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藝術魅力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曾敏之  頁數(shù):399  

內容概要

  中國古典詩歌中有大量的抒情詩,這是中國詩史中的瑰寶。古詩以其獨有的抒情藝術表現(xiàn)手法營造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詩性的意境,傳達出古代士人重心靈體驗和含而不露的審美意趣?!豆旁姷乃囆g魅力》作者曾敏之萃選自漢魏至清季的古體詩作品近兩百篇,清詞麗句,在千古詩史中皆有其流傳至今的美學價值。作者的解析凝練雅致,余味無窮,引領讀者自行體驗古典詩境所特有的美感。

作者簡介

  曾敏之,歷任香港《大公報》記者,采訪部主任,《大公報》、《文匯報》、中國新聞社廣州聯(lián)合辦事處主任,暨南大學教授,香港《文匯報》代總編輯、香港作家聯(lián)會創(chuàng)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lián)會會長,是著名的記者、作家、詩人和學者。曾出版《望云海》(散文集,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詩的藝術》(論著,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86年)、《古典文學欣賞舉隅》(論著,香港現(xiàn)代教育研究社1991年)、《古詩擷英》(論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望云樓詩詞》(詩詞集,香港作家出版社1998年)、《綠到窗——望云樓隨筆》(散文集,香港明窗出版社2001年)、《人.文紀事》(散文集,香港明窗出版社2002年)、《文史叢談》(散文集,香港明窗出版社2004年)等三十余部。

書籍目錄

比·興與抒情詩(代序)
從《詩品》悟創(chuàng)新
言志篇
出人意外,人人意中
寄托之趣
詩畫之間
巴東三峽歌
秋風起兮
河梁別詩
愁中寄托
飲馬長城
盛衰的規(guī)律
白頭終老
采芙蓉遺所思
秋扇見捐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最早的七言詩——《燕歌行》
高臺詩境各千秋
歌吟動地哀
亂世哀音
俯仰宇宙贊美自然
文外獨絕的兩句詩
鮑李同歌行路難
歲暮憂吟
低首宣城
山水清音
“能詩何水曹”
翩翩入畫
煙云落日
遺老詩風
國士詩風
浪漫情操
流麗的詩
浮沉的感慨
勝作書生
庾嶺題詩
物外情的感受
精整的詩篇
江水落花喻客心
弋人何慕
鄉(xiāng)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
自然·真摯
幽靜的境界
“詩情畫意”一解
意象相通
王昌齡與送別詩
故園東望路漫漫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春風似剪刀
銅雀臺上起悲風
入云深處亦沾衣
比較
“怨而不露”
宣城的詩畫
夸張的藝術
搗衣聲里玉關情
體察入微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反襯的藝術
酬酢詩的佳作
倦夜與失眠
春水鷗情
登泰山而小天下
淚灑孤墳
落日情生
春景牽情
風雪夜歸人
邑有流亡愧俸錢
淮上有秋山
別來世事感滄桑
母愛詩
花落與花開
不勝清怨卻飛來
刻畫歸心兩入微
含蓄與諷刺
山行詩境
詩貴含蓄
花如解語還多事
“一年容易又秋風”
婉轉抒情的魅力
貧賤夫妻百事哀
友情之重系于詩
含蓄與傾瀉
兩三星火是瓜州
春滿西湖
春風吹又生
還應說著遠行人
春意盎然
最是一年春好處
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鬼才詩一例
文章何處哭秋風
秋雨槐花子午關
茶煙輕飏落花風
贏得鬢邊絲
離合相參
梁父吟成恨有余
夕陽雖好近黃昏
傷無歸宿自悠悠
流盡年光是此聲
已涼天氣未寒時
解釣鱸魚能幾人
落盡東風第一花
消夏風情
愁聽清猿白發(fā)生
風景蒼蒼感廢興
清遠峽的詩情
地近鄉(xiāng)園自有情
細似輕絲渺似波
只換雷塘數(shù)畝田
芳草有情皆礙馬
田園之樂
古典的朦朧詩
詞客飄零寄托懷抱
晨旅之歌
斷腸春色在江南
君向瀟湘我向秦
形象的詩評
何用將金別買山
依依何處照閑眠
不及林問自在啼
借看山,造平淡
來往庭前踏落花
滄浪之水可濯纓
溶溶月·淡淡風
午夢詩篇
從兩塔詩說起
昏昏燈火話平生
且將白發(fā)照青溪
緩尋芳草得歸遲
樸素的農村畫
鴻飛那復計東西
西湖西子兩相宜
人生看得幾清明
畫出無聲亦斷腸
江湖夜雨十年燈
岳陽樓上對君山
夏日風物
載將離恨過江南
白云滿地無人掃
攜杖來追柳外涼
寒花只作去年香
孤臣霜發(fā)三千丈
笛聲吹恨滿清樽
時平白首樂農閑
雨來春草一番多
爭隨流水趁桃花
曾是驚鴻照影來
柳暗花明又一村
騎驢入劍門
天寒來此聽江聲
依舊青山綠樹多
閑看兒童捉柳花
楊花欺客向西飛
從橫塘路到石湖詩
慚愧江湖釣手間
幾生修得到梅花
見人驚起人蘆花
青山都在雪花中
綠樹年年叫杜鵑
人間送別不宜秋
無數(shù)梅花落野橋
又見春光到楝花
感舊寫西州
搖動一灘紅蓼花
月滿碧天秋水寒
立馬西風為損神
瘦馬長途懶著鞭
元好問的論詩絕句
江湖日短白鷗寒
中原父老望旌旗
何時重上剡溪船
一庭風雨自黃昏
永州猶未是天涯
十二金人外民間鐵未銷
只騎黃犢訪煙霞
寒煙冷日望柴桑
江南未歸客聞笛倚欄桿
揚子江頭月滿船
鶴梳輕毳亂楊花
風味在辛盤
折柳報春深
安閑世味疏
故宮煙柳正蕭蕭
卻送秋聲到客衣
倚遍天南百尺樓
懷賢長夜若為情
千年遺恨泣英雄
學杜一例
“厚積薄發(fā)”詩為證
西風吹上漢臣衣
白頭淮海獨相逢
萬里征人駐馬蹄
兒談海國婢談兵
附錄:建構別具風采的詩美天地——曾敏之《古詩的藝術魅力》的寫作

