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學與科學技術概論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上海交大  作者:孫毅霖 編  頁數(shù):293  字數(shù):368000  
Tag標簽:無  

前言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如果說130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概括和總結當時自然科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自然辯證法理論是自然辯證法學說的第一個歷史形態(tài)的話,那么,20世紀以來,隨著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匯流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的社會化、社會的科學技術化,自然辯證法被拓展為包括自然哲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科學社會學等在內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已經(jīng)成為自然辯證法學說的第二個歷史形態(tài)。本書的編寫是以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為指導,結合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與現(xiàn)狀,在理性采擷西方科學哲學之精華和充分吸收近年來自然辯證法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著力闡述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科學技術觀以及科學技術方法論的基本思想,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本書由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多年從事自然辯證法教學的老師撰寫,匯聚了這些老師多年來的科研成果和教學經(jīng)驗的智慧,并借鑒吸收了部分學術界同仁的最新成果。本書由孫毅霖任主編,各章編寫的具體分工如下:導論為孫毅霖;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為王延峰;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為王嬡;第八章、第九章為閆宏秀;第十章為呂旭龍;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為董煜宇;第十三章的第一節(jié)為王延峰,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為汪胤。本書由孫毅霖策劃擬定寫作提綱,并負責全書的統(tǒng)稿定稿。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引用了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由于篇幅所限,未能一一注明,謹表由衷的感謝!本書的出版,還得到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985二期的資金贊助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領導和責任編輯的鼎力支持,謹表誠摯的謝意!本書就要付梓了,我們的心情依然忐忑不安,由于水平有限和時間倉促,本書不乏疏漏和不足之處,尚待各位同仁和讀者不吝批評、指正、賜教。

內容概要

本書由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自然辯證法教研室組織編寫,以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為指導,結合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與現(xiàn)狀,在理性采擷西方科學哲學之精華和充分吸收近年來自然辯證法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著力闡述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科學技術觀以及科學技術方法論的基本思想,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本書可供自然辯證法領域師生研讀使用。

