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學通史 第二卷 古典時期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吳曉群  頁數(shù):34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西方史學通史第2卷:古典時期》闡述自“荷馬時代”迄至現(xiàn)當代西方史學發(fā)展的歷史進程。這一進程涵蓋古代、中世紀、近代、現(xiàn)當代各階段的具體情況和特征,力圖從歷時性上揭示歷史演變過程中西方史學的新陳代謝,從共時性上闡明時代和社會的進步與西方史學發(fā)展演化之關系,格外關注西方著名歷史學家、頗具影響的史學流派、重大的史學思潮與史學變革,尤留意西方史學思想的演變。
  全書六卷,首卷為全書之“導論”,余五卷依次為古代時期、中世紀時期、近代時期(上)、近代時期(下)、現(xiàn)當代時期的史學史,合則上下銜接,相得益彰,構成一部內容豐贍的西方史學發(fā)展的歷史長篇,分則可獨立成篇,顯示各卷的特色與著者的個性。
  本書開中國多卷本西方史學史編纂之先河。各卷作者在相關領域有多年的學術積累,全書歷時八年完成,希望能成為該研究領域的重要參考著作,并為促進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推動西方史學史的學科建設作出貢獻。

作者簡介

吳曉群,祖籍四川,1966年生于貴陽市。1998年于復旦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曾任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1999-2000年)、哈佛大學希臘研究中心住所研究員(2009-2010年)、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2011年1-2月)。主要研究方向為古代希臘宗教、希臘史學。主要著作有《古代希臘儀式文化研究》、《希臘思想與文化》,譯著有伊利亞德的《宗教思想史》(古代卷),古朗士的《古代城市》,哈里森的《古代的藝術與儀式》,另有《公民宗教與城邦政權——雅典城邦的宗教管理》、《公眾記憶與口述傳統(tǒng)——再論的真實性問題》等中英文學術論文二十余篇發(fā)表于《世界歷史》、臺灣《新史學》等雜志。

