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在論譜系

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志揚  頁數(shù):399  字數(shù):409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從海德格爾“存在論差異”向西方形而上學史的“開端”回溯,發(fā)現(xiàn)原來作為形而上學“開端”奠基的“始基”卻是人為建立起來的,它掩蓋了更早在“前蘇格拉底”時期的思想者那里所探尋的自然本源。其實,破裂(阿那克西曼德)與隱匿(赫拉克利特)都指涉著那個“不確定的確定”的顯隱相關。而這個最自然的本源正好與東方中國的“大道無形”同源:所謂“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事實上,海德格爾的“知其是守其在”正期待著與東方的“知其白守其黑”對話,雖然現(xiàn)在尚未到來。   《偶在論譜系:西方哲學史的“陰影之谷”》就是這種對話的“索引式”準備。   ——張志揚      自引入西方傳統(tǒng)哲學以來,中國人開始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哲學事業(yè),但一直缺少對于這么重大的思想史事件的有效反思,致使在崇西潮流中懵懵懂懂地就喪失了清明的思想良知,以很不合適的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方法來切割中華古學,而毫不意識到其中的不合適,于是做出了不少焚琴煮鶴、買櫝還珠的事情。志揚教授的這本書會有助于改變這種令人絕望的狀態(tài),擺脫他所說的“凡西學皆普遍必然即為世界性、現(xiàn)代性,凡非西學皆特殊偶然即為民族性、傳統(tǒng)性”的哲學屈辱。所以,我相信此書也有重要的文化含義,它會刺激人們從理性上反省新文化運動帶來的負面文化效應。   ——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 張祥龍

作者簡介

張志揚,又名墨哲蘭,1940年生,武漢市人。1980年,全國招考500名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以助理研究員資格被錄入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現(xiàn)代德國哲學研究工作。1986年調入湖北大學德國哲學研究所,職任研究員。1994年調入海南大學?,F(xiàn)任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社會倫

