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相關性疾病

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樊曉明 編  頁數(shù):268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共分三第二十一章。酸相關性疾病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類疾病,是指一類由于胃酸分泌過多,或?qū)ξ杆崽貏e敏感而引起的一類消化道疾病的總稱,常見的有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潰瘍、卓一艾綜合征及非甾體類抗炎藥引起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本書從酸相關性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診斷與治療等多個方面進行闡述,著重將基礎研究與臨床進展相結(jié)合,介紹當前最新研究成果及發(fā)現(xiàn),為臨床醫(yī)師提供酸相關性疾病的前沿進展和診療技術。

書籍目錄

基 礎 篇
 第一章 上消化道解剖組織學
第一節(jié) 食管解剖組織學
第二節(jié) 胃解剖組織學
第三節(jié) 十二指腸解剖組織學
 第二章 上消化道運動生理學
第一節(jié) 食管運動生理學
第二節(jié) 胃運動生理學
 第三章 胃酸分泌及其調(diào)節(jié)機制
第一節(jié) 胃酸分泌的時相
第二節(jié) 胃酸分泌的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
第三節(jié) 內(nèi)分泌和旁分泌調(diào)節(jié)
第四節(jié) 細胞調(diào)節(jié)
 第四章 上消化道黏膜屏障
第一節(jié) 食管屏障
第二節(jié) 胃黏膜的防御功能
第三節(jié) 腸黏膜屏障
 第五章 幽門螺桿菌
第一節(jié) 幽門螺桿菌的發(fā)現(xiàn)和命名
第二節(jié) 幽門螺桿菌的研究歷史
第三節(jié) 流行病學
第四節(jié) 生物學
第五節(jié) 病理生理
 第六章 抗酸和抑酸藥物
第一節(jié) 抗酸藥
第二節(jié) 抗膽堿能藥
第三節(jié) H2受體拮抗劑
第四節(jié) 質(zhì)子泵抑制劑
 第七章 黏膜保護藥物
疾病篇
 第八章 功能性燒心
第一節(jié) 流行病學
第二節(jié) 病因與發(fā)病機制
第三節(jié) 診斷標準
第四節(jié) 診斷程序
第五節(jié) 鑒別診斷
第六節(jié) 治療
 第九章 胃食管反流病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反流性食管炎
第三節(jié) 非糜爛性反流病
第四節(jié) Barrett食管
第五節(jié) 食管外并發(fā)癥
 第十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十一章 慢性胃炎
 第十二章 消化性潰瘍病
第一節(jié) 流行病學
第二節(jié) 病因.
第三節(jié) 發(fā)病機制
第四節(jié) 病理改變
第五節(jié) 臨床表現(xiàn)
第六節(jié) 特殊類型的消化性潰瘍
第七節(jié) 輔助檢查
第八節(jié) 鑒別診斷
第九節(jié) 藥物治療
第十節(jié) 消化性潰瘍并發(fā)癥的診斷和治療
第十一節(jié) 外科治療潰瘍病的手術方法
 第十三章 應激性潰瘍
 第十四章 卓一艾綜合征
技術篇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在發(fā)達國家正在迅速下降,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也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與家庭人員數(shù)量減少、衛(wèi)生條件改善、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普遍開展等因素有關。 二、幽門螺桿菌傳播方式 人類是HP已知的唯一宿主,HP傳播途徑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多數(shù)研究認為,在自然環(huán)境中,人是唯一傳染源,其可能的傳播途徑為:①在發(fā)展中國家通過糞一口;②在發(fā)達國家通過胃一口傳播。HP能夠從嘔吐物、腹瀉病人糞便、唾液中培養(yǎng)出來,提示這些是其可能的傳播途徑。 流行病學調(diào)查資料顯示,性別、飲食生活習慣、煙酒嗜好、飲用水源等因素和HP感染率無顯著關系,而年齡、社會經(jīng)濟狀況、教育程度、衛(wèi)生條件、居住環(huán)境、職業(yè)等因素和感染率明顯相關。貧窮、教育程度低、衛(wèi)生差、居住擁擠、兄弟姐妹多、兒童與父母或保姆同床等都是HP感染的高危因素,職業(yè)中如胃腸科醫(yī)護人員受感染可能性更大,這些均支持人一人間傳播方式。在廣州地區(qū)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居住密度和感染率密切相關,提示密切接觸增加傳播機會,這和家庭聚集性的研究結(jié)論相符。有報告顯示父母均受HP感染,子女感染率44%;如父母僅一方陽性,則下降至30%;如父母均陰性,下降至21%;差異顯著,其中母親影響更大,母親HP陽性,子女受感染的危險系數(shù)為16.5,父親陽性僅3.8。這顯示互相密切接觸增加傳播可能。進一步研究顯示家庭成員感染多屬同種HP亞群。宿主方面,胃酸分泌減少、營養(yǎng)狀況差、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是兒童期受HP感染的高危因素。 支持糞一口傳播的根據(jù)是胃黏膜上皮更新脫落快,寄居其上的HP必然隨之脫落,通過胃腸道從糞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傳播感染。然而,只能通過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在水中檢測到HP,而未能培養(yǎng)出HP。Queralt等的一項研究顯示,HP可在水中存在,并能夠長期保持存活狀態(tài),但很快就失去其可培養(yǎng)能力和桿狀形態(tài),他們認為,HP可被看做一種水源性傳播的病原體,在飲水中的偶然存在,可能是造成HP傳播的危險因素。在印度,另一項研究顯示,HP感染率與飲水類型相關,飲用自來水的人群HP感染率比飲用燒開的水或濾過水明顯增高。研究發(fā)現(xiàn),與感染有HP的腹瀉病人接觸者感染HP的概率是常人的4.8倍。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酸相關性疾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