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德化瓷史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建中,陳麗華,陳麗芳 著  頁數(shù):29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德化窯是閩南最富盛名的民窯,以生產(chǎn)風格獨特的白瓷而聞名,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具有相當影響。德化是中國陶瓷文化發(fā)祥地之一,從宋代開始,德化瓷就大量外銷東南亞、中東地區(qū),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
由陳建中等編著的《中國德化瓷史》以德化瓷為研究主體,講述一座民窯的發(fā)展歷史,不僅從原料、制坯、施釉、裝飾等制造技術,從窯具、裝窯、燒成等燒造技術,從年代特征與藝術特點,從行業(yè)工種與經(jīng)營方式等多條線、多方面敘述,為我們理清了德化瓷生產(chǎn)的歷史脈絡,更有在大的歷史框架下,關注德化窯和外銷瓷的同時,關注民間陶瓷文化,探究民間文化對德化瓷的影響。
《中國德化瓷史》作者在德化窯博物館工作數(shù)十年,長期從事德化瓷研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本書具有原創(chuàng)性和學術性,是第一部德化瓷史專著。

作者簡介

陳建中福建泉州博物館文博研究員,主要從事古陶瓷、地方史研究。
陳麗華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文博研究員,主要從事地方史、海外交通史研究。
陳麗芳福建德化陶瓷博物館文博館員,主要從事德化陶咨研有及官傳工作。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
 第一節(jié) 建置沿革
 第二節(jié) 移民到來
 第三節(jié) 瓷業(yè)選擇
第二章 陶瓷之路
 第一節(jié) 唐五代:蓄勢待發(fā)
 第二節(jié) 宋元:機遇降臨
 第三節(jié) 明代:黃金時期
 第四節(jié) 清代:由盛轉衰
 第五節(jié) 民國:艱難歲月
第三章 獨特的德化瓷
 第一節(jié) 原料
 第二節(jié) 取土
 第三節(jié) 坯泥
 第四節(jié) 制坯
 第五節(jié) 施釉
 第六節(jié) 裝飾技法
第四章 德化窯爐及燒造技術
 第一節(jié) 窯爐類型
 第二節(jié) 窯具
 第三節(jié) 裝窯
 第四節(jié) 燒成
 第五節(jié) 出窯與選瓷
 第六節(jié) 包裝
第五章 考古發(fā)掘與遺存
 第一節(jié) 考古調(diào)查與發(fā)掘
 第二節(jié) 窯址分布
 第三節(jié) 瓷質(zhì)墓志與紀年器
 第四節(jié) 古沉船出水的德化瓷
 第五節(jié) 中外博物館收藏的德化瓷
第六章 年代特征與藝術鑒賞
 第一節(jié) 年代特征
 第二節(jié) 藝術與鑒賞
 第三節(jié) 瓷種
 第四節(jié) 器物類型
 第五節(jié) 現(xiàn)代仿古辨真?zhèn)?br />第七章 行業(yè)分工與經(jīng)營方式
 第一節(jié) 行業(yè)分工
 第二節(jié) 經(jīng)營方式
 第三節(jié) 工資、產(chǎn)品價格與產(chǎn)值利潤
第八章 瓷商
 第一節(jié) 瓷商類型
 第二節(jié) 德化本地瓷商的基本特征
 第三節(jié) 明清以來本地瓷商營銷的歷史背景
 第四節(jié) 德化本地瓷商的主要活動區(qū)域
 第五節(jié) 德化瓷商的歷史貢獻
第九章 窯神信仰與陶瓷文化
 第一節(jié) 窯神
 第二節(jié) 德化窯神林炳的傳說
 第三節(jié) 祭祀窯神場所:祖龍宮
 第四節(jié) 祭祀活動
 第五節(jié) 民間故事
 第六節(jié) 諺語俗語
第十章 技藝傳承
 第一節(jié) 家傳
 第二節(jié) 師承
 第三節(jié) 學校教育
 第四節(jié) 技藝外傳
 第五節(jié) 瓷塑藝術流派
 第六節(jié) 百年老字號:蘊玉瓷莊
附錄一
(日本)北村彌一郎(林天寶、松尾郁子翻譯):《清國窯業(yè)調(diào)查報告書》之第五章《德化窯業(yè)》
附錄二
王調(diào)馨:德化之瓷業(yè)
附錄三
周心談:民國時期德化瓷業(yè)史料記載
參考書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9)石排格窯甲址(宋元):位于龍潯鎮(zhèn)寶美村,窯址坐東朝西,北靠后窯。燒制青白瓷,釉色瑩白光亮,胎灰白,質(zhì)地堅硬。器型有碗、洗、杯、高足杯、軍持、盒等,器多芒口,假圈足,底露胎。有模印連瓣、蝴蝶、纏枝等及刻劃紋飾。 (10)嶺兜前歐窯(宋元):位于龍潯鎮(zhèn)寶美村,屈斗宮對面山坡,依山而建。燒制青白瓷,胎白,質(zhì)堅。器型有益、碗、洗、盒、瓶、高足杯等,器多芒口底露胎。有刻劃、模印紋飾。 (11)太平宮窯(宋元):位于龍潯鎮(zhèn)丁墘村,又稱梅墘山窯,在墓亭山西麓山坡上。燒制青白瓷,胎白或灰白,質(zhì)地堅硬。器型有碗、盅、洗、瓶、壺等,器物多芒口,底露胎,假圈足。有刻劃或模印纏枝、花草、蓮瓣、直道等紋飾。 (12)庠柄山窯(宋元):又名“墻坪山窯”,位于龍潯鎮(zhèn)丁墘村墻坪山西北麓山坡上,距城南約1公里。燒制青白瓷,胎呈灰白,有的釉色發(fā)黃,釉面呈冰裂紋,質(zhì)地堅硬。器型有碗、洗、盒、盅、壺等,芒口,底露胎,多假圈足。有模印纏枝、蓮瓣等紋飾。 (13)蜈蜞壟窯(宋元):位于龍潯鎮(zhèn)高陽村,依山而建。燒制青白瓷,胎白,質(zhì)堅。器型有碗、盤、盒、洗等,外釉不及底,底露胎,有的芒口。有刻劃和模印紋飾。 (14)蜈蚣牙窯(宋元):位于龍潯鎮(zhèn)高陽村。燒制青白瓷,胎白,質(zhì)地堅硬。器型有碗、洗、盒、碟等,有的芒口,底露胎。有刻劃紋飾。 (15)屈斗宮窯甲址(宋元):位于龍潯鎮(zhèn)寶美村,周邊發(fā)現(xiàn)同一時期的窯址多處,1976年進行了科學考古發(fā)掘,獲得大量原始信息。從考古成果分析,該窯為南宋至元代時期窯址,是元代德化窯的典型代表。 (16)甲杯山窯(元明):位于龍潯鎮(zhèn)寶美村,元代器型有碗、盤、碟、瓶等日用器物,青白瓷。明代器型有碗、盤、碟、盞、杯、盅、盒、匙、缽、罐、洗、勺、水注、執(zhí)壺、糕模、瓶、爐、鼎等,以及觀音、彌勒、童子、仕女、西洋人物等雕塑,白釉。 (17)祖龍宮窯乙址(明):位于龍潯鎮(zhèn)寶美村,燒制乳白釉、象牙釉,胎白質(zhì)堅,器型有香爐、盆、小碟、小杯、器蓋、盒、盤等。有的器物表面堆貼梅花等裝飾。 (18)水堀壟窯(明):位于龍潯鎮(zhèn)寶美村,器型有碗、盤、杯、碟、爐、瓶、盒、雕塑觀音、彌勒、小動物、水注等,乳白釉,釉色瑩潤,胎白質(zhì)堅,有的堆貼梅花、刻字、飛鳳、雷紋、回形紋等。

