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加喬夫暴動始末

出版時間:2004-3  出版社:蘭州大學出版社  作者:亞·普希金  頁數(shù):204  字數(shù):168000  譯者:李玉君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該書是俄國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研究普加喬夫起義的歷史著作。普希金寫作該書時距普加喬夫起義發(fā)生時間相隔60年。在此期間,由于葉卡捷琳娜二世嚴禁談論的命令,普加喬夫起義尚無人進行研究,真實情況已漸少有人知。普希金在閱讀大量檔案資料和進行廣泛社會調(diào)查的基礎上寫出該書。普希金原本是想要寫一部小說,后來獲準在陸軍部看檔案,發(fā)現(xiàn)材料很多、很詳細,便萌生了撰寫歷史著作的想法。為了寫好此書,普希金作了大量準備,“仔細閱讀了所有與普加喬夫相關的書籍和文章,外加厚厚的18卷對開本的各種各樣的手稿、命令、報告,等等?!庇H自到起義發(fā)生地進行了考察,訪問了“尚在人世、但年事已高的目擊者”,對大量的“常常是相互矛盾、夸大、有時完全是虛假的說法”,進行了“謹慎的”分析、證偽。著作完成以后,普希金感嘆地說:“我拋棄了虛構,……憑良心履行了一個歷史學家的職責。”還說,“一部區(qū)區(qū)168頁的作品”整整花了“兩年時間”。普希金為寫作此書付出了很多心血。讀者在翻開本書時,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李玉君,女,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書籍目錄

中譯本前言前言第一章  雅依克哥薩克的起源——富有詩意的傳說——沙皇的證書——里海上的搶劫——斯堅卡·拉辛——涅柴和沙邁——彼得大帝的設想——內(nèi)部的變亂——一個游牧民族的逃亡——雅依克哥薩克的暴亂——鎮(zhèn)壓暴亂者第二章 普加喬夫出現(xiàn)——普加喬夫逃離喀山——科熱夫尼科夫供述——僭號者最初成功——伊列克哥薩克叛變一拉瑟普要塞被攻占——努拉利一汗——賴因斯多爾普的部署——下奧焦爾納亞被攻占——塔季謝瓦被攻占——奧倫堡委員會——切爾諾列琴斯卡亞被攻占——普加喬夫在薩克馬拉第三章 政府的措施——奧倫堡局勢——賴因斯多爾普關于普加喬夫的通告——惡棍赫洛普沙——普加喬夫兵臨奧倫堡城下——別爾達村——普加喬夫黨羽——卡爾少將——卡爾失利——切爾內(nèi)紹夫上校之死——卡爾棄軍而去——比比科夫第四章 暴亂分子的行動——扎耶夫少校——伊利因斯卡亞要塞被占——卡梅什科夫和沃羅諾夫之死——奧倫堡局勢——雅依克鎮(zhèn)被圍——別爾達村激戰(zhàn)一比比科夫抵達喀山——葉卡捷琳娜二世、喀山女領地貴族——歐洲的看法——伏爾泰——關于處置普加喬夫的房屋和家屬的命令第五章 比比科夫的部署——初勝——攻克薩馬拉和扎因斯克——杰爾扎溫——米赫利松——雅依克鎮(zhèn)繼續(xù)受圍——普加喬夫結婚——伊列茨卡亞札希塔慘遭洗劫——雷索夫之死——塔季謝瓦近郊之戰(zhàn)——普加喬夫逃跑——赫洛普沙被處死——奧倫堡城解圍——普加喬夫再次潰敗——切斯諾科沃近郊之戰(zhàn)——烏法和雅依克鎮(zhèn)解圍——比比科夫之死第六章 普加喬夫的新戰(zhàn)績——巴什基爾人薩拉瓦特——攻陷多座西伯利亞要塞——特羅伊茨克要塞大戰(zhàn)——普加喬夫撤退——普加喬夫和米赫利松首次相遇——追擊普加喬夫——軍隊無所作為——占領奧薩——普加喬夫來到喀山城下第七章 普加喬夫在喀山——喀山城的災難——米赫利松出現(xiàn)——三次大戰(zhàn)——收復喀山——普加喬夫與其家屬碰面——駁斥誣蔑——米赫利松的部署第八章 普加喬夫在伏爾加河西岸——普遍的混亂——斯圖皮申將軍的信件——葉卡捷琳娜的意圖——彼·伊·帕寧伯爵——軍隊的調(diào)動——奔薩陷落——弗謝沃洛日斯基之死——杰爾扎溫和博什尼亞克的爭論——薩拉托夫失守——普加喬夫在察里津附近——天文學家洛維茨之死——普加喬夫戰(zhàn)敗——蘇沃洛夫——普加喬夫被捆交政府——普加喬夫和帕寧伯爵的對話——對普加喬夫及其同謀者的審判——暴亂分子被處死注釋關于暴亂的評注附錄關于《普加喬夫暴亂史》主要人名俄漢對照表主要地名俄漢對照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普加喬夫暴動始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18世紀后半期,俄國已從昔日的“彼得盛世”巔峰開始衰敗。行將崩潰的、專橫的封建農(nóng)奴制不斷加強對農(nóng)奴的壓迫,地主階級加劇了對農(nóng)民的剝削統(tǒng)治,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這一切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激起了廣大勞苦大眾的強烈不滿,俄國農(nóng)民起義此起彼伏。時勢造英雄,哥薩克人農(nóng)民領袖葉伊普加喬夫,利用廣大勞動人民“對沙皇的樸素的宗法式的信仰”,自詡為彼得三世,于1773年9月17日,聚集哥薩克隊伍起義。這場震撼沙俄統(tǒng)治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席卷了俄國東南60余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地域,其規(guī)模之大、參加人數(shù)之多、反沙俄統(tǒng)治旗幟之鮮明,是俄國歷次農(nóng)民戰(zhàn)爭所無法比擬的。這次農(nóng)民戰(zhàn)爭使人民對沙俄專橫的封建農(nóng)奴制不可破除的信念產(chǎn)生了動搖,加速了封建農(nóng)奴制的崩潰。但最終這次農(nóng)民戰(zhàn)爭還是失敗了。之所以失敗,其主要原因在于農(nóng)民起義的自發(fā)性、地方局限性、地域分散性和缺乏組織性、紀律性。起義軍缺乏統(tǒng)一的戰(zhàn)略計劃,與獨立起義地區(qū)的聯(lián)系薄弱,主力部隊同其他各部隊、各部隊之間缺乏協(xié)調(diào)。尤其在最后階段,普加喬夫犯了一個放棄向莫斯科進軍的致命的戰(zhàn)略性錯誤,這充分說明起義領導者缺乏戰(zhàn)略指導和明確的斗爭綱領。
  •   普的歷史著作寫的不錯
  •   罕見的書,終于看到了。
  •   難得買到的一本書
  •   看過后,長了一些知識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