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史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伊朗]阿卜杜·侯賽因·扎林庫伯  頁數:454  字數:422000  譯者:張鴻年  
Tag標簽:無  

前言

  《波斯帝國史》的內容是論述伊朗民族的起源和波斯帝國的興衰。波斯文原著名為《伊朗民族史》。我們中國讀者比較熟悉波斯帝國,因此漢譯本改用現在的名字?! ”緯髡呤且晾手麣v史學家德黑蘭大學教授阿卜杜·侯賽因·扎林庫伯(歿于2005年)?! ∫晾仕赜兄问返膫鹘y(tǒng)。其古代史學蜚聲世界。本書就其內容和價值可稱為繼承古代史學傳統(tǒng)的力作?! ∽髡咴谛蜓灾姓f他的目標是寫一部擺脫西方史學偏見的伊朗民族史。通讀全書,可以看出,作者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 ”緯妨县S富充實,立論中肯恰當,行文流暢自然,而且?guī)в形膶W色彩。作者除敘述朝代更迭和人事變遷外,更把筆觸深入到文明領域,論述時代思潮的演變、宗教文化的沖突和各民族文明的交匯與融合。要講述處于東西方文明交匯點上的伊朗的歷史,這點是不可或缺的。一般的波斯帝國史著作對伊朗古代三大王朝中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薩珊王朝敘述得比較詳細,而對延續(xù)了近五百年的帕提亞王朝則往往語焉不詳?! ∑渲泄倘挥匈Y料不足的原因,但也反映了作者們對這一承上啟下的大王朝重視不夠,沒有進行充分深入的研究。本書作者扎林庫伯教授則不同,他利用希臘、羅馬、阿拉伯,甚至中國的史料,在歷年考古發(fā)掘的基礎上,以全書六分之一的篇幅對帕提亞王朝進行了全面詳盡的論述,其中有關經濟、文化和宗教方面的論述尤為深刻精辟。他充分肯定了這一王朝在維護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上的功績。古代中國和伊朗正是在帕提亞王朝時期開始交往的?! ”緯杏嘘P帕提亞王朝的論述無疑是對伊朗史寫作的一個突出的貢獻。中伊兩國都是文明古國,在歷史上曾經有過緊密的聯系和頻繁的交往。兩國通過海陸絲綢之路建立了密切而友好的關系。由于列強的殖民政策,近世兩國間的聯系遠遜于古代。近幾十年來,兩國間的聯系雖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仍未達到歷史上的高度,彼此間的了解仍亟待加強。因此,全面介紹伊朗古代歷史的著作就顯得十分必要?! ”緯亲髡咚徒o譯者的禮物。1986至1987年間,譯者在德黑蘭大學訪學,在此期間拜訪過扎林庫伯博士。這位德高望重的歷史學家溫文爾雅,親切熱情,告辭時把此書送給譯者?! 《嗄陙?,譯者凡遇到伊朗歷史方面的問題,翻閱此書,總能得到相關答案和有益的啟發(fā),于是產生了譯出這一力作的想法。相信此書不僅對非專業(yè)讀者擴展知識有所裨益,就是對專業(yè)學者的研究工作也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孕母兄x尊敬的扎林庫伯夫人卡瑪爾·阿里揚博士將此書的中譯本的出版權授予譯者。感謝我的伊朗朋友阿里·穆罕默德·薩貝基博士。他在譯者翻譯此書的過程中,熱情鼓勵譯者,這次他又從中聯系授權事宜。此舉反映了他促進中伊友誼和推動中伊文化交流的善良愿望?! 堷櫮瓯本┐髮W中關園  2009年5月

內容概要

由阿卜杜·侯賽因·扎林庫伯編著的《波斯帝國史》是一部伊朗人寫的伊朗古代史,論述了伊朗民族的起源和波斯帝國的興衰。伊朗人的古代世界的圖景一部分隱藏在民族神話之中,另一部分有限的史料存在于希臘、羅馬的傳說中。仰賴作者妙手鉤沉,我們得以一窺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波瀾壯闊的過往。
一般的波斯帝國史著作對伊朗三大王朝中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薩珊王朝敘述詳盡,而對延續(xù)了近五百年的帕提亞王朝往往語焉不詳?!恫ㄋ沟蹏贰纷髡咴謳觳淌诶孟ED、羅馬、阿拉伯、中國的史料,結合歷年的考古發(fā)現,對帕提亞王朝進行了全面詳盡的論述,其中有關經濟、文化和宗教方面的論述尤為精辟深刻。

