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循吉研究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祥耀  頁數(shù):248  字數(shù):193000  

內(nèi)容概要

  《楊循吉研究》以明中期吳中“狂狷”文人楊循吉為研究對象,深入考證了其生平事跡、交游情況,評價了其文學觀念、文學創(chuàng)作水平,同時,也論及明中期吳中文學的發(fā)展脈絡和特性。本書資料翔實、考證嚴密、結(jié)構(gòu)嚴謹、邏輯清晰,有助于提升研究者對明中期吳中文學乃至吳中歷史文化的進一步認識。

作者簡介

  李祥耀,1978年生,江蘇贛榆人,副教授。2007年7月畢業(yè)于浙江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2007年6月進入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工作,任漢語言文學教研室主任等職。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在韓國又松大學中文系做交流學者。參與或主持多項國家級、校極科研項目;在《社會科學戰(zhàn)線》、《文獻》、《中國語文論叢》等國內(nèi)外學術(shù)刊物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二十余篇。

書籍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楊循吉生平事跡考
第一節(jié) 楊循吉生卒考
第二節(jié) 楊循吉仕途考
一、供職考
二、致仕考
第三節(jié) 楊循吉侍御考
第四節(jié) 楊循吉著述考
一、現(xiàn)存作品考
二、散佚作品考
三、誤題楊循吉所著書《篷軒別記》考
第二章 楊循吉交游考
第一節(jié) 中進士之前的交游情況
一、與劉昌、陳璲等人的師生關(guān)系
二、與劉嘉等人的朋友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供職北京時的交游情況
一、與在京吳中文人的交游
二、與茶陵派成員的交游
第三節(jié) 致仕之后的交游情況
一、交游的概況
二、明中期吳中地區(qū)的古文詞運動
第三章 楊循吉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jié) 楊循吉的詩學思想
一、前期的詩學思想
二、后期的詩學思想
第二節(jié) 楊循吉的散文思想
一、推崇唐宋散文
二、推崇六朝散文
第三節(jié) 文學思想的叛逆性
一、不同時流的文學取向
二、楊循吉文學思想對公安派的影響
第四章 楊循吉的文學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楊循吉的詩歌創(chuàng)作
一、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二、詩歌的理化及俗化傾向
第二節(jié) 楊循吉的散文創(chuàng)作
一、部分作品情感虛假
二、復雜多變的文風
第三節(jié) 其他文學體裁作品的創(chuàng)作
一、詞的創(chuàng)作
二、散曲創(chuàng)作
三、史傳體裁作品的創(chuàng)作
第五章 楊循吉與明中期吳中文學
第一節(jié) 從楊循吉狂狷的性格看明中期吳中文學的叛逆性
一、楊循吉及吳中文人的狂狷行為
二、狂狷行為的種種誘因
三、關(guān)于“狂狷”的解析
第二節(jié) 從楊循吉、祝允明文學思想的比較看吳中文學的包容性
一、楊循吉、祝允明文學思想的比較
二、對文學思想包容性的評價
第三節(jié) 從楊循吉名過其實的文學怪現(xiàn)象看吳中文學的集體自守性
一、楊循吉名過其實的文學怪現(xiàn)象
二、吳中文學的集體自守性
楊循吉年譜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三節(jié) 文學思想的叛逆性  一、不同時流的文學取向  通過上面兩節(jié)的分析可以看出、楊循吉文學思想中透露出一種強烈的叛逆精神。其早年詩法白居易的行為,已與詩壇主流相異。而他“觀詩不以格律體裁為論”的思想,已宣告他與古典詩學法則分道揚鑣;他后期的許多詩作,也顛覆了古典詩歌的基本創(chuàng)作法則。在詩學觀念與創(chuàng)作上,楊循吉都以驚世駭俗的勇氣,在反叛的道路上愈走愈遠。與他的詩學思想相比,其散文思想相對平和了許多。但他執(zhí)著地推崇六朝駢文,創(chuàng)作上以一種“非當時體”的風格在文壇特立獨行,足以體現(xiàn)其桀驁不馴的叛逆姿態(tài)。在七子派復古運動風行文壇之際,他仍堅持效法唐宋散文,也顯現(xiàn)出一種不同時流的文學取向。  楊循吉文學思想叛逆性的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他不僅推崇白居易,也格外推贊中唐詩人盧仝等人。這在“詩必漢魏盛唐”①的明代詩壇,無疑又是一種異類聲音?! ”R仝,號玉川子,是韓愈的門生,曾經(jīng)參與過韓愈領導的古文運動。為人忠厚耿直,嘗為《月蝕詩》譏切元和朋黨②。盧仝詩有豪放之氣,卻又多險怪、俚俗之語,詩法也很怪異,如其《放魚》詩竟連用六“或”字。后人對其詩評價不高,邵懿辰說:“仝詩故為粗獷,非風雅之正聲?!雹弁跏镭懻撛娨允⑻茷樽?,對盧仝之詩不屑一顧,他譏笑說:“玉川《月蝕》是病熱人囈語。前則任華,后者盧仝、馬異,皆乞兒唱長短急口歌博酒食者?!雹堋 钛髟姴粚7ㄒ患?。也不跟隨時俗。提倡詩必漢魏盛唐。他作《金山寺避暑望雨作》一詩時,即高自標榜此詩乃“效玉川子體”①,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文學喜好公示與眾,表現(xiàn)出一種不同時流的文學取向。試看其《金山寺避暑望雨作》詩:  山中曰日望雨至,立向山頭看云氣。今朝且喜雨果來。陰云成片當天墜。墨之來兮奇且特,有如推山而至遮盡半天黑。黑云上有白云行,白白黑黑兮重復輕。不知黑云是風白是雨,白云多處先沾注。云中雨腳略可觀,數(shù)條當天大如柱。此云先自北方起汗漫,只謂太湖中來返頭看。忽然風自東向來,卻把西方之云盡吹散。眾人觀者都言苦,曰曰望雨又不雨。幸得一片云推來自天北,須臾變作大云有黑亦有白。令人觀之恐怖生,若要作雨不如此不得。雨未至兮雷先鳴,驚人不須用多只一聲,魈肝鬼膽在何處?世口亦有奸人立不住。樹頭蕭蕭風鬧作,如今卻是雨真到。吾見閉門高坐看汝落,落到三日五日也不惡。②這首古詩乃效盧仝體而作,全詩時作長句,時作短句,每句字數(shù)也不固定,并時而夾有騷體句式;用語自然而略帶險怪,平淡而稍嫌俚俗。此詩雖無盧仝詩粗獷、豪放之氣,但在用語及寫作手法上的確與其非常相似。錢謙益在評價楊循吉詩時說:“君謙為詩,傲兀自放,多闌人盧仝、任華諸家,不屑規(guī)模三唐,故其持論如此。近代崇奉俗學,以剽竊模擬為能事,君謙斯言,真對病之藥也?!雹坼X謙益所說的“俗學”當指備受他批判的七子派學說,楊循吉詩法盧仝的行為,并不一定產(chǎn)生在七子派登上文壇之后,但他作詩“不屑規(guī)模三唐”的觀念,確與七子派的取向完全不同,他的詩學思想也的確與明代詩壇主流格格不入。  明代主流詩壇,不僅排斥晚唐詩,亦排斥宋詩。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楊循吉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