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chǎn)研究集刊(第四輯)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復旦大學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心 編  頁數(shù):30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文化遺產(chǎn)研究集刊4》是第4期《文化遺產(chǎn)研究集刊》,書中具體收錄了:《文字書寫習慣成因探討——以東西方古代文字書寫比較為中心》、《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清代工藝美術點評》、《韓國文化財保護法(二)》、《古陶瓷修復操作規(guī)范初探》等文章。

書籍目錄

思想與方法 作為歷史科學的考古學 陳淳藝術史與文物學 明清文房考略 高蒙河 文字書寫習慣成因探討——以東西方古代文字書寫比較為中心 漢代明器所反映的民居建筑  從灰姑娘到三寸金蓮——古今女性足履文化管窺  黎族服飾圖案的文化內(nèi)涵——復旦大學博物館所藏十件黎族女裝紋飾淺析 人格化十二支出現(xiàn)年代考  徽商涉足收藏的歷史尋蹤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清代工藝美術點評 觀察與思考 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管理運行機制建設初探 工業(yè)遺產(chǎn)保護綜述  淺論博物館及其展覽工程建設的籌劃管理 域外采英 瑪雅考古的新進展 玄武圖像的比較研究 韓國文化財保護法(二)回顧與展望 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現(xiàn)狀評介 “關注過去”的歷史演變——歐洲文化遺產(chǎn)保護歷史回顧格 資料與珍藏 復旦大學藏臺灣少數(shù)民族文物初探  臺灣博物館中的原住民文化文物保護 古陶瓷修復操作規(guī)范初探

章節(jié)摘錄

明清文房考略近年來,關于古代文人的研究日漸隆盛,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但這些研究傾力最多的是古代文人的社會層級和文化取向,較少討論他們在物質(zhì)文化方面的生存方式。換言之,在文化研究通常分類的技術、制度和精神三個大項中,前者的研究還遠遠落后于后二者,成為我們通識古代文人的一個缺項。而筆者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已經(jīng)年日久,并曾先后得到國內(nèi)外有關方面的課題立項,其中,尤其是在文人讀書處所相關的文房設施上,積累了不少資料,也得出了一些看法。前不久,曾將有關宋元時代以前的古代文房研究心得另文寄發(fā),本文則以文物考古資料為主,考察明清時期文房,藉以全程式地梳解中國古代文房史的源與流?!拔姆俊币辉~,至少在南北朝時期已經(jīng)使用,但大量使用卻多見于唐宋時代以后。比較著名的是唐代杜牧《樊川集》卷二《奉和門下相公兼領相印出鎮(zhèn)全蜀》詩:“彤弓隨武庫,金印逐文房?!?/pre>

編輯推薦

《文化遺產(chǎn)研究集刊(4)》由復旦大學文物博物館學系和復旦大學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心聯(lián)合主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化遺產(chǎn)研究集刊(第四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內(nèi)容不少,值
  •   陳淳寫的,專業(yè)性應該有保障。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