作者簡介

張鴻年(193l—),北京大學東浯系教授,著有《波斯文學史》、《列王紀研究》等,澤作包括伊朗史詩《列王紀》(合澤)、《列王紀——勇士魯斯塔姆》、《波斯故事》、《魯拜集》、《蕾莉與馬杰農》、《果園》、《薔薇園》等,1992年獲德黑蘭大學國際波斯語研究中心文學獎,2000年由伊朗總統(tǒng)哈塔米授予中伊文化交流杰出學者獎。
阿卜杜·侯賽因·扎林庫伯(1922—1999),伊朗著名文史學家,1955年獲德黑蘭大學波斯語言文學專業(yè)博士學位,1960年任德黑蘭大學教授,1968年至1970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波斯語言文學,波斯文史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天平上的歷史》、《波斯詩歌循跡》。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神話世界
第二章 遠方的地平線
第三章 波斯人的矛鋒
第四章 黃金武器
第五章 宮廷烈焰
第六章 遺產爭奪
第七章 兵荒馬亂
第八章 勇士利箭
第九章 薩珊風云
第十章 告別古代世界
附錄 伊朗歷代王朝世系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印伊兩族不同的生活地域也使他們原本共有的神開始產生差異。此外,社會上的三個等級,即宗教人士、勇士和牧人,由于職司的需要不同,也分別與不同的神發(fā)生關系。很多雅利安族的神與自然現象有關,所以,不同的地域和氣候情況也影響著他們對神的崇拜,如白天和黑夜、冷天和熱天、春季和夏季等等。但兩族人自共同生活的時代起,就有相近的歷法和相近的節(jié)日及禮拜日?! “⑵趺滥岬聲r期的銘文中的月份名稱表明雅利安人的宗教活動與農業(yè)生產有關。宗教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有材料表明,東部伊朗人在進入農耕定居生活之后,他們的慶典節(jié)日、拜神儀式與季節(jié)變化密切相關。他們慶祝秋季節(jié)日是為了表達對于夏季陽光普照促使作物豐收、牲畜肥壯這一情況的喜悅之情。這與密特拉這位田野牲畜之神和太陽神有關。秋節(jié)名梅赫爾岡,也稱為梅特拉岡內(Mithrakana)。春季慶祝嚴寒遁去,萬物復蘇,耕作播種開始,作物成長,牲畜出柵,進入牧場。這個時節(jié)對農耕者有重要的意義,是生活中新的一章的開始,其節(jié)日即“諾魯茲節(jié)”(春節(jié),元旦)。其他節(jié)日不僅與農耕和游牧生活有關,而且也與神話中的諸位神明及英雄有關。當時把一年分為六季,稱為“亞勒拉托”(Yairaratavo),或分為兩季,即長冬和短夏。當然,怎么分要依遷徙中遇到的地域而定。他們遷徙的范圍從伊朗維杰直到高原內部。有關自然界的節(jié)日還有薩德節(jié)(薩達克),這個節(jié)日與拜火有關。蒂爾岡節(jié)是崇拜雨神蒂什塔爾的。這種與各個神有關的禮拜儀式賦予雅利安人的歷法一個特色,即每個月每一天都與一個雅利安人的神有關。阿契美尼德王朝統(tǒng)治的區(qū)域承襲了這一傳統(tǒng),從而賦予波斯帝國社會經濟生活新的色彩。社會各個階層都慶祝絕大部分節(jié)日,因為這些節(jié)日與當時的農耕和游牧活動有關。武士和宗教人士,特別是他們中的富有者的生活都與農牧業(yè)相關聯。實際上,在遷徙過程中,三組人群是并肩活動的。他們之間沒有什么深的隔閡。當時的生活是在統(tǒng)治者卡維揚(凱揚家族中人)的領導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并舉。三組人群的組合沿襲了原始游牧時期的格局。后來,手工業(yè)者逐漸出現。這表明氏族生活開始從純游牧形態(tài)向農耕形態(tài)轉化。這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轉變,表現了雅利安文明的發(fā)展。在雅利安人懂得馴馬和發(fā)明車具之后,這一變化的速度大大提高。接著就出現了乘車的武士。在人們的心目中,他們十分神奇。甚至神話里的神往往也是乘車的。進入高原的遷徙者有車有馬,土著居民則沒有這個優(yōu)越條件。因此遷徙者才有可能加快速度大踏步前進?! ∷麄冎械囊恍┤俗鳛閷B毼涫咳肭址茄爬踩说耐恋?,通過保障這些地區(qū)的安寧,取得該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雅利安族三個等級的劃分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礎上的。各等級的成員之間是協(xié)調合作的關系,他們有著同一的思想觀念。在遷徙時期,他們剝削土著人,把土著人作為俘虜;定居時期,在生產出多于生活所需的物質之前,在個人占有財產出現顯著差距之前,三組人的地位并沒有高下之分。基于傳統(tǒng),一般是子承父業(yè)。社會分工并不十分固定。一個出身武士家庭的人也可能成為宗教人士,或從事畜牧業(yè)。牧人家庭并不比宗教人士或武士家庭地位低?,嵙_亞斯德本人出身于宗教人士家庭,但與武士家庭也有聯系。有一個名為凱的家族(卡維,庫伊),這個家族中的人有宗教頭銜,但實際上,他們是屬于武士階層的統(tǒng)治者。在遷徙過程中,要不斷與敵人進行戰(zhàn)斗,所以勇士階層自然受人尊重。由于要應付各種不可預測之事,季節(jié)變化,要舉行節(jié)日慶典和禮拜儀式,主持者宗教人士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上述情況使勇士階層不斷擴大他們的軍事組織。遷徙生活居無定所,宗教人士無法建廟。所以希羅多德說,古代伊朗人的特點是沒有敬拜神明的廟宇。很自然,宗教人士即唱頌詞的人和禮拜儀式的主持人,和武士有一樣的社會地位。在進入農耕定居生活之前,他們與其他階層的區(qū)別只在于他們了解慶典安排,熟悉拜神的頌歌?!  ?/pre>

