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林賢治 頁數(shù):264
Tag標簽:無
前言
復旦大學出版社慷慨贈與一個出版文集的機會,要求編選范圍在近三十年之內(nèi)。我從最初發(fā)表作品算起,距今恰好是三十年左右的光景,不算“資深”。三十年時光模糊了有關寫作的許多記憶,但是,有一段恥辱史卻完整地保存下來,歷歷如昨。1974年前后,為求發(fā)表,我曾按報刊的模式制作了成打的頌歌?;蛟S,僅僅出于無知而粉飾太平是可原諒的;問題是,當時的時勢已經(jīng)使我因長時間的恐懼與憂慮而感到厭惡,甚至絕望,我的寫作是在頭腦清楚而非狂熱的情況下對現(xiàn)實進行的改寫。我說這是恥辱,不是屈辱,是因為當時這種背叛良知的寫作完全是自覺進行的,并不存在任何外部壓力;僅僅為了實現(xiàn)個人的目的,便甘愿與邪惡勢力合謀。如果說屈辱乃來自對強制力量的服從,尚有一點心的反抗的話,那么,像魯迅說的“親親熱熱的撒嬌討好”,直至“忠而獲咎”,就只能被認作恥辱的。這種“奴才式”而非“主人式”的寫作,幸而時間不算太長。至1976年5月,事實到底撕破了我的源于“隔膜”的好夢,廉價的頌歌唯因“政審”而卡死在出版機關那里。當然,我得非常感謝魯迅那富于洞察力的著作對我的及時的救助。我學習著解剖自己。我在自身的恥辱和苦痛中吸取教訓。
內(nèi)容概要
“三十年集”系列叢書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躍在學術界和文化領域的著名學者與知識分子。他們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對于他們而言,過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一批“知青”的命運由此而改變,并被投入到與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時代洪流之中。在這潮頭多變的三十年里,他們執(zhí)著地行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著自己獨立的性格;在洶涌而來的滾滾紅塵中,也不曾失卻超越性的人文關懷。為著一個信念、一份眷戀,他們不懈地尋覓著。這里的每一本書所記錄的就正是他們自己三十年來的心路歷程,他們的經(jīng)歷、感受、體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獨特的精神姿態(tài)。 這是他們個人的獨特道路,也是我們時代的獨特風貌。
作者簡介
林賢治,當代著名學者,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思想性作品《平民的信使》、《胡風集團案:二十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制的海圖》、《五四之魂》、《時代與文學的肖像》、《午夜的幽光》、《一個人的愛與死》,自選集《娜拉:出走或歸來》,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蕭紅》,主編《二十世紀世界文化名人書庫》、《曼陀羅譯叢》、《流亡者譯叢》、《流亡者叢書》、《散文與人》、《記憶》、《人文隨筆》、《文學中國》(合作)等。
書籍目錄
自序一九七九 魯迅與瞿秋白一九八〇 魯迅論《水滸》一九八一 墻一九八二 黃昏一九八三 關于現(xiàn)代詩的通信一九八四 關于史詩一九八五 魯迅的“文學不中用”論一九八六 《人間魯迅》引言一九八七 火,一個殉道者一九八八 席里柯: 《梅杜薩之筏》一九八九 悲劇的誕生一九九〇 自由與恐懼一九九一 水與火(二章)一九九二 魯迅的反抗哲學及其運命一九九三 論散文精神一九九四 存在的見證一九九五 讀顧準一九九六 《流亡者叢書》序一九九七 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節(jié)選)一九九八 思想和思想者一九九九 五四之魂(節(jié)選)二〇〇〇 《五十年:散文與自由的一種觀察》(節(jié)選)二〇〇一 《魯迅的最后十年》引言二〇〇二 文化遺民陳寅恪二〇〇三 關于知識分子的札記(節(jié)選)二〇〇四 《中國新詩五十年》導論二〇〇五 奧威爾:從政治中來,到政治中去二〇〇六 阿倫特:沉思與反抗二〇〇七 盧森堡:“嗜血的紅色羅莎”二〇〇八 國民性批判問題的札記(節(jié)選)二〇〇九 基弗:后極權時代的廢墟(節(jié)選)回顧:閱讀與寫作林賢治著作年表
章節(jié)摘錄
