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2-1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殷寄明 頁數(shù):266
Tag標簽:無
前言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必須研讀的經(jīng)典,作為該學科全部知識的精華,它凝聚著歷代人不間斷的持續(xù)思考和深入探索。這種思考和探索就其發(fā)端而言通常極為艱苦,就其最終的指向而言又經(jīng)常是極其宏大的,所以能進入到人們的生活,對讀過并喜愛它的人們構成一種寶貴的經(jīng)驗;進而它還進入到文化,成為傳統(tǒng)的一部分。又由于它所討論的問題大多關涉天道萬物之根本,社會人生的原始,且所用以探討的方法極富智慧和原創(chuàng)的意味,對人的物我認知與反思覺解有深刻的啟示作用和范式意義,所以它又被稱為“原典”或“元典”。原者,源也;元者,始也、端也,兩者的意思自來相通,故古人以“元猶原也,其義以隨天地終始也”,又說“故元者為萬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正道出了經(jīng)典之構成人全部成熟思考與心智營造的基始特性。
內容概要
本書以《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講解為中心,上下牽引,左右系聯(lián),力求完整呈獻《說文解字》內蘊之文化景觀。諸如著作體例、文字、音韻、訓詁、語源、語法、詞匯等方面,都經(jīng)作者一一細心抉發(fā),精心疏理。藉此,既可明文字之理,又可窺造字之因。
書籍目錄
總序緒論 一、 作者許慎生平概況 二、 《說文解字》面面觀 三、 本書的著作體例第一講 《說文解字》第一篇 十四部首條文原文關鍵詞語闡釋 講解 1. 文化意義 2. 字形與筆畫 3. 古文 4. 重文 5. 指事 6. 語義相通 7. 被釋字形體 8. 義類 9. 避諱 10. 《說文》新附字 11. 提要欄 12. 部末小結 13. 空部首 14. 飾 15. 段玉裁注本 16. 聲訓與推源 17. 引通人說 18. 繁化 19. 疊文 20. 象形 21. 不成字部首 22. 形體分析術語 23. 讀若直指 24. 大名 25. 籀文 26. 讀與某同第二講 《說文解字》第二篇 三十部首條文原文關鍵詞語闡釋 講解 1. 形體訛變 2. 前三書文字的特點 3. 初文與后起本字 4. 會意 5. 象形的種類 6. 形聲 7. 許書條文的結構 8. 下定義 9. 從某,某省聲 10. 聯(lián)綿詞 11. 反體會意 12. 同義相訓 13. 讀若引經(jīng) 14. 改造式造字法 15. 重言形況 16. 象形字加聲符 17. 同義聯(lián)合 18. 形借 19. 互訓 20. 一字數(shù)音 21. 一全一省 22. “簡單、汗青、典”的文化源 23. 象形字添加形符 24. 繁簡字與異體字第三講 《說文解字》第三篇 五十三部首條文原文關鍵詞語闡釋 講解 1. 亦聲 2. 引申義 3. 文字合流 4. 語法意義 5. 為虛詞造本字 6. 據(jù)聲系聯(lián) 7. 一曰 8. 母子相訓 9. 對比顯示 10. “文章、究竟”的文化源 11. 許慎引揚雄說 12. 從反某 13. 造意與本義 14. 分化字 15. 以方言釋雅言 16. 渾言、析言 17. “革職、改革”的文化源 18. 轉注 19. “ 、斗”合流 20. “ 、左、佐”辨析 21. 急言、緩言 22. 從某,從某省 23. “隸、 ”合流 24. “右文說”的萌芽 25. 基本義 26. 語源分化 27. “命運未卜”的文化源 28. 