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作者:黃勤安,吳運軍 主編
內(nèi)容概要
醫(yī)用化學是醫(yī)學專業(yè)的公共基礎課程,其主要任務是為學習后續(xù)醫(yī)學課程奠定基礎。由黃勤安和吳運軍主編的本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原則,將“基礎化學”與“有機化學
”的主體內(nèi)容融為一體,以適應醫(yī)學院校教學所需。
本書分基礎化學和有機化學兩大部分,共16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緒論;溶液;電解質溶液;化學反應速率;氧化還原反應與電極電位;原子結構、現(xiàn)代價鍵理論及分子間力;配位化合物;有機概述;烴及鹵代烴;醇、酚、醚;對映異構;醛、酮;羧酸和取代羧酸;脂類;含氮有機化合物;糖類。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溶液
第一節(jié) 溶液的組成標度
第二節(jié) 溶液的滲透壓力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三章 電解質溶液
第一節(jié) 弱電解質在溶液中的解離
第二節(jié) 酸堿質子理論
第三節(jié) 水溶液的酸堿性及ph值的計算
第四節(jié) 緩沖溶液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四章 化學反應速率
第一節(jié) 化學反應速率
第二節(jié)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五章 氧化還原反應與電極電位
第一節(jié) 氧化還原反應
第二節(jié) 原電池及電極電位
第三節(jié) 能斯特方程及影響電極電位的因素
第四節(jié) 電位法測定溶液的ph值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六章 原子結構、現(xiàn)代價鍵理論及分子間力
第一節(jié) 原子結構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價鍵理論
第三節(jié) 分子間作用力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節(jié)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jié) 配位平衡
第三節(jié) 螯合物
第四節(jié) 配合物在醫(yī)學上的意義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八章 有機概述
第一節(jié) 有機化學及有機化合物
第二節(jié)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理論
第三節(jié) 共價鍵屬性
第四節(jié) 共價鍵斷裂方式及有機反應類型
第五節(jié) 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書寫及有機化合物分類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九章 烴及鹵代烴
第一節(jié) 烷烴和環(huán)烷烴
第二節(jié) 烯烴、二烯烴和炔烴
第三節(jié) 芳香烴
第四節(jié) 鹵代烴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章 醇、酚、醚
第一節(jié) 醇
第二節(jié) 酚
第三節(jié) 醚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一章 對映異構
第一節(jié) 旋光性
第二節(jié) 旋光性與物質結構的關系——手性
第三節(jié) 對映體及fischer投影式
第四節(jié) 對映體構型標記
第五節(jié) 對映異構體數(shù)目
第六節(jié) 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用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二章 醛、酮
第一節(jié) 醛、酮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第二節(jié) 醛、酮的理化性質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三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第一節(jié) 羧酸
第二節(jié) 取代羧酸
第三節(jié) 羧酸衍生物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四章 脂類
第一節(jié) 油脂
第二節(jié) 磷脂
第三節(jié) 甾族化合物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五章 含氮有機化合物
第一節(jié) 胺
第二節(jié) 酰胺
第三節(jié) 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六章 糖類
第一節(jié) 單糖
第二節(jié) 低聚糖
第三節(jié) 多糖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化學鍵是決定分子化學性質的主要因素,但影響物質性質的因素,除化學鍵外還有分子與分子之間的一些較弱的作用力。在溫度足夠低時,許多氣體能凝聚為液體、甚至固體,說明在分子與分子之間確實存在著一種相互吸引作用。荷蘭物理學家范德華(Van der Waals)在1873年就發(fā)現(xiàn)并研究了這種作用力。這種作用力一般是屬于電學性質范疇的,大小在幾千焦每摩爾~幾十千焦每摩爾范圍內(nèi),其產(chǎn)生與分子的極化有關,是影響物質物理性質的重要因素。對分子間作用力本質的認識是隨著量子力學的出現(xiàn)而逐步深入的。 一、分子的極性與分子的極化 1.鍵的極性 共價鍵有極性共價鍵和非極性共價鍵之分。在共價鍵中,若成鍵兩原子的電負性差值等于零,這種鍵稱為非極性共價鍵;若成鍵兩原子的電負性差值不等于零,這種鍵稱為極性共價鍵。在極性共價鍵中,共用電子對偏向電負性大的原子,產(chǎn)生偶極。電負性差值越大,鍵的極性也就越大。為了表示鍵的極性,可以在相關原子符號上方以表示構成極性共價鍵的原子的帶電情況,如離子鍵可以看成是一個極端,而非極性共價鍵則是另一個極端。 2.分子的極性 共價分子有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之分。一種分子的正電荷部分(原子核)和負電荷部分(電子)的重心重合時,整個分子不顯極性,稱為非極性分子;反之,分子便會顯出極性,稱為極性分子。極性分子本身存在的正、負極(正負電荷重心)稱為固有偶極或永久偶極。 分子的極性與鍵的極性有關。如果組成分子的鍵是非極性鍵,則該分子一定為非極性分子,如果組成分子的鍵有極性,對雙原子分子來說,必定為極性分子,如HCl、HBr等分子。對多原子分子來說,是否有極性不僅取決于組成分子的鍵的極性,而且也與分子的空間構型有關。由極性共價鍵構成的對稱分子是非極性分子。為平面三角形構型,鍵的極性互相抵消,因此它們均為非極性分子。由極性共價鍵構成不對稱分子是極性分子。如H2S分子為V形構型,NH3分子為三角錐形構型,鍵的極性不能互相抵消,故它們均為極性分子。 必須指出,分子的極性和鍵韻極性并不完全一致。共價鍵是否有極性,取決于相鄰原子的共用電子對是否有偏移;而分子是否有極性,則取決于整個分子的正、負電荷重心是否重合,它與鍵的極性以及整個分子的空間構型有關。
編輯推薦
《21世紀高等醫(yī)學院校規(guī)劃教材:醫(yī)用化學》在每一章末均設有本章小結和相應的習題,供學生參考和復習?!?1世紀高等醫(yī)學院校規(guī)劃教材:醫(yī)用化學》適用于學時有限的臨床醫(yī)學、口腔、影像、麻醉、預防以及文理科生源的護理等專業(y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