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復旦大學 作者:張蔚飛 頁數(shù):316
Tag標簽:無
前言
為張蔚飛的攝影專著寫序,儲存在腦海的幾個鏡頭頓時在眼前定格?! $R頭一:上海第六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酷暑中的十人病房,擁擠不堪,異味雜陳。張蔚飛坐在一張橫臥的椅子上,趴在床沿寫作,如入忘我之境?! ∪藗兒茈y想象,眼前這位病人是中國新聞攝影界的領軍人物,行政級別高至副局。此時,他正在為《人民日報》撰寫當年采訪鄧小平視察上海第一百貨商店的回憶文章?! ∥?guī)е载煹目谖钦f:“對不起了,不該讓你住這樣的普通病房,不該在這時向你布置工作?!彼f:“我不在乎住院條件,早一天進就早一天出,紀念小平同志百年誕辰,我有許多照片要處理。” 鏡頭二:通往莘莊的一號線地鐵,是上海最繁忙的交通線。每天清晨和夜晚,前呼后擁的人群中,少不了張蔚飛被擠壓的身影?! ∥也恢挂淮螌λf:“按規(guī)定的待遇,你可以坐專車上下班?!钡牵灰骸拔业墓ぷ鳠o法用八小時計算,就不要讓司機等了吧。” 鏡頭三:豎著輸液架、吊著輪渡瓶的辦公室,張蔚飛左手打點滴,右手在寫信。有一年,他共給攝影作者寫了1200多封,平均一天3封多。 我曾經(jīng)勸他:“這樣太辛苦。用電腦寫,簽個名不也可以嗎?”他回答:“每個作者的情況不一樣,統(tǒng)一格式的信不解決問題。再說,手寫的信給人的感覺好一些。” 許多類似的鏡頭串接起來,便直觀地告訴我們:本書作者是怎樣一個“除了新聞攝影什么都可以舍棄”的人。身居魏闕,身負要職,他毫不掩飾“有權便于更好地開展工作”,但在具體的工作中,則更愿以“草根”的本色出現(xiàn)。為了得到或發(fā)出一張好照片,他緊張工作一天后蜷身“民工夜車”出差,他能與交往數(shù)年的朋友翻臉,他有時甚至不惜以“辭職”要挾?! ∥沂?994年10月認識張蔚飛的。進人民日報社華東分社(現(xiàn)上海分社)前,他就職上海解放日報社,在新聞攝影界早就大名鼎鼎??梢钥隙ǖ卣f,僅憑拍攝的鄧小平晚年在上海的那些珍貴照片,足以確立和維持他在同行中的地位。不必奮力前行、苦行、遠行,只需沿著原有的軌跡滑行,絲毫不會減去他已得的一塊塊金銀牌的成色?! ⌒枰職夂推橇Φ氖牵?5歲時的張蔚飛精彩折身,在人生工作經(jīng)歷的中后期來了個大多數(shù)成功人士避之不及的業(yè)務轉(zhuǎn)軌。從那時起,報紙上很難再見到“本報記者張蔚飛”,他從幕前退到幕后,從照片“制造業(yè)”轉(zhuǎn)移到照片。。服務業(yè)”,成為新聞攝影的策劃者、新聞攝影作品編輯流程的設計者、新聞攝影隊伍素質(zhì)整體提升的組織者、新N攝影新技術的推廣者。經(jīng)過幾年努力,逐步開創(chuàng)了一片屬于他也屬于新N攝影界的新天地?! ∪珖h報的第一個“新聞攝影創(chuàng)新獎”。1990年8月,首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即著名的“銀川會議”),首次喊響中國新聞界前輩穆青、蔣齊生提出的“圖文并重,兩翼齊飛”的口號,把新聞照片在報紙上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新高度。以后的一段時間,盡管有一些新N攝影界內(nèi)外的人士呼應,有一些報紙(主要是晚報)跟進,但作為中國報業(yè)的主體部分——黨的各級機關報從總體上看起色不大。張蔚飛主編的《人民日報》華東版的攝影專版《華東寫真》、攝影專欄《今日聚集》和《快照速遞》,咬住照片的“五個W”不放松,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聞專版和新聞專欄,把銀川會議的口號變成具體實踐和版面現(xiàn)實。