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學學會史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中華力學學會  頁數:379  

前言

  多年來,我一直在關注科學界的發(fā)展,很高興地看到我國科技人才輩出,在各個領域大顯身手、捷報頻傳,在科學史的研究上也不斷有驕人成果出現,然而,細細追索,對于與科學發(fā)展緊密相連的科學團體——科技學會的發(fā)生發(fā)展卻很少認真關注,也沒有看到系統介紹各學會歷史和現狀的著作面世??萍紝W會是一個群賢畢至的科學大家庭,無疑,科技學會組織在團結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國際國內交流平臺、為社會進步和科技發(fā)展建言獻策等方面作了大量貢獻,確實值得細細研究、大書一筆的?! ≡撎住吨袊鴮W會史叢書》就是以中國科協屬下的各科技學會為研究對象,勾勒學會發(fā)展歷史、刻畫杰出科學同仁、探索科技學會在中國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套叢書,實可謂匠心獨具,意味深長,對各學會的發(fā)展將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出版界來說,也是中國科技學會發(fā)展史系列研究著作的開山之作,填補了中國出版史上的一頁空白?! ≈袊茀f主管的近兩百個全國學會中,有許多歷史悠久、建樹頗豐的學術團體,有些建會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紀,如本叢書中收納的中同藥學會、中國農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等等??缛诵率兰o以來,這些學會組織在工作規(guī)模、專業(yè)隊伍、成果積累和學科本身建設等各個方面,無不光大前業(yè),煥然一新。叢書中也有一些是建國后成立的新興科技學會,如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中國海洋學會、中國電子學會,等等。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中國學會史叢書》之一。    本書是一部全面系統記述中國力學學會建立與發(fā)展歷程的專著。書中不但重點對學會的初創(chuàng)情況、發(fā)展過程、組織建設、學術交流、分支機構等進行了專門介紹,還特別收錄了記述學會重大活動情況的大事記、名人與學會發(fā)展的豐富資料和一些極有史料價值的歷史照片,旨在反映學會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概況及其在中國力學界中發(fā)揮的橋梁與紐帶作用。中國力學學會是中國科協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同著名的學術團體之一,僅以此書的編著出版,紀念中國科協成立50周年和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多周年。本書可供力學界和科技界有關部門及工作者、各學會相關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參閱,也可作為組織和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研究的參考資料。

書籍目錄

總序席澤宗出版者的話前言學會簡介學會史 第一章 歷史背景  第一節(jié) 西方近代力學進入中國  第二節(jié) 近代力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 第二章 創(chuàng)立時期(1957~1976)  第一節(jié) 中國力學學會誕生的背景與條件   一、錢學森等著名力學家回國   二、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成立   三、我國的力學研究機構  第二節(jié) 中國力學學會成立及初期活動   一、中國力學學會成立   二、12年國家科學技術規(guī)劃   三、星際航行座談會  第三節(jié) 力學人才培養(yǎng)   一、清華工程力學研究班   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  第四節(jié) 新興學科的發(fā)展   一、北京高速空氣動力學討論班   二、電磁流體力學研究室的建立   三、物理力學的發(fā)展   四、爆炸力學的發(fā)展  第五節(jié)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學會工作   一、《力學情報》和《力學》的出版   二、美籍華裔科學家和中國科學家互訪   三、基礎研究的曲折發(fā)展   四、斷裂力學的引進與推廣 第三章 恢復時期(1976~1982)  第一節(jié) 撥亂反正,恢復學會活動   一、1978~1985年全國力學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制訂   二、恢復學會的組織建設   三、力學學會的分支機構及各地方學會   四、學術期刊的復刊和創(chuàng)刊  第二節(jié) 恢復國際交往和學術交流   一、恢復國際交往   二、應用數學與力學講習班   三、恢復學術交流 第四章 發(fā)展時期(1982~2006)  第一節(jié) 把握學科方向    一、《力學與生產建設》的出版    二、“十年總結和十年預測”活動    三、“人、環(huán)境與力學”會議    四、21世紀中國力學研討會    五、“現代力學與科技進步”學術大會第五章 展望未來(2006~  )結束語 中國現代力學的展望與發(fā)展目標大事記名人與學會附錄 附錄一 中國力學學會章程 附錄二 中國力學學會下設分支機構 附錄三 中國力學學會歷屆理事會成員 附錄四 中國力學學會專業(yè)委員會(專業(yè)組)歷屆領導 附錄五 中國力學學會工作委員會歷屆領導 附錄六 學會主辦期刊歷屆主要負責人 附錄七 歷年來獲得的與力學學科相關的國家級獎項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同時,由于等離子體技術快速發(fā)展,應用領域越來越多,迫切需要進行調研了解。后來,調研了解了等離子體幾個重點發(fā)展方向,如:等離子體冶金、化工、機械加工、電力工業(yè)、電子工業(yè)等。調研的對象包括產業(yè)部門及科研機構,以及高校和科學院的研究所。這些調研給科研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看到等離子體技術的優(yōu)越性,也看到了不利方面。所以,除了環(huán)流器的等離子體平衡、穩(wěn)定性和聚變反應堆研究外,形成的工業(yè)應用課題有:液態(tài)金屬磁流體力學在冶金中的應用,如電磁攪拌、電磁泵等;高頻等離子體制備二氧化鈦即鈦白粉;三相工頻等離子體富集難熔金屬鉬、鉭等礦產品;離子鍍在低氣壓條件下形成氮化鈦,利用直流電場把氮化鈦離子鍍到陰極的金屬制品的表面上,仿金顏色的氮化鈦可做裝飾用,并且耐磨損、耐腐蝕。  三、物理力學的發(fā)展  20世紀50年代初錢學森首先提出要建立物理力學這門新學科,并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開了這門課。1956年他回國后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成立了一個物理力學研究小組,錢學森親任組長做了一些理論準備工作,后來逐步擴大。到1964年底,成立了包括高溫氣體、高壓氣體、高壓同體、高溫輻射和臨界現象等方向的物理力學研究室,主要學術骨干有崔季平、錢希真、陳致英、盧賢鈞等。錢學森培養(yǎng)的方式是通過每周一次的室內定期學術討論會,要求大家輪流作學術報告,最后由他作評論和指導,當時許多研究課題即來源于這樣的討論會。到1965年,物理力學研究小組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有50人的研究室,初步建成一支有攻堅能力的研究隊伍,并建立了一個初具規(guī)模的高溫激波管實驗室?! ?956年和1962年兩次自然科學規(guī)劃中都明確了這門學科,并列為重點。當時國內搞物理力學的還有吉林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東北物理研究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及有關國防科研單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辦了物理力學專業(yè),先后培養(yǎng)了三屆畢業(yè)生。當時這幾個單位從事力學工作和從事物理學工作的人員密切協作,從各自的基礎出發(fā)來進行物理力學若干問題的研究,在兩三年內,在高溫氣體、高壓氣體、高壓固體及高溫輻射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研究過程中逐步明確了以原子、分子物理為基礎來研究物理力學是很重要的方向。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力學學會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