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胡守鈞 頁數(shù):281
內(nèi)容概要
“共生”與“社會”的關系,特別是共生論在社會研究中的應用,已廣為世界各國社會、歷史、文化的研究者所關注。 《社會共生論(第2版)》提供了如何理解共生與社會的理論體系。作者認為首先,社會共生論是一種關于人如何存在的哲學;其次,社會共生論是一種關于人如何選擇的哲學;再次,社會共生論既是社會分析工具,也是人生發(fā)展理論,更是一種社會改造哲學。
作者簡介
胡守鈞: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8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拔母铩敝幸蚍磳埓簶蚨钍堋八娜藥汀逼群?,被判刑10年?!拔母铩苯Y束后獲平反昭雪,回復旦大學,先后執(zhí)教于哲學系和社會學系。歷任社會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現(xiàn)任社會共生研究中心主任、傳統(tǒng)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決策咨詢專家等。主要研究方向為:(1)發(fā)展社會學;(2)科學技術與社會;(3)中國古代思想史;(4)社區(qū)研究;(5)周易研究。在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研究中,取得顯著成績,受到社會重視。主要著作有《走出輪回》、《走向共生》、《文明之雙翼》等,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
書籍目錄
序第二版序基本原理1.社會共生:人的基本存在方式2.社會共生論的視角3.社會共生關系的基本要素4.社會共生關系的分類5.社會共生關系的基本結構6.社會共生系統(tǒng)7.自然人的共生網(wǎng)絡8.三個社會9.共生實踐與共生規(guī)范10.人性之伸展11.社會組織的本性之伸展12.資源:社會共生的基本紐帶13.五個社會時期14.法律的共生功能15.革命組織的命令和政策的共生功能16.道德的共生功能17.宗教制度的共生功能18.秩序與混沌19.社會共生機制20.社會共生關系之形成21.社會共生關系之維持22.社會共生關系之演化23.社會共生論的價值觀24.“斗爭哲學”之錯誤25.“綏靖哲學”之錯誤26.自由與共生27.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構建28.“太上之境”:和諧共生29.經(jīng)濟系統(tǒng)的和諧共生30.政治系統(tǒng)的和諧共生31.文化系統(tǒng)的和諧共生32.社會進步:共生關系之改善33.個人發(fā)展34.組織發(fā)展35.“道法自然”36.“陰陽平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