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01-0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本書編委會編 頁數(shù):242
內容概要
從1913年交通部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創(chuàng)建了電氣機械科,到2005年的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經(jīng)歷了從艱苦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成長到目前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的巨大變化。全書從體制和門類專業(yè)設置的變遷、本科生教學、研究生教學、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幾方面分篇撰寫,反映了在各個歷史階段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fā)展特點?! 栋倌晏N聚鑄輝煌: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院史(1913-2005)》記錄了一代又一代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師生們的奮斗歷程,他們繼承發(fā)揚交大辦學的光榮傳統(tǒng)和執(zhí)著追求、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拼搏精神,為把交通大學辦成世界一流大學做出貢獻。
書籍目錄
緒論(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史略)初創(chuàng)期間(1913-1937)應變期間(1937-1945)復員期間和回到上海后頭三年(1946-1949)院系調整和教育改革期間(1949-1956)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期間(1957-1959)上海交通大學獨立之初的六年(1959-1966)“文化大革命”至其結束時的十余年間(1966-1978)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1991)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開初六年(1992-1997)機械工程學院和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期間(1997-2001)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02)第一章 體制和門類專業(yè)設置的變遷第一節(jié) 初創(chuàng)期間(1913-1937)一、交通部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1913-1921)的電氣機械科二、交通大學上海學校設置的機械工程科(1921-1922)三、交通部南洋大學(1922-1927)的機械工程科四、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1927-1928)的機械工程科,以及交通部直轄交通大學1928)的機械工程學院五、鐵道部交通大學(1928-1937)的機械工程學院六、鐵道部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設置的動力機械門(1937)第二節(jié) 應變期間(1937-1945)一、“上海法租界時的交通大學”及其機械工程系(1937-1945)二、教育部直轄國立交通大學的機械工程系(1937-1942)三、抗戰(zhàn)期間國立交通大學重慶(小龍坎)分校的機械系(1940-1942)四、國立交通大學本部(重慶九龍坡)的機械工程系、航空工程系(1942-1945)和輪機專修科(1943-1945)第三節(jié) 回到上海后的頭三年(1946-1949)第四節(jié) 院系調整期間(1949-1956)一、改變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和輪機工程系建制的1951年的局部院系調整二、大規(guī)模院系調整后的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動力機械制造系和運輸起重機械制造系(1952-1956)三、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動力機械制造系和運輸起重機械制造系在50年代初期第五節(jié) 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期間(1957-1959)一、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和第一機械工業(yè)部于1957年規(guī)定的專業(yè)設置,以及學校當時所設的相關教研組二、船舶動力系于1958年所作的專業(yè)調整和專門化調整,以及工程物理系的建立三、機械制造系、運輸起重機械制造系、船舶動力系于1959年所作有關教研組設置的調整第六節(jié) 上海交通大學獨立之初的六年余期間(1959-1966)……第二章 歷任主要黨政負責人第三章 本科教學第四章 研究生教學第五章 科學研究第六章 學科建設
章節(jié)摘錄
三、交通部南洋大學(1922~1927)的機械工程科1922年7月,根據(jù)北洋政府國務會議通過的交通部關于交通大學分設上海、唐山兩校的提案,交通大學上海學校被改名為交通部南洋大學、唐山學校被改名為交通部唐山大學。1921年時被調歸北京學校的鐵路管理科又遷回上海。因此,這時候的交通部南洋大學設有電機工程科、機械工程科和鐵路管理科,較改名前的交通大學上海學校多了個鐵路管理科?! ?924年5月,交通部南洋大學對每一學科中的門類、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進一步作了調整和充實提高。機械工程科將原有的機廠工務門和工業(yè)管理門合并成工業(yè)機械門,將鐵路機務門改作鐵路機械門?! 『痛饲暗慕煌ù髮W上海學校一樣,南洋大學機械工程科的課程設置也具有加強理化基礎、增加設計類課程以及擴大學生知識面等特色?! ≡诩訌娎砘A方面,機械工程科和電機工程科都繼續(xù)將普通物理的講授和實驗分別設課,又都連續(xù)開課兩學年。不僅如此,南洋大學時期的這兩個科對學生講授普通物理的課時,比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時期增加了33.3 %,而安排學生從事物理實驗的課時增加了一倍。此外,兩個科普通化學的講授也延續(xù)到兩年。除課時增加了12.5 %外,還單獨開設“定性分析”和“工業(yè)分析”課。這充分體現(xiàn)了重視理化基礎的培養(yǎng)?! £P于設計類課程方面,交通大學上海學校的機械工程科設置了5門有關課程,課時總數(shù)(按每學期20周計)為520學時。及至交通部南洋大學期間的1925年,其機械工程科所設置的設計類課程增至7門,課時總數(shù)(按每學期20周計)達1460學時。 至于擴大學生知識面方面,則首先表現(xiàn)在為機械工程科三年級學生連續(xù)兩個學期開設每周3學時的“電機工程”課、安排每周3學時的“電機實驗”課,以及連續(xù)兩個學期為四年級的學生開設每周3學時的“工業(yè)管理”課,而鐵路機械門的學生還要在第八學期學習“鐵路管理”課。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1913-2005-百年蘊聚鑄輝煌-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院史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