一九七九魯迅與瞿秋白瞿秋白在“文革”期間被打成“叛徒”、“錯誤路線”的代表人物,獄中寫作的《多余的話》即是有力的罪證之一。有人據(jù)此認為,魯迅所以稱瞿秋白為“知己”,乃是受蒙蔽的結果。 。魯迅說:“革命者決不怕批判自己,他知道得很清楚,他們敢于明言?!宾那锇自凇抖嘤嗟脑挕分袣v述黨史,主動批判自己,承擔責任,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革命者的超卓識見和坦蕩胸懷。毋庸諱言,其中確實流露出逃避政治的無為思想和渴望“休息”的頹唐心情,以至今日仍然被人認為有損于他的形象。對此,我們?nèi)绾卧u價呢?這里不妨引出魯迅相關的論述,嘗試作比較考察。1971年,魯迅的三弟周建人作過這樣的一段憶述:“有一次,瞿秋白寫一個紙條給魯迅,署名犬耕。后來魯迅問他:‘你為什么要用這個名字?’他說:‘搞政治,我實在不會搞,我搞政治,就像狗耕田!’魯迅對此深為不滿,當面批評了他?!痹谶@里,瞿秋白表示出了類似《多余的話》中對搞政治而力不從心的說法。“犬耕”之喻,其實早在寫作《餓鄉(xiāng)紀程》時就使用過:“新聞記者的職任,照實說來,我是無能力的,頌華說:‘我們此行,本是“無牛則賴犬耕”,盡我們自己的力量罷了’。可憐中國現(xiàn)代的文化,……這種調(diào)查考察一國文化,一種新制度,世界第一次的改造事業(yè),卻令我這學識淺薄,教育不成熟的青年擔負——這是人才的饑荒?!睘楹髞淼乃^“歷史的誤會”加了注腳。但是,此間的意思,卻并非盡是消極的,虛無主義的。1932年12月,瞿秋白曾把一首作于青年時代的詩抄給魯迅,詩云:“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舊夢已如煙。天寒沽酒長安市,猶折梅花伴醉眠。”拿它與寫于獄中的《夢回》一詩比較:“小城細雨作春寒,料峭孤衾舊夢殘。何事萬緣俱寂后,偏留綺思繞云山。”一樣抒寫著“所謂‘阡悔的貴族’心情”,籠罩著頹唐氣息。在往來頻密的日子里,魯迅常以瞿秋白曾經(jīng)使用過的筆名“何苦”稱他,并非偶然。無論在認識魯迅之前或之后,瞿秋白都曾流露過頹唐的心跡。因此,我們說魯迅了解瞿秋白,是包括了對他的所謂“陰暗面”的了解在內(nèi)的。瞿秋白自稱不愿當“領袖”,魯迅也嘗自謂不愿作“導師”,而他們其實都做了領袖人物和青年導師。瞿秋白一方面說:“已經(jīng)在政治上死滅,不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者了。”同時,一方面又說:“要說我已經(jīng)放棄了馬克思主義,也是不確的”;“我的思路已經(jīng)在青年時期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初步,無從改變?!笨梢姡谑澜缬^內(nèi)部,或在言談與實際行動之間,也常有矛盾的地方。瞿秋白在經(jīng)受黨內(nèi)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以后,曾多次想擺脫政治而從事文藝,也不可僅僅視之為意志薄弱和情緒低迷的表現(xiàn);魯迅亦曾多次想擺脫論戰(zhàn)的煩擾而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或撰寫文學史。即以瞿秋白一貫的文學主張看,搞文藝也不是想一頭鉆進象牙之塔里去,只不過轉換一條戰(zhàn)線,以擺脫那些無謂的糾纏,更有效地奉獻自己的才智而已。梅林在《馬克思傳》中就曾這樣評述過馬克思:“有人說,馬克思對國際的工作已感到厭倦,想重新致力于他的科學著作。這種說法在某種意義上為恩格斯所證實。恩格斯在1872年5月27曰給李卜克內(nèi)西的信中提到比利時人關于完全撤銷總委員會的提議,并且補充說:‘我本人對這個提議絲毫也不反對,——我和馬克思反正不再參加總委員會,在目前情況下我們幾乎沒有寫作的時間,而這種情況是必須結束的?!贿^這是在發(fā)火的時候順口說出的。”依此看來,瞿秋白之意想終生從事文學事業(yè),也就變得無可厚非的了。
編輯推薦
《沉思與反抗》編輯推薦:生命歷程的睿智表達,自由靈魂的深情歌唱。陳家琪,陳嘉映,陳建華,陳思和,甘陽,葛劍雄,葛兆光,何光滬,何懷宏,江曉原。雷頤,李公明,李輝,李慶西,林賢治,錢乘旦,錢滿素,錢理群,秦暉,孫郁。蕭功秦,許紀霖,徐友漁,余中先,查建英,鄭也夫,止庵,周振鶴,朱學勤,朱正琳傾情推薦。一份執(zhí)著,一份眷戀;一種信念,一種姿態(tài)〈br〉特立獨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園的守護人〈br〉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br〉特殊時代的特殊際遇,轉型時期的獨特思考〈br〉當代知識分子群體三十年心靈史的集中展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