由于《人民日報》巨大的示范作用和廣泛影響力,全國黨報所刊新聞照片的時效和編排方式有了明顯突破。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把首個“創(chuàng)新獎,,給了華東分社,并于1996年1月在上海召開現(xiàn)場會予以推廣?! ∪珖讓眯侣剶z影編輯“金燭獎”。從重文輕圖到“圖文并重,兩翼齊飛”,再到“讀圖時代”,短短不到十年,中國新聞界對新聞照片的認識便產(chǎn)生超常規(guī)的飛躍,各報紛紛加大對攝影人力、資金的投入。為保持在全國的領先位置,我也曾考慮在分社增設攝影記者。面臨新聞攝影界一個新的發(fā)展節(jié)點,張蔚飛又一次顯示出他在行業(yè)內(nèi)的引領能力,認為此時更需強化的環(huán)節(jié)不是拍攝而是編輯。這使我深受啟發(fā)。因為新聞畫面的出現(xiàn)具有隨機性和不可復制性,離開處于特定時空的攝影者便稍縱即逝,新聞照片的獲取主要靠非專業(yè)人員;而新聞照片在版面上的完美展現(xiàn),主要靠專業(yè)人員。于是,華東分社在全國黨報中較早實行采編分離,建立圖片編輯中心制,基本職責有三:一是指揮記者(必要時包括文字記者);二是全力組織外部稿源;三是對照片用不用、怎么用作出最終的定奪。在張蔚飛的幫助下,我于2001年8月在第五屆全國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上作了題為《以主要精力抓編輯》的發(fā)言。次年3月,華東分社在江蘇江陰承辦“全國新聞攝影編輯研討會”。在“報紙呼喚圖片編輯”的聲音中,張蔚飛獲得全國新聞攝影編輯首屆“金燭獎”?! 靶侣剶z影人才的培訓點”。聯(lián)系作者、服務作者,是張蔚飛工作的一個重點,也是他的興致和熱情所在。從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間,華東分社共開了10次新聞攝影會議,我參加了其中的9次。在六七十到近百名不等的參會代表中,張蔚飛能無一例外地報出他們的單位和姓名,令所有與會者驚嘆不已。在我的印象中,張蔚飛少的就是架子和擺譜,無論是名聲顯赫的大牌大腕,還是初出茅廬的業(yè)余作者,都以誠相待。誰在采訪中遇到困難,誰因搞批評報道遇到麻煩,誰在業(yè)務學習中遇到疑惑,只要求助,來者不拒。我就認識好幾個經(jīng)他一手扶植的年輕人,現(xiàn)在成了能得全國大獎的專業(yè)記者。為了鼓勵大家,他還精心設計、推出了“新聞攝影十佳”評選、每年一兩次的新聞攝影大賽等活動。我曾問張蔚飛:“你這樣做是不是帶有‘功利’色彩?”他不否認??恐烁聍攘椭苋?,他的周圍團結了一大批優(yōu)秀作者,進而贏得了一大批優(yōu)秀作品?! ∪珖h報中的首個圖片網(wǎng)站。數(shù)碼和網(wǎng)絡傳輸技術的突飛猛進,給我國新聞攝影界帶來一次次嚴峻挑戰(zhàn)和發(fā)展機遇。張蔚飛則以其50上下的年齡,一次次站在技術革命的潮頭,以一種充滿活力的青春姿態(tài)追趕新的硬件和軟件。他召集的每一次攝影會議,都邀請國內(nèi)外專家和世界著名的攝影器材、網(wǎng)絡技術供應商到會,介紹最新成果及運用,同時請在數(shù)碼相機使用、新聞照片制作和存儲方面有心得的記者、編輯講課,其“前沿性”十分突出。從2003年起,他又傾大部分精力投放到網(wǎng)絡,張口閉口全都是網(wǎng)絡語言,和我使用的似乎不是同一個語言系統(tǒng)。當年,“華東圖片網(wǎng)”(即“人民圖片網(wǎng)”)誕生,現(xiàn)已成為全國黨報最主要的新聞圖片網(wǎng)站之一。 