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簫笛史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林克仁  頁數(shù):272  
Tag標簽:無  

前言

經(jīng)過中國音樂學人將近半個世紀的努力,中國音樂史的著作,以楊蔭瀏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稿》為白眉,專門著作已經(jīng)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后起之秀蔚然成長,使老一輩由衷地發(fā)出“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的贊嘆??墒怯嘘P樂器的專門著作,以我的孤陋寡聞,好像還不多見。因此,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教授林克仁的《中國簫笛史》自應推為樂壇的盛事。全書共分三編,上編論述了史前期直到現(xiàn)代的簫笛發(fā)展的經(jīng)過,利用新發(fā)掘的實物論證骨笛的形制,使中國音樂的可考的歷史提到了八千年以前。中編講的是簫笛的制造,下編講的是簫笛演奏入門,包含基本功及表情手段的闡釋,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本書的優(yōu)點是有許多具體的剖析,如對龠與排簫。的區(qū)別,在于龠是無底有音孔,排簫則有底無音孔。說到龠與洞簫的比較,則是基本相似,其形制與演奏方式如出一轍,區(qū)別在于龠為三孔,略短,而洞簫則六孔,略長,而且產(chǎn)生的時間有先后,龠為初祖,洞簫則為后嗣。具見作者考核的細密。簫笛族的名稱隨便,以舉出一大串:笛、簫、笙、篷、篪、龠、楚、羌笛、泰始笛、姑洗笛、膜笛、排簫、洞簫、橫吹、尺八……有的是同一名稱,卻是不同的兩種樂器;有的卻是同一樂器,卻有不同的名稱。乍聽起來,簡直如墜五里霧中。作者參考歷代文獻,比對流傳的圖畫、石刻,特別是出土的文物,理清了它們的來龍去脈,讓他們各歸其位,一目了然,這不能不說是一大功績。舉凡史學、考古學、訓詁學、民俗學、樂器學等無不奔赴腕下,聽候差使,加上本人的考訂,既不盲從某一家的議論,也不拒絕某一家合理的意見;既不墨守成規(guī),也不標新立異,自然而然地富有說服力。特別可貴的是與樂器專家的合作,使理論和實踐結合得十分緊密。讀者一卷在手,真是圖文并茂,左右逢源,毫無繁冗的感覺。到了后面附有演奏曲目,循序漸進,可以滿足有志學習者的要求。介紹歷代名家,范圍遍及港臺,具見作者用心的深遠。說這本書是“簫笛大全”,也許不算是言過其實吧。作者另一個值得稱道的特點是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勇氣。本來迄今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體鳴樂器及膜鳴樂器產(chǎn)生在前,隨后是氣鳴樂器,至于難度較高的弦鳴樂器自當更為晚出。作者憑借骨笛的出土認為它是最古老的樂器,從而推倒了過去比較一致的樂器產(chǎn)生的順序,這種適時應變的思想與大膽的假設無疑是難能可貴的。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研究中國數(shù)千年簫笛史與簫笛藝術的重要學術著作。全書從中國簫笛發(fā)展史、簫笛制作史和簫笛演奏法三大部分進行全面論述,并著重揭示了其文化精神與美學內(nèi)涵。本書為上海文化發(fā)展基金重點資助項目。本書作者是我國簫笛大家、藝術系教授。本書研究撰寫長達數(shù)十年,其間得到國學大師饒宗頤,竹笛大師趙松庭及臺灣名流馬英九、宋楚瑜等人的關心和支持。本書可供中國音樂史研究人員和廣大簫笛愛好者閱讀使用。

作者簡介

林克仁,簫笛理論家、教育家、演奏家,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民族管樂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東南大學兼職教授、金陵國樂社社長。生于1939年11月。曾發(fā)表論文、著作數(shù)十篇(部),專著《中國簫笛》在國內(nèi)外引起較大反響,并獲優(yōu)秀著作獎。曾培養(yǎng)數(shù)以百計的中國學生和十多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其中多名學生在全國和省、市一級的比賽中獲獎,有的學生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曾登臺演奏百余場。1998年10月在江蘇省政府禮堂舉辦的“林克仁師生民族管樂演奏會”、2001年7月舉辦的“林克仁教授簫笛嗩吶教學演奏會”,與各地笛友、弟子同臺齊奏,在簫笛界引起較大關注。與閔季騫教授等共同創(chuàng)建了“南師大民樂講演音樂會”,不計報酬地堅持數(shù)年之久,并經(jīng)常到大中學校宣傳民樂,1999年10月被南師大授予“五個一工程獎”。1990年起,應邀赴日本、韓國訪問,發(fā)表論文多篇,并與多國代表登臺演奏,受到高度評價。1996年、1997年、1999年,多次應邀赴香港講學并參加國際藝術節(jié),受到熱烈歡迎,被譽為藝術節(jié)上深受歡迎的一臺節(jié)目。2001年后,在赴加拿大、美國探親訪友期間,猶不忘大力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多次在華僑社團組織的音樂會上演奏民樂,取得良好效果。