書籍目錄

導論 第一節(jié)  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自然辯證法的體系和邏輯主線 第三節(jié) 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價值第一篇 自然論 第一章 歷代自然觀  第一節(jié) 古代樸素的有機論自然觀  第二節(jié) 中世紀神學的神創(chuàng)論自然觀  第三節(jié) 近代機械論與辯證唯物論自然觀  經(jīng)典閱讀:《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導言 第二章 現(xiàn)代自然觀  第一節(jié) 普遍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自然觀  第二節(jié) 演化發(fā)展的自組織自然觀  第三節(jié) 天人和諧的生態(tài)自然觀  經(jīng)典閱讀:《序:人與自然的新對話》節(jié)選 第三章 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  第二節(jié) 人與自然關系的協(xié)調  第三節(jié) 可持續(xù)發(fā)展  經(jīng)典閱讀:《生態(tài)文明與馬克思主義》序第二篇 科學與科學方法論 第四章 科學的本質與科學的方法   第一節(jié) 科學的本質   第二節(jié) 科學的哲學思潮   第三節(jié) 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框架   經(jīng)典閱讀:《新工具》序言 第五章 科學問題和科研選題   第一節(jié) 科學問題   第二節(jié) 科研選題   第三節(jié) 科學事實和觀察實驗   經(jīng)典閱讀:《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節(jié)選 第六章  科學思維   第一節(jié) 科學抽象   第二節(jié) 邏輯思維方法   第三節(jié) 數(shù)學方法   第四節(jié) 非邏輯方法   經(jīng)典閱讀:《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節(jié)選 第七章 科學假說與科學理論  第一節(jié) 科學假說  第二節(jié) 科學理論  經(jīng)典閱讀:《小邏輯》節(jié)選第三篇 技術與技術方法論 第八章 技術與工程的哲學思潮  第一節(jié) 技術的本質  第二節(jié) 技術的哲學思潮  …… 第九章 技術方法 第十章  技術創(chuàng)新第四篇 科學技術與社會 第十一章 科學技術的社會建制 第十二章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 第十三章 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由耶穌(公元前6年~公元30年)所創(chuàng)立的基督教,原是猶太人傳統(tǒng)的民族宗教,他宣稱自己是猶太教舊約中所預言的將猶太人拯救出來的基督(救世主),是上帝之子。由于他的新教義對傳統(tǒng)的猶太教構成威脅,猶太教的保守派將他抓起來,送給羅馬地方長官,后者將其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死后,其門徒及崇拜者們便傳言耶穌復活,開始傳播其教義。尤其耶穌的門徒圣保羅的大力宣揚,將其當成世界性的宗教來宣傳。在基督教傳播的最初200年,羅馬統(tǒng)治者為捍衛(wèi)自己的宗教地位,盡力壓制,可是效果甚微?;浇淘谙聦用癖娭杏袕V泛的影響力,發(fā)展很迅速。統(tǒng)治者后來意識到無法遏制其發(fā)展,而其教義又可為統(tǒng)治者所利用。比如,耶穌聲稱他的使命是把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痛斥貪婪和放蕩,提倡忍讓,規(guī)勸人們熱愛上帝和鄰居,等等。這符合維護社會和國家穩(wěn)定。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于公元313年頒布米蘭赦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于公元325年主持了有歷史標志意義的基督教世界第一次全體主教會議,基督教被正式奉為國教。在進入封建社會后,基督教成為歐洲封建統(tǒng)治的支柱勢力,發(fā)展迅猛。羅馬主教自稱教皇,到了公元8世紀羅馬教皇實際上取得了世俗政權的最高權力。教會利用國家政權機器對人的思想文化進行集權統(tǒng)治,在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它極大地壓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fā)展,直到文藝復興封建制度的解體。二、神創(chuàng)論自然觀的特點中世紀早期的西歐社會,是一個逆城市化的過程。由于大帝國分化為許多封建制小國,國力弱小。昔日的城市繁華風光不再,大型的競技場、高架引水橋、寬敞的公路等大多被閑置。各封建主修建了自己的莊園,社會生活主要在農莊。民眾的活動范圍十分狹小,學術交流趨于停滯。城市和古典學校走向沒落,少量殘存的古典傳統(tǒng)教育和學術活動作為神學的婢女被轉移到修道院。學術研究的焦點不是自然界,而是宗教和教會;最出色的智慧均用在詮釋《圣經(jīng)》,發(fā)展基督教教義,促進教會的統(tǒng)治上;與基督教相抵觸的學說受到嚴厲禁止。因此,中世紀被認為是一個思想專制、文化匱乏、民生凋敝的時期,史稱“黑暗時代”。

編輯推薦

《自然哲學與科學技術概論》是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自然哲學與科學技術概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8條)

 
 

  •   記得看過一本研究生公共課教材,內容和這本書類似,本書所講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怎樣看待哲學與科技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關系,本書在此方面講的比較全面,邏輯清晰,論證深刻,寫的很細,很受教育。
  •   考試用,東西便宜,打印版也得十多塊
  •   考試要用,沒辦法
  •   老師讓買的教科書,但是細細看來,至少讓我知道了科學的發(fā)展歷程
  •   好像上碩士都要用這本書,對于一個數(shù)學不怎么樣的人來說這門課算是我最輕松的了
  •   隨手翻了翻 比想象中的要好一些
  •   要不是上課要用,才不會買呢
  •   買的是教材,質量還不錯,不過價格還不是很優(yōu)惠阿
  •   很好考試用,價格可以更優(yōu)惠的
  •   在職碩士上課老師指定的教科書。。。。
  •   買的課本,正常沒問題
  •   當時學習自然科學買的,大致的閱讀了下,基礎吧,也還不錯
  •   書質量很好,指定教材,這里買還有折扣和送貨上門。
  •   商品是正品,適合做科技哲學研究的人讀!
  •   牛逼的書,不知所云,夠了
  •   包裝外觀可以,也能保護,就是有點難拆了點,總體還是挺好的
  •   上課用的書,送貨挺快。
  •   被逼買的,商家還不錯,書質量和到貨速度都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