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宏圖 頁數(shù):231
Tag標簽:無
前言
“史學原典精讀系列”的規(guī)劃,已有一定時日。這算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在教學研究中的嘗試,如說是因應當今史學教育面臨的新問題而“回歸”史學教育傳統(tǒng),亦無不可。余英時先生在一篇短文中就提到:歷史知識在現(xiàn)代學術系統(tǒng)中如何定位?它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為什么社會上不斷有“歷史知識普及化”的要求?這一類的問題不但一直困擾著專業(yè)史學家,而且也常常引起一般知識界的深切關注。由此他也強調(diào)指出,歷史知識是一種綜合性的知識,在人文和社會科學的領域內(nèi),占據(jù)著中心地位。西方人文教育或通識教育都比較重視歷史,包括本國史和外國史,但中國史學的提高和普及則似乎還沒有達到一種均衡的境地①。盡管這已是余先生20多年前的見解,但置于今天,仍不失其意義。從現(xiàn)代教育制度在中國奠立算起,就讀歷史學專業(yè)的學生,大致就按照通史、斷代史、國別史、專史、專題等課程一路修讀下來。或許很少有人認真考慮過,為什么要在大學里修讀這些課程,也未必清楚這些課程和主修的歷史學科之間究竟有什么關聯(lián)。筆者所服務的復旦大學歷史系,還在草創(chuàng)階段,就提出給予學生“以史學的專門知識,養(yǎng)成史學之通才”的教學宗旨。而這一切也是通過一系列課程實現(xiàn)的,除各種通史、斷代史、專門史、國別史的課程,還要求學生在社會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等系科選擇輔修課程。當時的復旦作為一所文、理、法、商兼?zhèn)涞木C合性大學。
內(nèi)容概要
約翰·密爾,19世紀深具影響的英國思想家,其名著《論自由》被譽為自由主義的經(jīng)典之作。本書分六講對此書進行了細致而深入的解讀,從“自由”的內(nèi)涵,時代的“新”問題,“自由”的歷史維度與社會維度,自由、個性與社會進步等角度切入,并通過對文本中核心概念和話語的闡釋,引領讀者走進這本“偉大的小書”和作者的思想世界。
書籍目錄
導論 一、密爾的求知歷程 二、密爾與泰勒夫人 三、《論自由》一書的寫作背景第一講 題解:“自由”的內(nèi)涵 一、自由的含義 二、自由的兩種類型 三、20世紀80年代后的重新思考第二講 時代的“新”問題 一、密爾對“自由”的定義 二、時代的“新”問題第三講 “自由”的歷史緯度 一、“自由”的歷史演進 二、劃定“權(quán)力”與“權(quán)利”的邊界 三、對“人民主權(quán)”理論的反思第四講 “個人主權(quán)”與“社會權(quán)威”:“自由”的社會緯度 一、“自由”的社會性轉(zhuǎn)向 二、社會權(quán)威與個人權(quán)利 三、政府權(quán)力與社會自由第五講 思想自由、個性與社會進步 一、言論自由與社會進步 二、個性的高揚 三、對高揚個性的不同評價第六講 關于《論自由》一書若干問題的解析 一、什么是“傷害” 二、對“抽象權(quán)利”的批判 三、“自由”與“文明” 四、密爾與中國推薦閱讀書目 一、基本閱讀書目 二、進一步研究書目附錄 一、密爾生平年表 二、哈瑞特·泰勒的三首詩 三、密爾在其夫人墓碑上刻的銘文本書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二、英文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精讀篇地方志與史學研究——以社會經(jīng)濟史為例第一講地方志與古代經(jīng)濟史研究一、早期地方志中的經(jīng)濟史料宋代以前的地記,是詳略不同地記載一地古今多種情況的早期地方志書,屬于方志的一類。但是,同定型方志比較起來,由于地記一般只記載疆域、山川、古跡、人物、風土,而尚未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藝文等,加以內(nèi)容又較為簡略,神話和傳說成分較多,所以在內(nèi)容和體例方面尚不完備,未臻方志之體,一般都還處在方志發(fā)端階段。即便如此,其中仍有一些經(jīng)濟史料可資利用。如晉《太康地記》就有“云間青嶺縣出碧”、“梓潼縣出傘子鹽”等記載。盛弘之《荊州記》錄有“永安宮西有巴鄉(xiāng),村村善釀酒”,“荊州有美鮒,逾于洞庭溫湖”,“房陵縣建平出礬”及“秭歸縣,室多幽閉,其女盡織布,至數(shù)十升。今永州俗猶呼貢布為女子布也”等內(nèi)容。地志與地記性質(zhì)相近,亦屬于早期地方志書。其最初也出現(xiàn)于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漸有發(fā)展。比之地記,地志經(jīng)濟方面的記載較多。
后記
在接到要寫作這本書的任務之后,甚感壓力很大,盡管平日里對密爾的思想比較感興趣,也曾在多年前就給本科生上過“經(jīng)典名著講讀:密爾《論自由》”這門課,但真的要將其寫成一本書,還是要花費精力和時間的。由于時間非常緊迫,只好推掉其他的很多約定,專心致志地投入其中,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終于完成了這本書。我一邊寫,一邊在讀書,當寫完之后,還是有很多書未來得及細讀,有的甚至還未讀,對此覺得很遺憾。同時,自己也認為這本書的完成并不是一種結(jié)束,而只是剛剛開啟了對密爾自由主義思想的研究,或者說,發(fā)現(xiàn)了那些值得再去深入研究的問題。因為對密爾自由主義思想的研究,國內(nèi)學術界還做得非常不夠。說來慚愧,早在1903年,嚴復就將密爾的《論自由》這本書翻譯成了中文,并曾經(jīng)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思想界和知識界。但百年過去,回顧學術的演進可以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學術界對密爾這樣重要的思想家研究得還遠遠不夠,我想這個現(xiàn)象本身就值得深思。為什么一百多年過去了,對密爾思想的很多問題還未曾涉及?例如,關于他的文明理論和引帶式政府的理論,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風尚與密爾自由主義思想的關系,密爾與他同時代知識界人士如托克維爾、洪堡等的關系,密爾對法國大革命和社會契約理論的反思,密爾首創(chuàng)性概念中的自然與理性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密爾整體思想下理解他的自由主義思想等。
編輯推薦
《密爾精讀》是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社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