書籍目錄

緒論上編  中國簫笛發(fā)展史  第一章  中國簫笛的起源    第一節(jié)  遠古時期骨笛的創(chuàng)造    第二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竹笛的萌生 第二章  漢魏六朝時期長笛的沿革    第一節(jié)  兩漢時期長笛的沿革    第二節(jié)  魏晉時期泰始笛的創(chuàng)制    第三節(jié)  南北朝橫笛和篪 第三章  隋唐以來簫笛的繁衍與普及    第一節(jié)  隋唐時期笛和尺八的繁衍    第二節(jié)  宋元時期膜笛的定型    第三節(jié)  明清時期簫笛的普及 第四章  現(xiàn)代簫笛藝術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從笛的分類看笛藝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北方笛派    第三節(jié)  南方笛派    第四節(jié)  新一代代表性笛家    第五節(jié)  簫笛演奏家群體    第六節(jié)  不可不提的笛界元老    第七節(jié)  江蘇笛界精英    第八節(jié)  簫笛教育家    第九節(jié)  洞簫名家    第十節(jié)  港澳臺及海外笛壇 第五章  簫笛研究成果與活動    第一節(jié)簫笛論著    第二節(jié)  簫笛研究名家    第三節(jié)  簫笛有關機構    第四節(jié)  簫笛有關活動 第六章  簫笛與中國文化    第一節(jié)  簫笛與詩詞    第二節(jié)  簫笛與書畫    第三節(jié)  簫笛與昆曲    第四節(jié)  簫笛之美中編  中國簫笛制作史 第一章  簫笛的構造和功能    第一節(jié)  竹笛的構造和功能    第二節(jié)  簫的構造和功能    第三節(jié)  半個世紀來簫笛構造和功能的變遷 第二章  簫笛的制作    第一節(jié)  簫笛竹材選取法    第二節(jié)  簫笛制作工藝流程    第三節(jié)  簫笛制作名家    第四節(jié)  簫笛制作新材料探索 第三章  簫笛的挑選、保養(yǎng)和維修    第一節(jié)  簫笛的挑選和購置    第二節(jié)  簫笛的保養(yǎng)和維修 第四章  簫笛的音色和音準    第一節(jié)  簫笛的音色    第二節(jié)  簫笛的音準下編  中國簫笛演奏法 第一章  簫笛演奏基本風格    第一節(jié)  20世紀以來簫笛演奏風格變化特點    第二節(jié)  20世紀以來簫笛名家的演奏風格 第二章  簫笛演奏基本功法    第一節(jié)  氣功(基本功法訓練之一)    第二節(jié)  指功(基本功法訓練之二)    第三節(jié)  舌功(基本功法訓練之三)    第四節(jié)  唇功和耳功(基本功法訓練之四) 第三章  簫笛演奏表現(xiàn)手段    第一節(jié)  力度與速度(音樂表現(xiàn)手段之一)    第二節(jié)  句法與語氣(音樂表現(xiàn)手段之二)    第三節(jié)  抑揚頓挫(音樂表現(xiàn)手段之三)    第四節(jié)  平衡對稱(音樂表現(xiàn)手段之四)    第五節(jié)  音樂表情功能 第四章  簫笛演奏口內(nèi)功訓練法    第一節(jié)  口腔擴張與變化(口內(nèi)功訓練法之一)    第二節(jié)  循環(huán)呼吸(口內(nèi)功訓練法之二)    第三節(jié)  雙聲(口內(nèi)功訓練法之三)    第四節(jié)  吹奏精粹的探索 第五章  簫笛演奏余論    第一節(jié)  橫笛指法    第二節(jié)  笛子吹奏中的“微調(diào)”現(xiàn)象    第三節(jié)  簫笛演奏中技巧與韻味的關系    第四節(jié)  簫笛演奏中氣質(zhì)與美學關系    第五節(jié)  氣定神閑——笛樂中的境界    第六節(jié)  簫笛名曲詳解    第七節(jié)  竹笛流派縱橫談    第八節(jié)  中國竹笛的韻味    第九節(jié)  笛藝問答附錄 與簫王陳重聊簫經(jīng) 對弈趙松庭 今思如堵——憶恩師吳造峨先生 域外笛聲與笛友 我和《姑蘇行》 中國簫笛史中的幾個問題 簫聲中的思索 從“且聽龍吟”說起 笛中三昧 弟子贊 塤的介紹 巴烏使用說明 口笛指法說明 六孔笛指法表 八孔簫指法表 韓國的簫 關于簫笛未來走向的思考 談談竹笛比賽評分標準 喜讀民族樂器的獨門著作《中國簫笛》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中國簫笛的起源第一節(jié)遠古時期骨笛的創(chuàng)造人類經(jīng)歷了由猿到人、歷史悠久的渾沌狀態(tài),到了新石器晚期,火已經(jīng)被廣泛使用,人類還學會了使用多種工具。當時,位于現(xiàn)在的浙江河姆渡一帶,沼澤遍地,野鳥群集,以游獵為生的河姆渡人居住在這一帶。他們常常甩開比兔子跑得還要快的飛毛腿,出其不意地追逐鶴群,有時用石矛追殺野生羊群。每當夕陽西下,他們?nèi)计鹨欢讯洋艋?,架起獵獲的飛禽走獸,圍繞火堆歌唱跳躍。當烤肉散發(fā)出香味的時候,人們拍手歡呼,分而食之。于是,在人類的棲息地便聚集起一堆堆的獸骨。每逢陰雨天或者寒冬襲來的時候,大大限制了人類的活動范圍,于是,老人、女人、兒童便蟄居室內(nèi),他們用靈巧的雙手擺弄獸骨,制作出一件件骨針、骨管等用品和裝飾品。起初他們用鶴的脛骨制作的小骨管,只是串起來如同項鏈一般地佩戴著,可是有一天,一位聰明的史前人忽然發(fā)現(xiàn)骨管管口可以吹出聲音來(順便提一句,史前人由于長期咀嚼動物肉而形成的強勁的顴肌、笑肌、口輪匝肌功能,以及凸起的上唇,很容易在管口吹出聲音)。因此他們大受啟發(fā)。特別是當他們吹起骨哨,競引來一群群的飛禽,他們格外地興奮,于是,脛骨上被鉆出一個個的楔形孔,有時在骨管內(nèi)插進骨針,吹奏時骨針來回移動,發(fā)出吱溜、吱溜的鳥鳴聲,很像現(xiàn)在小孩吹的竹哨。這便誕生了有史以來的第一種樂器——骨笛哨。

