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友德,涂時亮,趙志英 編著 頁數:316
內容概要
本書在2006年出版的《單片微型機原理、應用與實驗》(第五版)基礎上改編而成。這一版本最大的特點是以C51作為程序語言取代了原來使用的匯編語言,內容和章節(jié)也都作了適當的調整?! ”緯诮榻BC51基本語法和lKeil-C51使用方法的基礎上,以89C52單片機為范例,系統(tǒng)地論述了單片機的系統(tǒng)結構、’片上資源、外圍模塊的結構、工作原理、應用電路和應用程序的設計。接著討論單片機的擴展原理、擴展電路、典型器件和設備的接口技術以及輸入輸出程序的設計方法。最后介紹一些單片機應用實例電路和程序設計方法,以及應用系統(tǒng)研制的過程與方法?! ”緯奶攸c是將例題、習題與實驗緊密結合,以利于學以致用;相關硬件和程序的設計放在一起討論,以利于相互協(xié)調和銜接。本書共包含50多個經過驗證的例題,并可以在Keil—c51平臺上實驗。同時本書向相關任課教師贈送教學輔助光盤,該光盤含有本書所有例題、習題和實驗題目的程序和調試現(xiàn)場文件?! ”緯骖櫧虒W的循序性、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先進性,各章節(jié)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作為各類高校(本科、大專、高職等)電子類專業(yè)的單片機基礎教材,使用時可以根據實際課時和教學對象進行增刪。本書也可以作為從事電子產品設計的科技人員參考使用。
書籍目錄
第1章 單片機基礎知識 §1.1概述 1.1.1計算機 1.1.2微型計算機 1.1.3單片機 1.1.4嵌入式系統(tǒng) §1.2單片機中數的表示方法 1.2.1數制及其轉換 1.2.2BCD碼 1.2.3ASCIl碼 §1.3單片機的內部結構 1.3.1中央處理器CPU 1.3.2單片機的存儲器 1.3.3單片機的輸入/輸出接口(I/O) §1.4典型單片機產品 1.4.1單片機的類型和特性 1.4.2典型的單片機產品 §1.5單片機的應用和應用系統(tǒng)結構 1.5.1單片機的應用 1.5.2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的結構 小結 習題第2章 51系列單片機系統(tǒng)結構 §2.1總體結構 2.1.151系列單片機一般的總體結構 2.1.289C52的總體結構 §2.2存儲器組織 2.2.1程序存儲器 2.2.2內部RAM數據存儲器 2.2.3特殊功能寄存器 2.2.4位地址空間 2.2.5外部RAM和L/O口 §2.3時鐘、時鐘電路、CPU定時 ……第3章 C51基本語法第4章 C51程序的設計和調試第5章 51單片機的外圍模塊及其應用第6章 單片機接口技術第7章 C51應用程序設計第8章 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研制附錄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本章討論了51單片機的擴展總線和時序,大系統(tǒng)和緊湊系統(tǒng)的擴展電路、地址譯碼與器件地址的確定方法;同時還介紹了EPROM、RAM及8155、8255A、377、245、ADC0809、AD574、液晶模塊等典型擴展器件的結構、功能、接口電路和編程方法;論述了七段發(fā)光顯示器、點陣式發(fā)光顯示器、鍵盤等常用設備的接口技術,程控或定時輸入輸出應用程序的設計。學習時不應僅僅著眼于某一器件或設備的接口電路和程序細節(jié),而應了解采用這種接口和編程方法的原理及合理性。是否可進一步改進和優(yōu)化?重點掌握的內容如下:51的擴展總線和時序波形特點,應從時序上和有效信號時間寬度(ns級)兩方面判斷一個器件能否和51總線直接連接;器件擴展方法:若一個器件能和51總線相連,根據系統(tǒng)對硬件總的需求確定采用大系統(tǒng)或緊湊系統(tǒng),確定地址譯碼方法,再完成接口電路的設計;器件編程方法:了解器件內部寄存器(包括口寄存器、RAM)的功能、用途、命令/狀態(tài)的格式,根據地址譯碼電路和器件內寄存器的編址,確定各寄存器的地址,定義相應的絕對地址變量,編寫器件的初始化程序(對各命令寄存器賦初值)和數據傳送程序;定時或程控輸入/輸出:由系統(tǒng)功能決定CPU日常事務的多少與忙閑。若CPU很空可采用程控方式輸入輸出,以利于簡化程序。若CPU較忙,全部采用程控輸入輸出方式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現(xiàn)象時,慢速設備(如鍵盤、開關、顯示器等)采用定時輸入/輸出方式,快速設備(如A/D574)可采用程控方式。由于輸入/輸出的定時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采用TO(或T1)定時中斷程序對中斷次數計數的方法實現(xiàn)多種定時操作(例6.8 );
編輯推薦
《單片微型機原理、應用與實驗(C51版)》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