不斷地給自己確立新目標、提出新任務,始終與新時代同步、與新技術同行,張蔚飛其人其事,詮釋了什么叫觀念與時俱進、成績與日俱增。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作者張蔚飛是全國知名的、在業(yè)內(nèi)享有崇高聲望的新聞攝影名家,擁有豐富的新聞攝影從業(yè)經(jīng)驗,屢次見證重大新聞事件現(xiàn)場,并且堅持不懈地在圖片編輯崗位從事一線和管理工作,發(fā)掘、提拔、培育了無數(shù)新聞攝影人才,三十余年來積累了豐厚的實踐體會和理論修養(yǎng)。本書集納了作者有關新聞攝影的數(shù)十篇文章,全面闡述了新聞攝影采訪、寫作、編輯乃至教育、理論等各環(huán)節(jié)話題,既有翔實生動的案例剖析和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導,又不乏系統(tǒng)性和深刻的理性思考。本書可供新聞學專業(yè)師生教學參考,也是新聞從業(yè)人員尤其是新聞攝影記者、編輯用以提升自我的必備讀物。
作者簡介
張蔚飛,上海市崇明人,1950年11月生,1968年參軍,1970年起從事新聞攝影。1981年底轉(zhuǎn)業(yè)進上海解放日報社,1994年10月調(diào)入人民日報社華東分社任攝影主管,1997年10月任總編室主編,2002年10月任圖片網(wǎng)絡中心主任?,F(xiàn)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秘書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攝影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 在解放日報社工作期間,參加了對“四人幫”余黨進行審判,英國女王、日本天皇、戈爾巴喬夫等各國政要訪滬,江澤民等中央領導對上海考察,鄧小平同志南方視察等重大政治活動的攝影采訪,發(fā)表了大量有珍貴歷史價值的新聞照片。其中記錄鄧小平同志南方視察的作品《稀客光顧大商場》在第十二屆全國新聞攝影作品評比中奪魁。 調(diào)入人民日報社華東分社后,主持創(chuàng)辦了以真正意義上的新聞照片為主的攝影專版《華東寫真》, 在要聞版開設了以及時反映社會熱點和以實施輿論監(jiān)督為主要內(nèi)容的攝影欄目《今日聚焦》,得到了讀者和同行的充分肯定。1996年被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授予“創(chuàng)新獎”,2002年獲首屆中國新聞圖片編輯“金燭獎”。2003年創(chuàng)辦中國黨報系統(tǒng)第一家圖片網(wǎng)站——人民圖片網(wǎng)。 1996年至2004年九年間,經(jīng)張蔚飛編輯的由華東版首發(fā)的新聞照片共獲得中國新聞獎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并在中國新聞攝影年度評獎中獲得金、銀、銅牌45塊。
書籍目錄
序 曹煥榮第一章 影路探索 報紙照片的魅力在于新聞性 照片要生動 題材是關鍵 是新聞,才會擁有讀者——對報紙攝影專版定位的思考 照片要成為報紙的“眼睛” 新聞攝影“關系”論 圖片編輯三論 圖片總監(jiān)何處尋? 關于圖片總監(jiān)的角色定位 不要忘了蔣齊生在銀川會議上說的第二句話 轉(zhuǎn)崗,不失為一種選擇——關于“如何當好新世紀攝影部主任”之我見 圖片總監(jiān)的價值要用出色的工作來提升 新聞圖片要有“代言人”——關于“圖片總監(jiān)”的三人談 悲劇,何日不再上演?——從詹曉東事件看當前輿論監(jiān)督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破解這道兩難題?