虛化引申第四講 《說文解字》第四篇第五講 《說文解字》第五篇第七講 《說文解字》第七篇第八講 《說文解字》第八篇第九講 《說文解字》第八篇第十講 《說文解字》第十篇第十一講 《說文解字》第十一篇第十二講 《說文解字》第十二篇第十三講 《說文解字》第十三篇第十四講 《說文解字》第十四篇第十五講 《說文解字》第十五篇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講《說文解字》第一篇一、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芙。古文一?!钡溃河钪姹倔w。造:開始?!稄V雅?釋詁一》:“造,始也?!薄局v解】1.文化意義“一”字是數(shù)詞一的記錄文字,許慎在這里所解釋的不是該詞的詞義,詞義是可以分析為義項、義素的,也可以分析為本義、引申義。許氏所訓,為“一”這個詞的文化意義。道家認為,天地未形成時,宇宙是一個混沌體,它含有“元氣”,后來氣之輕清者上升為天,氣之重濁者下沉為地?!瓣庩栃堋彼硎镜囊彩沁@個意思。對于被釋詞,不講它的本義或引申義,而訓其文化意義,這是許書的一大通例。2.字形與筆畫完整的文字形體叫“字形”;字形經(jīng)過切分所獲得的單位叫“構件”;構件經(jīng)過切分獲得的單位即“筆畫”。作者說“凡一之屬皆從._.”,意謂凡是有“一”的字都從屬于“一”這個部首。但稍作對比就可發(fā)現(xiàn),“一”部所轄共四字,為“元、天、丕、吏”,它們所含的“一”只是一個筆畫,而不是“一”字。3.古文在這一條中,作者收錄了一個異體字,并指明是“古文”。“古文”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古文”指與“今文”(漢代的隸書)相對的、除小篆以外、比小篆更古老的文字。狹義的“古文”則指先秦寫本儒經(jīng)中的字體。許氏書提到的古文458個,取材于壁中書。4.重文這一條中古文“一”字是重文。兩個異體字記錄的是同一個詞,但文字卻有兩個,“重”即重復之意。作者在其《后敘》中說全書所收重文共1163個。每一卷中的重文數(shù)目也在卷首列出,第一卷的重文為81個。清代文字學家王筠將許書重文分為同部重文和異部重文。同部重文有三種類型,后世所見許書重文不能歸入三類中的,則認為“蓋出后人妄為移并?!彼浴队衿贰ⅰ墩f文解字》二書相比較,稱“凡《說文》同部而《玉篇》異部者,三百三十一字;《說文》之重文,《玉篇》分為兩字者,五十一字,不收者一百一十六字?!彼^異部重文,即兩個或更多個異體字分布在不同的部居中,許慎沒有把它們當作重文來處理。如許書有“自”字,另部又有“白”字,而且明明知道二字均指鼻。王筠對許書的異部重文也有統(tǒng)計:“兩字為一者,一百六十九字;三字為一者,一十三字;五字為一者,一字;七字為一者,一字。同部而兩字為一者廿七字;三字為一者一字。凡二百一十四字。逐字記之,則四百四十三字。若以一字為正文、余為重文計之,則重文二百四十一字?!卑矗和跏纤啤巴慷鴥勺譃橐徽摺钡龋冈S書未指明的重文。二、上部“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上之一皆從上。芏.篆文上?!薄局v解】5.指事“指事”是“六書”之一。它有兩層含意,一是造字方法,二是文字形體結構類型。作為一種造字方法,指事即用純粹的指點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注指點符號來造出新字,這種文字即指事字。指事字有兩個子類。一是用純粹的指點符號構成的原始指事字,如“一、二、三、三、上、下?!倍窃谙笮巫稚霞幼⒅更c符號而構成的后起指事字。如“又”指手,象形字,加注指點符號構成“寸”字,指手的寸部,中醫(yī)候脈的部位叫“寸、關、尺”。再如,在象形字“刀”的形體上加注指點符號構成“刃”字,指刀口;在象形字“木”的形體上加注指點符號構成“本”字,指樹根。許慎在《敘》中給“指事”下定義時舉“上、下”為例字,但在書的正文中也只有此二字指明是指事,其他的指事字都未指明。6.語義相通“上”是方位詞。許氏訓“高”,這在訓詁學上叫語義相通?!案吒咴谏稀币徽Z正可證許氏的訓釋。所謂“相通”往往指兩個詞(被釋詞和解釋詞)的意義之間具有某種邏輯關聯(lián)。以“上、高”言之,在上則高,兩者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