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記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日] 林芙美子  頁數(shù):375  字數(shù):290000  譯者:魏大海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放浪記》是“日記體”私小說名作,自然、如實地描繪了“我”長達十年掙扎于底層的生活經(jīng)歷與情感歷程?!拔摇币蚋改鸽x異,自小輾轉(zhuǎn)飄零,擺過地攤,做過女傭,在小酒館中當(dāng)過女招待,還先后遭到數(shù)個男友的折磨與拋棄,飽嘗人世艱辛與屈辱。在饑饉困苦的境地中,“我”不甘沉淪,始終抱持粗率而真誠的生存態(tài)度,堅守文學(xué)夢想,直至迎來生活與創(chuàng)作的轉(zhuǎn)機?! 〈俗鞅憩F(xiàn)了女性頑強的求生意志和不屈的心路歷程,特殊的文體和感受力,使其獲得“昭和期(1925-1988)日本女性文學(xué)第一杰作”之美譽。最初(1928年10月)連載于長谷時川雨的雜志《女人藝術(shù)》,1930年改造社收入“新銳文學(xué)叢書”出版單行本,一兩年間銷售六十萬冊,成為當(dāng)時的超級暢銷書。

作者簡介

  林芙美子,日本小說家、詩人,出生于明治三十六年(1903),病歿于昭和二十六年(1951)。幼時父母離異,生活顛沛流離,做過女傭、店員,飽嘗人間艱辛。她不甘淪落,一面努力掙錢維持生計,一面堅持自己的文學(xué)喜好與創(chuàng)作?!斗爬擞洝罚?930)是其長篇小說處女作,其他代

書籍目錄

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

章節(jié)摘錄

  那時候,我是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山侨皱X的粟點廠工作,僅僅維持了一個來月。之后,我背著灰色的大包袱,裝上父親購入的扇子呀、化妝品之類,渡過遠賀川,穿過隧道,步行到礦上的工棚或小屋里販賣。炭礦上,竟然有各種各樣的小商販?!  疤鞖夂脽嵫??!庇浀卯?dāng)時,只有兩個同伴親切地與我搭話。來自香月的阿松專賣點心,是個十五歲的可愛少女。然而時過不久,她便被賣到青島做藝伎去了。阿弘是個十三歲的少年,專賣干貨,他的理想不過是當(dāng)一名礦工。在那月兒初懸的遠賀川河畔,歸途中我聽阿弘他們說著自己的故事?;蛘叽祰u酒量過人,揚起鶴嘴鎬嚇人,或是免費去看鎮(zhèn)上的連鎖?、佟!?dāng)時,均一語十分流行。就是說,我的扇子統(tǒng)統(tǒng)一個價,都是十文錢。盡管圖案不同。有鯉魚、七福神,還有富士山。扇骨僅有七根細竹,但很結(jié)實。我每天去礦上的陋屋,平均帶著二十把扇子。我才不愿見到綠漆褪落的社宅以及社宅的太太們。扇子在礦工那兒好賣得多。偏遠之處,有一間鮮族人居住的陋屋,被稱做喇叭長屋。一間長屋居然住著十戶人家。葦席鋪就的榻榻米上,孩子們光溜溜地疊羅漢,宛如一堆剝了皮的洋蔥?! ×胰债?dāng)空,挖來掘去的土地裂開了口。遠處傳來轟隆隆的軌道推車聲,好像雷鳴。午飯時間一到,礦工們便像泡沫一樣地擁出坑道。陰暗的坑道口由木材支撐著,活像一座蟻塔。年幼的我就在那兒守候著,拉住礦工兜售紙扇。礦工們的汗水已不是水,而是黑色的膠糖。出了洞口,他們一下子癱倒在自己挖出的炭土上,像金魚一樣地大口呼吸,然后昏然大睡。那模樣,簡直就是一群大猩猩。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寫作,令我感覺到異常的充實,使我忘記了男人的拋棄、身無分文和饑腸轆轆?! ∥也⒉徽J為自己死后作品還將流傳下去。但我卻有一種自信,唯有這部《放浪記》還會引起一些讀者的共鳴。  ——林芙美子  林芙美子具有堅定的信念——只要世界上仍舊存在著貧窮、屈辱和青春,喜愛《放浪記》的讀者就不會消失?!  写骞夥?,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放浪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最早認識林芙美子,不是源自她本人的作品,倒是透過桐野夏生以她為原型寫成的自傳體小說《有什么》。桐野擷取的是林芙美子人生的后半期,第一人稱的日記體,寫活了一個敢愛敢恨的寫作的女人,熱情如花,孤獨如棘。
      
       于是便對作品背后的那個她產(chǎn)生了興趣。這才發(fā)現(xiàn),日本導(dǎo)演成瀨巳喜男也格外鐘愛林芙美子的小說,《飯》、《閃電》,乃至《浮云》、《放浪記》等等,都被成瀨搬上了銀幕。高峰秀子的海報讓人心折,《浮云》的雪子帶著慵懶的輕媚,到了《放浪記》,她的眼神變得清淡又倔強。讓人在心里暗自一驚:這,莫非就是芙美子文字背后的神態(tài)?
      