書籍目錄

導論“關于各種歷史的歷史”:西方古代史學的興起
上編 希臘史學
 第一章 從史詩到散文紀事
  一、神話與史詩
  二、赫西俄德的譜系學
  三、散文寫作的開始
 第二章 希羅多德:“史學之父”與“謊言之父”
  一、希羅多德的生平與著作
  二、希羅多德的歷史書寫
  三、《歷史》的真實性問題
  四、城邦語境中的“歷史”敘述
 第三章 修昔底德:“科學的”與“修辭的”歷史學家
  一、修昔底德的生平與著作
  二、修昔底德史學的功能:“科學的”抑或“修辭的”
  三、兩種不同的史學范式
 第四章 色諾芬:“阿提卡的蜜蜂”
  一、生平及其政治立場
  二、修昔底德的繼承者抑或缺乏才華的平庸史家
  三、豐富的閱歷、多產的作家
 第五章 希臘化時代的歷史學家
  一、多樣的歷史敘述
  二、修辭學派的興起及其對史學的影響
  三、波里比烏斯:“歷史學家中的歷史學家”
  中編 羅馬史學
 第六章 羅馬史學的傳統(tǒng)以及希臘的影響
  一、羅馬史學的開始
  二、希臘化風格對羅馬史學的影響
  三、羅馬史學的傳統(tǒng)及其特征
 第七章 共和國時期的羅馬史學
  一、老伽圖:“政治史學”的奠基人
  二、愷撒:作為歷史學家的貢獻
  三、撒路斯提烏斯:“羅馬的修昔底德”
 第八章 帝國早期的史學
  一、李維:羅馬精神的締造者
  二、塔西佗: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
  三、蘇維托尼烏斯:為帝王立傳的書生
 第九章 帝國治下的希臘史家
  一、希臘史家的群像
  二、普魯塔克與傳記史學
  三、阿庇安:“紀事本末體”的創(chuàng)始者
  四、阿里安:僅為一人作傳的史家
  五、卡西烏斯?狄奧:稱贊帝制的希臘裔史家
  六、阿米安烏斯:最后一位古典史家
下編 猶太史學
 第十章 猶太史學的濫觴及其歷史進程
  一、猶太民族的形成及早期歷史
  二、猶太史學的范疇
 第十一章 約瑟福斯:第一位引起非猶太世界注意的猶太史家
  一、生平與著作
  二、反猶語境中的反擊
  三、寫作方式及歷史觀
 第十二章 猶太史學的特征:充滿神意的歷史
  一、救贖的歷史
  二、歷史的神話化與神話的歷史化
結語 歷史的建構:西方古代史學的特征
  一、口述的傳統(tǒng)與記憶的史學
  二、集體記憶與古代史家所追求的“真實”
  三、人的歷史與神意的交織
  四、古代的歷史學與修辭學
  五、真實的歷史與記錄的歷史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伊利亞特》重點描寫的是特洛伊之戰(zhàn),因此史詩的大部分篇幅也都留給了戰(zhàn)爭。不過,其中的一些段落還是讓我們得以一瞥當時希臘人的政治生活情況。在“荷馬時代”,希臘人每逢重大事情(最多的情況是戰(zhàn)爭問題),軍事首長(古希臘語稱basileus,“巴賽勒斯”)即召開全體大會加以討論。但在之前首先召開的是由年齡大和資歷深的人(即氏族中大家族的長老)所組成的長老會議,提出決議,然后再召開全體士兵大會進行表決。概括起來說,當時希臘的政治體制就是由軍事首長、長老議事會和全體大會這三個機構所組成的:(1)軍事首長,由選舉產生,但實際上往往為某一貴族家族(王族)世襲。他的主要職責是統(tǒng)率軍隊作戰(zhàn),也掌管宗教祭祀。但此時尚無專制君主的權力。史詩中的著名英雄都是屬于軍事首長這種性質的,除了阿伽門農以外,還有阿基琉斯、奧德修斯等人。(2)長老議事會,原由氏族酋長組成,后來成為氏族貴族和上層分子的會議。參加者相對固定,相當于一個咨詢機構,發(fā)言是比較自由的。對于當時的貴族們來說,在會場上發(fā)言的本領與戰(zhàn)斗的技能同樣重要,人們認為這種言語的技能是能為人“贏得榮譽的”。議事會擁有廣泛的權力,內務外交大事皆須由它討論并提出決議。它還是一個常設機構,成員終身任職。(3)全體大會,由全體成年男子(同時也是全體戰(zhàn)士)參加,與會者皆可參與發(fā)言并表決,但它不能提交任何決議。全體大會的權力有限,受到貴族將領的操縱。這應該還不是后來雅典民主時期的公民大會,但從中可看出其萌芽。在戰(zhàn)爭的緊要關頭,希臘人常常召開這種大會以動員全體戰(zhàn)士。史詩中同樣也反映了荷馬時代的社會生活情形,從日常生活、農業(yè)生產,到手工業(yè)的種類都有比較詳細的描述。比如,《伊利亞特》中提到銅制武器共278次,鐵制武器僅7次,《奧德賽》中提到銅制武器72次,鐵制武器14次??梢姡吩姶淼臅r代是青銅器向鐵器過渡的時代。冶煉技術已有了很大的進步,史詩中不僅提到冶鐵用的鼓風箱,還有鐵砧、鐵錘和鐵鉗等工具。荷馬史詩中提到的手工業(yè)者的種類則有木匠、石匠、皮革匠、鐵匠、兵器匠、金銀匠,還有織工、陶工,等等。主要以家庭手工業(yè)的形式出現(xiàn),還沒有從家庭及農業(yè)中完全脫離出來。荷馬史詩中沒有提到錢幣,當時的貿易主要是以物易物,商業(yè)貿易不是很發(fā)達。但是,在《奧德賽》中還是經常提到商人、市場、商港和貿易旅行,等等。不過,荷馬時代的經濟主要還是以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為主,史詩中提到的農具有木犁、鋤頭、鐮刀、鏟子,等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西方史學通史 第二卷 古典時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一代不如一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