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繆克構、 楊瑩雪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03出版) 作者:繆克構,楊瑩雪 著 頁數(shù):93
前言
走進徐伯清的畫室,迎面可見張大千撰寫的對聯(lián):樵客出來山帶雨,漁舟過去水生風。轉過身,墻上又見吳湖帆的青綠山水畫卷,還有惲南田的牡丹竹石圖、董其昌的行書軸……滿室書畫,墨香清淡,好一派寧靜悠然的意境,主人便在其中揮毫運墨、自得其樂。徐伯清出生于溫州雁蕩山的中醫(yī)世家,三歲開始臨池濡墨,五歲時便有志于書畫藝術,不能不說是天性使然。及至年長,徐伯清得遇張大千、吳湖帆、謝稚柳等名師,書法技藝精進。他一直牢記張大千的教誨一一“每幅畫像要畫它幾千遍,直到自然地背出來;如果能背出一百個人物,那就可當代獨步,成為第一高手了?!彼刻旆甘r,用蠅頭小楷抄錄二百余萬字的《宋人軼事匯編》,被老師謝稚柳贊為“有六朝人筆意,信為不易?!睆膮呛抢铮靼琢思毤氂^摩家藏歷代名跡乃學畫練字之妙法,通過吳老的點撥,在顏體的基礎上開始潛心鉆研褚遂良和“瘦金體”。一邊是名師現(xiàn)身說法,一邊是專攻苦練,徐伯清楷書技藝大進,風格初成,漸漸能將顏、褚、瘦金諸體化為己用、融為一爐。所作小楷寓剛勁與婀娜于一身,點劃帶有隸意,捺括近乎顏體,筆斷意連,挺拔處有瘦金書味,而自成一格了。徐伯清的人生看似平淡卻又頗具傳奇。八十多年的風霜雨雪,他從翩翩少年成了耄耋老人,滿頭青絲換成了寥落白發(fā);但他對書法的熱愛、執(zhí)著和癡迷卻從未改變。無論在安寧的時代,還是在動蕩的歲月,無論處身清苦的生活,還是浮華的商業(yè)社會,徐伯清永遠都伴著一支筆、一池墨,安然走過。不是一朝一夕、幾月幾年,而是長長的一生,他用一筆一墨塑成了自己的雕像——別人牙牙學語時,徐伯清就開始“牙牙學字”;漸成少年,他日日都在石榴樹下練筆;拜得名師,他每天伏案十個小時;工作之后,他見縫插針研習,每每廢寢忘食;被關進牛棚時,他心存筆墨,用手指蘸水在地上練字;“文革”歲月里,他躲在自家衛(wèi)生間揮毫運墨,一塊擱板,一張矮凳,其遇雖窮,其心自樂;豫園廿三年,他的筆沒有停過一天,為中國書法藝術在國門初開的歲月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的傳播作用;退休在家后,他起床第一件事仍是寫字;在醫(yī)院,高燒到39.6 度,他只要一坐到書桌前寫字便忘掉病痛。徐伯清的人生早已和書法藝術血脈相連、難分難解。一路寫來,他的書法自成一格,為當代書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內容概要
走進徐伯清的畫室,迎面可見張大千撰寫的對聯(lián):樵客出來山帶雨,漁舟過去水生風。轉過身,墻上又見吳湖帆的青綠山水畫卷,還有惲南田的牡丹竹石圖、董其昌的行書軸……滿室書畫,墨香清淡,好一派寧靜悠然的意境,主人便在其中揮毫運墨、自得其樂。
書籍目錄
代序 斯人為書法而生卷一 雁山云影卷二 負笈滬瀆卷三 癡字無悔卷四 誨人如一卷五 靜水流深后記 他們和我們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中國書法藝術亙古不變的魅力,在于它字中融畫,畫融字中;更在于它是書法家性靈、感情的產物,能將書法家的精神境界傳神地展現(xiàn)出來。徐伯清練習書法之時心中不帶雜念,陶醉在筆墨紙硯之中,可謂一片冰心。其草書筆勢縱橫恣肆,未可端倪;嘗以其“長筆”聞名,譽之者稱其“效‘大干體’,由孫過庭為津梁,上窺‘二王’者”。但一些人也并不贊同他的“長筆”,認為徐伯清所作“太過”。晚年徐伯清閱盡世事滄桑,置他人毀譽于度外,漸入云淡風輕之境,其草書作品也開始在恣意道勁之外透出這份從容。他說:“孫過庭以為草書貴流而暢,非精熟之極殆難語此?!彼从^自省,以一二長筆重筆振起全幅氣勢,“但求其上下左右靡然從風、協(xié)和無間為己足,更何暇計及他人之毀譽哉?”一向強調草書需嚴守“法度”的徐伯清認為,草書的最高境界當從“有法”走向“無法”,“守法度而不拘泥于法度”,亦如孔子所云“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他笑著說,唯有諳熟筆法之后,才能運筆自如、化繁為簡,做到胸有丘壑,“化有法為無法”。亦如庖丁解牛,掌握牛的肌理之后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自然游刃有余;倘若不得其理卻又一味求快,就是亂解,只能弄得一團亂麻、血肉模糊。徐伯清的草書清麗灑脫,如同清風出岫,明月入懷;仿佛無聲的音樂,無形的繪畫?!叭碎e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幅草書正如一幅悠閑自得的隱居圖,山林清風、恬淡墨香,帶人步入空山,忽聞春鳥,夫復何求?
后記
山中無甲子,歲盡不知年。埋頭跋涉于“中國影響·溫州大家”項目繁茂幽深的群山峻嶺之間,一位位文化前輩的音容笑貌近在眼前,其氣象格局卻令我們登之彌艱。不覺庚寅虎年已追至己丑歲尾了……翻開記事本,一個個遠去的片段漸已定格為雋永的記憶——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報告指出: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溫州第一,其價值取向、創(chuàng)業(yè)精神、創(chuàng)新氛圍、交往操守等指數(shù)名列前茅。此調研報告引起各界高度關注,質疑聲眾。改革開放三十年間,被一些人稱為“經濟熱土、文化沙漠”的溫州,對藍皮書的結論亦喜憂參半。行動是最好的回答。2009年初,立志做“新青年領跑者”的上海溫州青聯(lián)整合內部人才與資源,聯(lián)手一批富有文化眼光與社會責任感的商界精英,策劃推出“中國影響·溫州大家”系列活動,以同鄉(xiāng)后學的視角,為教育、科技、藝術、經濟等各領域具有深遠影響的高齡文化前輩,整理圖文影像資料,創(chuàng)作人物傳記、紀錄片,分享他們的人生收獲與智慧結晶,并逐步開展一系列研究與弘揚活動,探訪大家“大”之根源所在。此活動創(chuàng)意來自“大家”,成果理應還之“大家”,希望以此反哺家鄉(xiāng),為溫州新一輪發(fā)展輸送文化軟實力,打造溫州文化新名片!此策劃很快得到了上海團市委、浙江團省委、溫州市委宣傳部、溫州團市委、溫州市政府駐滬辦、滬杭兩地文化前輩的認可與支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09年4月25日上午,叢書(藝術卷)啟動儀式在雁蕩山舉行。讓雁蕩山見證我們又一次出發(fā),這是芳草對土地的感恩,兒女向母親的承諾。
編輯推薦
《筆墨人生:書法家徐伯清傳》是中國影響·溫州大家·藝術卷。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