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中心與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與發(fā)展研究

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士 編  頁數:191  

內容概要

  《科學中心與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與發(fā)展研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發(fā)揮現(xiàn)有社會科普資源的作用,面向公眾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積極推進科普工作的社會化、群眾化、經?;?。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科學中心與科普教育基地的概念與內涵
第一節(jié) 科學中心與科普教育基地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jié) 科學中心的概念與內涵
第三節(jié) 科普教育基地的概念與內涵
第二章 科學中心與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與定位
第一節(jié) 科學中心的定位及特征
第二節(jié) 科學中心的分類及運營
第三節(jié) 科普教育基地的定位及特征
第四節(jié) 科普教育基地的分類及功能
第三章 科普教育基地的運營與現(xiàn)狀
第一節(jié)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基本情況
第二節(jié) 科普教育基地的活動開展情況
第三節(jié) 科普教育基地的運營機制
第四節(jié) 科普教育基地的人才現(xiàn)狀與培養(yǎng)
第四章 科普教育基地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第一節(jié) 科普教育基地面臨的挑戰(zhàn)
 第二節(jié) 科普教育基地面臨的發(fā)展機遇
第五章 科學中心功能拓展對科普教育基地發(fā)展的啟示
 第一節(jié) 科學中心的功能及拓展
 第二節(jié) 國外科學中心功能拓展創(chuàng)新案例分析
 第三節(jié) 國內典型科普教育基地案例分析
 第四節(jié)  國外科學中心功能拓展新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第六章 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與發(fā)展
附錄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科學中心一般被認為是繼自然博物館、科學博物館之后的第三代具有科學學習功能的博物館。國外學者對“科學中心”概念的理解各異,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由于科學中心不同于以往以收藏為主要功能的博物館,它并不強調其展品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而以不斷變換的臨時展覽結合不同主題的常設展覽激發(fā)普通公眾對科學的興趣,所以,有一種觀點將科學中心與發(fā)展成熟的博物館相比較,把它稱為“新生事物”。如在英國上議院科學技術特別委員會2000年發(fā)表的《科學與社會》報告中將科學中心定義為:“科學中心不同于科學館,它只舉辦展覽和活動,但沒有收藏品。其特點是規(guī)模小,發(fā)起和資助具有地方性或區(qū)域性,其任務針對有興趣和熱情的兒童?!迸f金山探索館及安大略科學中心被認為是科學中心的先鋒,其發(fā)展歷程為:從建“一些我們的城市或社區(qū)所有的東西”;到建一些“適合我們社區(qū)的東西”;再到“超越以往的,并建立一些其他所有人都想復制的東西”。而其他一些學者則認為科學中心在內容上源自科學博物館,是科學博物館發(fā)展的新形式。而且當前科學博物館也不斷借鑒科學中心的一些特點,如引入交互式展品、更著重介紹展品及其操作方式等,向科學中心模式靠攏,兩者間差異日益模糊。以上兩種對科學中心的理解實際上是科學中心的狹義版本和廣義版本。在科學中心發(fā)展最為蓬勃的美國,科學中心與科學博物館的名稱經常交替使用,并不刻意強調它們之間的區(qū)別。一般認為與科學博物館相比,科學中心在其展品、展教方式、重點目標人群等方面的確具有新的涵義,不完全等同于科學博物館。它代表了公民理解科學發(fā)展的新動向和新趨勢。

編輯推薦

《科學中心與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與發(fā)展研究》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科學中心與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與發(fā)展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推薦閱讀,值得購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