后記

《中國簫笛史》有幸進入人類文明史的書庫,感到無比欣慰。這不僅僅由于它耗費了我半生的精力與智慧,而且書中涵蓋的簫笛文化層面之廣、援引史料之豐富、論述簫笛發(fā)展八千年脈絡之清晰,以及揉合演奏家、教育家、理論家、制作家群體形象之全面是前所未有的,是簫笛著作的一項工程,堪稱劃時代的里程碑。信念源于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yè)的崇高使命感,也源于付出無比艱辛勞動之后的踏實與喜樂。我在長達數(shù)年的時間里埋首圖書館,參閱了百余種幾乎上千冊的圖書資料,其中明版《樂律全書》便有32大冊,摘抄卡片,分類整理,資料積累固然艱辛,由典籍聯(lián)系現(xiàn)代考古,融匯古今各家之說殊非易事。有幸的是我學習、工作、生活了逾半世紀的母?!暇煼洞髮W尊師重教,為我們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我們得以我在圖書館通讀朱載堉《樂律全書》、陳嚦《樂書》等典籍,令人有久旱逢甘霖之感。此書的前身《中國簫笛》一經(jīng)問世,立即由母校推薦,并獲得江蘇省教委頒發(fā)的優(yōu)秀著作獎,連出三版,均已告罄。在此,僅向母校致以衷心的謝忱。本書中編“中國簫笛制作史”部分由常敦明先生供稿,特此表示感謝!我在《中國簫笛史》重新修訂、出版的過程中,臺灣馬英九先生、宋楚瑜先生欣然題辭,在此謹致謝意。陳正生先生扎實的中國音樂功底在茍勖笛律以及尺八章節(jié)予以潤飾修改,觀點獨到。史學大家卞孝萱教授以及詹永明教授大力推薦,使本書得以逐步完善。劉俊鴻先生、陳鵬年先生、李學義先生、曹誠照先生、趙安東先生、臺灣陳中申先生關注此書的出版,令筆者十分欣慰。廖輔叔、趙松庭、莊本立等前輩生前為我舊作作序,嘉勉鼓勵之辭,使我得以在簫笛史研究路上繼續(xù)努力,本書之成,也是對前輩的告慰,所以,我仍將原序一并保留,實為一份感激之情。許多弟子提供資料,李春風、郭本良由外地來寧之際花費大量的時間校對、訂正,鄧志峰幫助整理簫笛制作部分文稿,山東劉清純提供北派笛家的資訊等,筆者心存感激。

