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

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郭亦勤  頁數(shù):168  

前言

  1903年是中國人獨立設置幼稚園的開端,為促進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幼兒師范教育也走上中國教育的大舞臺。幼兒師范教育誕生初期,師資、課程、教材均仰給于國外,但前輩幼師人從未停止過中國化、科學化幼師教育的探索,他們的不懈努力成為我們今天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新中國成立以后,幼兒師范教育獲得了新生,一批獨立設置的幼兒師范學校逐步成為培養(yǎng)幼兒教師的基地,特別是《幼兒師范學校教學計劃》的頒布,使新生的幼師教育在課程和教材領域開始走向規(guī)范化。經(jīng)歷了“文革”大風暴之后,幼兒師范教育再次煥發(fā)青春。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教育部審定并出版了全國幼兒師范學校通用教材和培訓教材,為恢復和發(fā)展幼兒師范教育,規(guī)范幼教師資培養(yǎng)、培訓規(guī)格和標準,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M入新世紀以來,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幼教師資學歷層次上移成為大趨勢,幼兒師范教育也基本完成從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的過渡,大部分三年制幼兒師范學校或改為五年制,或并入高師設置學前教育系,原有的教材體系已不能適應辦學要求,適應專科層次幼兒師范教育新發(fā)展的教材體系成為“空白點”。正是由于新教材的空缺,使得相當一部分學校只能沿用舊教材,或選擇高師本科教材,甚至采用小學教育專業(yè)或高中教材,而這顯然不符合幼兒師范教育發(fā)展的自身規(guī)律和培養(yǎng)目標。教材問題成為制約幼兒師范教育培養(yǎng)目標實現(xiàn)的一個“瓶頸”。  教材是實施課程標準的基本工具。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對于教材功能的認識已發(fā)生深刻變革,教材不是“規(guī)范”和“控制”教學的工具,為教學服務是對其根本功能的重新定位。教材既承載知識和技能,更滲透思維方法的給予、認知結構的優(yōu)化、實踐能力的形成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在幼兒師范教育實現(xiàn)大專化的進程中,適時編寫出版一套代表學前教育發(fā)展方向、體現(xiàn)幼教新理念、新思維和反映課程改革新成果的幼師系列教材,無疑將會為新時代的幼兒師范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2003年,正值中國幼兒教育百年慶典,一批長期工作在第一線的幼兒師范教育工作者,共聚上海,商討教材建設問題,并達成編寫五年制幼師新教材的意向。

內容概要

  本教材立足幼兒師范學(院)校藝術教育的教學實際,從課程設置出發(fā),結合藝術學科的特點和學前兒童的生長和認知特點,從學習幼兒藝術習得的發(fā)展規(guī)律,到通過欣賞達到對幼兒藝術的初步認識;再從幼兒藝術教育的大主題到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具體任務、內容、特點、組織指 導;最后通過專家的最新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提高理論修養(yǎng),開闊眼界,并由一線教師的成功實踐經(jīng)驗幫助學習者體驗幼兒教師的自我實踐操作。  另外,本教材為了更好地配合理論學習,安排展示了許多國內外學者、專家在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真實、生動、有趣的案例,供學習者分析、思考與借鑒?! ”窘滩募瓤晒┯變簬煼秾W校三年制、五年制學生使用,同時可兼顧高師學前專業(yè)學生選用,也可用于幼兒園教師繼續(xù)教育和進修的培訓教材。

