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俞永林 頁數:164
Tag標簽:無
前言
頸椎病是常見病。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21世紀初所做的統(tǒng)計,頸椎病在全球十大頑癥中排序第二,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在全球60多億人口中,頸椎病患者群高達9億。美國每年因頸椎病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億美元。據日本9大醫(yī)院統(tǒng)計,頸椎病占骨科門診量的11%和神經科門診量的9%,均占門診諸病之首。在我國,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頸椎病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增加。據報道,我國頸椎病的發(fā)病率為17.3%,全國有2億多患者,每年用于頸椎病治療的費用高達5億多人民幣。近年來,頸椎病發(fā)病率急劇上升,并出現低齡化趨勢。有調查表明,1996年,青少年頸椎病所占比例為8.7%,而至2000年年底上升為12%。頸椎病,輕者頸肩部不適、疼痛,重者可出現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后果。事實證明,頸椎病的發(fā)病除了與頸椎本身解剖結構的退行性變(老化)和頸部的各種急、慢性損傷有關外,與日常生活、工作、睡眠體位是否正確等也有密切關系。學生埋頭讀書,會計等各種須長期從事電腦操作的人員,由于長期伏案工作或學習,情況尤其突出。而在畫家、作家、駕駛員、修理鐘表的工匠以及須低頭操作的各類工人(如電焊工、縫紉工、刺繡工、紡織工等)中,頸椎病的發(fā)病率也相當高。相關的醫(yī)務人員,尤其是骨科醫(yī)生,有責任和義務提請大家正確認識頸椎病。
內容概要
頸椎病的發(fā)病除了與頸椎本身解剖結構的退行性變(老化)和頸部的各種急慢性損傷有關外,與日常生活、工作、睡眠體位是否正確等也有關系,尤其是長期伏案工作或低頭操作者,其頸椎病的發(fā)病率相當高。因此,應該正確認識,科學防治頸椎病。 本書作者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用通俗生動的語言深入淺出,從頸椎病的病例分析著手,闡述了頸椎病的有關知識和防治方法,以及如何糾正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習慣,無病防病,有病及時治療并防止發(fā)展為重病。希望本書能夠為讀者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科學的健康知識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俞永林,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73年畢業(yè)于上海第一醫(yī)學院醫(yī)學系,畢業(yè)后在華山醫(yī)院骨科工作至今。兼任中國中醫(yī)藥研究促進會軟組織疼痛分會副理事長、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軟組織疼痛學組副組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人、上海市國家級及市級繼續(xù)教育評審委
書籍目錄
第一篇 頸椎的解剖結構特點 一 從解剖位置看頸椎的重要性 二 頸椎的解剖結構特點 三 頸椎各節(jié)段之間的連結 四 第1、2頸椎之間的連結和寰樞關節(jié)的解剖結構特點第二篇 頸椎病的有關常識 一 頸椎病的分型和表現 二 頸椎病的自我測試方法 三 正常人的頸椎活動范圍 四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是怎么一回事 五 頸椎間盤突出癥時其受壓頸神經根的推算 六 骨刺是如何形成的 七 頸椎骨刺不可能用藥物消除 八 骨刺與疼痛的關系 九 骨刺大小與頸椎病嚴重程度的關系 十 X線片、CT和磁共振成像對頸椎病的診斷意義 十一 肌電圖對頸椎病的診斷意義 十二 不同體位頸椎X線片對頸椎病的不同診斷意義 十三 頸椎退行性變的含義 十四 頸椎間盤突出不一定是頸椎間盤突出癥 十五 頸托對頸椎病的使用價值 十六 頸托的種類及正確使用第三篇 頸椎病的防治 一 頸椎病防治的“十要十不要” 二 伏案工作,勿忘舒緩頸椎 三 預防頸椎病,請做頸椎操 四 防治頸椎病的中醫(yī)保健方法 五 長期伏案工作者須預防低頭綜合征 六 游泳有益頸椎健康 七 放風箏能防治頸椎病 八 瑜伽是強健頸椎還是損傷頸椎 九 不恰當的按摩可加重頸肩痛 十 科學鍛煉,既能減肥又能防治頸椎病 十一 中小學生也要預防頸椎病 十二 呵護頸椎,從點點滴滴做起 十三 預防頸椎病,枕頭與床鋪的選擇有講究 十四 謹防頸性眩暈引起的猝倒 十五 頸椎牽引與頸椎病的防治 十六 駕車中頸椎病的預防 十七 保護好咽喉可防頸椎病 十八 謹防體育運動和日常生活中的頸椎損傷 十九 跳水須防頸椎損傷 二十 頸椎病差點讓她癱瘓 第四篇 少見頸椎病的表現形式 一 視力障礙與頸椎病 二 中老年人謹防“頸心綜合征” 三 吞咽困難與頸椎病 四 頸性高血壓 五 警惕“頸胃綜合征” 六 乳房疼痛與頸椎病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頸椎的解剖結構特點三 頸椎各節(jié)段之間的連結頸椎主要依靠位于每兩個椎體之間的椎間盤連接在一起。此外,還離不開各種韌帶的連接。主要韌帶有:前縱韌帶、后縱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和項韌帶。前縱韌帶在椎體的前方,是人體內最長的韌帶,厚而寬,較堅韌。上端狹窄,附著于寰椎的前結節(jié),下端止于第1、第2骶椎的前面。前縱韌帶的彈性和張力很大,當人向前彎腰(脊柱前屈)受到壓擠時能保持其形態(tài)不變,且能限制脊柱的過伸(人體后仰)運動。后縱韌帶較細長,雖然也很堅韌,但較前縱韌帶為弱,位于椎體的后方,為椎管的前壁。上端起自第2頸椎,向下移行到骶尾后深韌帶。黃韌帶位于上、下兩個椎體的椎板之間,呈扁平狀,黃色,彈性大,很堅韌,是由彈性纖維組成的。每兩個棘突之間有棘間韌帶。棘上韌帶在棘突表面。在頸部,項韌帶在棘突頂尖處。項韌帶是三角形的彈性纖維膜,其底面向上方附著于枕外隆凸和枕外嵴,尖端向下移行于棘上韌帶。項韌帶有協(xié)助頸肌支持頭頸的作用,并有對抗頸脊柱屈曲的作用。
編輯推薦
《遠離頸椎病》:健康COOL新女性系列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