編輯推薦

《中國簫笛史》可供中國音樂史研究人員和廣大簫笛愛好者閱讀使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簫笛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8條)

 
 

  •   早在1992年,林克仁老師就出版過專著<中國簫笛>,該書在介紹中國笛簫歷史的同時重在演奏法的講解.而現(xiàn)在出版的<中國簫笛史>則是在<中國簫笛>一書的基礎上重新修訂增寫的一本中國簫笛史書.和前者不同的是本書重在寫史,因此演奏法的介紹和練習曲樂曲內(nèi)容不多.書印刷裝幀精美,值得廣大笛簫愛好者和專業(yè)人士收藏閱讀.
  •   本人對簫笛很感興趣 但是對與它的歷史卻知之甚少 這本書正好可以讓我了解一下它的歷史 很喜歡
  •   讀了林克仁教授的著作,我對很多竹笛方面的盲點,都有了清醒的認識!使我更加熱愛竹笛!
  •   就全書的結構來講,前半部分很系統(tǒng),后半部分有點亂,這只是初步的感覺,細看后可能會有更多的收獲。文中的部分觀點未寫來源,比如作者認為循環(huán)換氣是孔建華先生二十世紀初從嗩吶移植的,未寫具體時間和具體作品,但我們普遍認為是第一次在笛子中使用循環(huán)換氣的是趙松庭先生;對于笛子的律制的考證也不是很清楚(當然又難度)。總體來說不錯。
  •   能夠體會到著者的認真與平和。裝幀設計與印刷上乘。

    書中的來自臺灣的名人題字(一看就知道人家受過教育&#61514;)讓我感慨,大陸在文化遺產(chǎn)的教育上失去的太多了。
  •   學了很久的笛簫了,買這個書本來的目的是了解了解笛簫歷史的,竟然讓我徹底改變了對這門藝術的看法!
  •   這本比較系統(tǒng)全面的了笛簫的歷史。。不但豐富知識,理會有收藏價值。。。值得買。

    硬封面。。紙張也不錯
  •   我想看的書,剛拿到手,隨便翻了幾頁,就想繼續(xù)看下去,我想,買對了,值得,謝謝當當,也謝謝快遞。物美價廉,安全準時到達。
  •   書挺厚重的,挺滿意,希望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   非常好,很精致。不錯哦。
  •   如果你是一個笛簫愛好者,那么了解一下中國笛簫的歷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書中作者對笛簫的發(fā)展歷史整理歸納還是比較清晰的。
  •   內(nèi)容較詳實,但書的品相較差,有點舊
  •   作為研究資料很一般,沒有特別之處,雖然很厚
  •   書的品相很差,以后發(fā)貨要注意
  •   還可以吧,印刷不錯,內(nèi)容一般
  •   這是很詳細的一本..
  •   此本書是研究簫笛歷史及發(fā)展概況較全面的書,也是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料
  •   對于像我這樣的初學者可能還有一點參考價值,但如果和其他的書對照起來看,這本書無論是史料收集還是作品分析都無法擔當《中國簫笛史》的名頭,失望!里面關于簫笛制作的一章更是可有可無。印刷不錯,那也只是因為現(xiàn)在的印刷技術不錯。不喜歡里面自吹自擂的部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