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學人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吳中杰  頁數(shù):33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一組學人特寫。這些學人,大都生活在上海,尤以在復旦大學任教者為多,但文章的重點不在寫一地一校之特色;其中雖不乏名教授、名學者,而本旨亦不在寫名人逸事或圣者光環(huán)。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觀察人事,寫出了他們在時代風云中的實際境遇,富有縱深感。本書追求的是歷史的真實,因而突破了傳統(tǒng)的虛飾寫法,力求寫出人物的真實面貌和歷史命運。這些特寫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很有特色的學人,文章透過許多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他們的生活情趣和內(nèi)心世界。作者與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相識相知,筆下富有感情,寫得親切動人,但筆調(diào)極其平實,只呈在客觀的描述中,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作者簡介

  吳中杰
1936年出生,1957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留校執(zhí)教。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藝理論、魯迅專題、中國現(xiàn)代文藝思潮與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兼寫雜文隨筆及記實文學,將人生體驗與學術見解融入其中,自成一格。主要學術著作有:《吳中杰魯迅研究系列》(內(nèi)含《吳中杰評點魯迅小說》、《吳中杰評點魯迅雜文》、《吳中杰評點魯迅詩歌散文》、《吳中杰評點魯迅書信》、《魯迅的藝術世界》、《魯迅畫傳》、《魯迅傳》、《魯迅的抬棺人一一魯迅后傳》、《文藝學導論》、《中國現(xiàn)代文藝思潮史》、《海上文譚》(與高云合作)、
《1900-1949 中國現(xiàn)代主義尋蹤》(與吳立昌合作主編)、 《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主編)等,散文集有:
《人生大戲場》、《舊途新旅》、《海上學人》、《復旦往事》等。

書籍目錄

代序:兩種傳統(tǒng)
復旦園里長鏡頭
 ——記陳望道先生
與古人交友的人
 ——記郭紹虞先生
劉翁得馬,焉知非禍
 ——記劉大杰先生
終于講席的教師
 ——記朱東潤先生
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記陳子展先生
不肯跟風的獨行者
 ——記蔣天樞先生
復旦奇人
 ——記趙宋慶先生
應世尚需演戲才
 ——記趙景深先生
藏書家的悲哀
 ——記王欣夫先生
學府懸壺
 ——記吳劍嵐先生
踏著革命的節(jié)拍
 ——記吳文祺先生
蓮花落里探真情
 ——記張世祿先生
信徒的天路歷程
 ——記樂嗣炳先生
把“人”字寫得端正些
 ——記賈植芳先生
復旦的新月
 ——記余上沅和方令孺先生
月亮上的頑石
 ——記孫大雨先生
早起的蟲兒
 ——記王中先生
一代名記的輝煌與慘淡
 ——記趙敏恒先生
他走得不是時候
 ——記吳斐丹先生
縱橫放談啟人思
 ——記鮑正鵠先生
不勝負荷雙肩挑
 ——記胡裕樹先生
美的探尋者
 ——記蔣孔陽先生
自由翻譯家的不自由
 ——記畢修勺先生
洋博士的草根情結(jié)
 ——記朱洗先生
為學不作媚時語
 ——記王元化先生
拍案一怒為勝跡
 ——記陳從周先生
散淡襟懷荊棘路
 ——記錢谷融先生
自我的疏離與回歸
 ——記王道乾先生
市囂聲中聽雅樂
 ——記辛豐年先生
焦桐琴傳清越聲
 ——記劉衍文先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記章培恒兄
北邙山上一片葉
 ——記葉鵬兄
集體項目磨半生
 ——記顧易生兄
命運的纖夫
 ——記施昌東兄
坎坷的人生道路
 ——記戴厚英女士
附錄一
辦學理念與學術精神
 ——從魯迅在北大當講師說起
顧影看身不自慚
 ——周作人的晚年心態(tài)
從表現(xiàn)論到喇叭論
 ——郭沫若文藝觀的變遷
一個美學家的文學談
 ——朱光潛的美學歷程
文人的誤區(qū)
 ——吳晗的悲劇
附錄二
偶與風云值,獨存豪氣多(駱玉明)
 ——記吳中杰先生
后記
增訂本跋
三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教師本不該將自己的著作介紹給學生看的,但現(xiàn)在文學史還沒有相應的參考書,只好把自己的著作開給你們,實在不好意思。”不過,他并不照本宣科,而是另外編寫了簡潔的講義。每次上課,先在黑板上抄一段講義,然后加以發(fā)揮。有一次,他說出門時太匆忙,忘記帶那本寫著講義的筆記簿了,但他的記憶力真好,拍拍腦袋,居然能在黑板上默寫出來。因為同學們已經(jīng)抄下了黑板上寫的講義,課后又有他的書本可看,所以聽講時也就不必再記什么,而可全神貫注聽他發(fā)揮。大杰先生也真能講,比如講建安文學,他從世積亂離的時代背景,講到慷慨多氣的文風,一直講到甄后如何漂亮,曹植如何傾倒,徐斡又如何以平視而獲罪;講竹林七賢,就從魏晉玄學,講到清談之風,一直講到山濤妻子如何隔壁偷聽,極其有趣。大杰先生講課,隨口能背出很多詩句,引用又恰到好處,令人折服。但當我們表示敬佩之意時,他卻坦然地說:“我其實也只能背出這些詩句,這是事先準備好的,你若要我背全詩,或背更多的詩句,我就不行了?!辈贿^這話也當真不得,因為他又曾對我說過,他上學時,白天跟同學玩,晚上躲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背古詩,要把同學比下去的趣事。大杰先生講古典文學,還時常雜以今事,我記得他講唐代文學,不知怎樣一來,忽然講到他在靜安寺上電車如何搶座位,從而分析某種人情世態(tài);有時他還會把古人的服飾、用語現(xiàn)代化,而且隨機性很大,記得50年代他做《紅樓夢》報告時,說林黛玉背著一個小皮包,漂亮極了,到60年代又聽過他一次《紅樓夢》報告,卻說是林黛玉穿著一件的確良衣裳,非常漂亮。蓋因50年代的小皮包和60年代的的確良衣服,都是當時婦女的時髦用品和服裝也。

編輯推薦

《海上學人》是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海上學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可以說,《海上學人》所涉及到的學人,都生活在并不理想的社會環(huán)境中。但這些學人的做人與為學態(tài)度卻多讓人感動??纯催@本書,我們才會真切也感到世風日下,今天的很多學人比起前輩學人來,真有云泥之別。我認為,當今的學人都該讀讀這本書,看看如何才不致愧對“學人”桂冠。近些年,寫前輩學人的書很多,此書的很多學人也被別人寫過,但那多是表揚稿、履歷表,事例堆積、贊詞羅列,而總感到此書在立意、取材、文字上都更高一籌,臧否寓于具體事例之中,懷人深情不露聲色地在行文中流動。作者對這些學人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思考;既寫了人,也由寫人透射出現(xiàn)實社會大背景的種種。作者不拔高,不貶低,猶如塵埃落定后的沉思,事實清楚后的判詞,讀后既認識了人,也認識了社會。此書寫到的陳望道、陳子展、趙宋慶、樂嗣炳、賈植芳、畢修勺、朱洗、錢谷融等學人,尤其令人深思與感動。
  •   吳老師作為一位老復旦,回憶起上海的這些老學者們很有現(xiàn)場感。書中的海上學人,無一不在政治劫難中消磨著精力和才華,可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