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下的記憶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沈關寶,李聆  頁數:39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一度有幾千人的利物浦老上海海員社團,曾是歐洲最早、最大的華人團體。二戰(zhàn)期間,這一團體的成員都做過海員并為英國的藍煙囪輪船公司服務,隨后他們在利物浦定居并生兒育女。這些人曲折漂泊的人生經歷可與百年來的中國近代史、華人移民史、世界航運史相印證??梢哉f,他們就是見證了世界百年歷史的“活化石”。本書是世界上第一部真實記錄這一特殊群體特殊歷史的著作。

作者簡介

沈關寶,上海大學文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海南大學三亞學院兼職教授。社會兼職有: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上海市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社會福利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社區(qū)研究中心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領域為城鄉(xiāng)社區(qū)研究、社會保障網分析。沈關寶教授系我國恢復社會學專業(yè)后的首位博士學位獲得者。80年代曾師從費孝通教授進行小城鎮(zhèn)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研究,參與編寫第一本《社會學概論》,該教材獲全國高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90年代主要從事城鄉(xiāng)社區(qū)研究和社會保障網分析,出版《一場悄悄的革命》、《中國城市改革》、《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等中英文專著、教材8部,發(fā)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曾先后赴英、美、日、加拿大等名校作學術訪問.并被英國利物浦大學、城市大學等授予名譽訪問教授、高級研究員。

書籍目錄

研究緣起和研究方法利物浦老上海海員群體研究口述史個案 01 一生的流離,一生的鄉(xiāng)愁(陸良康) 02 無根的漂泊(蕭章銀) 03 生命是一種緣(王妙發(fā)) 04 搖擺的天平(胡信財) 05 異鄉(xiāng)的婚姻與生活(周永康) 06 簡單生活(宋錫德) 07 責任:將生活繼續(xù)下去(施德忠) 08 奔波人生(袁德海) 09 一生的辛勞(林金泰) 10 多重婚姻下的漂泊生活(王榮發(fā)) 11 家,讓流浪的心靠岸(吳云生) 12 在異國游戲人生(屠樹森) 13 戰(zhàn)爭讓生活重新開始(翁阿寶) 14 一輩子的故鄉(xiāng)深情(李瑞華) 15 春卷大王的一生(顧榮春) 16 一個特殊的例子:從海員到職員(萬國良) 17 生活:從無奈的選擇開始(曹增新) 18 生活是魚,錢是水(戴永昌) 19 人生何嘗不是一種運道(仇金華) 20 一個中國家庭的節(jié)儉生活(陳永清) 21 凄涼人生(傅祥生) 22 定居:尋找生活的新機會(陳長明) 23 葉落歸根的期待和彷徨(陸錫均) 24 平淡人生(黃長根) 25 告別漂泊后的艷陽天(全照發(fā)) 26 逝去的情感與生活(徐載祜) 27 漂洋過海的人生(林阿忠) 28 孑然一身:從起點到終點(鮑宗安) 29 一個老上海人的葬禮附錄一 相關時期國內外大事記 附錄二 上海方言、普通話及英文詞匯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口述史個案01 一生的流離,一生的鄉(xiāng)愁被訪者生性開朗,健談。對一生曲折的經歷頗感傷感和遺憾,對家鄉(xiāng)充滿了思念,至今每年都有很長時間在故土老家居住。我叫陸良康,生于一九二六年十月二十九日(陰歷著者),屬虎,今年71歲,老家在浙江省寧波市鄞縣橫溪鎮(zhèn)河頭村。聽家中老人說我爺爺是種田人,父親在他17歲時去上海學生意,在洗衣店里做學徒,主要是為租界里的外國人洗燙衣服,后經我爺爺的一個撐德國郵輪(撐船,意為在船上當海員或服務生:著者)的朋友介紹,我的父親也上了一只德國船,在船上當服務生,為游客洗衣服,那時他約二十五六歲,未婚。在第一次撐船結束后,父親回到寧波老家,與我母親結婚了,她那時才18歲,他們是同鄉(xiāng)人。我是家中的老大,母親生我的那年19歲,以后又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我比最小的弟弟年長10歲。父親在婚后又去撐船,每一兩年回家一次,我從小在鄉(xiāng)下跟著母親長大。父親撐船多年,當時上海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只有20元左右,而父親卻有100多元,因此在當地我家的境況十分好,家里只種點蔬菜自己吃。我是家中的長子、長孫,自然備受爺爺的寵愛。我7歲時開始讀書,全村人集資請來一位先生,學堂設在祠堂里。開學那天,父親照例不在家,但記得那天地上鋪上了紅地毯,拜了孔夫子,吃了黑棗,這是什么意思,我至今不懂,先生教體育、地理、歷史音樂、國語、數學,當時覺得他真了不起。

編輯推薦

《泊下的記憶:利物浦老上海海員口述史》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泊下的記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繼續(xù)支持,不錯
  •   算是讓自己了解老上海海員群體的一書,介紹得很透徹,也保留了較多口語化的詞匯,不過這更容易使我去了解,去理解。感覺自己幸福ing!
  •   書中作海員的,多是貧寒出身的江浙人,破產的農戶居多,很多人別說外文,中文都不算及格,這樣的人,完全憑一雙手和苦捱的性格,度過投胎為人的一生。他們沒有什么親人,回鄉(xiāng)往往是花錢買幾個廉價的笑臉,留在外國,娶洋妻,生混血兒,終究語言有障礙,價值觀不同,只落得“活著”二字
  •   有點不適合現在的的生活
  •   了解另一種人生
  •   書太破了,封皮都弄壞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