章節(jié)摘錄

  李賀以寥寥二十八字,抒發(fā)了自己的理想和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他通過詩的語言,傾訴了對當時重武輕文的不滿。這種不滿情緒,他在《南園》組詩中的另一首詩中也寫道:“長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詼諧自取容。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猿公。”就是指司馬相如的落寞貧居,東方朔以詼諧取寵的不幸,他們的文學才藝尚且如此,文學事業(yè)有什么前途呢?不如買一把好劍棄文從武去罷!這也是用反語以控訴輕文的風氣?! 〉恰皩ふ抡淅系裣x”這一首詩,卻具有措辭含蓄、韻味無窮的特點,而老死于尋章摘句,正是千古以來文士的悲哀。所以楊炯也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慨嘆。如果以楊炯的露骨傾訴和李賀的含蓄相較,就可以了解同一題材、構想,卻以不同的藝術語言表達出來,而形象性的感染就令人有不同的感受。  至于重武輕文,自有其時代背景,是隨著唐代開疆拓土的形勢而逐漸形成的,后來藩鎮(zhèn)勢力膨脹,更著重于武力割據(jù),所以文人學士大抵企圖依附于諸侯以求榮。與李賀同時代的韓愈,曾以《送李愿歸盤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兩篇散文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不同的心態(tài)。  李賀短短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在長安做了三年小吏,后來辭官東歸洛陽昌谷故里,終于積憤以歿??墒撬脑姼?,卻是唐詩中的瑰寶,例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雞天下白”……的警句早就千古傳誦。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寫道:“荒村有客抱蟲魚,萬一談經引到渠。終勝秋磷亡姓氏,沙渦門外五尚書”,就是有感于李賀的遭遇而發(fā)的?!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詩的藝術魅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它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詩詞賞析類書籍。本書的作者用不一樣的視角和解析方法解讀與體悟詩詞,帶我們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文學藝術世界。我是古代文學本科生,我推薦!
  •   好書,很喜歡,下次還來當當。省錢又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