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輯刊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鄧正來 主編  頁數(shù):189  

內容概要

我們正處于全球化向縱深推進的時代。在這一時代,中國社會科學應從引進、復制、國際接軌的階段邁向一個全新的階段,即走向世界,并與世界進行實質性的思想對話和學術交流的階段。這一階段要求中國學人不能再簡單地引進和復制西方的思想,不再簡單地以西方的知識作為我們知識生產的判斷準則,而要有我們自己的聲音,要以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無學科的”綜合性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去引導西方社會較為確切地認識整體的中國,以我們別具一格的理論創(chuàng)見去解釋中國既有的發(fā)展經驗,以中國化的“理想圖景”去型構或影響全球化的方向和世界秩序的性質。這是全球化時代所賦予中國社會科學的新的時代使命!    然而,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我們能否擔當起這一時代使命的關鍵還是在于我們能否為世界學術貢獻出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一流學者和學術成果?;谶@一認識,復旦大學創(chuàng)建了旨在培養(yǎng)有世界視野又有中國關懷的杰出學術人才的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同時我們決定,將在很大程度上濃縮并見證了l99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發(fā)展史的《中國社會科學季刊》復刊作為該院的院刊,以期為中國社會科學真正展開中國深度研究并為中國社會科學真正“走向世界”提供一個高層次的學術平臺。    復刊并更名后的《中國社會科學輯刊》仍將秉承“直面中國,以學術為本;求索發(fā)展,弘理性精神”的原有辦刊精神。但為了擔當起中國社會科學“走向世界”這一新的時代使命,我們在強調“學術化”的同時也更為突出“國際化”的特色。因此,我們擬把辦刊宗旨微調為“直面中國,以學術為本;面向世界,以思想為基”。    我們將更為突出中國化的問題意識、學術化的辦刊宗旨和國際化的學術視野,以中國化的學術促成國際化的影響,以加快中國社會科學走向世界的步伐。    當然,我們還必須指出:盡管復刊后的《中國社會科學輯刊》是以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刊的面目出現(xiàn)的,但一如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學術平臺一樣,《中國社會科學輯刊》亦將是中國學人的共同財富。為此,我們真誠地希望,所有有志于提升中國社會科學水準的學術同仁能夠與我們一道把這份刊物辦好,并力爭為強化中國社會科學的自主性品格、提升中國社會科學的國際化水平做出我們的貢獻。

作者簡介

  鄧正來,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2年畢業(yè)于四川外語學院,并于同年就讀于北京外交學院。1985年碩士畢業(yè)后未就業(yè),個人獨立治學,被媒體報道稱為“中國第一個學術個體戶”。創(chuàng)辦并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季刊》和《中國書評》?! ?998-1999年受聘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003-2008年受聘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西方法哲學研究所所長?! ?008年加盟復旦大學,現(xiàn)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輯刊》主編、FudanJournalof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主編、《復旦政治哲學評論》主編、《耶魯全球在線(復旦版)》主編、《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主編,吉林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大學特聘教授、江西財經大學“贛江學者”講座教授,澳門大學資深訪問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等名譽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兼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社會科學與知識社會學,側重政治哲學與法律哲學研究。創(chuàng)辦并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季刊》和《中國書評》。主要專著有《國家與社會:中國市民社會研究》、《學術與自主: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哈耶克法律哲學的研究》、《規(guī)則·秩序·無知:關于哈耶克自由主義的研究》、《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和《誰之全球化?何種法哲學?》等近20部;主要編著有《國家與市民社會》等近20部;主要譯著有《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法律史解釋》、《布萊克威爾政治學百科全書》(主譯)、《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與自由》、《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龐德《法理學》和《政治學說史》等十余部。