       沒等磨蹭的我認真觀影,新版林芙美子文集上市。素白封皮惹人憐愛,趕緊入手來看。
      
       《放浪記》是小說,也是日記。前后三部穿插交疊,大致的時間范圍是一九二〇年到一九二八年,林芙美子十七歲到二十五歲。她在類似引子的前文中寫道:“我是宿命的放浪者。沒有故鄉(xiāng)。”
      
       這個浮萍一樣的女子自幼跟著母親和繼父輾轉(zhuǎn)于日本各處。繼父比母親年輕二十歲,做點朝不保夕的小生意。在外人眼中,他們?nèi)齻€大約是古怪的一家。他們住最便宜的小旅店,有錢時吃喝,沒錢時餓肚子。芙美子長到十來歲,自己打工賺學(xué)費,讀了四年女校。正是烤著女校那點基礎(chǔ),她獲得了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自由。她寫詩。芙美子的詩不是晦澀難懂的一派,而是直接從生活深處流淌出來,帶著赤貧的熱,像太陽底下塵土飛揚的路,就那么把完整的自己敞在你的眼前。而她的日記本身也像詩,句子活生生地蔓延,關(guān)于饑餓,關(guān)于這一份和下一份工作,關(guān)于漂泊,以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不能承受之重”。
      
       現(xiàn)代的都市女作家們都喜歡在個人履歷中注明“做過各種不同的工作”,仿佛如此一來就彰顯出寫作植根的土壤。芙美子寫她的生存土壤,并不帶任何的炫耀,因為那是她恨不得甩脫的日子。她是夜晚伏在紙箱上寫詩的女人,她也是白天給玩具上色的女工,她還是女傭、破落酒吧的陪酒女、三行廣告公司的收款員和“文案”。有時她和母親一起走街串巷兜售衣物,一天下來,最大的奢侈是有澡洗,有被蓋。最遭的時候,一家三口只有一床被,繼父偏又染上了賭博的惡習(xí)。
      
       男性在芙美子的生活中帶著不祥的暗影。學(xué)生時代的戀人沒娶她,之后她和一名有家室的演員糾纏了若干時間,再后來,她嫁了一個寫作的男人,卻不得不忍受對方的暴力和孤僻,終至分手。比情事更切近的是貧窮。她要操心的內(nèi)容太多,食物,燃料,換季時沒有衣服可穿……她的時間被賺取生活所需和寫作的沖動瓜分,剩下給她的男人的并不多。讀《放浪記》,你會深深地感到這個弱女子的孤單,尤其當(dāng)她在淺草和一只小龜“對話”。她臆想出小龜?shù)幕卮?,一人一龜在陽光下凝眸良久。這一刻,饑餓和貧賤都遠了,只有單純的生的喜悅。
      
       她孤單又脆弱,卻不易折。就像開花的荊棘。
      
       在任何時代,詩人的生存都不易。林芙美子為了生計不得不撰寫童話。她渴望寫小說,幻想著“要是有三十元,我就可以定心寫小說”。她對想象中的上帝呼吁,“至少你要幫我,讓我這伊索明日有飯吃”。她有時氣急敗壞,詛咒全世界。有時卻又忽然睿智如老婦人,說什么“世事寂寥成佛難”。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她還不到二十五歲。因為年輕,所以真實。研究者愛用蕭紅來比喻林芙美子,蕭紅的《商市街》也是貧賤女子的記錄,卻少了林芙美子的銳利與潑辣勁。我覺得《放浪記》的文風(fēng)十分眼熟,后來想起,早期的吳虹飛有幾分像她。
      
       在我而言,有桐野的那本書打底,就像先知道一個故事的結(jié)局,再來讀它的開始。
       結(jié)局幾乎是圓滿的:她得到了她想要的。說“幾乎”,是因為世事古難全——
       林芙美子憑著《放浪記》的第一部迅速躥紅,可謂名利雙收。多年以后,常有編輯坐在她家客廳等稿。她嫁了一名畫家,那人堪稱好男人的典范,只是夫妻之間總有些微妙,不像愛人,更像親人或友伴。她雖是文壇大腕,因為個性直接又不顧及他人反應(yīng),惡評也多。這樣一個熾烈的女子,早逝于四十八歲,想必是太拼的緣故。她寫得太多太投入,字字掏心。
  •   在安妮的文字里知道林芙美子,這本放浪記之前一直缺貨。今天拿到手挺有分量的,看到文字上的簡介也是淡淡的慢慢說話的那種人。是喜歡的方式。
  •   還沒開始看,林芙美子應(yīng)該可以的
  •   女性題材的小說很吸引人
  •   看了兩章,不錯,是日記體
  •   當(dāng)時從書店看到這本就吸引到了 哈哈 就是不知道為什么書的旁邊好像被貓撓過意昂 索性沒壞 嗯 ..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   雖然才看了幾章,但是很喜歡!推薦~
  •   這書不容易一口氣讀完啊,中斷了兩次,到第三次才勉強看完。。。不能說不好看,只能說內(nèi)容太糾結(jié)了,描述的生活過于困苦。
  •   很有質(zhì)感,覺得還不錯~~~
  •   還行吧,瑣碎而隨性。有時對作者挺同情的,但看著看著又對她不同情的。感覺她有些咎由自取。到底不是很了解那時期的人情風(fēng)貌。這類的日本女性小說很多。還是更喜歡清貧賦那本小說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