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科學與健康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阮國洪  頁數(shù):274  字數(shù):226000  

內容概要

  《水的科學與健康》立足于科學基礎,全面介紹水的相關科學知識及水與健康的關系,喚起人們對水與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加深讀者對水與健康的重要性的理解?!端目茖W與健康》適合各行各業(yè)的人士閱讀,也可以作為大學相關專業(yè)的本科生教材、選修課教材和與水有關的企業(yè)、學校等機構的培訓教材。

作者簡介

  阮國洪,1965年9月出生。醫(yī)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福建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與保健醫(yī)學系前主任,福建省涉及飲用水健康產(chǎn)品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保健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1989年畢業(yè)于華西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衛(wèi)生檢驗專業(yè),獲醫(yī)學學士學位;畢業(yè)后在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huán)境衛(wèi)生科工作,長期從事環(huán)境與健康,尤其是水與健康關系的研究工作,負責福建省生活飲用水、涉水健康相關產(chǎn)品和飲用天然礦泉水的衛(wèi)生檢驗與安全性評價。2000年7月畢業(yè)于福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分析化學專業(yè),獲理學碩士學位;2006年6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衛(wèi)生毒理學專業(yè),獲醫(yī)學博士學位。2006年10月到福建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與保健醫(yī)學系工作。
  主持國家和省科技廳創(chuàng)新資金重點科研項目,主持福建省科技計劃重大項目,參與國家“973”重大基礎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和省級科研工作。發(fā)表論著25篇,其中第一作者15篇,至少有5篇論著被美國國家醫(yī)學圖書館MEDLINE收錄?!?/pre>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水的化學性質
第一節(jié) 水的無機化學
第二節(jié) 水的有機化學
第三節(jié) 水的分析化學
第四節(jié) 水的物理化學
第五節(jié) 水的生命化學
第六節(jié) 水的量子化學
第七節(jié) 水和水溶液的輻射化學
第二章 水的物理特性
第一節(jié) 水的基本物理特性
第二節(jié) 簡介水的幾個物理特性
第三節(jié) 冰
第四節(jié) 水的能量
第三章 水的生物學特性
第一節(jié) 天然水體的生物學特性
第二節(jié) 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
第四章 水的醫(yī)學
第一節(jié) 水的生理學
第二節(jié) 水的生物化學
第三節(jié) 水的營養(yǎng)學
第四節(jié) 水的藥理學
第五節(jié) 水的衛(wèi)生學
第六節(jié) 水的醫(yī)學實踐
第五章 水的污染
第一節(jié) 水污染概述
第二節(jié) 水污染源類型
第三節(jié) 水污染危害
第六章 水的處理技術
第一節(jié) 反滲透技術
第二節(jié) 超濾膜技術與超濾膜設備
第三節(jié) 活性炭水處理技術
第四節(jié) 電解離子水技術
第五節(jié) 礦泉壺
第六節(jié) 電凝聚技術
第七節(jié) 磁化水處理技術
第八節(jié) KDF水處理技術
第九節(jié) 其他水處理技術簡介
第七章 水質監(jiān)測
第一節(jié) 水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
第二節(jié) 水質衛(wèi)生監(jiān)測
第八章 水的衛(wèi)生標準和法規(guī)
第一節(jié) 中國標準
第二節(jié) 世界衛(wèi)生組織標準天然
第九章 水的特性
第一節(jié) 天然水的化學組成
第二節(jié) 天然水的化學分類法
第三節(jié) 天然水的光學特性
第四節(jié) 天然水的電導率
第五節(jié) 天然水的依數(shù)性
第六節(jié) 天然水的pH值
第七節(jié) 天然水的溶氧量
第十章 水與健康
第一節(jié) 水量與人體的健康
第二節(jié) 水污染與疾病
第三節(jié) 水中營養(yǎng)素與健康
第四節(jié) 水中鋅與健康
第五節(jié) 水中活性氫與健康
第六節(jié) 各種類型水與健康
致謝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一、水相中的金屬有機反應 金屬有機反應在有機合成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格氏試劑和烷基鋰試劑為典型代表的金屬有機反應的特點是對水汽的絕對排除。因此,傳統(tǒng)的金屬有機反應必須采用無水溶劑及試劑,底物分子內活潑的基團如羥基或羧基必須進行保護,一些水溶性底物如糖類化合物也必須進行衍生化后才能反應。 金屬有機反應若在水相中進行,采用的金屬應對水具有相對的惰性,即在一般條件下不和水發(fā)生化學反應。另外,反應底物對水也應是穩(wěn)定的。為了提高底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實際反應過程中常加入少量的助溶劑如二甲基亞砜或二甲基甲酰胺,也有直接采用未經(jīng)無水處理的二甲基甲酰胺為溶劑的。 早期的水相中金屬有機反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arbier—Grignard反應上,所用的金屬包括錫和鋅。如在鋅或錫的存在下烯丙基溴能選擇性地與化合物中的醛羰基反應,生成中等產(chǎn)率的半縮酮產(chǎn)物。雙烯丙基試劑在鋅促進下則選擇性地以較活潑的碘代烯丙基一端與苯甲醛反應,形成氯甲基取代的高烯丙基醇化合物。以錫或鋅促進的反應時間較長,有些反應還需要加入氯化銨或氫溴酸等酸性物質催化或引發(fā),有時甚至還需要用超聲或加熱等條件來促進反應。 通過對多種金屬的催化活性比較研究,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到金屬銦。作為水相中的金屬試劑,銦具有其他許多金屬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金屬銦在沸水中亦不會和水發(fā)生反應;其次,銦在空氣中不易被氧化且不溶于水;銦的第一電離能很低而第二電離能很高。所有這些特點都決定了銦在水相金屬有機反應中具有其他金屬難以替代的優(yōu)勢。因此大部分水相中金屬催化的有機反應都是以銦為金屬試劑進行的。 金屬有機反應在水相中進行,其優(yōu)越性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由于避免了易燃的無水有機溶劑的處理與使用,反應的操作得以簡化。 前面舉例Barbier—Grignard常規(guī)操作中溶劑必須進行嚴格的無水處理,而采用水相反應使操作簡化。 其次,有可能省略反應物的繁冗的保護和脫保護過程。對于糖類化合物則無需進行衍生化,可以直接進行反應。例如(+)—3—脫氧—D—甘油—D—半乳糖—壬酮糖酸(KDN)的高效簡潔的合成方法,以D—甘露糖和α—溴甲基丙烯酸18為原料,僅經(jīng)烯丙基化和臭氧化兩步反應便得到目標產(chǎn)物。利用相同和類似的方法,人們還合成了N—乙?;事短前繁?、(+)—3—脫氧—D—甘露—2—辛酮糖酸(KDO)以及它們的磷酸類似物。這一系列反應中,底物分子中的活潑羥基無須進行保護,從而大大簡化了反應工程,提高了合成效率。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水的科學與健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非常專業(yè)化。教材類。
  •   哈哈,這是我們老師的著作,肯定要頂一個的嘛??!
  •   最適合作為教科書。適合專業(yè)人士閱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