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復旦大學 作者:汪復 頁數(shù):501
Tag標簽:無
前言
抗感染藥物應用于臨床已60余年。隨著臨床應用的抗感染藥物的不斷增多,各種耐藥病原微生物也不斷出現(xiàn)并引起感染,其中對臨床構成嚴重威脅的,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產(chǎn)超廣譜酶的腸桿菌科細菌、多重耐藥不動桿菌屬和銅綠假單胞菌及多重耐藥結(jié)核分枝桿菌等。因此,感染性疾病的診治仍是臨床上的重要課題。本書重點敘述目前臨床應用的抗感染藥物的特點及其在治療中的應用。在本書前一版的基礎上,新版書在實驗室研究方面補充了細菌耐藥性機制、細菌耐藥性變遷、藥物敏感試驗和耐藥菌檢測等的研究進展,對近年國內(nèi)外開發(fā)并應用于臨床的抗感染藥物的新品種加以介紹,并參考近年出版的書籍中有關對抗感染藥的臨床應用并加以補充和更新,使本書內(nèi)容精煉、新穎、實用性強,適合醫(yī)藥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各科臨床醫(yī)師,以及醫(yī)院微生物檢驗和藥學工作人員閱讀參考。限于編者水平,本書中有疏漏不足之處,望讀者指正。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共分六章,分別扼要敘述:①臨床常見病原微生物及有關的實驗室檢查;②抗感染藥的臨床藥理特點;③抗感染藥的臨床應用原則;④特殊生理及病理情況下抗感染藥的應用原則;⑤各類抗感染藥的特點及適應證;⑥臨床主要感染性疾病的抗微生物治療。同時對上述領域的近期研究進展和近年開發(fā)并應用于臨床的抗感染藥的新品種加以簡要介紹。本書可供醫(yī)藥院校在校學生、研究生及各科臨床醫(yī)師、臨床檢驗和藥劑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汪復,女,1931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上海第一醫(yī)學院醫(yī)學系畢業(yè),就職于上海第一醫(yī)學院附屬華山醫(yī)院抗生素研究所。1980年4~10月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皇后醫(yī)學中心進修抗生素臨床藥理。1992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Johns Hopkins醫(yī)院臨床藥理科及哈佛醫(yī)學院傳染病科參觀學習6個月。1986~1997年任上海醫(yī)科大學抗生素研究所所長?,F(xiàn)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抗生素研究所名譽所長、衛(wèi)生部抗感染藥臨床藥理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部抗感染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豐任。并任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中華醫(yī)學會上海分會感染與化療學會主任、顧問,《中國感染化療雜志》主編以及多種醫(yī)學雜志的編委。長期從事感染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抗菌藥物的臨床藥理研究和臨床應用以及細菌耐藥性研究。發(fā)表論文100余篇,主編或副主編《實用抗菌藥物學》等專著7部,參加編寫《實用內(nèi)科學》、《現(xiàn)代臨床藥理學》等專著10余部。歷年共獲國家級、部局級科技成果獎10余項。已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6名。1992年國務院授予“為發(fā)展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者”證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臨床微生物學 第一節(jié) 常見病原微生物的診斷及其臨床意義 第二節(jié) 細菌耐藥性及其變遷 第三節(jié) 與抗菌藥物治療有關的實驗室檢查第二章 抗感染藥的臨床藥理學 第一節(jié)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jié) 治療藥物監(jiān)測及個體化給藥第三章 抗感染藥的臨床應用 第一節(jié) 抗感染藥的臨床應用原則 第二節(jié) 抗感染藥的預防性應用 第三節(jié) 抗感染藥的治療性應用 第四節(jié) 抗感染藥的不良反應及其防治第四章 抗感染藥在特殊情況下的應用 第一節(jié) 肝功能減退時抗感染藥的應用 第二節(jié) 腎功能減退時抗感染藥的應用 第三節(jié) 抗菌藥物在老年人和新生兒患者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抗感染藥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中的應用第五章 各類抗感染藥簡介 第一節(jié) 青霉素類 第二節(jié) 頭孢菌素類 第三節(jié) 其他βˉ內(nèi)酰胺類 第四節(jié) 氨基糖苷類 第五節(jié) 大環(huán)內(nèi)酯類 第六節(jié) 四環(huán)素類 第七節(jié) 氯霉素類 第八節(jié) 林可霉素類 第九節(jié) 其他抗生素 第十節(jié) 喹諾酮類 第十一節(jié) 呋喃類 第十二節(jié) 磺胺類藥與磺胺增效劑 第十三節(jié) 甲硝唑及替硝唑 第十四節(jié) 抗分枝桿菌藥 第十五節(jié) 抗真菌藥 第十六節(jié) 抗病毒藥 第十七節(jié) 抗HIV藥 第十八節(jié) 抗原蟲藥第六章 抗感染藥的臨床應用 第一節(jié) 血流感染 第二節(jié) 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 第三節(jié)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 第四節(jié) 呼吸道感染 第五節(jié) 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 第六節(jié) 急性感染性腹瀉 第七節(jié) 其他內(nèi)科感染性疾病 第八節(jié) 免疫缺陷者感染 第九節(jié) 醫(yī)院感染 第十節(jié) 分枝桿菌感染 第十一節(jié) 深部真菌病 第十二節(jié) 厭氧菌感染 第十三節(jié) 外科感染性疾病 第十四節(jié) 骨、關節(jié)感染 第十五節(jié) 婦產(chǎn)科感染性疾病 第十六節(jié) 眼科、耳鼻喉科及口腔科感染 第十七節(jié) 性傳播性疾病附錄一 常見感染的經(jīng)驗治療附錄二 感染性疾病的療程附錄三 抗菌藥物的每日常用劑量附錄四 不同病原菌感染的抗菌藥物選擇附錄五 新生兒的抗菌藥劑量和用法附錄六 幾種高度耐藥菌感染的治療附錄七 常見細菌英漢名詞對照附錄八 常見細菌漢英名詞對照附錄九 常見真菌英漢名詞對照附錄十 常見真菌漢英名詞對照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臨床微生物學第一節(jié) 常見病原微生物的診斷及其臨床意義一、人類的固有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自然界存在數(shù)十萬種形態(tài)、結(jié)構各異的微生物,絕大多數(shù)對人類和動、植物有益無害,有些甚至是必需的,但也有一些能引起人類疾病的微生物,稱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其中引起疾病的細菌則稱為致病菌或病原菌。臨床常見的病原微生物大致分為以下幾類:①細菌:如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腸桿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簡稱表葡菌)、腸球菌屬、李斯德菌屬、星狀奴卡菌等;②真菌:如念珠菌屬、曲霉屬、毛霉屬以及新型隱球菌等;③病毒:有單純(或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④原蟲:有阿米巴、弓形體等;⑤其他病原微生物:如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以及螺旋體等。 在人體體表及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腸道、泌尿生殖道等存在著多種微生物。這些人類固有微生物致病力較弱,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對人體有益無害,并對外來致病菌有很強拮抗作用,稱為“正常微生物群”,其中以細菌和真菌為主,故稱“正常菌群”。不同部位的常見寄居微生物見表1-1,這些菌群與人體間、菌群與菌群間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保持著種群與數(shù)量的動態(tài)平衡。
編輯推薦
《感染性疾病與抗微生物治療》可供醫(yī)藥院校在校學生、研究生及各科臨床醫(yī)師、臨床檢驗和藥劑人員閱讀參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