書籍目錄

序曲主題臨界:陰影之谷第一章 驚訝:作為開端“存在”之“二重性” 第一節(jié) 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作為相互牽引的裂隙之用 第二節(jié) 赫拉克利特箴言:自始至終在涌現(xiàn)中的隱匿 第三節(jié) 巴門尼德箴言:作為解蔽中自行遮蔽的二重性展開 附錄 巴門尼德“存在”第二章 懷疑:在“絕對”與“虛無”之間搖擺 第四節(jié) 一切皆變:不能言說、不能傳達 第五節(jié) 人是萬物的尺度——啟蒙的頂點與沒落 附錄 強力意志是萬物尺度的最高體現(xiàn)第三章 智慧:“地、天、神、人”之臨界 第六節(jié) 斯芬克斯之謎的蘇格拉底回答 附釋一 “光”與“死”——兩希精神的原始意象 附釋二 西方神對人的咒符第四章 驚醒:形而上學掩蓋“裂隙”的奠基 第七節(jié) 柏拉圖“本相”——“是”的區(qū)分 第八節(jié) 亞里士多德“實體”——成為“主詞”第五章 “通天塔”:目的的虛幻與手段的落實 第九節(jié) “是什么”——希臘理性的“善”、“技藝”與現(xiàn)代科技的邏輯根源 附釋 海德格爾的“技術追問” 第六章 劃界:邏輯與罪 第十節(jié) 維特根斯坦哲學劃界:邏輯與罪 附釋 語義生成:維特根斯坦與海德格爾展開個案:偶在論分析第七章 偶在范疇 第十一節(jié) 偶在論——仍是一個未思的領域 第十二節(jié) 盧曼的現(xiàn)象學方法:偶在論的模態(tài)演化 第十三節(jié) 偶在論的檢測與防御第八章 偶在現(xiàn)象 第十四節(jié) 從“精神現(xiàn)象學”到“意識現(xiàn)象學” 第十五節(jié) 德法之爭對形而上學奠基之裂隙的指涉 第十六節(jié) 日本西學之鑒:東方藝術與西方概念相遇 第十七節(jié) 迷途問津——三大根源幻象 第十八節(jié) 大地、冥府、技藝:希臘悲劇的陰影之谷 第十九節(jié) 解釋學分類及其他附錄 “俄狄浦斯的眼睛”和“這女孩兒的眼睛為我看路” ——讀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兩種解釋尾聲第九章 懸置與回歸 第二十節(jié) 懸置偶在論與中國現(xiàn)代哲學 第二十一節(jié) 回歸道:秩序與句式——讀道經二十八章落幕啟蒙:落日前的憑吊 ——為“五四”九十周年而作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被終有一死者在接受中執(zhí)著于存在者。以至沿此方向走上了遺忘存在的形而上學道路,直至今天的啟蒙理性、技術理性。由早先向隨后轉變中發(fā)現(xiàn)。作為歷史的形而上學開端,存在究竟如何在存在者顯現(xiàn)中自行隱匿。給有死者以理由執(zhí)著于日常覺知的表象及其名稱,聽說的思想才蛻化為推理的哲學。如果,我的疏通大體能接近海德格爾說出的,甚至想說的,至少,我也大體盡到了按文本口述而聽寫的職能。它是海德格爾對巴門尼德聽寫之重演嗎?現(xiàn)在要問,真的如此?為什么?還必須先行再重申一遍,海德格爾是否接近了巴門尼德?這不是我的問題,也不是我能關注的問題。但我必須假定他,海德格爾,要比我接近他更真實地接近著巴門尼德。否則,我的讀,我的問,失去依據,沒有意義。再退一步,我只關注海德格爾,至少在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個叫海德格爾的人,如此這般地思考著西方思想開端的二重性以及如何過渡到形而上學史開端如此二重性的失落。我親自閱讀了它、甚至經歷了它——這有什么意義?對我有什么意義?再把它換成更現(xiàn)實的提問:1。海德格爾為什么要在“進化論的”方向上“回歸式”地探尋存在二重性的失落,以至判斷,正是這失落導致了今天技術理性的全面主宰。換句話說,尋回了失落的就能救治現(xiàn)代性危機?2.我沿著海德格爾追問中翻轉出來的另類意義——揭穿普遍性假象,還原本體不過存在者、還原一神不過諸神——這一顆在傍晚的土地上守夜的星辰真的能期待東方的拂曉?[請別對第二個問題做一廂情愿的理解,我沒有絲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想象——它不還是照樣落入了二重性失落的命運嗎?我只是在按海德格爾《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中的提法做引申的事實性描述。所以,西方和東方,在這里并不是一個地緣政治學范疇,而主要是被看作向拂曉早先回復的開元匯合之思想領略,為著即將來臨的將來,以便讓西方和東方重獲正本清源的救治。

后記

本來按計劃下決心,2009年春節(jié)一過,我就要進入《文革圣器與記憶碎片——誰是文革遺囑的執(zhí)行人?》的準備了,然而,不知不覺地,我把帶在身邊的海德格爾《最后的神》(第65卷德文)與孫周興的譯文,做起了“校、譯、釋”的工作,像被慣性牽引著的一架老牛車仍向前滑行……

編輯推薦

《偶在論譜系:西方哲學史的"陰影之谷"》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杜荚谡撟V系:西方哲學史的"陰影之谷"》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偶在論譜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本書當然是論西方“偶在”的智慧——大概相當于非理性主義思想傳統(tǒng),作者已經寫了一部《西學中的夜行》,但是論述當代西方“偶在”論在中國之行,我們可以把《偶在論譜系》作為對于“偶在論”的歷史淵源來追溯,我是把二本書當作一個整體來看的。這二本書都比較難讀,但很有思想力度。
  •   他的著作有些晦澀,但很有價值。
  •   在小弟看來,中國念西學的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看看中國哲人能把西方看透到什么地步!
  •   張志揚先生,必須是好的
  •   非形而上學與虛無主義的兩面一體,而是偶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