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皮爾克 著 頁數(shù):166 譯者:李正風,繆航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決策科學化譯叢”之一,提煉出了科學家在政策與政治過程中可以選擇的四種理想化的角色,即純粹的科學家、科學仲裁者、觀點辯護者以及政策選擇的誠實代理人,討論了價值標準、不確定性和科學政策等因素對科學家的選擇的影響,考察了美國出兵伊拉克時和環(huán)境爭論中政府作出決策和科學家作出選擇的過程,討論了科學家的選擇對科學、政策和政治的重要后果。
書籍目錄
第1章 科學在政策與政治中的四種理想化的角色第2章 全景、科學與民主政治 純粹的科學家(麥迪遜式的民主政治+科學的線性模式) 觀點辯護者(麥迪遜式的民主政治+科學的利益相關(guān)者模式) 科學仲裁者(謝茨施耐德民主政治+科學的線性模式) 政策選擇的誠實代理人(謝茨施耐德民主政治+科學的利益相關(guān)者模式)第3章 科學與決策 科學能夠驅(qū)使行動嗎? 什么是“政策”、“政治”和“科學”?第4章 價值標準 墮胎政治和龍卷風政治第5章 不確定性 什么是“不確定性”? 為什么有些人把減少科學上的不確定性等同于增進 達成政治上共識的可能性? 為什么在某些情境下科學不確定性從根本上是不可減少的? 為什么在政策和政治中不確定性對我們?nèi)绾慰创茖W 起著重要的作用?第6章 科學政策如何塑造政策與政治中的科學 什么是“科學政策”? 線性/儲備模式 線性模式和科學價值論 從純科學到基礎(chǔ)研究 沖突之源:自由與責任 線性模式如何促使科學家進行秘密的觀點辯護第7章 先發(fā)制人與向伊拉克開戰(zhàn)的決定 先發(fā)制人理念如何促進了信息的政治化 多樣的價值理念與充分的不確定性 先發(fā)制人的終結(jié)?第8章 當科學家使科學政治化時 爭議《質(zhì)疑的環(huán)境學家》:政治斗爭而非政策辯論 線性模式和觀點辯護 科學家在《質(zhì)疑的環(huán)境學家》的爭論中如何利用線性模式 《質(zhì)疑的環(huán)境學家》辯論的教訓第9章 解讀政策與政治中的科學 政治情境塑造了信息在政策和政治中的作用 承認政治辯論中科學的“過度客觀性” 辨別尋求縮小政策選擇與擴展政策選擇之間的差異 科學政策的線性模式具有深遠的后果 制度問題 區(qū)分科學成果及其政策意義 歸根結(jié)底,對政策和政治中科學的任何討論都立足于對民主的看法附錄框架應用 框架應用Ⅰ:政策選擇的誠實代理人 框架應用Ⅱ:總統(tǒng)生物倫理委員會 框架應用Ⅲ:哈勃太空望遠鏡 框架應用Ⅳ:颶風與政治自我隔離 框架應用Ⅴ:高氯酸鹽與科學的仲裁參考文獻譯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