看懂了再放屁。
    2009-10-20 16:09:24 meditor  樓豬是要為小日本平反是嗎?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親人正在被鬼子兵蹂躪、踐踏、屠戮,你還能寫出以上的文字嗎?祖國母親在受迫害的時候該書作者在干什么?他是不是也在日本受著種種的歧視?他回憶成書,為的是什么,其用心何在?大多有過養(yǎng)狗經驗的人都明白,誰對這只狗更好,這只狗就會對他更好???
      對于小日本,我們永遠也不能原諒!
  •   同樣出身溫州抗日悍將邱的心態(tài)就不一樣
    歲暮克昆侖,旌旗凍不翻。
    云開交趾地,氣奪大和魂。
    烽火連山樹,刀光照彈痕。
    但憑鐵和血,胡虜安足論!
    高跟我就差不多一個地方,老虎也有打盹,我們是戰(zhàn)勝國,中國近代落后跟滿清野蠻統治有關,在人類歷史多數時間,我們走在世界前頭,
  •   我對高陶印象都不好,
    汪精衛(wèi)太天真了~
  •   感覺高宗武就是重慶的間諜,做了個套,讓汪兆銘鉆,直至被日本人愚弄,身敗名裂。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