書籍目錄

《中國社會科學輯刊》復刊詞 鄧正來主題研討:中國深度研究   編者按語    陳 戈 儲小平 差序制度結構與中國管理革命     ———以李寧公司的發(fā)展變革為例    評論   楊惠馨 對陳戈、儲小平案例的評論    陳 凌 對陳戈、儲小平案例的評論 學術專論   胡景北 價格波動與勞動力轉移波動:以中國為背景的分析    林毓生 人文與社會研究發(fā)展芻議    徐 賁 蘇格拉底對話中的“公民服從”:思想者的政治技藝    時殷弘 冷戰(zhàn)的性質與其世界歷史意義 學術綜述   楊 敏 中國社會學理論研究30年    高宣揚 當代西方人文思潮的理論轉換 學術對話   曼斯菲爾德 鄧正來等 與施特勞斯學派相關的若干問題     ———與Harvey C.Mansfield,Jr.教授的對話 書評思考   張曙光 ??迸c解讀 生財與修德     ———讀《情感、秩序、美德———亞當·斯密的倫理學世界》    趙 波 命令性規(guī)則的本質和作用:評介肖爾教授的《依規(guī)則游戲》    洪 濤 自由主義與恐懼     ———讀《我們心底的“怕”》    吳冠軍 全球化的“地質學”     ———三評鄧正來的“主體性中國”論綱 學者詩思   許倬云 我心中的高研院  學者紀念   汪丁丁 簡論王元化先生自由主義思想的復雜性 《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總目 《中國社會科學輯刊》稿約

章節(jié)摘錄

  人文與社會研究發(fā)展芻議  最近一兩年,筆者有機會對于臺灣地區(qū)人文與社會研究在制度上的安排與在行政上的支持,有些接觸、有些了解。對于主管機構,從主管到基層,大家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工作,并制定龐大預算,謀求“突破學術發(fā)展的瓶頸”,以臻卓越的雄圖,非常贊賞,十分欽服。下面我擬根據個人觀察與思考所及,在贊賞與欽服之余,略抒己見。姑且拋磚,或可引玉,若能引發(fā)討論,取得共識,奠立改革的基礎,則幸甚矣!  一、外在的條件  北美與西歐各國的政府機構與民間的基金會促進與獎勵學術發(fā)展的辦法,主要是:提供在大學任教的學術界人士“專職研究”(research leave)的薪金。使他(她)在榮獲這項經由申請,評比而得來不易的資助以后,不必授課,也不必擔任任何行政工作。這種“專職研究”與大學教授任職五六年后例行的“研究休假”(sabbatical leave)不同。“專職研究”是研究休假以外的,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的,專心從事研究的機會。獲得“專職研究”的大學教師,可在不必分心的條件下,把全部精力投入思考、研究、與撰寫他或她要研究的專題一年或兩年(對于研究能力特強的大學教師,有的基金會有時甚至授予他或她5年薪金的一半,獲得這項獎助的人,在5年內每年只授課一學期,共4個月,其他8個月則專做研究)。教師任職的大學,因為他(她)已獲校外授予“專職研究”的薪金,通常給予留職停薪的身份,并用省下來的預算,聘請客座教授代課,或請他或她指導的博士生以講師的身份代課。這樣也可提供校外學者來校授課、交流的機會,或讓博士生,在沒有正式教書之前,獲得一些教書的經驗(各校的情況大同小異:有的學校規(guī)定在三年之內,只能申請一年留職停薪的“專職研究”;有的則沒有硬性的限制)。  當然,圖書、設備、助理,與到外地參加研討會或搜集資料的資助也是重要的。北美與西歐獎助學術發(fā)展的政府機構與民間基金會,通常在授予“專職研究”的薪金的同時,也根據申請人的能力與需要,酌情資助。但在人文與社會研究方面,大部分的預算則是用在支持“專職研究”上。為什么呢?最根本的理由是:在人文與社會研究的領域,如要追求卓越的成績,便需要探討有意義的、原創(chuàng)與深刻的理論問題并謀求其解答,而不止于材料的搜集、整理、詮釋與分類(這里所謂“原創(chuàng)與深刻的”,當然有其程度的不同。舉例而言,我不是說,研究哲學的人,如果他或她的工作無法達到柏拉圖或康德的高度,便不必做了)。研究者如要在理論上有所創(chuàng)獲,除了本身需要相當?shù)牟胖侵?,最主要的外在條件是:給他(她)足夠的,可以自由運用、不受干擾的時間,以便他在專注的問題上能夠沉潛下來。復雜、艱深的理論問題的答案是不明顯的。對于研究這個問題的人而言,在謀求解答的過程中,他的資源與他專注的問題之間的關系是極為曲折的。法國數(shù)學家龐加萊(H.Poincare)曾列舉過學術發(fā)現(xiàn)的四個階段:(1)準備階段,(2)潛伏階段,(3)豁然開朗階段,(4)證明階段。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社會科學輯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輯刊有主題,有思想深度,各家之言,視角差別比較大
  •   這是難得的好期刊
  •   書的質量較好,送貨及時。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