編輯推薦

  《波斯帝國史》史料豐富充實,立論中肯恰當,行文流暢自然,而且?guī)в形膶W色彩。作者除敘述朝代更迭和人事變遷外,更把筆觸深入到文明領域,論述時代思潮的演變、宗教文化的沖突和各民族文明的交匯與融合。要講述處于東西方文明交匯點上的伊朗的歷史,這點是不可或缺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波斯帝國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由于希波戰(zhàn)爭,古波斯被大大丑化。國內關于波斯帝國的專著很少,最近買到兩本,本書是其中之一。是伊朗人自己寫的,難得!
  •   一直對波斯歷史感興趣,這本書不錯。
  •   對大帝國的歷史一向感興趣
  •   還是自己歷史的繼承人跟能夠還原歷史的客觀性
  •   如果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只停留在電影斯巴達500勇士的回憶中,無疑是極端片面和不準確的,薩拉米斯和溫泉關可以彰顯歷史的僥幸和男人的熱血,卻永遠無法遮掩古希臘和古羅馬東邊那一望無際的波斯大帝國的赫赫威勢,阿契美尼德、帕提亞、薩珊波斯這些雄渾的文明應該被了解、對比。書中的不足在于翻譯的對接,對薛西斯、哈德良這些傳統(tǒng)名字的譯法如果能與其他文獻統(tǒng)一起來就更加方便閱讀,另外如果地圖的搭配更充分,我們對這塊地域和這段歷史的掌握也會更立體。
  •   系統(tǒng)的闡述波斯的漫長歷史,特別是漫長的順從史,這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可以和中華價值觀相媲美,要不就不會在被征服這么久后還這么特立獨行。兩大古國,波斯是先順從再發(fā)過來影響你,印度是順從到底,徹底非暴力不合作了,哪個會更長久些?我會選波斯,我不想庸庸碌碌。
  •   伊朗人寫的歷史,脈絡比較清晰。
  •   客觀準確的介紹波斯帝國歷史的不多。
  •   不是正規(guī)的伊朗史著作,只能當作入門書來讀。而且作者寫作立場分明——可惜,我并不欣賞他的立場。仁者見仁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