編輯推薦

《中國德化瓷史》作者在德化窯博物館工作數(shù)十年,長期從事德化瓷研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吨袊禄墒贰肪哂性瓌?chuàng)性和學術性,是第一部德化瓷史專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德化瓷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德化窯是閩南最富盛名的民窯,以生產(chǎn)風格獨特的白瓷而聞名,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具有相當影響。德化是中國陶瓷文化發(fā)祥地之一,從宋代開始,德化瓷就大量外銷東南亞、中東地區(qū),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
    由陳建中等編著的《中國德化瓷史》以德化瓷為研究主體,講述一座民窯的發(fā)展歷史,不僅從原料、制坯、施釉、裝飾等制造技術,從窯具、裝窯、燒成等燒造技術,從年代特征與藝術特點,從行業(yè)工種與經(jīng)營方式等多條線、多方面敘述,為我們理清了德化瓷生產(chǎn)的歷史脈絡,更有在大的歷史框架下,關注德化窯和外銷瓷的同時,關注民間陶瓷文化,探究民間文化對德化瓷的影響。
    《中國德化瓷史》作者在德化窯博物館工作數(shù)十年,長期從事德化瓷研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本書具有原創(chuàng)性和學術性,是第一部德化瓷史專著。
  •   作者是泉州市博物館的研究員,應該說是德化窯方面的資深研究人士,書很不錯,是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最全的相關資料了。需要深入的是國內(nèi)對德化窯的研究。
  •   不錯的書,當工具書用
  •   物流很快,書看起來質(zhì)量也還不錯,給好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