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李善良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08出版) 作者:李善良
內容概要
《基于機制設計理論的供應鏈協(xié)調策略研究》以非一體化的供應鏈為研究對象,基于機制設計理論,系統(tǒng)地研究了如何解決由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供應鏈低效運作問題。首先對供應鏈中不對稱信息產生成因、特點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四種解決途徑;然后根據(jù)不同的市場運作環(huán)境,對供應鏈節(jié)點企業(yè)的決策行為構造了八類供應鏈激勵契約模型進行分析,指出了影響供應鏈協(xié)調的因素;最后對研究作了總結和展望。
《基于機制設計理論的供應鏈協(xié)調策略研究》可供高等院校高年級大學生、研究生、教師、相關專業(yè)研究人員,以及對供應鏈協(xié)調有興趣的相關人員作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李善良,山東東營人,復旦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物流管理方向)博士,復旦大學工商管理(企業(yè)管理)博士后,蘇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蘇州大學物流供應鏈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供應鏈管理、全局優(yōu)化。在各類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部,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或省部級課題。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供應鏈管理產生的背景第二節(jié) 供應鏈管理的概念第三節(jié) 供應鏈協(xié)調第四節(jié) 供應鏈契約/合同第五節(jié) 基于機制設計的供應鏈協(xié)調策略第六節(jié) 相關文獻綜述第七節(jié) 本書的研究內容及其創(chuàng)新第八節(jié) 本書的組織結構第九節(jié) 本章小結第二章 供應鏈不對稱信息的成因、特征及解決途徑第一節(jié) 引言:問題的產生第二節(jié) 供應鏈成員間的目標不協(xié)調原因分析第三節(jié) 供應鏈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產生第四節(jié) 供應鏈中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后果第五節(jié) 供應鏈協(xié)調的解決途徑第六節(jié) 供應鏈協(xié)調解決途徑的實施第七節(jié) 本章小結第三章 產品線設計的最優(yōu)機制設計:買方偏好未知第一節(jié) 引言:問題的提出第二節(jié) 引例:一個簡單的產品線設計模型第三節(jié) 供應鏈信息甄別模型分析第四節(jié) 進一步的討論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第四章 供應鏈中的信號傳遞模型:產品質量未知第一節(jié) 引言:問題的提出第二節(jié) 信號傳遞模型及相關假設第三節(jié) 不對稱信息下的分離均衡第四節(jié) 社會福利分析第五節(jié) 匯同均衡第六節(jié) 剔除戰(zhàn)略和直觀準則:精煉貝葉斯均衡的再精煉第七節(jié) 進一步的討論第八節(jié) 結論及其意義第五章 單邊道德風險下的供應鏈激勵機制設計第一節(jié) 引言:問題的提出第二節(jié) 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第三節(jié) 信息對稱條件下的情況第四節(jié)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情況第五節(jié) 其他相關變量對零售商期望收入的影響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第六章 逆向信息和道德風險并存下的供應鏈激勵機制設計第一節(jié) 引言:問題的提出第二節(jié) 模型參數(shù)設置第三節(jié) 模型分析第四節(jié) 風險中性的零售商第五節(jié) 風險規(guī)避的零售商第六節(jié) 匯合(pooling)契約第七節(jié) 數(shù)值試驗第八節(jié) 案例研究第九節(jié) 本章小結第七章 雙邊道德風險情況下的供應鏈激勵機制設計第一節(jié) 背景:問題的提出第二節(jié) 模型假設及參數(shù)設置第三節(jié) 完全信息下的情況第四節(jié)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情況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第八章 多任務動態(tài)供應鏈激勵機制設計第一節(jié) 引言:問題的提出第二節(jié) 模型分析框架第三節(jié) 單期多任務模型第四節(jié) 二期多任務模型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第九章 供應鏈討價還價模型第一節(jié) 引言:問題的提出第二節(jié) 博弈理論與討價還價模型第三節(jié) 雙邊供應鏈討價還價模型第四節(jié) 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第五節(jié) 討價還價模型的進一步討論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第十章 基于拍賣設計的供應鏈協(xié)調第一節(jié) 引言第二節(jié) 完全信息情況下渠道協(xié)調的最優(yōu)解第三節(jié) 不完全信息下的拍賣機制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第十一章 總結和展望第一節(jié) 全書總結第二節(jié) 研究展望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確定報酬的方法來解決。舉例來講,在電子類供應鏈中,零售商對于銷售某類產品的努力程度不可觀測,但是和努力相關的產出(即增加的銷售量)可以被供應商觀測。很正常的,零售商對于增加的銷售收入會得到相應的傭金。通過合適的激勵設計,可以減少零售商和生產商之間的目標沖突問題。(二)供應鏈契約解決逆向選擇問題舉例來講,在供應鏈中,當一個潛在的顧客不能在多個廠家提供的產品中判斷產品的質量時,逆向選擇問題基于契約的解決方法是,若廠商對于自己的產品質量有把握,可以通過信用保證(比如三包政策)和返回政策來消除逆向選擇帶來的影響。某些咨詢服務業(yè)和軟件公司通過在客戶的收益中拿提成比例的方法來傳遞自己的服務質量。保證、退貨政策以及基于收益提成都是供應商向零售商傳遞的信號。低質量(價值)產品的供應商由于承諾成本太高不會提供這樣的承諾,因此,買方可以通過供應商的信號傳遞來減少逆向選擇。(三)供應鏈契約解的局限性雖然基于契約設計可以有效地減少供應鏈中的目標沖突,但是其也有固有的缺陷。與產出變量高度相關的隱藏行動經常很難分離出。比如,產品的銷售除了和銷售商的努力相關外,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這就使得設計合適的激勵方案變得很復雜。而且,當供應鏈中的某些成員是風險厭惡(Risk-Averse)時,設計契約克服道德風險會變得更加復雜。這是因為,他們不愿意根據(jù)不受他們控制的績效水平領取帶有波動的收入,而寧愿每月拿到穩(wěn)定的收入。而且,在某些供應鏈中,道德風險問題同時存在于零售商和供應商中,這就是所謂的雙邊道德風險(DoubleMoralHazard),比如,生產商投資于新產品開發(fā)的努力就很難被其他方所觀察到。契約解決方案還要注意的問題是,試圖通過增加一方的傭金率來減少一方的道德風險可能會加劇其他方的道德風險問題。在此類情況下,基于契約的解決方案通常要受到限制。
編輯推薦
《基于機制設計理論的供應鏈協(xié)調策略研究》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基于機制設計理論的供應鏈協(xié)調策略研究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