書籍目錄

緒 論上編 美 術 教 育第一章 美術與學前兒童美術第一節(jié) 美術一、 美術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二、 美術的類別三、 美術作品的構成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美術一、 學前兒童美術的涵義二、 美術與學前兒童的成長三、 學前兒童美術能力的發(fā)展階段第三節(jié) 幼兒美術活動及作品賞析一、 幼兒的年齡差異與繪畫表現(xiàn)力二、 幼兒美術造型中的“像”與“不像”三、 幼兒美術作品中表現(xiàn)力的豐富與童趣四、 幼兒美術作品中的認真、大膽與自信五、 幼兒美術作品中的個性與風格六、 幼兒美術作品中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與表現(xiàn)欲望第二章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任務和指導原則第一節(jié)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一、 工具論與本質論二、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及目的三、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任務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指導原則一、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研究對象二、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指導原則第三章 學前兒童美術活動的內容與指導第一節(jié) 學前兒童繪畫活動的內容與指導一、 按題材內容和形式劃分所開展的繪畫活動二、 按工具材料和表現(xiàn)技法劃分所開展的繪畫活動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手工活動的內容與指導一、 手工活動的內容二、 手工活動的指導第三節(jié) 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活動的內容與指導一、 美術欣賞活動的內容二、 美術欣賞活動的指導第四節(jié) 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內容與指導一、 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二、 幼兒園環(huán)境與美育三、 幼兒園環(huán)境裝飾設計原則四、 幼兒園環(huán)境裝飾區(qū)域五、 材料與技能應用第四章 學前兒童美術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第一節(jié) 學前兒童美術活動的一般環(huán)節(jié)一、 選擇內容二、 制定目標三、 活動準備四、 過程提示五、 效果分析與反思第二節(jié) 影響學前兒童美術活動效果的重要因素一、 刺激兒童美術表達的興奮性二、 切身體驗與思考三、 適合兒童水平的美術技巧四、 兒童對美術材料的駕馭能力五、 重復練習的重要性第五章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實踐一、 主題繪畫活動的新策略二、 適于幼兒特點的美術活動——剪貼與線描三、 小小班美工活動的指導策略四、 創(chuàng)設互動墻飾的實踐與思考五、 美術欣賞活動:“走進西洋藝術,對話大師”下編 音 樂 教 育第一章 音樂與學前兒童音樂第一節(jié) 音樂一、 音樂的本質二、 音樂的基本特征三、 音樂的功能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音樂一、 學前兒童音樂及其特點二、 學前兒童音樂能力的發(fā)展第二章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作用和任務第一節(jié)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作用一、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是對兒童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二、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有利于開發(fā)兒童右腦,增進大腦功能三、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使兒童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任務一、 激發(fā)學前兒童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二、 重視學前兒童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三、 指導學前兒童學習簡單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四、 注意發(fā)揮音樂的教育作用第三章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內容與方法第一節(jié) 歌唱活動一、 學前兒童歌唱能力的發(fā)展二、 學前兒童歌唱技能的培養(yǎng)三、 學前兒童歌唱教材的選擇四、 學前兒童歌唱活動指導第二節(jié) 韻律活動一、 學前兒童韻律活動的內容二、 學前兒童韻律活動能力的發(fā)展三、 學前兒童韻律活動的選材四、 學前兒童韻律活動的指導第三節(jié) 音樂欣賞一、 學前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發(fā)展二、 學前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三、 學前兒童音樂欣賞的內容與選材四、 學前兒童音樂欣賞活動指導第四節(jié) 音樂游戲一、 音樂游戲及其種類二、 音樂游戲的選材三、 音樂游戲的指導第五節(jié) 節(jié)奏樂活動與指導一、 學前兒童節(jié)奏感的發(fā)展二、 幼兒園常用的打擊樂器三、 打擊樂的配器原則及譜法四、 學前兒童打擊樂活動指導第四章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第一節(jié)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一、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二、 家庭和社會的音樂教育活動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一、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設計的原則二、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第三節(jié)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的評價一、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評價的原則二、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評價的內容三、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評價的方法第五章 國外兒童音樂教育理論與方法第一節(jié) 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教學法一、 使用首調唱名法二、 采用節(jié)奏時值讀法進行節(jié)奏訓練三、 使用字母標記與手勢第二節(jié) 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學一、 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形成、發(fā)展及其影響二、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基本內容與方法三、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基本原則第三節(jié) 奧爾夫教學法一、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二、 奧爾夫教學的真諦三、 小結第四節(jié) 鈴木教學法一、 鈴木教學過程的主要步驟二、 鈴木的才能教育思想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1.模仿論  這是一種關于藝術起源問題的最古老的理論,始于古希臘哲學家。這種學說認為:模仿是人類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藝術起源于人類對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臘哲學家看來,所有藝術都是模仿的產(chǎn)物,美術藝術也是如此。如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模仿的對象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世界,藝術不僅反映事物的外觀形態(tài),而且反映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和本質,藝術創(chuàng)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從孩提時就有的天性和本能?!崩^古希臘哲學家之后,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繼承和發(fā)展了這一學說。這種理論直到19世紀末仍然具有極大的影響。  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學者把模仿說作為藝術起源的動力。因為現(xiàn)實中有很多現(xiàn)象,如人類的史前洞穴壁畫是很難用模仿的沖動去解釋的。但模仿說仍有它一定的價值,它揭示了人類一種比較原始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與藝術是相通的。一方面,對客觀事物的模仿也是一種對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從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樂和滿足;另一方面,不管原始人由于什么原因創(chuàng)作和制作了原始藝術,這些原始藝術本身(如史前洞穴壁畫上的動物輪廓)卻無疑是由模仿得來的,也就是說,模仿即使不成為動因,也至少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正因為史前造型藝術都基于模仿的手段,我們才能認識到這些形象所模仿的原型是什么動物。從今天所發(fā)現(xiàn)的原始藝術作品中也不難看出,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藝術創(chuàng)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其他方法,如表現(xiàn)和象征的方法也都是從模仿之中發(fā)展演變而來的?! ?.游戲論  顧名思義,游戲論即認為美術起源于游戲,這是18世紀德國著名美學家席勒和英國學者斯賓塞提出的,人們也因此把游戲論稱之為“席勒一斯賓塞理論”。游戲論認為人的審美活動和游戲一樣,是一種過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們進行藝術這種精神游戲的動力。人是高等動物,它不需要以全部精力去從事維持和延續(xù)生命的物質活動,因此有過剩的精力,這些過剩精力體現(xiàn)在自由的模仿活動中,于是就產(chǎn)生了游戲與藝術活動。如席勒指出美術發(fā)生的動力是人類的游戲沖動,美術是“兩種沖動(即感覺的沖動和形式的沖動)的共同對象,那就是游戲的沖動”。當人把過剩的精力沖動用游戲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時候,就是人類徹底脫離動物界,與動物形成本質區(qū)別的最重要的標志?!白杂伞笔撬囆g活動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們只有在一種精神游戲中才能徹底擺脫實用和功利的束縛,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斯賓塞和席勒一樣,也認為游戲是過剩精力的發(fā)泄,它雖然沒有什么直接的實用價值,卻有助于游戲者的器官練習,因而它具有生物學意義,有益于個體和整個民族的生存。  游戲論強調了游戲沖動、審美自由與人性完善之間的重要聯(lián)系,對于我們理解美術在審美方面的發(fā)生具有重要價值。它揭示了美術發(fā)生的生物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某些必要條件,如剩余精力是藝術活動的重要條件,美術的娛樂性和審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核心,對我們理解美術的本質是富于啟發(fā)性的。但它把美術看成是脫離社會實踐的絕對自由的純娛樂性活動,且偏重從生物學的意義上來看待美術的起因,過分強調了美術與功利的對立,有絕對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表現(xiàn)論  這種學說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表現(xiàn)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現(xiàn)是藝術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藝術發(fā)生的主要動因。持這一理論的主要有英國詩人雪萊、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等,還有歐美的一些現(xiàn)當代美學家。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