——從詹曉東的不幸遭遇看輿論監(jiān)督的艱難 《今日聚焦》聚焦輿論監(jiān)督——《人民日報·華東新聞》運用新聞攝影進行輿論監(jiān)督的探索 新聞攝影現(xiàn)狀不容樂觀 攝影記者理當解剖自己 給錢就可不署名?拿錢怎能不負責?——對當前新聞照片署名的一點看法 請勿大題小做 問責新聞教育——銀川會議16年來新聞攝影徘徊現(xiàn)狀之我見 淺議藝術攝影與新聞攝影之差異 攝影記者的創(chuàng)作基地在哪兒? 我看“視覺”第二章 就影論影 擺作抓時抓亦擺 揚長避短拍體育 不用閃光燈,效果會更好 紅花還需綠葉扶,作品要有好題配 抓住典型瞬間的照片才雋永——寫在《稀客光顧大商場》獲金牌獎之時 佛要金裝 人要衣裝 圖要題裝 做標題的“三大原則八項注意” 報紙照片的標題史話 這則新聞的“眼”在哪? 拍得多不如拍得好 新聞照片有必要披“外套”嗎? 該做好的工作能當作新聞來報道嗎? 大家看看,哪張照片更像新聞照片? 要苦干更要巧干 只有抓住新聞點 才能拍好新聞照 報道不是兒戲 采訪必須深入 見報照片≠好新聞照片 報道要重事實 推斷須有依據(jù) 不是所有的新聞題材都能拍出新聞照片的 沒有拍到第一現(xiàn)場的新聞照片干脆別發(fā) 如何“提升”照片的新聞價值? 新聞≠宣傳 新聞宣傳分不清 抓拍擺拍爭未休 好新聞照片為什么見不了報? 如何在平淡的新聞中找出亮點來 關鍵要素豈能一筆帶過——談當前新聞照片說明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請不要浪費題材 新聞照片優(yōu)劣如何界定? 這組照片的處理是對還是錯? 工分,擋住了攝影記者成才路 “攝記”當如谷永威——再議攝影記者如何擺脫“工分”的羈絆 也談“一圖勝千言”——李楠博文《一圖勝千言還是一言勝千圖》讀后感 新聞照片要有形象表現(xiàn)力 遇到關系稿怎么辦 學會說話很重要 我們在天臺山研討了些啥? 要讓照片抓眼球——華東分社“東中西部新聞攝影交流研討會”側(cè)記 當評委,編輯情結要不得 一年,1200封信——我是怎樣建立起《人民日報》華東版攝影作者隊伍的 新開墾的處女地——記《人民日報·華東寫真》攝影專版的編輯思路 攝影題材何處尋 文字堆里有黃金 剖開粗璞始現(xiàn)玉——我是如何將一組宣傳照片變?yōu)樾侣務掌? 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單幅照片變身圖片專題 記《鄂川農(nóng)民東海捕魚》一稿的編采互動 從細節(jié)中覓取表現(xiàn)力——評賁道春的“神箭在弦弓在手” 事實勝于雄辯 力量源自證據(jù)——淺議在輿論監(jiān)督中用好照片的“證據(jù)”功能 你看你看,孩子的臉——細品吳俊《開學前的依依惜別》的人物神態(tài) 細之毫厘 深之千尋——評吳芳《遷徙的“小鳥”》圖片專題 把握題材看能力 抓取瞬間看功力——評呂廷川的《青紗帳里“拉腳客”》 特寫寫出真情——評張延林的《平凡母親深深愛》 細節(jié)決定成敗——評屠知力《陋室傳來歡聲笑語》圖片專題 一俊可以遮百丑——評張緒雄《抓鬮分房 災民開顏》組照 找準異點 拍出個性——評劉念?!堕L征英雄今安在》系列專題 攝影記者的積累與攝影報道的深度——評孫仁貴的《市委書記和他的擔保戶》 想起了保育鈞 秀才人情紙半張第三章 旁觀者言 一門心思把黨報新聞攝影做出個樣子——記人民日報社優(yōu)秀黨員、華東分社圖片網(wǎng)絡中心主任張蔚飛 勤奮,造就了張蔚飛 傾注于新聞攝影改革的張蔚飛 為一個時代觀念的轉(zhuǎn)變而歡第四章 瞬間定格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